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新铺砌的“驿道”进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山草房,随着地势起伏,错落有致地排布。有些房屋已经改造为农家旅馆或餐厅,开始迎客。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澈,质朴的村民们在溪边洗衣服。村中银杏林一片金黄,古屋古树古色古香,水车、轱辘井引发出无尽的乡愁,俨然一幅“画里乡村”,一个“梦中故乡”。
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初家村地处山区,自然风光优美,原生态风貌浓郁,历史文化典故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自古以来流传着神仙炕和饮牛湾等美丽传说,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但是,从前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村内干部群众的关注,初家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守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全村120户、312人中有省定贫困户19户、20人。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困难,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初家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2014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次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经多方进行论证,大家都盯准了这一宝库,决定对初家村进行“逆城市化”改造,“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根据村庄的山区特色和独特优势,驿道镇变传统守旧意识为超前谋划,特邀中国乡建院为初家村量身定制设计规划。经过多次研讨,双方确定采用老传统、老工艺、老材料进行规划建设的方案,着力打造“胶东老山村,修养‘初’发地”旅游名片,对村庄的环境整治、景观打造进行了超前规划和总体设计,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眼下的初家村,游客可以驾车环山绕行,欣赏秀美风光;多处富有胶东山区特色的山草房得到修缮,陆续对游人开放;柳树、李梅杏、金银花、迎春等各类苗木,遍栽村路两侧;停车场、公共厕所、寨门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村内观光旅游格局已具雏形。
看到村庄环境的巨大改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见到记者一个劲儿地称赞党的扶贫好政策。大家纷纷表示,旅游扶贫这条路子走对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越来越强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设施有了、游客来了,如何经营成了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难题。这时候大家在意见上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个人经营好、致富快;有的认为集体经营好,可以增加集体收入,增加村民福利。
针对这些问题,莱州市、驿道镇认真查找思想症结,多次召开会议与大家深入分析利弊好坏,最终统一了思想。围绕山村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通过,2014年12月成立了初家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确权确地不确界”的方式,将千亩山岭薄地以每亩22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并租赁给初发地旅游公司建设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村集体将村内废弃、闲置的危旧房屋进行统一改造,租赁给投资商开发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据驻村“第一书记”宋长征介绍,包村部门筹集专项扶贫资金对濒临垮塌的危房进行重建翻新,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进行管理,仅一处院落,每天住宿费就高达600元。即使这样,在旅游旺季,还是“一房难求”。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初家村依托初发地旅游公司招商平台,成功引进莱州三和祥公司打造月季花种植栽培基地,引进一品农庄打造电商平台,为初家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5月,初家村与中国乡建院达成景区运营合作协议,由乡建院独立投资打造运营,今年10月1日景区正式开始运营,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搞起来了,村子发展起来了,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初家村用3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餐厅,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经营管理,每年旅游公司给初家村集体分红。村集体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发给19户贫困户,不低于同期光伏扶贫项目所给其他贫困村的分红。同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等方面,都予以格外关爱。对有场地、有能力的5名贫困群众,在规划设计、服务培训、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全程帮助和支持,鼓励贫困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学生客栈等方式创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7名贫困群众,在村庄打造建设过程中优先雇佣,通过安排清扫卫生、看护场地等工作方式,以劳动务工增加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9名贫困群众,村庄与旅游企业每年拿出专门救助资金进行兜底救助,保障基本正常生活。同时,通过初家铺子实体店加电商平台,免费帮助3户贫困户代售代销农产品及手工艺品,既提升了产品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和传统手工业发展,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20元。
昔日荒山坡,今朝旅游地。找准路子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昔日初家村守着金山银山却不知加以利用,如今思路一换天地宽。初家村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线,在保留村子的本色的基础上,正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初家村地处山区,自然风光优美,原生态风貌浓郁,历史文化典故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自古以来流传着神仙炕和饮牛湾等美丽传说,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但是,从前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村内干部群众的关注,初家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守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全村120户、312人中有省定贫困户19户、20人。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困难,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初家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2014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次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经多方进行论证,大家都盯准了这一宝库,决定对初家村进行“逆城市化”改造,“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根据村庄的山区特色和独特优势,驿道镇变传统守旧意识为超前谋划,特邀中国乡建院为初家村量身定制设计规划。经过多次研讨,双方确定采用老传统、老工艺、老材料进行规划建设的方案,着力打造“胶东老山村,修养‘初’发地”旅游名片,对村庄的环境整治、景观打造进行了超前规划和总体设计,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眼下的初家村,游客可以驾车环山绕行,欣赏秀美风光;多处富有胶东山区特色的山草房得到修缮,陆续对游人开放;柳树、李梅杏、金银花、迎春等各类苗木,遍栽村路两侧;停车场、公共厕所、寨门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村内观光旅游格局已具雏形。
看到村庄环境的巨大改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见到记者一个劲儿地称赞党的扶贫好政策。大家纷纷表示,旅游扶贫这条路子走对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越来越强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设施有了、游客来了,如何经营成了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难题。这时候大家在意见上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个人经营好、致富快;有的认为集体经营好,可以增加集体收入,增加村民福利。
针对这些问题,莱州市、驿道镇认真查找思想症结,多次召开会议与大家深入分析利弊好坏,最终统一了思想。围绕山村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通过,2014年12月成立了初家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确权确地不确界”的方式,将千亩山岭薄地以每亩22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并租赁给初发地旅游公司建设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村集体将村内废弃、闲置的危旧房屋进行统一改造,租赁给投资商开发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据驻村“第一书记”宋长征介绍,包村部门筹集专项扶贫资金对濒临垮塌的危房进行重建翻新,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进行管理,仅一处院落,每天住宿费就高达600元。即使这样,在旅游旺季,还是“一房难求”。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初家村依托初发地旅游公司招商平台,成功引进莱州三和祥公司打造月季花种植栽培基地,引进一品农庄打造电商平台,为初家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5月,初家村与中国乡建院达成景区运营合作协议,由乡建院独立投资打造运营,今年10月1日景区正式开始运营,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搞起来了,村子发展起来了,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初家村用3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餐厅,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经营管理,每年旅游公司给初家村集体分红。村集体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发给19户贫困户,不低于同期光伏扶贫项目所给其他贫困村的分红。同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等方面,都予以格外关爱。对有场地、有能力的5名贫困群众,在规划设计、服务培训、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全程帮助和支持,鼓励贫困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学生客栈等方式创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7名贫困群众,在村庄打造建设过程中优先雇佣,通过安排清扫卫生、看护场地等工作方式,以劳动务工增加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9名贫困群众,村庄与旅游企业每年拿出专门救助资金进行兜底救助,保障基本正常生活。同时,通过初家铺子实体店加电商平台,免费帮助3户贫困户代售代销农产品及手工艺品,既提升了产品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和传统手工业发展,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20元。
昔日荒山坡,今朝旅游地。找准路子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昔日初家村守着金山银山却不知加以利用,如今思路一换天地宽。初家村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线,在保留村子的本色的基础上,正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