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与人类历史是同步的,劳动创造了人,人又通过劳动创造而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竞争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竞争。
作为中学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习惯的人,就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本人的粗浅认识。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常结合唱歌、表演、实践等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现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欣赏课“春晓”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尝试创新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首先,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音乐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比较枯燥、晦涩。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
其次,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因为对学生做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对每一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偏差、观点歧义甚至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也要给予鼓励、谅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用激趣求异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
二、合理分组,全身心参与感知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以合作为形式的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可以发挥小组的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通过讨论实践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春晓”一课中,我把学生按照异质分组、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组合,在教学中注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小组的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还让各组之间以一种公正的心态在欣赏的过程中,相互评价,多找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
三、营造自由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前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后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分别欣赏过古典版和现代版的“春晓”后,教师请学生发表一下对两种风格的看法。结果令人吃惊,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非常喜欢现代版的,原因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很亲切!说实话,我原来以为学生会更喜欢古典版的,正是由于有了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我才得以听到学生的心声,看到学生点滴的成长。
四、与绘画相结合,发挥想象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程的整合及多元化,音乐与绘画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专注地聆听乐曲,感受乐曲,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用色彩或线条表示出来。在“春晓”欣赏中,我正是采用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同时,用色彩和各种符号线条,画出自己的图形谱,根据不同的音响采用不同的符号和色彩。学生在欣赏中表现得异常专注和投入,真正融入了音乐的意境中,领略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五、引导学生体验,享受成功
音乐艺术活动就是一种主动体验的过程,我在本节欣赏教学中,最后环节是实践创造,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模仿“春晓”采用的人声模拟和各种声音模拟的方法,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各种声源,创作出自己的“春晓”音乐片段。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课前发现收集的各种声源展现出来,哇!真是丰富多彩,奇思妙想。有的学生拿了铃铛,有的还拿了扇子,利用扇子开合的声音来模拟风声,更妙的是,有的学生还用几个不同的小杯子,倒入不同量的水,模仿出溪流的声音,还有的同学发挥口技的特长,有唱有舞,有敲有吹,真是热闹非凡!不多会儿,各组准备完毕,争相展现作品,他们的表现虽然还那么稚嫩,甚至不能说是优美,但是学生从活动中主动地体验、感受、探索,就在敲敲打打中,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激活了他们尘封已久的创造潜力。
通过这节欣赏创造课,我与学生一同体验、一同探索、一同创造,最后一同进步,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更收获了创造的思维和创造的习惯!
(焦作市第六中学)
作为中学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习惯的人,就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本人的粗浅认识。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常结合唱歌、表演、实践等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现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欣赏课“春晓”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尝试创新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首先,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音乐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比较枯燥、晦涩。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
其次,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因为对学生做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对每一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偏差、观点歧义甚至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也要给予鼓励、谅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用激趣求异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
二、合理分组,全身心参与感知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以合作为形式的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可以发挥小组的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通过讨论实践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春晓”一课中,我把学生按照异质分组、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组合,在教学中注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小组的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还让各组之间以一种公正的心态在欣赏的过程中,相互评价,多找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
三、营造自由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前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后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分别欣赏过古典版和现代版的“春晓”后,教师请学生发表一下对两种风格的看法。结果令人吃惊,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非常喜欢现代版的,原因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很亲切!说实话,我原来以为学生会更喜欢古典版的,正是由于有了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我才得以听到学生的心声,看到学生点滴的成长。
四、与绘画相结合,发挥想象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程的整合及多元化,音乐与绘画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专注地聆听乐曲,感受乐曲,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用色彩或线条表示出来。在“春晓”欣赏中,我正是采用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同时,用色彩和各种符号线条,画出自己的图形谱,根据不同的音响采用不同的符号和色彩。学生在欣赏中表现得异常专注和投入,真正融入了音乐的意境中,领略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五、引导学生体验,享受成功
音乐艺术活动就是一种主动体验的过程,我在本节欣赏教学中,最后环节是实践创造,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模仿“春晓”采用的人声模拟和各种声音模拟的方法,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各种声源,创作出自己的“春晓”音乐片段。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课前发现收集的各种声源展现出来,哇!真是丰富多彩,奇思妙想。有的学生拿了铃铛,有的还拿了扇子,利用扇子开合的声音来模拟风声,更妙的是,有的学生还用几个不同的小杯子,倒入不同量的水,模仿出溪流的声音,还有的同学发挥口技的特长,有唱有舞,有敲有吹,真是热闹非凡!不多会儿,各组准备完毕,争相展现作品,他们的表现虽然还那么稚嫩,甚至不能说是优美,但是学生从活动中主动地体验、感受、探索,就在敲敲打打中,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激活了他们尘封已久的创造潜力。
通过这节欣赏创造课,我与学生一同体验、一同探索、一同创造,最后一同进步,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更收获了创造的思维和创造的习惯!
(焦作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