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首先构建一套关于商业银行成长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的八家银行作出评价分析,并分析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长性 因子分析
一、引言
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入世过渡保护期的结束意味着一场更加严酷的竞争战的开始。面临着大量外资银行在业务、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本土商业银行的生存和盈利空间面临极大的挑战,培养良好的成长能力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虽然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但较之国外银行业巨头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人员机构臃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组织管理松散、竞争手段单一、盈利点过于集中等问题表现突出。因此,准确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将有助于找寻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差距,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成长性的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银行进行各项评价的方法并不多,主要有基准评分法、专家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管理科学类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理论等等,但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上市日期较短,且公布数据多为2006年,所以我们采取了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因子分析法。
1.指标设定与样本选择
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一个成长性综合评价模型,方法是在广泛研究商业银行成长性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的上市商业银行截面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作者研究所得构建以下的商业银行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总资产收益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净利息收益率(X3)、成本收入比(X4)、不良贷款率(X5)、拨备覆盖率(X6)、贷款总额准备金率(X7)、核心资本充足率(X8)、资本充足率(X9)、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X10)、总资产增长率(X11)、净资产增长率(X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3)、每股收益增长率(X14)、资产流动性比例(X15)拆入资金比(X16)、拆出资金比(X17)。
该指标体系共17个指标,只要考察商业银行以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性、成长能力、资产流动性。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完全可以反映商业银行的成长性状况。
本文选取样本个数8个(见表1商业银行名称),数据来源于和讯网,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转型股份制银行2家,6家民营股份制银行,可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实证分析步骤
下面利用因子分析法对9家上市商业银行成长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SPSS进行计算,本文选入了四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026%。17项指标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F2、F3、F4。
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情况。KMO(Kaiser-Meyer-Olkin)给出了抽样充足度的检验,本研究的KMO值为0.779,说明因子分析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放映公共因子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F1方面在X9、X8、X10、X12、X1、X2、X3、X14上有较高的载荷量。X9、X8、X10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X1、X2、X3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X12、X14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成长情况。因此,可以称F1为资本充足与盈利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35.895%的信息。
F2方面在X5、X6、X7、X13、X11上有较高的载荷量。X5、X6、X7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X13、X11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成长状况。因此,F2可以定义为资产质量与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32.118%的信息。
F3方面在X15、X16上有较高的载荷量。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无需资本流失的情况下,满足非预期现金支付的能力。因此,定义F3为资产流动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2.658%的信息。
F4方面在X17上有较高的载荷量,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拆出资金的状况。因此,定义F4为资金拆借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9.355%的信息。
三、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采用回归法,依据因子载荷系数矩阵及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然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出综合成长性得分。综合成长性得分F的计算公式如下:
F=(F1×35.895+F2×32.118+F3×12.658+F4×9.355)/90.026
表 2006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成长性的得分及排名
从表中可以看出,F1(资本充足与盈利成长因子)方面,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的指标实力较强,深发展和工商银行最差,这个排名与综合实力排名基本相似。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盈利和成长能力对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发展至关重要。F2(资产质量与成长因子)方面,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的优势比较明显,而深发展与浦发银行较弱。F3(资产流动因子)方面,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的情况较好,原国有商业银行改组而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状况都较弱,这一状况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历史原因密切相关,而对于没有过多沉重负担的早期上市商业银行来说,资产流动性一向是其运营中关注的重点,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F4(资金拆借因子)方面,华夏银行较好,工商银行最弱,说明工商银行在资金拆借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于加强,而这也是导致其资产流动性差的一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袁云峰张波: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2]王灵华薛精: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2)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长性 因子分析
一、引言
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入世过渡保护期的结束意味着一场更加严酷的竞争战的开始。面临着大量外资银行在业务、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本土商业银行的生存和盈利空间面临极大的挑战,培养良好的成长能力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虽然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但较之国外银行业巨头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人员机构臃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组织管理松散、竞争手段单一、盈利点过于集中等问题表现突出。因此,准确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将有助于找寻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差距,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成长性的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银行进行各项评价的方法并不多,主要有基准评分法、专家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管理科学类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理论等等,但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上市日期较短,且公布数据多为2006年,所以我们采取了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因子分析法。
1.指标设定与样本选择
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一个成长性综合评价模型,方法是在广泛研究商业银行成长性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的上市商业银行截面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作者研究所得构建以下的商业银行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总资产收益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净利息收益率(X3)、成本收入比(X4)、不良贷款率(X5)、拨备覆盖率(X6)、贷款总额准备金率(X7)、核心资本充足率(X8)、资本充足率(X9)、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X10)、总资产增长率(X11)、净资产增长率(X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3)、每股收益增长率(X14)、资产流动性比例(X15)拆入资金比(X16)、拆出资金比(X17)。
该指标体系共17个指标,只要考察商业银行以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性、成长能力、资产流动性。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完全可以反映商业银行的成长性状况。
本文选取样本个数8个(见表1商业银行名称),数据来源于和讯网,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转型股份制银行2家,6家民营股份制银行,可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实证分析步骤
下面利用因子分析法对9家上市商业银行成长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SPSS进行计算,本文选入了四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026%。17项指标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F2、F3、F4。
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情况。KMO(Kaiser-Meyer-Olkin)给出了抽样充足度的检验,本研究的KMO值为0.779,说明因子分析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放映公共因子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F1方面在X9、X8、X10、X12、X1、X2、X3、X14上有较高的载荷量。X9、X8、X10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X1、X2、X3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X12、X14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成长情况。因此,可以称F1为资本充足与盈利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35.895%的信息。
F2方面在X5、X6、X7、X13、X11上有较高的载荷量。X5、X6、X7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X13、X11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成长状况。因此,F2可以定义为资产质量与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32.118%的信息。
F3方面在X15、X16上有较高的载荷量。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无需资本流失的情况下,满足非预期现金支付的能力。因此,定义F3为资产流动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2.658%的信息。
F4方面在X17上有较高的载荷量,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拆出资金的状况。因此,定义F4为资金拆借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9.355%的信息。
三、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采用回归法,依据因子载荷系数矩阵及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然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出综合成长性得分。综合成长性得分F的计算公式如下:
F=(F1×35.895+F2×32.118+F3×12.658+F4×9.355)/90.026
表 2006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成长性的得分及排名
从表中可以看出,F1(资本充足与盈利成长因子)方面,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的指标实力较强,深发展和工商银行最差,这个排名与综合实力排名基本相似。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盈利和成长能力对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发展至关重要。F2(资产质量与成长因子)方面,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的优势比较明显,而深发展与浦发银行较弱。F3(资产流动因子)方面,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的情况较好,原国有商业银行改组而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状况都较弱,这一状况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历史原因密切相关,而对于没有过多沉重负担的早期上市商业银行来说,资产流动性一向是其运营中关注的重点,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F4(资金拆借因子)方面,华夏银行较好,工商银行最弱,说明工商银行在资金拆借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于加强,而这也是导致其资产流动性差的一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袁云峰张波: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2]王灵华薛精: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