探讨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8例,PVP术中分别注入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48例(改性组)及传统骨水泥50例(传统组)。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等,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注入量、分布(骨水泥在椎体内呈整体团块,未出现中断或缺失,为"O"型;骨水泥在椎体内呈2个团块,中间有少量或无骨水泥,为"H"型)及其渗漏情况。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VSA评分、ODI、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骨水泥可推注时间,传统组少于改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02)。传统组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2%,改性组为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1,P=0.029)。传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10%,改性组为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3,P=0.019)。传统组骨水泥分布(O/H型)为20/30例,改性组为19/29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2,P< 0.001)。
结论改性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达到与传统骨水泥同样的止痛及恢复伤椎高度效果,但改性骨水泥术中可推注时间长,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