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下雪了我的城市花开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你给我发来一段视频。我打开一看,你所在的城市已是银装素裹的世界。雾蒙蒙的天空中,一朵朵晶莹的雪花飘飞着,我甚至听到了雪落下的声音。挂着在树枝上的雪,如春天里盛开着的梨花。看着眼前的玉树琼枝,一朵雪花似乎在我心底开了,我忘了世事的沧桑,想象着踏雪而歌的清欢。
  我也给你发了一段开得热热闹闹的樱花视频。我告诉你,我所在的普洱,尽管是腊月,却依旧是阳光灿烂,微风拂面,树木苍翠,满城花开。眼下正是樱花盛开的时令。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仿佛春天已经来临。
  我羡慕着你城里的雪,你艳羡着我城里的花。
  我说,你过来看看樱花,看看我吧。
  元旦前,一场冬雨洗净了樱花树的枝枝桠桠。正在打苞的樱花,就像出嫁前沐浴过的新娘一样干净、清爽。
  缥缈如烟的晨雾中,一树树冬樱花若隐若现地开在风中,宛如一个个穿着飘逸、粉色纱衣的女子缓缓地走近你,这怎能不让人心动呢?
  雾渐渐散去,纯蓝的天幕背景下,阳光轻轻柔柔地打在樱花树上。缀在枝头上的花朵娇俏,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子。勤劳的小蜜蜂“嗡嗡”亲吻着每一朵花蕊,为酿造甘甜的蜜汁忙碌着;一群蜂鸟唱着情歌在枝头跳跃撒欢。
  月光下的樱花,似美人装,旖旎半开,羞羞答答,婆娑映月。月亮遇上了樱花,一直不肯离去。从农历十五到小年的七天时间里,月亮从圆脸到瘦脸,到小半边脸。每天挂在夜空中,甚至第二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还静静地停留在西天,用她深情的眼眸,回望着大地,回望着渐渐凋零的樱花。
  “不能让这么美的花白白地开”。
  元月,由普洱市作协理事王玫发起了一场“樱花之约”的聚会。在中华茶博馆“梦之路”的樱花树下,我遇见了你。看见坐在轮椅上的你,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你却向我投来婴儿般的笑脸。
  能歌善舞、很有才情的云南女诗人丁丽华,给我们介绍了你。你叫殷龙龙,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参加圆明园诗社,在北京生活。来云南过冬。
  我来到你身边俯下身子,给你了一个深深的拥抱。我拉起你的手,感觉不到一点力,就像一团软泥。我揉揉你的手臂,捏捏你的后背,想给你一点力量。你使劲地张开嘴对我笑笑,很费力说地了一声“谢谢”。
  “我比你小”,你歪着头,不时挤出一两句幽默的话来。
  照顾你的是一个来自东北叫叶子的女人。干脆利索,质朴善良,幽默风趣。两年来,把你当作亲人,关心疼爱你。
  叶子告诉我,你很坚强,很乐观。去年在一群北京诗人朋友的帮助下做了一次大手术后才挺过来的。尽管病痛把你折磨得站不起来,躺不下去,你依旧每天在写诗。已经写了38年,你说你还要再写30年。这是你活着的理由。
  我问叶子,龙龙老师这样的身体状况,是怎么写诗的?叶子说,你把鼠标放在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
  “我从没见过白色的天使/我的笔蘸血/我挖出翅膀……”叶子不愧是你的“绿叶”,知你懂你。
  我上网查阅了你的资料。1962年出生的你,1981年开始写诗,1984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尽管身患脑瘫症、行动不便,仍然坚持写诗、画画。2011年获御鼎杯诗歌大奖,2013年10月获《诗探索》年度诗人奖,先后出版了《虹》《后劲的天空》《我无法为你读诗》《今生荒寒》等5部充满着正能量的诗集。
  “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樱花盛开时,绚烂芬芳,很美丽;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你分明就是眼前一株顽强的冬樱花。你摇摇晃晃的人生犹如樱花的花瓣一样单薄无力。不知哪一天来一阵风,就把你吹落了。
  “太多的痛,灯笼提着走。”
  面对病痛和残酷的生存空间,你却笑对人生,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别人,去奉献,去延长自己生命的宽度,这不正是樱花的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吗?
  “我们还会见面的。明年,我在樱花树下等你,不见不散”。要分手了,我紧握着你的双手。你一直笑着,用力地点了点头。
  漫漫樱花路,翩然雪絮中,无论前面的道路多么坎坷,都要像殷龙龙老师一样,微笑着、明媚着、等待着春天的到來。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米线,在云南是一道很普通的小吃。但是说起过桥米线,就是一道比较独特的美食了。过桥米线,不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那鲜美可口的味道也令人回味无穷。对于身处异乡的云南人来说,过桥米线更是家的味道。  虽然我是个云南人,但是小时候并没有吃过过桥米线。小时候,我家在大山深处,那里交通闭塞,生活艰苦。即使集市上有米线出售,我也从来没有机会去尝尝。第一次听说过桥米线,是在小学的课本上看到的。看到“过桥米线
期刊
【引言】87岁的母亲九年前得了脑血栓,活动需要拄双拐或坐轮椅。为了减少母亲的孤独,一有空,我会让她给我讲述她以前的经历。母亲不糊涂,但耳聋得厉害,看口型猜我的问题,有时会答非所问,我也随她。在母亲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她的经历在我脑海中连在了一起……  我16岁就嫁给了和我同岁的你“大爹”(父亲)。  我娘家住在府谷沙沟岔杨庄子,你姥爷是庄子上的主事人。我4岁没了娘,6岁时,你姥爷给我娶了个后妈。娶后
期刊
午后的阳光如同俏皮的孩子,熙熙攘攘地舒展着腰肢,挑逗着书页,与三百一十二页的文字相拥而舞——  孙少平要去大牙湾煤矿工作了,心中泛着涟漪,荡漾着欢乐,一曲高山流水在心中浅吟低唱,激动之情难以自抑。他觉得,什么苦他都不怕,只要能到煤矿成为正式工人,即使让他下地狱,他也愿意。  他可以在这里光明正大的看书了,他可以跟心爱的晓霞姑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他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帮助父亲重新翻修窑洞了,他可以帮少
期刊
父亲二十五岁那年和祖父母被迫分家,就像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一般,合久必定会分的,何况父亲兄弟五个一家几十口人,天天围在一口大锅里吃饭。  从山沟里负责挑水的是我父亲,做一大家子饭菜的是我母亲,而吃饭的有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共二十三人。祖母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祖母拉着我父亲的手说:“娃呀,快分家过自己的日子吧,不然,这一大家子人,非把你两口子累死不可!”  父亲带着母亲拿着祖父母分的两只碗,两根筷子
期刊
这是一个吃货横行的世界。自从有了微信,我愈加坚信。  孔子教导天下人:食不言,寝不语。圣人一言既出,天下人便视之为中华礼仪,一代传一代推崇遵守。所以,在以往的年月,我们只是将属于自己的食物吃到自己的肚子,从来没有吃了什么就立即昭告天下的习惯。  忽然有一天,江湖上出现了这个叫微信的东西。从此,我们忘记了有一种古訓叫食不言。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逮着一顿吃食,第一反应不是吃,而是拍照片,拍完再附上文字介
期刊
一  当今宁都,几乎可以这么说,最红的镇是小布镇,而最红的村莫过于下湖田村。  下湖田村是从2018年4月开始走红的,从那时到现在,一年多来,县内外来下湖田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还挤得水泄不通。下湖田,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宁都人微信或聊天中的主角,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村。我是下湖田人,在下湖田出生,在下湖田成长,下湖田就是我的故乡。故乡能有这样的变化与荣耀,作为一个下湖田人,我自然是高兴的。  但说来
期刊
很多年之前就有一个梦想,今生无论如何都得去云南旅游一次,退休后终于圆了这个梦。七彩云南的美景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昆明城里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翠湖公园。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正好在云南大学正门对面。据说,最初的翠湖曾经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为滇池水位持续下降,而成了一汪独立的清湖。因翠湖东北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冬日的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宇树影在湖面上辉映;湖水清澈见底
期刊
梨花像雪一样白,把梨花与雪相比,就以雪喻花,以花喻雪。虽然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芬芳,但小区里就数它开得最耀眼,树高花繁多,梨花拂去红情绿意的喧嚣,便是“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了。也体会到了古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豪情。  小区规划时候,栽了些果树和花草,有榆叶梅、桃树、海棠树,还有叫不上名的树和花。也许是前几天刮风的原因,就像诗人岑参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常听人说梨
期刊
一  元符三年(一一OO年)六月二十日,年已过六旬的苏东坡因宋哲宗赵煦病逝,宋徽宗赵佶即位,宽赦元祐旧臣,得以奉召内迁,从嫡居三年的海南岛搭乘木船“量移廉州”。  那一日,琼州海峡的天气非常好。当夜,时近三更,七星低沉,云散月明,海色澄清。须眉泛白的苏东坡乘小舟过海,他独自站在船头,遥望海天,不由回想起在岛上生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万千思绪齐涌心头。在咸涩的海风中,他吟诵: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
期刊
二十多年前,姥姥的山谷还没有冰箱。山谷人家如何储藏食物呢?一年四季,多数食物主要靠窖藏。除窖藏外,还有井藏、雪藏、土藏树藏等储藏方式。  记忆深处,在暖季,姥姥最爱把食物井藏。  在姥姥的山谷,暖季里,春日做豆腐改善生活,夏日打凉粉解暑,端午包粽子过节,都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经常井藏的食物便是豆腐,凉粉,粽子。其中井藏时间最长的是粽子。  农历五月端午前后,山谷里常常有庙会,有庙会的时候,常不回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