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收官”,大量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拨开层层历史迷雾,但这一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西周考古发现”,也留下了诸多待解谜团。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国从哪里来,位于何处,延续了多少年?3000多年前的南方人有多高,得什么病,寿命多长?古人如何吃喝玩乐,又有怎样的审美观和信仰?曾国的葬制葬俗是什么样的?记者连日来多次探访叶家山考古现场,力图揭开这个古老诸侯国的神秘面纱。
多患牙疾
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尸骨,首次采用现场鉴定,到目前共鉴定40多具尸骨遗骸。初步鉴定结论认为,该墓群出土古人骨标本中颅骨颅型多为卵圆形,铲形门齿出现率高;死者以24岁至35岁最多,36岁到55岁次之,还有4具儿童尸骨遗骸。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博士周蜜介绍,根据对遗存的牙骨的鉴定,这一地区居民当时普遍患有牙周炎、牙釉质缺陷和氟斑牙等牙齿疾病。专家补充说,目前所获得的尸骨标本信息只是初步的,更准确的信息有待深入研究比对。
爱音乐也爱美术
1978年,擂鼓墩曾侯乙古墓出土了65件套编钟,震惊了世界;1981年,擂鼓墩二号墓再出土36件套编钟。随州因此被誉为“中国编钟音乐之乡”。此次叶家山墓地M111墓中,又现一组5件编钟。如此多的编钟聚集在这一区域,意味着什么?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认为,编钟的演奏较为复杂,反映了当时曾国高度发达的音乐成就。“这5座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楚国编钟音乐的发展是一脉相传。当地人对于编钟音乐的喜爱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当年的楚地非常迷恋音乐。”
曾国人不仅爱好音乐,也喜欢绘画,并开始了对色彩的运用。此次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漆木器,更重要的是,还首次发现了西周的彩绘铜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说,彩绘铜器还是首次发现,这说明当地人已经开始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对于研究西周审美观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勤俭尚武
本次考古同样发现大量礼器和酒器。在M28墓葬中,发现了一定规模的组合酒器,但是其数量较之前的考古发现的酒器数量明显减少。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在西周早期,“商人因酒而亡”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当时的国君有意“整治奢靡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葬俗上,也逐渐形成以礼器替代酒器为主的随葬风格。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黄凤春说,此次考古发掘的大量兵器和车马器,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前所未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尚武精神。经过长期的实战和总结,铸造兵器的技术在西周早期已经相当成熟。“正如同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国力之强盛和武器精良有直接关系,这也是曾国在百余个诸侯国纷争的年代中得以留存的原因。”
葬制与信仰
叶家山墓地没有发现商周时期较普遍存在的“人殉”现象。专家认为,叶家山墓地有“牲(马)殉”而无“人殉”的现象,说明曾国统治者认同和实践了当时先进的“敬德”、“保民”思想。这种正在萌芽的人本思想对于春秋初期随国大夫季梁“民为神主”思想的提出有较大影响。
考古人员此次还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双面人头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首件同一时期同一形制的人面像。李伯谦说,从考古意义上说,这一发现更接近于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墓葬出土的商代“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可能与曾国人的信仰有关,是某种崇拜物,或者是保护神。
此曾非彼曾?
举世闻名的曾侯乙与叶家山曾侯是不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
李伯谦说,叶家山墓地里的这个曾侯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是什么关系,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这两个都是姬姓,还有一种说法是“不一定”。从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的有叶家山古墓,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还有随州文峰塔今年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但没有发现西周中期和晚期的曾国墓葬,目前连不起来。
李伯谦说,商代晚期还有一个曾国,这个曾国和叶家山有什么关系,还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叶家山这个曾国是周王朝承认并分封的。
庙台子遗址
诸多迹象表明,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国君家族墓地。但曾国“见墓不见城”,曾国人住在哪里,都城在何处?
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黄凤春介绍,通过地面调查和局部勘探,庙台子遗址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的遗迹,应当是西周早期的一个重要古城。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相距不足1公里,初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主人与庙台子遗址有关,庙台子遗址或许是西周早期曾国都城所在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认为,目前还没有庙台子遗址的城墙、建筑基址的实物出土,还不好判断和叶家山墓地的关系,以及是不是曾国的都城等。应尽快组织力量对庙台子遗址进行研究发掘。
多患牙疾
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尸骨,首次采用现场鉴定,到目前共鉴定40多具尸骨遗骸。初步鉴定结论认为,该墓群出土古人骨标本中颅骨颅型多为卵圆形,铲形门齿出现率高;死者以24岁至35岁最多,36岁到55岁次之,还有4具儿童尸骨遗骸。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博士周蜜介绍,根据对遗存的牙骨的鉴定,这一地区居民当时普遍患有牙周炎、牙釉质缺陷和氟斑牙等牙齿疾病。专家补充说,目前所获得的尸骨标本信息只是初步的,更准确的信息有待深入研究比对。
爱音乐也爱美术
1978年,擂鼓墩曾侯乙古墓出土了65件套编钟,震惊了世界;1981年,擂鼓墩二号墓再出土36件套编钟。随州因此被誉为“中国编钟音乐之乡”。此次叶家山墓地M111墓中,又现一组5件编钟。如此多的编钟聚集在这一区域,意味着什么?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认为,编钟的演奏较为复杂,反映了当时曾国高度发达的音乐成就。“这5座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楚国编钟音乐的发展是一脉相传。当地人对于编钟音乐的喜爱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当年的楚地非常迷恋音乐。”
曾国人不仅爱好音乐,也喜欢绘画,并开始了对色彩的运用。此次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漆木器,更重要的是,还首次发现了西周的彩绘铜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说,彩绘铜器还是首次发现,这说明当地人已经开始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对于研究西周审美观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勤俭尚武
本次考古同样发现大量礼器和酒器。在M28墓葬中,发现了一定规模的组合酒器,但是其数量较之前的考古发现的酒器数量明显减少。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在西周早期,“商人因酒而亡”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当时的国君有意“整治奢靡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葬俗上,也逐渐形成以礼器替代酒器为主的随葬风格。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黄凤春说,此次考古发掘的大量兵器和车马器,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前所未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尚武精神。经过长期的实战和总结,铸造兵器的技术在西周早期已经相当成熟。“正如同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国力之强盛和武器精良有直接关系,这也是曾国在百余个诸侯国纷争的年代中得以留存的原因。”
葬制与信仰
叶家山墓地没有发现商周时期较普遍存在的“人殉”现象。专家认为,叶家山墓地有“牲(马)殉”而无“人殉”的现象,说明曾国统治者认同和实践了当时先进的“敬德”、“保民”思想。这种正在萌芽的人本思想对于春秋初期随国大夫季梁“民为神主”思想的提出有较大影响。
考古人员此次还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双面人头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首件同一时期同一形制的人面像。李伯谦说,从考古意义上说,这一发现更接近于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墓葬出土的商代“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可能与曾国人的信仰有关,是某种崇拜物,或者是保护神。
此曾非彼曾?
举世闻名的曾侯乙与叶家山曾侯是不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
李伯谦说,叶家山墓地里的这个曾侯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是什么关系,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这两个都是姬姓,还有一种说法是“不一定”。从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的有叶家山古墓,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还有随州文峰塔今年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但没有发现西周中期和晚期的曾国墓葬,目前连不起来。
李伯谦说,商代晚期还有一个曾国,这个曾国和叶家山有什么关系,还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叶家山这个曾国是周王朝承认并分封的。
庙台子遗址
诸多迹象表明,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国君家族墓地。但曾国“见墓不见城”,曾国人住在哪里,都城在何处?
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黄凤春介绍,通过地面调查和局部勘探,庙台子遗址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的遗迹,应当是西周早期的一个重要古城。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相距不足1公里,初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主人与庙台子遗址有关,庙台子遗址或许是西周早期曾国都城所在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认为,目前还没有庙台子遗址的城墙、建筑基址的实物出土,还不好判断和叶家山墓地的关系,以及是不是曾国的都城等。应尽快组织力量对庙台子遗址进行研究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