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然资源学课程是阐述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学科,在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政元素与课程资源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促成自然資源学课程全面提升的教学内容。特结合高等院校自然资源学课程,探讨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可为高校的专业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挖掘;教学设计;自然资源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148-02
   自然资源多为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一旦破坏自然资源,往往引发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自然资源学在高校的开展,是进一步处理自然资源和人的关系的有效方法。新时代高校的专业教学中,从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和重视,将剖析“课程思政”作为重点部分加以贯彻落实,对大学生掌握扎实的自然资源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提供助力。现就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径及其教学设计进行汇总分析。
   一、专业学科和“课程思政”概述
   随着党关于思政工作会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着重将“立德树人”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必由之路,在自然资源学、思政教学中实现了无障碍“接洽”。自然资源学课程的开展,是高等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深度挖掘教学蕴含的价值,更将挖掘课程元素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发挥“课程思政”、挖掘“思政课程”的要旨。
   “课程思政”是自然资源学延高等教育教学根本任务,发挥全面育人的教育新格局,实践课程教学和思政教学协同并进,延伸中学新课标“三维立德树人”,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体现。“课程思政”从最初的“学科德育”到全科覆盖,并在以往“党的思政会议精神”中,进一步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坚定和鼓舞了“课程思政”教学和改革的新方向。在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为达到习得自然资源学理论知识,尽展学科价值引领方向和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是实践课程改革新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自然资源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难点
   (一)必要性分析
   长久以来,高校在自然资源学课程教学中,着重对学生的课程专业目标,如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具有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如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对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在解决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过程中,使用现代工具获取相关文献资料等内容。而忽略了在课程德育目标,尤其表现在忽略学生对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等层面的培养。由此,将“课程思政”元素作为自然资源学学科教育中的重点,并重点实施、科学规划,对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篇章,更好地让大学生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激扬青春,全面认识自我,更好地看待外部世界,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具有高新素质、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专业课程实践中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则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实施难点和成因分析
   自然资源学课程中,“思政课程”理念的融入成为“老大难”,且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之间欠缺必要的沟通,尤其是专业教师往往无参与意识和责任,使得自然资源学的相关课程学中,不能有效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价值。
   三、挖掘路径和实施方法
   (一)明确课程定位靶向培养目标
   自然资源学的课程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技术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自然资源学在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教学手段、思政元素挖掘中,需进一步在学科学习中让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勇于挑战自我、遵守和敬畏规则、实现创新及具备未来职业人的职业生涯道路的正确定位;同时,将思政课程的专业教学与摸清学生个人兴趣及其能力点,注重根据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结合学术前沿,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灵活思政元素来充实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基于自然资源学专业课程的功能,结合它的教育价值,根据自然资源学课程的定位来指导选择的。首当其冲的是,针对自然资源学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必须以自然资源、人文特色、人类社会、资源对象相渗透和结合,全面展现学习对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更好地在自然资源的管理及其保护中,协同实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悟等;课程设计环节,需结合学生专业发展所需能力设置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增强课程吸引力,建立起德育与自然资源学共通的桥梁。
   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为例,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需协同自然生物的形成、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而在挖掘“课程思政”中更好地让学生对我国的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生物等进行正确的认知。同时,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更容易将课程教学内容细化,系统地挖掘教学的远期意蕴,通过填充专业课程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教学组织方法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自然资源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程相似,教学环节从教学初始阶段做好前期准备,最终完美地实现了对课程教学的精准掌握[6],系统化地实现自然资源学思政化与专业学科的全体教育内容相融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学生思维方式、进一步整合学生特点,在教学组织方法及其专业课程融合中,全面提升创新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自然资源学的理论教学中,系统化地让学生对其概念、认知、分类等相关特点进行初步的了解,而后就其分布规律进行再度掌握;自然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对人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能对区域自然资源作出科学评价;了解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前沿领域。
   (四)改革自然资源学课程评价方式
   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中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自然资源定价模型评价中,通过引入“思政课程”教学的理念,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更能完善自然资源学课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具体实施上,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基础,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单元知识点的要求,完美地在教学评价中将思政教育置于最前端。通过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涵,将思政元素挖掘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师生共同参与。从教学知识、能力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国情操、保护资源、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升华。
   (五)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自然资源学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高等学院发展中,通过开设自然资源学这一课程,旨在培育学生掌握先进的自然资源文化,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在课程教学、行业情感发展、道德认同、习惯培养等层面,更好地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应以新时期自然资源学“课程思政”的挖掘思路去设计教学,不失为与国家战略层面相谋和的发展路径。
   結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挖掘路径,对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服务国家发展“大用”、承担国家战略发展使命、关乎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等有着深远的意义。将自然资源学课程化的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自然资源学的技能和实践进行规划布局,能对学生的人性认同、价值观、战略发展、家国情怀等相契合,也能更全面地为国家贡献人才和教学力量保障。
   (六)将“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以课程育人是自然资源学“课程思政”的课程“分解”,到明确课程“目标”等相融合,从专业知识、技能、品格塑造上实现所育之人为专业人才。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等出发,承载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师生在这一过程的实现中,更能形成对话、交流、共感、分享的火花。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活动,更能带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正确判定和清晰认知,以便于在国家战略规划和目标定性分析中,全面洞悉育人目标、大计。
   (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以自然资源学的科学共同体培育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课程资源学的贯彻落实目标,将“航天精神”“水利水电发明创造”“气象人”的“思政内涵”融入自然资源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观念、更好地树立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等信念,实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等院校在自然资源学专业教学中,通过合理利用“课程思政”理论,形成了具有协同教学效应的新课程教学形式,并成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在高等教育的自然资源学课程中,进行深挖,在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课外延伸拓展中,更好地融入了“新元素”,将理论内化于实践,帮助大学生习得自然资源学的教育真谛。
   参考文献:
   [1]李静,胡国华.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及教学路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1):24-28.
   [2]刘云,廖帆,李维勇,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0):43-44.
   [3]刘艳.《品牌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研究[J].品牌研究,2020(18):100-101.
   [4]张丽,王立国,刘景艳,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学大纲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78-79,84.
   [5]赵悦,马力通,兰大为,等.“互联网+”背景下化工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以《轻化工设备与设计》课程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2):172-173.
   [6]许研.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及教学方式探索: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文存阅刊,2020(27):128-129.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引文 “目前医生的劳动价值有多少,我不知道经济学家又是如何评价,反正协和医院的床位费比停车费还便宜,这是一个事实,不如招待所的收费也是事实。”人们都觉得看病贵,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却认为医生价值难体现——   作为医疗界热点人物,“博客厅长”廖新波每发表一篇博文,都会引来网民围观。而近日一篇名为《薄利多销背后的医生价值》的博文更引来网友热议。  廖新波在文中开头直揭医院“内幕”,称国内医生的
期刊
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继承我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一方面在战场上同朝鲜人民军密切协同,猛烈地打击穷凶极恶的敌军;另一方面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对敌进行宣传,瓦解敌军士气,而对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敌军被俘人员,则实行人道主义的宽待政策。  当时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是由刘川诗、张连仲担任正、副科长的对敌宣传科,它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加,对敌宣
期刊
[摘 要] 围绕军事职业教育在官兵岗位任职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当前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其次以“火箭军信息通信专业个体在职训练”为例,聚焦岗位能力提升、以军事训练大纲为基础、课程建设责任分工、训练平台实践等内容,介绍了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最后从突出岗位急需和建立学分银行两个方面对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关 键 词] 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大量技能人才,为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要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加强行校企协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  [關 键 词] 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将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关 键 词] 家国情怀教育;中华优秀文化;关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04-02   对大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
期刊
[摘 要] 《论语》是国学经典之一,它的内在思想精深且易于理解,博大且运用广泛。《论语》中许多经典论谈对于当代高职学生德育教育起到了指导的作用。主要引用古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来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实践以及学校的德育制度等三方面来分析,并结合实际使用《论语》思想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论语》;古为今用;高职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期刊
[摘 要] 当今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普通外科的发展与进步。普通外科疾病的深入研究和诊治技术的发展需要医学生具有良好的理工科素养。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不能使医学生具有丰富的理工科理论知识,影响其创新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普通外科发展方向。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对高年级医学生进行理工科知识的强化,可有效提高其理工科素养,培养创造性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 键
期刊
[摘 要] 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沉浸在思政课中,学生就像一颗浸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环境中的种子,一天天地成长、进步。由于思政课的地位非常重要,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让学生具备时代精神。以“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的教学为例,从“呈现案例,自主探究”“
期刊
[摘 要] 随着在线教学的逐步深入开展和常态化,教育教学的变革与走向引发各高校教师的深度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操作系统课程为例,探索将“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结合起来的双通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持续学习。  [关 键 词] 双通道教学;操作系统;同步教学;异步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将学生的顶峰学习成果作为教学活动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从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出发,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和原则,以装备构造与原理课程为案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对课程价值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關 键 词] 成果导向;顶峰成果;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