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初家如“初”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新铺砌的“驿道”进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山草房,随着地势起伏,错落有致地排布。有些房屋已经改造为农家旅馆或餐厅,开始迎客。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澈,质朴的村民们在溪边洗衣服。村中银杏林一片金黄,古屋古树古色古香,水车、轱辘井引发出无尽的乡愁,俨然一幅“画里乡村”,一个“梦中故乡”。
  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初家村地处山区,自然风光优美,原生态风貌浓郁,历史文化典故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自古以来流传着神仙炕和饮牛湾等美丽传说,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但是,从前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村内干部群众的关注,初家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守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全村120户、312人中有省定贫困户19户、20人。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困难,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初家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2014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次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考察。经多方进行论证,大家都盯准了这一宝库,决定对初家村进行“逆城市化”改造,“将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根据村庄的山区特色和独特优势,驿道镇变传统守旧意识为超前谋划,特邀中国乡建院为初家村量身定制设计规划。经过多次研讨,双方确定采用老传统、老工艺、老材料进行规划建设的方案,着力打造“胶东老山村,修养‘初’发地”旅游名片,对村庄的环境整治、景观打造进行了超前规划和总体设计,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眼下的初家村,游客可以驾车环山绕行,欣赏秀美风光;多处富有胶东山区特色的山草房得到修缮,陆续对游人开放;柳树、李梅杏、金银花、迎春等各类苗木,遍栽村路两侧;停车场、公共厕所、寨门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村内观光旅游格局已具雏形。
  看到村庄环境的巨大改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见到记者一个劲儿地称赞党的扶贫好政策。大家纷纷表示,旅游扶贫这条路子走对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越来越强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设施有了、游客来了,如何经营成了摆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难题。这时候大家在意见上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个人经营好、致富快;有的认为集体经营好,可以增加集体收入,增加村民福利。
  针对这些问题,莱州市、驿道镇认真查找思想症结,多次召开会议与大家深入分析利弊好坏,最终统一了思想。围绕山村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通过,2014年12月成立了初家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确权确地不确界”的方式,将千亩山岭薄地以每亩22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并租赁给初发地旅游公司建设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村集体将村内废弃、闲置的危旧房屋进行统一改造,租赁给投资商开发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据驻村“第一书记”宋长征介绍,包村部门筹集专项扶贫资金对濒临垮塌的危房进行重建翻新,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进行管理,仅一处院落,每天住宿费就高达600元。即使这样,在旅游旺季,还是“一房难求”。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初家村依托初发地旅游公司招商平台,成功引进莱州三和祥公司打造月季花种植栽培基地,引进一品农庄打造电商平台,为初家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5月,初家村与中国乡建院达成景区运营合作协议,由乡建院独立投资打造运营,今年10月1日景区正式开始运营,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搞起来了,村子发展起来了,如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初家村用3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餐厅,建成后租赁给旅游公司经营管理,每年旅游公司给初家村集体分红。村集体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发给19户贫困户,不低于同期光伏扶贫项目所给其他贫困村的分红。同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等方面,都予以格外关爱。对有场地、有能力的5名贫困群众,在规划设计、服务培训、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全程帮助和支持,鼓励贫困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学生客栈等方式创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7名贫困群众,在村庄打造建设过程中优先雇佣,通过安排清扫卫生、看护场地等工作方式,以劳动务工增加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9名贫困群众,村庄与旅游企业每年拿出专门救助资金进行兜底救助,保障基本正常生活。同时,通过初家铺子实体店加电商平台,免费帮助3户贫困户代售代销农产品及手工艺品,既提升了产品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和传统手工业发展,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20元。
  昔日荒山坡,今朝旅游地。找准路子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昔日初家村守着金山银山却不知加以利用,如今思路一换天地宽。初家村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线,在保留村子的本色的基础上,正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其他文献
神秘的捐款  2016年春节刚过,国务院扶贫办收到一笔一万元钱的神秘捐款。捐款署名: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一名老党员。这位捐款人在信上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曾经为党的事业奔赴疆场,今天,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冲锋号,我老了,不能上战场了,但我愿意在这场新的攻坚战中尽我所能,贡献力量。这一万块钱是我攒下的退休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能用在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身上。  短短几句话,饱含着着一名
期刊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引领,一系列重大扶贫改革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及时启动、扎实开展已出台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督察工作的通知》(中改办发〔2016〕6号)精神,深入了解这些扶贫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听取地方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好办法,5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副
期刊
重任砺宏志,奋进正当时。扶贫工作是民心工程,又是厚植执政基础的政治工程。在日前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全党各项工作,其中包括脱贫攻坚内容,中央纪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认为,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六中全会顺应时代大势,高瞻治党导向,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切入,就新时期党的建
期刊
风扬劲帆展宏志,涛奏凯歌绘新图。日前胜利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高彰全面从严治党大旗,顺应时代大势,回应人民关切,就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担当和勇毅决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高度肯定并定位了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就十八大以来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和工作实践,进行了系统
期刊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6·18”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
期刊
30多年漫漫扶贫路,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给扶贫工作锦上添花,不仅让这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实现了新常态化,更让扶贫开发工作催生了一大批扶贫先锋人物和先进单位。  奇迹一个又一个出现,春风从大江南北频频吹来。“俺终于可以跟在城里读书的闺女通电话了!”“啥?淘宝店开到咱们村来了?”“我是贫困生,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我会以
期刊
村官培训,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五年来实施“支持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的主线。在连续五年间的村官培训班上,记者采访了北京、正定、秦安、延安、六安、长汀、常林、井冈山、宁德培训班上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深入感受“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带给他们的点滴变化与切实帮助。  指路明灯引思想  《中国扶贫》:通过培训班一周的学习,你觉得“支持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在主题教育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吗
期刊
“我认领1号,请接力”“我已认领3号,请继续接力”……微信群里、手机“红樱桃·易善通”APP里,争抢的是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愿。2个小时内,100个心愿被抢一空,平均1.2分钟就有一个贫困家庭的愿望被实现。这是我国第3个“扶贫日”当天,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扶贫办、爱心办联合开展的第二批“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微心愿”认领活动的火爆情景。  “‘微心愿’虽然只涉及一人一事,但却以最小的切入点,切
期刊
山东省烟台市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发城市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对烟台而言,贫困并非主流,但是烟台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走在前列的定位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聚焦全市277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45201名贫困人口,奏响了脱贫攻坚最强音。
期刊
回忆起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字来形容:“异常艰苦,异常难忘。”  异常艰苦,艰苦在下党虽群山环绕,碧水微澜,但群山峻岭阻断了乡亲们的小康路,下党的青山秀水在乡亲们眼里成了穷山恶水。  异常难忘,难忘在总书记曾经“三叩下党”,下党的乡亲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触目惊心的贫困面貌,仿佛一根针扎在了总书记心里。  时光荏苒,20多年的扶贫攻坚,让下党这个当年的穷山村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