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油茶里的哲学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油茶是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它是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记载油茶是侗族的传统生活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一罈千年老汤,散发前古朝代的味道。它的“煎打”吃法,延续保持唐代煮饮传统;它的祭萨习俗,生动诉说古老茶俗神话;它的茶饼模样,完美保留宋代贡茶形象;它的茶末制法,真切再现宋代全民斗茶过程;它的木盘竹滤,忠实保存了宋代茶具的形制。它的茶俗,不仅表现出浓重侗民族特色,还蕴含丰富生活道理和哲学意味。
  侗族油茶,顾名思义,就是离不开油的茶。侗族人叫打油茶,用的大多是当地生产的木本茶油。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在打油茶中不可或缺,油炸花生阴米油果等配料一定需要它,煎炒茶叶也少不了它。将煎炒过的茶叶注水煮开后过滤筛取得的黃灿灿的汤就是茶水。茶水装碗配上阴米花生油果葱花就成油茶。因时间、地点、内容不同,有日常油茶、新娘油茶、新生儿油茶、敬萨神油茶。所谓打油茶说的是侗族油茶不仅是一味食品一道菜,而是一种饮食方式,一种文化的展示和体验过程。由于主持打油茶的主要是家中主妇或指定女性,也可以说是侗家女人的专利。
  茶叶、茶油本是天地精华,煎融水溶,便是上上善汤。在它面前没有上料下料之分,猪肝猪红和粉肠,牛筋百叶不见天,都是佳肴;加盐,加糖,加牛憋,还是美味;糍粑、汤圆等糯食也是绝配。换句话说,侗家茶水是开光奇汤,能容百物,解百纳,可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侗家人供奉的神,在传说中大多是生活中的人。神很亲和,要求也不高,平生钟爱而已。特别是祭祀女神萨岁,别的贡品可以没有,而油茶却是万万省不得的,因为萨岁发现茶叶教会侗家人种茶,开了吃油茶风气。敬神的茶要说有什么特别,就是不加盐不加糖。侗家茶客有三等,一为茶迷,二为茶精,三为茶仙。茶仙吃油茶,去盐去阴米去筷条。如果你愿意承认,你有时已过上了神仙一样的生活。
  侗家人一日三餐不离油茶,尤其是早餐,干脆就叫茶餐,所以侗家的早晨是最香的。油茶待客更是侗家人的重要禮节,无论新朋老友,贵人百姓,都是平等待遇。侗家油茶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场合之别。在农家厨房餐桌,它是生活是风俗,在酒店大堂雅座,它是文化是氛围。
  侗家油茶极大的包容性使茶饭不分,而茶叶的提神解毒功效又注定了它的食药一体性质。侗家有句口头禅:无酸打晕窜,无茶一身痧。由此可见,油茶已深深渗入侗家人的血液,不仅是他们养身护命的必需营养,还是快乐生活的精神食粮。现在,侗家游子总是密密回乡,城市里的侗味餐馆越来越多,难道不是油茶这个大乡愁惹的吗?
  打油茶虽然由主妇掌锅,但茶客仍然可以各取所需,加什么配料,淡抑或咸,喝多少道,都由茶客说了算。因人而异,因时而宜,可繁可简,侗家油茶这种极度的灵活性、自助性使其成为休闲生活的首选方式。
  侗家油茶是开放的,可持续的,安全的。侗乡家家户户都备有足够的茶油、茶叶以及阴米油果等配料。他们架锅打油茶,就开门迎茶客。茶香把左邻右舍的引来了,欢迊!路过朋友因好奇探头进来,高兴!见者有份,是他们与人为善奉献为美的处事态度与作派:大家都需要快乐,一起创造不好吗?
  侗家油茶来源生活,解容百纳,最懂人生滋味。先苦涩,又浓酽,再清淡,后甘甜。品尝油茶,体味人生,油茶不是普通茶水,最后一道茶之所以要甜,是为了给人们最美好的祝愿。
  从配料准备、茶汤煮制到敬茶用茶,打油茶整个过程都充满仪式感。掌锅的主妇们常说:油发阴米要虔诚,不虔诚阴米不成形;煮制茶汤要用心,不用心茶汤不纯正;请客用茶要热情,不热情客人不开心。吃油茶时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先敬老人和客人;喝茶以单数为吉祥,最少也要喝三碗;筷子不用最好,给人留下想象,单只次之,给人希望,而用一双就神秘全无了。还有见者有份,先苦后甜等等,也都是侗家油茶的礼数。
  看出来了吧,侗家油茶与当代的泡茶、功夫茶不同,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茶俗又有区别。常有人问:侗族油茶与恭城瑶族油茶有什么两样?看了以上的文字,答案应该出来了。当然它们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茶汤。恭城油茶把生姜葱头花生米等香料捣和在茶水里,所以它能很快引爆味蕾,叫人一见钟情。而侗家茶汤讲究色纯味正,一道一道慢慢来,让茶客步步深入,欲罢不能,过后还痴痴念想……
  (柳州市文联吴桂贞)
  【作者简介】吴桂贞,侗族,女,现供职于广西柳州市文联。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全国侗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文学评论作品若干篇。合著《侗族服饰》一书获第三届全国侗族文学“风雨桥奖”。
其他文献
一  当今宁都,几乎可以这么说,最红的镇是小布镇,而最红的村莫过于下湖田村。  下湖田村是从2018年4月开始走红的,从那时到现在,一年多来,县内外来下湖田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还挤得水泄不通。下湖田,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宁都人微信或聊天中的主角,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村。我是下湖田人,在下湖田出生,在下湖田成长,下湖田就是我的故乡。故乡能有这样的变化与荣耀,作为一个下湖田人,我自然是高兴的。  但说来
期刊
很多年之前就有一个梦想,今生无论如何都得去云南旅游一次,退休后终于圆了这个梦。七彩云南的美景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昆明城里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翠湖公园。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正好在云南大学正门对面。据说,最初的翠湖曾经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为滇池水位持续下降,而成了一汪独立的清湖。因翠湖东北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冬日的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宇树影在湖面上辉映;湖水清澈见底
期刊
梨花像雪一样白,把梨花与雪相比,就以雪喻花,以花喻雪。虽然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芬芳,但小区里就数它开得最耀眼,树高花繁多,梨花拂去红情绿意的喧嚣,便是“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了。也体会到了古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豪情。  小区规划时候,栽了些果树和花草,有榆叶梅、桃树、海棠树,还有叫不上名的树和花。也许是前几天刮风的原因,就像诗人岑参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常听人说梨
期刊
一  元符三年(一一OO年)六月二十日,年已过六旬的苏东坡因宋哲宗赵煦病逝,宋徽宗赵佶即位,宽赦元祐旧臣,得以奉召内迁,从嫡居三年的海南岛搭乘木船“量移廉州”。  那一日,琼州海峡的天气非常好。当夜,时近三更,七星低沉,云散月明,海色澄清。须眉泛白的苏东坡乘小舟过海,他独自站在船头,遥望海天,不由回想起在岛上生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万千思绪齐涌心头。在咸涩的海风中,他吟诵: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
期刊
二十多年前,姥姥的山谷还没有冰箱。山谷人家如何储藏食物呢?一年四季,多数食物主要靠窖藏。除窖藏外,还有井藏、雪藏、土藏树藏等储藏方式。  记忆深处,在暖季,姥姥最爱把食物井藏。  在姥姥的山谷,暖季里,春日做豆腐改善生活,夏日打凉粉解暑,端午包粽子过节,都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经常井藏的食物便是豆腐,凉粉,粽子。其中井藏时间最长的是粽子。  农历五月端午前后,山谷里常常有庙会,有庙会的时候,常不回家
期刊
清晨,你给我发来一段视频。我打开一看,你所在的城市已是银装素裹的世界。雾蒙蒙的天空中,一朵朵晶莹的雪花飘飞着,我甚至听到了雪落下的声音。挂着在树枝上的雪,如春天里盛开着的梨花。看着眼前的玉树琼枝,一朵雪花似乎在我心底开了,我忘了世事的沧桑,想象着踏雪而歌的清欢。  我也给你发了一段开得热热闹闹的樱花视频。我告诉你,我所在的普洱,尽管是腊月,却依旧是阳光灿烂,微风拂面,树木苍翠,满城花开。眼下正是樱
期刊
我对雨天向来有一种特殊的爱恋。  雨天可以分很多种,在我原本生活的山村地区,暴雨如注和细雨绵绵是雨水的主要类型。  当然,同多数爱雨的人一样,我喜欢细雨绵绵的雨天。因为暴雨如注让人心中毫无安全感可言,而细雨绵绵常常可以治愈心灵的创痕或者让燥热不安的心情归于平静。  我对雨天的爱恋方式大抵可以分为三种:听雨、看雨、走到雨里去。  聽雨是最快乐也是最恬静的时光。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旁,鼻孔嗅着书香,眼
期刊
说到乡野,再熟悉不过。我从小在唐茹冲生活,于泥里水里滚大的。自外出求学和参加工作,便离开了唐茹冲。令我感叹的是,老家唐茹冲连小院落都没了,已经辟作纵横交错的街道。是呀,童年的乡野,就这样消失在梦里了。  远离乡野,却又常常思念乡野。前不久,高中老同学艳玲相约,去大村甸镇麻托湾村喝另一位老同学卫星的生日酒。我想,这是再次走近乡野的绝佳机会。  一  雨后的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秋色愈加稠浓。  麻托
期刊
我的兴趣  书是每个人学习知识,求知道理所不能离开的课本。我也不例外。先有老师的启蒙和教育,我才和书籍有了不解之缘成为她的爱好者。  读书给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回答不确切,但是我的亲身体会能说明一个观点:首先做为一个有求知欲的人,除了现实要学习的外,就是拿起本书好好地看一遍,再埋头精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得到理论后便去现实社会中实践一下,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了心得并记录下来。以此类推,到头来再翻
期刊
1  一生中,我有很多迷恋:迷恋田园,迷恋高山,迷恋江河,迷恋大海;迷恋苍天,迷恋白云,迷恋星月,迷恋秋天;迷恋诗歌,迷恋音乐,迷恋梦境,迷恋历史……那么多的迷恋,自然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乐章,岁月的韵律,心灵的呼唤。  而这些奇妙无穷的迷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如何主宰着我每天的思维?我无法真切的明白,也无法阐述得清楚。  这是我生命最丰厚肥沃的土地,这是我心灵最纯  净甘冽的水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