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一共70篇,其中有12首被分配在单元版块,16首在专题版块,其余的都在“诵读欣赏”版块。后两个版块只对古诗词做了粗略的賞析,而应试中只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古诗词中的名句,所以很多老师都没有对这些古诗词进行细细挖掘,使学生难以领悟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魅力。
初中生处于教育的中间阶段.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心理的塑造都会随着年龄、时间、阅历、环境和兴趣的更改而变化。而他们对古代的文化晓之甚微。古代文化往往凝聚在精简、经典的古诗词中,所以古诗词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寡闻”,是一条十分便捷的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途径。
古诗词中涉及古代文化的词句经常有深远的意蕴。学生只有在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之后才能理解,古人通常通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理状况。
现在笔者具体说说这两个注解。
一、“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西窗”一词
在古诗词中,“西窗”一词经常被使用。如白居易《对琴酒》里的“西窗明且暖”,再比如,陆游《西窗》中的“西窗偏受夕阳明”。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本文要着重说明的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么多诗词作家都喜欢在诗句中使用“西窗”一词,说明“西窗”寄托着古人的某一种感情。
在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共剪“西窗”而不是东窗、北窗呢?教材和教参上都没有对这一被大家普遍疑惑的问题做出解释。为了给学生释疑,我多方查阅,并最终得出结论:“西窗”这一说法的来历有两种,第一种是古代将士为了抗击住在长城西北方向的匈奴而远离亲属,奔赴沙场,父母、妻子、儿女对远赴西北抗战的亲人用“西窗”一词寄托哀思。第二种是,古代老百姓的房屋建筑通常都是三间房,而古代礼制规定主位在东,所以西屋一般是子女居住。当时李商隐和妻子居住在西屋,所以是共剪“西窗”烛。
在“西窗”的引导下,我们还可以说说“东窗”的来历。大家经常使用“东窗事发”来形容阴谋已经败露。这个成语出自明代田汝成的《西游游览志余》,其中记载了南宋奸臣秦桧同妻子在自家朝东方向的窗户下密谋害死岳飞的故事。但是,除了这一记载,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宋代曾撙在《信笔录》中记载的是秦桧和妻子在西窗下密谋害死岳飞。因此,从这一说法出发,“东窗事发”原本应该是“西窗事发”。如果岳飞遇害时秦桧的父母健在,那么秦桧必定是在西窗下与妻子共谋事宜。
古诗词中的词语看似简单,却也涉及古代文化和历史故事。如果老师在讲解“西窗”时随口带过或者根本不提,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一次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二、“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一词
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有“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其中的“玉龙”一词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注解是“宝剑”。但是学生会产生“为什么宝剑被称作玉龙呢”的疑问,教参上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从字面上来理解,“玉”象征着高洁,“龙”象征着尊贵,所以“玉龙”一定十分珍贵稀有。
在古代,“龙泉剑”很有名气,所以我猜想诗中的玉龙剑应该跟龙泉剑有关联。春秋时期,伍子胥被奸臣陷害,一路逃亡到长江之滨,最后无路可逃。此时从上游刚好驶来一艘小船。他被渔夫安全送上岸,还获赠美酒美食。伍子胥担心渔夫泄露自己的行踪,将腰间的龙泉剑赠予渔夫。渔夫因为伍子胥的这一行为,感到他羞辱了自己的人格,于是拔剑自刎,以示自己高洁的灵魂。《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刻画的是报效国家、战死沙场的英雄形象,刚好与龙泉剑的故事相吻合,所以诗中的“玉龙”指的是宝剑。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但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子在教材和教参中都没有注解。对古诗词认真探究学习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因此,希望编者和相关的专家能够注意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为孩子创造更完善的教学条件。■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
初中生处于教育的中间阶段.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心理的塑造都会随着年龄、时间、阅历、环境和兴趣的更改而变化。而他们对古代的文化晓之甚微。古代文化往往凝聚在精简、经典的古诗词中,所以古诗词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寡闻”,是一条十分便捷的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途径。
古诗词中涉及古代文化的词句经常有深远的意蕴。学生只有在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之后才能理解,古人通常通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理状况。
现在笔者具体说说这两个注解。
一、“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西窗”一词
在古诗词中,“西窗”一词经常被使用。如白居易《对琴酒》里的“西窗明且暖”,再比如,陆游《西窗》中的“西窗偏受夕阳明”。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本文要着重说明的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么多诗词作家都喜欢在诗句中使用“西窗”一词,说明“西窗”寄托着古人的某一种感情。
在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共剪“西窗”而不是东窗、北窗呢?教材和教参上都没有对这一被大家普遍疑惑的问题做出解释。为了给学生释疑,我多方查阅,并最终得出结论:“西窗”这一说法的来历有两种,第一种是古代将士为了抗击住在长城西北方向的匈奴而远离亲属,奔赴沙场,父母、妻子、儿女对远赴西北抗战的亲人用“西窗”一词寄托哀思。第二种是,古代老百姓的房屋建筑通常都是三间房,而古代礼制规定主位在东,所以西屋一般是子女居住。当时李商隐和妻子居住在西屋,所以是共剪“西窗”烛。
在“西窗”的引导下,我们还可以说说“东窗”的来历。大家经常使用“东窗事发”来形容阴谋已经败露。这个成语出自明代田汝成的《西游游览志余》,其中记载了南宋奸臣秦桧同妻子在自家朝东方向的窗户下密谋害死岳飞的故事。但是,除了这一记载,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宋代曾撙在《信笔录》中记载的是秦桧和妻子在西窗下密谋害死岳飞。因此,从这一说法出发,“东窗事发”原本应该是“西窗事发”。如果岳飞遇害时秦桧的父母健在,那么秦桧必定是在西窗下与妻子共谋事宜。
古诗词中的词语看似简单,却也涉及古代文化和历史故事。如果老师在讲解“西窗”时随口带过或者根本不提,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一次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二、“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一词
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有“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其中的“玉龙”一词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注解是“宝剑”。但是学生会产生“为什么宝剑被称作玉龙呢”的疑问,教参上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从字面上来理解,“玉”象征着高洁,“龙”象征着尊贵,所以“玉龙”一定十分珍贵稀有。
在古代,“龙泉剑”很有名气,所以我猜想诗中的玉龙剑应该跟龙泉剑有关联。春秋时期,伍子胥被奸臣陷害,一路逃亡到长江之滨,最后无路可逃。此时从上游刚好驶来一艘小船。他被渔夫安全送上岸,还获赠美酒美食。伍子胥担心渔夫泄露自己的行踪,将腰间的龙泉剑赠予渔夫。渔夫因为伍子胥的这一行为,感到他羞辱了自己的人格,于是拔剑自刎,以示自己高洁的灵魂。《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刻画的是报效国家、战死沙场的英雄形象,刚好与龙泉剑的故事相吻合,所以诗中的“玉龙”指的是宝剑。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但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子在教材和教参中都没有注解。对古诗词认真探究学习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因此,希望编者和相关的专家能够注意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为孩子创造更完善的教学条件。■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