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与归因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t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大唐西域记》有关玄奘到达、停留、离开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的记载作为样本,采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考查了玄奘对古印度的报道框架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形成这种框架的原因。
  [关键词]玄奘;《大唐西域记》;古印度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4-0046-02
  一、问题的提出
  玄奘是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经阿耆尼(今焉耆)、屈支国(今库车)、跋禄迦国(今阿克苏),接着又经过中亚进入印度。631年,玄奘来到了位于恒河下游当时北印度最大的国家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进入佛教中心那烂陁寺,师从百岁高僧戒贤法师学习佛教经典。①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并根据亲身经历完成了《大唐西域记》。
  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著作《大唐西域记》为后人了解古印度提供了宝贵资料。这本书有着怎么样的框架结构呢?在国际传播中,对他国形象的塑造和解读受到各种新闻媒介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共识。选择的事实就是框限事实的过程,媒体通过将问题和事件放在特定环境中从而为受众提供用来理解的框架。②框架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框架就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或理解社会的一套特定期望,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通过了解《大唐西域记》的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印度,并为新闻媒体报道印度提供经验参考。因此,笔者选择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对到达、停留、离开摩揭陀国的描述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玄奘对印度的报道框架。笔者依据框架理论设计了三个问题:《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到达、停留、离开摩揭陀国的报道处在何种报道框架之中,这种报道框架呈现出何种特征,这种框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内容分析部分制定了以下类目:核心主题、报道主体、消息来源。核心主题反映了玄奘在报道古印度时对信息的取舍。通过对文本的通读,笔者将核心主题分为如下几类:佛教在印度的传播,统治者的活动,国家地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其他。报道主体意为报道的对象,分为统治者、宗教人士、普通人。消息来源即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包括亲身经历、外界提供、引用文献。
  编码工作完成后,将采用SPSS21进行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为频数分析。其中,同一样本中可出现多个变量,各变量若在同一样本中出现多次仍按一次计算。
  三、相关分析
  (一)各研究变量之间描述统计与分析
  1.核心主题
  研究对与核心主题相关的关键元素通过分析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印度的描述中,记录佛教在印度的传播的主题占29.9%,如第八卷对菩提树垣内的记录:“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广二十余步,垒以青瓦,涂以石灰。”“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这是记载玄奘来到这里朝拜菩提树时,他为无福亲耳聆听佛祖的教诲而痛哭流涕,哭倒在树下的情景。而记录所在国国家地理情况的占28.4%,这两项主题加起来占58.4%。此外,《大唐西域记》对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也作了重点报道,如印度的族姓制度以及印度的经济信息。这些情况和中国唐代经济上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大不相同,也让人耳目一新。
  2.报道主体
  研究对报道主体通过分析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这些报道主体与媒体的报道主要主题相互关联,并且在文本解读上具有相同的意义。如“宗教人士”与佛教在印度的传播构成强大的意义链条,“统治者”与统治者活动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高度关联。
  3.消息来源
  研究对与消息来源相关的关键元素通过分析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在列入统计的样本中,新闻来源由玄奘调查走访的占54.5%,如对婆罗尼斯国的报道:“伽蓝西南二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余尺。基址广峙,莹饰奇珍。上无层龛,便置覆钵。虽建表柱,而无轮铎。”外界提供的信息占32.5%,引用文献占13%。由此可以看出,玄奘在记录新闻时,除了实地走访、亲身经历,还尽可能利用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信息、历史情况以及文献,充实丰富自己的报道,尽最大可能展现印度各方面、各阶段的情况。
  (二)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首先,玄奘根据停留地区的佛教发展状况、停留时间、战略重要性,对不同国家的报道有所差异。具体分为重点报道和一般报道。具体报道框架如表4、表5。
  表4 《大唐西域记》一般报道的报道框架
  表5 《大唐西域记》重点报道的报道框架
  其次,由表4、表5可以看出,重点报道的新闻报道具有一定循环特征,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取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而且多以宏观报道为主,报道主体多为弘扬佛法的僧侣,报道的核心主题更加倾向于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一般报道的新闻报道方式为平铺直叙式,报道主体多为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最后,新闻报道虽然崇尚客观、中立,但从根本上仍然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总是基于主体内在的一定的认知图式而进行,这个认知图式可以添加信息,并影响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③玄奘虽然以尽可能全面的视野报道古印度,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受到了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唐西域记》具有如上的报道框架与玄奘个人有很大的关联。
  玄奘《大唐西域记》着重记录佛教在印度的传播,这是由新闻传播者的意愿决定的。玄奘西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佛教理论,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录就具有倾向性。而记录国家地理情况占比重较大的原因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隋末唐初,在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突厥兴起,侵扰唐朝,唐朝统治者曾被迫向其称臣。但想要打败突厥,首先必须了解情况。《大唐西域记》提供的西域各国的各种信息,如幅员大小、都城范围、地理交通、政治、军事、经济等信息都是唐王朝所迫切需要的,这对唐王朝以后攻破突厥起了重要作用。这是记录国家地理情况占比较大比重的原因。玄奘的个人素质也是形成这种新闻框架的重要原因。玄奘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决定西行,到达印度后他努力学习和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内容,因此,他非常注重通过调查走访获取信息。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玄奘《大唐西域记》对印度的报道可分为一般报道和重点报道,两种报道方式有着不同的报道框架。这种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受到玄奘本人、统治者等多方面的影响。此外,玄奘《大唐西域记》在新闻报道上遵循着新闻的基本要求——真实、客观。
  [注 释]
  ①钱文忠:《玄奘西游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②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③Taylor、pcplau、scars著,谢晓菲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其他文献
1924年,著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广河齐家坪遗址,并据此命名了齐家文化,至今已经90周年了。  齐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尚未有深入而系统的专著出版;其性质和意义也还没有得到清楚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  齐家文化晚于仰韶或马家窑文化,早于四坝、沙井、卡约、寺洼、辛店文化,绝对年代约为距今4100~3700年。从考古学角度看,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文化,有人称之为铜石并
期刊
七月盛夏,穿行在河西走廊的山水间,是一种别致的体验。以前只见于书本上的种种风物和轶闻,好像一时间活了起来。上古帝王遣使西游,以重金求美玉,开通了西玉东输的孔道。数个世纪之后,沿着这条蜿蜒的玉石之路,天竺佛法越过葱岭,远渡流沙,东传人中土。随着弘法高僧的次第到来,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相继由北印度输入大月氏、安息、康居,再由此传人疏勒、莎车、于阗、子合等国。在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文化拉锯战之后,佛教终于在4
期刊
图/西 丁
期刊
图/左 川
期刊
从地图上看,甘肃如一柄如意,由中心腹地向西北边陲斜置于中国版图之中,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文化通道区位优势,为中原驻西北乃至中西亚的咽喉和纽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沿丝绸之路这条东西贯通甘肃全境的文化线路而搏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甘肃独特的人文环境紧密粘合,在陇原大地留下无数璀璨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甘肃原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
期刊
1906年10月31日   清晨,人员都集合起来了,以前往遗址。我向那名中国兵卒解释说,努埃特先生将提前前往,我自己将稍后再与他们会合。因为我在此之前,还必须去考察我们在南—西南方向遥望到的那些遗址。立刻就有一个骑马的人表示愿充作我的向导。我们刻不容缓地从图木舒克那相当贫瘠的耕作区出发,穿过了一个半干旱和半沼泽地区,那里玫瑰科植物丛中的直立纺锤形花,取代了禾本科的絮团彩斑花。接着,很快又重新是一
期刊
汉帝国经过70多年的经营发展,到文、景之际,综合国力已经十分强大。当时的史书记载是:“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换句话说,就是国家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大多年景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经济繁荣。各地的仓库余粮充盈,货财
期刊
在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有一片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的所在,那就是著名的博斯腾湖。  我先后去过中国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湖,都是无边无际、极目难穷。由于这些湖泊都在南国水乡,连大江,接大河,左右湖泊成串,前后河流纵横,尽管这些大湖个个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很难引起人入心入怀的惊愕和刻骨镂心的震撼。  然而,在千里无垠的茫茫戈壁、莽莽荒原深处,你若也能看到如此连天连地的湖泊,一定会触电般收住脚步
期刊
李彬兴趣广泛,雅好不一。有时还像一个蓄意别开生面的“好事者”,动辄流露出一股“弄斧就要上班门”的劲头。这不,近日他又瞎张罗,将身边几位师友的旧体诗作,略加挑选,汇成一册示我,并自谦地说:“我于诗是外行,既无探骊得珠的本领,也无附庸风雅的奢念,仅仅是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诗初衷,将大家的诗凑在一块,既便于自己心慕手追,又可以文会友,不求高雅,同好同乐而已。”最后还叮嘱我给前边写几句话,再为它取个恰当
期刊
The Silk Road Cooperation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促进亚洲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2014年5月27~29日,在甘肃兰州将举办“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举办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主题的大型国际论坛,也是甘肃省第一次举办政府间多边合作机制部长级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