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课程是对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而音乐教育专业者肩负传播钢琴教育的使命,那么,对他们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技术能力是必需的。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可行性的评价体系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全面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 钢琴教学 评价体系
钢琴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通过掌握运用钢琴基本技巧,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核心环节是使钢琴的音色达到和谐优美,换言之,钢琴教育之基本特点就是寻求处理好钢琴基本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关系,使之产生最佳的音色组合。这样,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根据钢琴自身的教学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特征就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教育各方面的理解以及各边缘学科的应用,在教学中人们开始广泛的关注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那么,作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普修课——钢琴教学来讲,运用一定的评价方式,解决鋼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和促进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有一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很重要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专业老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传统的评价方式和各学校特色评价方式进行了解。
2.专家访谈法:访问相关专家,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和确认。
3.统计学方法:依据主要评价的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优选出能客观反映评价结果的因素,确定好评价指标。
4.问卷调查法:对高等院校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7份,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9份。
二、钢琴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意义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专业音乐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之所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钢琴教学课堂是由老师、学生、必要的课堂器材设备、组织教法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而且,这些因素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钢琴课堂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反馈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反映该因素对教学结果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为钢琴教学课堂的较好的组织形式,课堂的合理教学结构,帮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较好的依据。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基本原则
1.适用性与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所编制的测验或所选择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评价方式、指标体系以及具体操作都必须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对钢琴教学评估的内容、指标的确立、标准的制定、权重的赋予、方法的选用应符合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适用性是指评价测试对象必须符合受试对象和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另外,编制的评价方法,还必须考虑实际的客观条件。同时评价指标体系有可测性、评价工作有可操作性。评价必须建立在钢琴课堂教学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之上。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是搞好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适用性是搞好评价的基础,要保证评价真实、科学的前提下是具体操作不太繁琐,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2.鉴别性原则
所谓鉴别性原则是指所编制的测验能够区别出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受评着,因此,编制评价体系必须根据测试的属性,科目的特点,教学独有特点,教学的实际环境等全面的考虑影响评价鉴别力的各个因素,编制出具有良好鉴别力的测评体系。
3.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指评价要从钢琴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不能盲目参照其他集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编制测评体系主要应从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的权重下功夫,从而得到较客观地,能够反映出钢琴教学特点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根据拟测属性以及可能设计或使用的测验。基于理论和经验,运用逻辑判断、分析比较来选择的一个过程。它注重对测验内容和测验结构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选择或编制出一些具有内容或结构有效性的测验,如此选择可以直接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对一些很难有具体数据显示的评价特征,可以反映出问题。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手段对待拟定的测验作定量分析或选择的一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或其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对象的量做出判定的分析评价,由于这是在一定的信度和科学条件下进行,有很高的可靠性,当然系统误差还是客观存在的,也并非普遍适用,有些教学中的指标、因素等也不能显示出来。
5.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原则
他评是指由领导、同行、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领导工作从管理和业务指导角度可对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教师工作是群众性的,同学科的教师互评,可比性强。学生评价具有直接性,他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最清晰。
教师自评由有关方面组织,由被评对象对自身教学活动水平按公认的依据加以评判,这也可说是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自我检查、鉴定的过程。教师自评可让评价者深入具体地了解被动状态,产生“我要评”的强烈欲望,激励作用自然得到落实。所以自评是一个有交往的评价方式。要注意的是自评必须坚持求实与可信的原则,要根据个人长处、短处,实事求是地作全面衡量,对照标准做出判定。必须指出,自己固然了解自己,但自己毕竟有看不到自身某些问题的地方,自评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被评者的情况,它不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唯一依据。他评与自评各有长短,应将自评与他评结合,以便从整体上做出有效可信的评价。
(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还是以个别教学为主,有别于班级统一授课模式,所以钢琴教师在每一节个别课上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殊性,也具有特殊的评价内容与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性
教学评价要求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教学、教学目标,提出适当的教学任务,且能在教学各环节中围绕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
2.讲解传授知识能力
钢琴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钢琴水平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及要求制定好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是否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层次、有节奏、完整和谐的处理好一节课的各部分内容分配,同时能否深层次渗透一首乐曲并完全讲授出该乐曲的精髓而传授给学生,并且在示范中能够通过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整个乐曲的领悟,于心理、感情、乐曲成为一体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逐步加深,其作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我们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充满探究反射心理,引发其潜在的创作欲。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技能,学生能够彻底体会一个乐曲的内涵和创作背景,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娴熟的表达出这种感情,那么也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能够从细微和较大的角度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从而加以解决,使教学过程流畅、顺利。
4.教学的能力
教学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作用,它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的具体要求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语言清晰、简练、富有感染力;教师专业水准的乐器示范能力;教师的教唱能力,教师的实践编排能力等等。
(四)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尺度。但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谓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是指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随着钢琴课堂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实践的变化,其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计算标准发生变化的特性。这种特性表现在设计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但是更明显地表现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动一阶段后,评价人员对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修改、增减、补充和设计。它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量变到质变、从粗糙到精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而引导、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钢琴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建立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依据教育目标、钢琴学科的要求、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原则,将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数,形成一个指标体系,为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条件。(如表1)
参考文献:
[1]陈丽艳. 《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评价浅议》[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王人卫,等.测量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
[3]黄钟.《钢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1.
[5] 韩林申,等.钢琴基础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5.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
[关键词]音乐 钢琴教学 评价体系
钢琴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通过掌握运用钢琴基本技巧,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核心环节是使钢琴的音色达到和谐优美,换言之,钢琴教育之基本特点就是寻求处理好钢琴基本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关系,使之产生最佳的音色组合。这样,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根据钢琴自身的教学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特征就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教育各方面的理解以及各边缘学科的应用,在教学中人们开始广泛的关注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那么,作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普修课——钢琴教学来讲,运用一定的评价方式,解决鋼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和促进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有一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很重要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专业老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传统的评价方式和各学校特色评价方式进行了解。
2.专家访谈法:访问相关专家,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和确认。
3.统计学方法:依据主要评价的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优选出能客观反映评价结果的因素,确定好评价指标。
4.问卷调查法:对高等院校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7份,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9份。
二、钢琴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意义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专业音乐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之所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钢琴教学课堂是由老师、学生、必要的课堂器材设备、组织教法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而且,这些因素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钢琴课堂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反馈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反映该因素对教学结果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为钢琴教学课堂的较好的组织形式,课堂的合理教学结构,帮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较好的依据。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基本原则
1.适用性与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所编制的测验或所选择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评价方式、指标体系以及具体操作都必须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对钢琴教学评估的内容、指标的确立、标准的制定、权重的赋予、方法的选用应符合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适用性是指评价测试对象必须符合受试对象和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另外,编制的评价方法,还必须考虑实际的客观条件。同时评价指标体系有可测性、评价工作有可操作性。评价必须建立在钢琴课堂教学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之上。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是搞好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适用性是搞好评价的基础,要保证评价真实、科学的前提下是具体操作不太繁琐,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2.鉴别性原则
所谓鉴别性原则是指所编制的测验能够区别出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受评着,因此,编制评价体系必须根据测试的属性,科目的特点,教学独有特点,教学的实际环境等全面的考虑影响评价鉴别力的各个因素,编制出具有良好鉴别力的测评体系。
3.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指评价要从钢琴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不能盲目参照其他集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编制测评体系主要应从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的权重下功夫,从而得到较客观地,能够反映出钢琴教学特点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根据拟测属性以及可能设计或使用的测验。基于理论和经验,运用逻辑判断、分析比较来选择的一个过程。它注重对测验内容和测验结构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选择或编制出一些具有内容或结构有效性的测验,如此选择可以直接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对一些很难有具体数据显示的评价特征,可以反映出问题。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手段对待拟定的测验作定量分析或选择的一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或其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对象的量做出判定的分析评价,由于这是在一定的信度和科学条件下进行,有很高的可靠性,当然系统误差还是客观存在的,也并非普遍适用,有些教学中的指标、因素等也不能显示出来。
5.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原则
他评是指由领导、同行、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领导工作从管理和业务指导角度可对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教师工作是群众性的,同学科的教师互评,可比性强。学生评价具有直接性,他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最清晰。
教师自评由有关方面组织,由被评对象对自身教学活动水平按公认的依据加以评判,这也可说是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自我检查、鉴定的过程。教师自评可让评价者深入具体地了解被动状态,产生“我要评”的强烈欲望,激励作用自然得到落实。所以自评是一个有交往的评价方式。要注意的是自评必须坚持求实与可信的原则,要根据个人长处、短处,实事求是地作全面衡量,对照标准做出判定。必须指出,自己固然了解自己,但自己毕竟有看不到自身某些问题的地方,自评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被评者的情况,它不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唯一依据。他评与自评各有长短,应将自评与他评结合,以便从整体上做出有效可信的评价。

(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还是以个别教学为主,有别于班级统一授课模式,所以钢琴教师在每一节个别课上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殊性,也具有特殊的评价内容与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性
教学评价要求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教学、教学目标,提出适当的教学任务,且能在教学各环节中围绕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
2.讲解传授知识能力
钢琴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钢琴水平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及要求制定好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是否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层次、有节奏、完整和谐的处理好一节课的各部分内容分配,同时能否深层次渗透一首乐曲并完全讲授出该乐曲的精髓而传授给学生,并且在示范中能够通过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整个乐曲的领悟,于心理、感情、乐曲成为一体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逐步加深,其作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我们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充满探究反射心理,引发其潜在的创作欲。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技能,学生能够彻底体会一个乐曲的内涵和创作背景,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娴熟的表达出这种感情,那么也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能够从细微和较大的角度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从而加以解决,使教学过程流畅、顺利。
4.教学的能力
教学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作用,它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的具体要求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语言清晰、简练、富有感染力;教师专业水准的乐器示范能力;教师的教唱能力,教师的实践编排能力等等。
(四)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尺度。但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谓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是指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随着钢琴课堂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实践的变化,其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计算标准发生变化的特性。这种特性表现在设计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但是更明显地表现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动一阶段后,评价人员对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修改、增减、补充和设计。它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量变到质变、从粗糙到精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而引导、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钢琴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建立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依据教育目标、钢琴学科的要求、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原则,将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数,形成一个指标体系,为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条件。(如表1)
参考文献:
[1]陈丽艳. 《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评价浅议》[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王人卫,等.测量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
[3]黄钟.《钢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1.
[5] 韩林申,等.钢琴基础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5.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