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RRT*算法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RT*算法是智能车路径规划的常用方法,但传统RRT*算法在汽车路径规划方面存在路径转折多、曲率波动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RRT*算法,通过距离公式选取次级节点,同时添加路径转折点角度约束,从而达到限制最小路径段长度和减小路径曲率变化的目的.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改进的RRT*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生成轨迹的平滑度,规划的路径更符合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轨迹特征.
其他文献
峰化电容作为电磁脉冲模拟器中用于陡化脉冲输出的关键部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发生沿面放电和击穿现象,采用光电检测系统可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峰化电容器沿面放电监测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套绝缘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检测系统,对绝缘沿面放电现象进行光电检测.首先提出了绝缘介质沿面放电过程光电探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其次,对系统的时延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完成了绝缘介质沿面放电过程定位实验,验证了光电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放电区域的有效定位.
采用串并联结合的Marx发生器结构,以晶闸管作为开关元件,设计了大电流脉冲发生器.通过导通回路电流分析了脉冲发生器的自触发原理,并模拟了输出脉冲电流激励磁透镜产生磁场的变化曲线.进行实物电路的研制,采用充电电容参数为600 V/2200μF,充电电压为550 V.在负载电阻为6Ω,负载电感为31.5 mH的条件下,获得输出电压峰值为?2.1 kV,半高宽为7.34 ms,脉冲前沿为450 ns;输出电流峰值为?225 A,半高宽为6.3 ms,脉冲前沿为4.11 ms.
为了验证国产质子注入器的参数是否满足需求,注入器团队设计了束流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国产质子直线注入器束流的流强、发射度、能量以及能散等关键指标.此测量系统包含了采用变聚焦法测量发散度、采用分析磁铁测量束流能量和能散的主要功能.利用束流输运线设计软件Tracewin(版本2.11.4.1)进行了系统束线的物理设计,对束测系统测量质子束流的发散度和能量的精度进行了模拟计算.由于经过RFQ-(APF)DTL加速后的粒子束团为“拖尾”的非理想粒子束团,需要针对非理想束团对束测系统测量发射度和能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
针对目前Fe2+:ZnSe激光器缺乏有效的高功率泵浦源这一关键瓶颈,提出了采用连续波HF化学激光器泵浦Fe2+:ZnSe来实现4μm波段激光输出的技术路线,结合实验和理论手段考察了此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首次获得了由连续波HF化学激光泵浦的Fe2+:ZnSe激光器的W级激光输出,输出功率约为1.7 W,谱线峰值波长为4.18μm,出光时间约2 s.
大口径高能激光装置是各强国积极研究的重点项目.对装置内大口径光学元件损伤特性进行有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研究大尺寸光学元件表面损伤.通过分段拍摄、图像拼合、损伤点记录、统计与归纳等工作发现,不同尺寸损伤点的分布特性差异较大.结合统计学方法与类似实验对比、理论计算等方式对损伤点分布与样品辐照环境特性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损伤点的位置分布与辐照光束的能量密度关联紧密;系统光束(351 nm)在低于6 J/cm2时能量分布均匀,高于6.7 J/cm2时呈现较为明显的高斯分布状态.可以为大口径高能
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热像效应可能导致光束的峰值功率剧烈增加,增益非线性介质会使这种光强增幅更为强烈.基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理论和非线性近轴波动方程,对强激光在增益克尔介质工作在饱和区时的热像产生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将光束传输方程中增益饱和部分进行麦克劳林展开,取其近似,经过推导得出了介质薄近似时热像强度解析式和热像位置.通过数值模拟对解析结论预测的热像强度和位置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热像的位置在衍射物相对于介质对称处,热像强度解析结果与模拟结果相符,在薄介质时,解析解与模拟结果拟合较好.热像强度随非线性介
为满足不可逆电穿孔对高压纳秒脉冲电源的需求,并且突破电源模块耐压的限制,提出了一款以正极性Marx为主电路、具有ns级前沿的高重复频率的亚微秒高压脉冲电源.该脉冲电源使用光纤传输信号,经过驱动芯片放大信号后,利用磁芯变压器传递驱动信号给MOSFET.磁芯变压器给电路提供了磁隔离,使驱动电路不会受高压输出的影响,提高了电路的耐压水平.驱动电路设计简单,所需元器件较少,可提供负压偏置,使开关管可靠关断,提高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保障电路稳定运行.此电源由16级电路构成,实验表明:在10 kΩ纯阻性负载上,当输
为研究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安全边界,文章以前车低速切入场景为例,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不同的本车速度、目标车速度和目标车的切入时刻.对驾驶员的碰撞结果用无碰撞风险、临近碰撞、发生碰撞三种结果来表示.本车速度选取80 km/h、100 km/h、120 km/h三个速度点,目标交通车以设定的TTC在前方切入本车车道,TTC取值从0.8 s~3.5 s不等.测试选取10名驾驶员.对不同驾驶员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本车速度下,所需安全间距与切入距离正相关并给出了具体的临界安全值,本研究可为自动驾驶
介绍了一种新型传感器Turbo-ICT在BEPCII输运线电荷量测量上的应用.该探测器的电荷测量系统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信噪比,能满足各种运行模式,尤其是Top-Up模式时的测量需求.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和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在BEPCII电子输运线上在线应用于电荷量测量和注入效率的计算,文中给出了实际测量结果以及该系统进一步优化的方案.“,”A new kind of sensor Turbo-ICT has been applied to accurate bunch charge m
在实现自动驾驶中,环境感知是其重要任务,而车道线检测算法研究在环境感知中占据着主要位置。传统的车道线检测算法主要依赖于提取特征,而特征会随着环境发生变化,因此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着国内外深度学习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车道线检测算法研究,以尽可能减轻环境因素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视觉的车道线检测算法研究的进展,主要是基于模型、基于特征的传统车道线检测算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