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使迁入城市的外来工越来越多。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外来人口及其子女在给城市带来活力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力与社会挑战。外来人口的子女问题,特别是流动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构建社会和谐和城市安全稳定不可回避的话题。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犯罪;心理;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67-03
  一、流动青少年生存现状
  如今,我国的社会阶层已经形成并逐渐固化,阶层之间的交往、互动正在减少。流动人口一旦离开了其户籍地,就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成为城市中的中低阶层。他们正在用他们希望的方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体呈上升趋势,某市在最近两年所调查的693件案件中的1303名犯罪嫌疑人中,户籍所在地为外市的有1038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79.66%。
  流动青少年的基本生存状况从其日常生活、居住条件与环境、学习教育、工作就业、恋爱婚姻、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困难救助、社会保障与福利等方面体现出来。
  (一)在校生的基本情况。
  1.他们的住所以出租房为主,居住条件一般;
  2.居住的社区环境较差,周边的娱乐设施较杂乱。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居住地没有物业管理,社区环境一般或较差,上学路上时有安全隐患;
  3.略超半数的学生在家具备了基本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只有少数学生拥有与学习相关的电子类产品。可见,这些学生拥有的学习条件与设备并不丰富;
  4.大部分学生认可学校的教育,并热爱学习,所获得的心理教育与公民教育还较薄弱,学生们的一些不良行为比较突出;
  5.大部分流动青少年的主观感受是家庭生活幸福、心理健康良好,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及其处理方式值得关注;
  6.对于未来的被动与迷茫。由于家庭状况不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方式比较欠缺,甚至有部分父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
  (二)非在校生的基本情况。
  1.近六成与家人同住,以居住在老乡或外地人集中的出租屋中为多,居住条件一般,居住地周边环境交杂乱。居住地的周边环境较杂乱,普遍存在网吧、台球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2.大部分人对融入城市有期盼,并渴望融入其中。
  3.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没有固定工作,圈子朋友的不良行为明显;整体生活状态一般,甚至比较差,负面情绪状态突出;平时多以看电视或K歌、睡觉、上网打发时间,而运动与学习等则排到最后。
  4.对于未来,他们中的过半数人认为是有希望的,但是又显得迷茫与消极;这些青少年一般都是来自比较落后地区,希望能够到城市来寻求命运的改变。他们寻找工作的信息主要是靠老乡、朋友帮忙,个别通过大街上的招聘信息或父母直接安排,几乎没有通过劳动市场等途径解决。对于职业规划,他们没有太多的打算和选择,仅追求经济上最基本的自给自足。对于劳动者权益问题了解甚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占比少,法律意识非常淡薄。
  二、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绝大多数流动青少年沦为中低阶层中的弱势群体,不仅有自身的原因,也存在时代和社会等客观因素。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由于外来人口增长迅猛,导致流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增加,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在地域分布上,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较多的地区犯罪数量较多;
  其次,高龄段、低文化水平男性犯罪率相对较高,女性犯罪依赖同伙,犯罪低龄化现象开始出现;非在校的流动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中小学辍学,长期处于社会边缘,或刑满释放后改造效果不明显;
  第三,未成年人的犯罪类型以抢劫、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犯罪为主,其中抢劫最为突出;
  第四,团伙作案,暴力化凸显,外来青少年伙同本地青少年结伙犯罪开始增多;
  第五,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具有特殊性。从性质上看,有单纯、幼稚的特点,往往出于一时好奇或纯粹的生理性刺激而实施了犯罪行为;
  第六,累犯情况日益严重。一些犯罪青少年,因受未成年保护法限制而未对其处以监禁等刑罚,没有得到有效的跟踪和惩治,容易出现抓了放、放了抓的情况。
  三、流动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率相对较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流动青少年自身问题与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体现。
  首先,这是由外来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与原因造成。一是大多数流动青少年因缺乏学历和技术,要么处于失业无收入状态,要么务工收入不高,不愿意从事其父辈劳动强度大、收入少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同时,受限于以户籍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政策,无法实现其在经济和生活上的过高期望,极易产生心理失衡。二是大多数违法犯罪青少年有着颠倒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且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泛滥使一部分青少年迷失了方向,形成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三是由于语言、生活习惯、没有工作等原因,很多流动青少年极少被本地社会认可,难以融入当地生活圈。他们只能够与外地人聚居在一起,以老乡为交往圈子,拉帮结派,讲求江湖义气,容易聚众闹事,打架斗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其次是家庭教育与关爱的缺失,或者是家庭管理不力等家庭原因造成。外来未成年人的家庭一般来自偏远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父母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或是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使得这些孩子自幼缺少关爱与管教。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离婚率出现攀升趋势,因离婚而造成的家庭结构失常,极易引发未成年人心灵伤害,也致使家庭教育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削弱了未成年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增加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第三,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形成的我国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教育的不平等等问题,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而落后,社会服务的享受率仍然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流动青少年所得到或感知到的社会服务与帮助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那些在家乡辍学,独自来讨生活、谋发展的高龄段未成年人,他们处于政策与社会的关怀之外,是社会的边缘人群。再加上工作难有着落,收入微薄不稳定,而周边消费水平高,致使其以犯罪形式的自救,或受不良人士误导,成为社会不良行为的工具,如偷抢、讨债、帮人打架、赌博场所看场等等,为违法犯罪埋下伏笔。
  第四,受到不健康文化泛滥的影响,未成年人观念混乱,容易违法犯罪。大量是非不分的网络信息,网络、手机传播的色情信息、视频、漫画等屡禁不止,这些都会使不少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而上网又成为了这些青少年的主要生活方式和消遣工具。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违法案例和种种诱惑,让青少年容易受到影响。
  第五,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影响,很多学校放任不管“双差生”(品行差、成绩差),甚至强制这些学生终止学业,任其随意流入社会。据调查,在违法犯罪的流动青少年中,有相当比例在发案前是在上学时典型的“双差生”,容易受人唆使或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六,预防教育不力,造成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在实践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主要由综治办、妇联、共青团、关工委、教育局和公安司法机关分头进行,但各个预防机构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通报和工作协调机制,难以保证未成年人得到预防犯罪教育的平等机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也就难以取得规模化的工作成效。
  第七,对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惩治矫正教育还不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流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惩治、矫正教育还不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惩治和矫正。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人际社会交往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青少年曾交往过有犯罪前科的朋友,这些有犯罪前科将犯罪方法和技巧教给青少年,令其模仿作案。
  四、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 提升流动青少年的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继续受教育机会。
  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流动青少年的人生发展问题,避免他们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能够在学校受到比较好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谋到一份职业的几率更大,鲜有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因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切实提升青少年受教育的质量和机会。
  一是扩大公办学校的名额,并逐步解决民办学校问题,提高民办学校教育规范,让流动人口子女上得起上学,去得了好学校。近几年来,从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的实践来看,积分入学远比积分入户获得更多重视与欢迎。此外,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不均等,面临着教师流动性高、人员紧张、资源缺乏、教育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在扩大公办学校能力的基础上,狠抓民办学校的教育规范问题和教育质量,给民办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让外来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有合理回报。
  二是加大流动青少年入读高中和技校的机会。从调研得知,民办初中生毕业后大部分都留在当地,流向主要有三类,10%升读高中,30%通过技校入学考试入读技校,60%学生选择自主就业流入社会,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回家乡参加中考。大部分城市入学条件苛刻,对于低阶层的外来工子女来说是很高的门槛。因此,要完善各类民办教育系统,让他们获得更多平等的机会继续留在当地升学,不脱离自己的父母生活、过早进入社会。
  三是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能否真正实行教育资源均等化,公办与民办学校皆应有同等的教育资源,缩小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距,外来工子弟也应该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这些都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投入。目前政府很难承担如此巨大的开销。但是也应该找到一些突破点,循序渐进地推行。
  (二)家庭、学校、司法部门和社会教育四位一体相互配合,着力塑造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
  1.加大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建立贫困和问题家庭的资料档案,重点进行帮扶。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间学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者。家庭和父母是预防孩子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屏障。各级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和帮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形成了稳定体系。今后应该加大对妇联工作的投入,使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和帮扶。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流动人口家庭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家教知识与能力,与孩子沟通的能力,监护孩子的能力等。
  2.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德育教育。
  民办学校不能够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合格社会公民和适应城市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材施教,确保流动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能够得到纠正。加强法制教育深度和广度,联合多个部门,举办学生欢迎的活动,让他们能够有参与、有体验、有感悟。
  3.加强家长监护和管教孩子的法律责任和意识。
  对于家长的监护问题,需要加大普法力度,提升监护意识。特别是对于离异的夫妻,要先与他们明确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求他们去上关于孩子监护、教育问题等有关课程。
  4.以开展全民修身行动为契机,推进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
  推动未成年人修身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 “优秀敬老学生评比”、“文明礼仪青年评选”、开展身边未成年人修身典型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公共意识和道德修养。以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为突破,培养未成年人的遵纪守法意识。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力度,通过普法进校园、普法进课堂、普法进社区等形式,邀请未成年人旁听刑事案件审理、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咨询、推广检校 (检察机关与学校)共建(检察官兼任法制副校长、检察官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等),确保普法取得实效。   5.严管出租屋,优化社区服务。
  井然有序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预防违法犯罪具有积极意义。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秩序、确保房屋租赁安全、维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优化社区服务,能够为流动人口及其二代生活、工作、学习提供方便。
  6.对于典型问题青少年需要建立档案统一进行帮扶和指导。
  对于那些厌学、逃学和喜欢参与社会不正当活动的“双差学生”,要统一建立档案,探索家庭、学校和社区一体化帮教机制。如在校期间,就组织他们参与一些法制夏令营、参观法院审案、到少年监狱开展活动等;开展问题青少年的亲子活动;请义工或志愿者一对一进行跟踪帮扶等。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进行社区的惩罚性劳动教育等。
  (三)成立青少年的独立司法机构,进一步落实宽严的司法制度,规范与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目前,公检法部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审理、判案、结案、矫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已获得了国家的认可。但是由于各部门普遍面临人手紧张、工作量大等问题,在推动青少年司法事业方面捉襟见肘,难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为了进一步落实宽严的司法制度,应该尽快成立未成年人的独立检察工作机制和“少年法庭”,由这些的专门青少年司法工作机构做好犯罪青少年的司法矫正工作。同时,广泛寻求社会力量参与矫正与帮扶机制,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心理咨询、个案矫正、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就业指导、返校几大模块上实现新的工作突破,为犯罪青少年返回社会创造条件,避免社会歧视。
  (四)促新老城市人融合,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加大对外来务工家庭和人员的管理与服务,促进新老城市人的渐进融合,从而有效降低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制定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增长规划,让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也让外来务工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用于未成年人的抚养与管教。
  转变治理模式。加强外来未成年人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外来未成年人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社区内劳动力与企业的对接平台,提高就业。民政部门应建立未成年人家庭数据库,并将我市单亲家庭数据与妇联、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实现共享,对未成年人单亲家庭进行重点关注。
  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安置救助工作,建立外来未成年农民工特殊困难救助机制。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解决外来儿童辍学问题,鼓励发展打工子弟学校。
  社会管理方面,要推进流动人口实现社会融合,提倡平等和谐,帮助非城市户籍新生代的流动人口摆脱游离的社会环境,产生职业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通过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医疗,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改善生活环境。对于一些缺乏学历和技能的外来人口,提供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让他们有同样的机会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生存能力和归属感。此外,还需净化社会环境,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内容监管,防止不良内容的传播;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加强对手机互联网文化信息传播的处治技术等。
  (五)加强流动人口社区管理,建立针对16-18岁流动非在校青少年的专项帮扶项目。
  多政府部门联合,对于流动人口多的社区,要加强管理,特别是对于这些社区内的网吧、游戏厅等成人娱乐场所,需要规范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加强这些社区的卫生与治安工作,在这些社区多投入有利于青少年的健身设施,让未成年人将多余的时间、能量放在这些健身项目上。若有了健身项目的一技之长,协助他们招生办班,解决他们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争取建立一个针对16-18岁流动非在校青少年的专项帮扶项目,主要就他们的语言不通、就业能力弱、就业信息差和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进行帮扶。
  (六)妇联与公检法部门相合作,探索由妇联领导的有效的社工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新路子。
  目前,部分城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矫正制度已经成型,需要社工共同参与矫正,才能够保证矫正成效得以保持。各级妇联是青少年权益的代表,有相对成熟的社工与管理经验。妇联与公检法部门应该积极合作,探索一条由各级妇联领导的、有效的社工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Richard J. Gerrig, Philip G. Zimbardo. Psychology and Life, 16th Edition. ISBN 0-205-33511-X (王垒, 王甦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0. ISBN 7-115-11130-8)
  [2]杨建,金小红.流动青少年犯罪类型的社会学解读:社会冲突论的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
  [3]李锡海,盛兆林.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作者简介:何文华(1963.02-);女;汉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工会副主席、学校妇联主席;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妇女、儿童,工会。
其他文献
工程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建设方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一道环节。如何将结算审核做到既合理又合法,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是企业必须重
一、英语影视教学法的优缺点   影视英语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适合课堂教学的英语影片材料的形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影视英语教学法的优点如下:一,适合学生。从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影视教学法,他们认为,非影视教学课堂往往比较枯燥,经常听到学生对英语课的评价是“boring”。而影视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看
班主任在学校里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工作,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能否当好表率对学生的影响至为关键。本文提出班任应从五个方面进行
党务政工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当前,如何将党务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相互结合是每一个党务工作人员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政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企业政工管理方式也要随之进行创新,同样也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若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获得
摘要:两会是心系民生,反映心声的平台,它代表人民的殷切期望,代表人民的日常生活一切。今年的两会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同时,也对当前乃至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努力学习,用知识绘制美丽中国,用文化装点中华大地,用情感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两会;民生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66-01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们一直关
期刊
文章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as the re
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具有差异性的生命体.中职幼师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成长环境、成长过程的不同,呈现着个体的种种差异,加之他们在中考中,自认为是失败者,更触发出他们的种种
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四有”,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