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孩子“智力厌食”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w961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勇刚满2岁时爸妈就开始教他学写字,3岁开始学计算,4岁前就参加了许多比赛,捧回不少奖杯。杜勇的爸妈觉得儿子是个天才,不仅安排了家教老师开始对他进行钢琴、绘画的同步训练,同时还让孩子学英语。杜勇常常从一个班下课,又急急忙忙向另一个班奔去。上了小学后,妈妈嫌杜勇加减计算速度太慢,又给他报了数学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速成”后,杜勇虽然比以前运算得更快,但妈妈发现他的错误也比以前多了。新学期开学后,杜勇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以往的那种兴趣,不仅上课时经常“中”“英”文混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连老师都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
  
  点 评:
  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孩子的“智力厌食”却为许多家长所忽略。近几年来,许多年轻的家长把全面教育和特长学习当作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内容,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他们让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补课、学弹琴、学绘画……可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升反降。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予过多的智力刺激,使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减弱,患上了 “智力厌食症”。
  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必要的,但凡事都要适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对身心发展才有积极作用。这和饮食上的厌食一样,吃得过多过饱,就会促使他出现厌食症。同样,在智力培养中,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多地给予孩子被动刺激,也会使孩子出现“智力厌食症”。
  家长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最好使孩子感到“还很想吃”,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感”,有利于激发其下一步的兴趣和求知欲。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因此,在孩子产生需要时,就要避免过多地给予不适宜的刺激,如在选择图书、玩具时,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在于多、杂,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应把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在“智力开发”上,应当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改变生硬的方法,寓教于乐才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在最关键的地方注意稍做停顿,启发孩子自己去“续尾巴”,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的想像、判断、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孩子产生迫切希望了解故事发展的心理需要。
  孩子“智力厌食”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兴趣不稳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家长只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其正确有度的引导。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孩子的身心都会不堪重负。重负下的孩子不仅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长大后也会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也要慎防孩子“智力厌食”。
其他文献
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儿科咨询,为何宝宝总爱无故出汗?宝宝出汗多是不是病?有些家长因此忧心忡忡,首先想到孩子是不是缺钙了?是不是体质虚弱? 本文就家长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些介绍。    出汗与汗多有何区别  一般说,出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宝宝比大人爱出汗。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幼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
你的孩子“小心眼”吗?或许家长会认为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即使生气了也能很快释怀,所以对孩子的“小心眼”并不重视。其实,小心眼属于不良个性,积累多了,形成稳定的性格后,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父母需要读懂孩子的“小心眼”,及时化解孩子的“小心眼”。    案例一:  喜欢斤斤计较的芹芹  5岁的芹芹特别爱斤斤计较。去外婆家过年,只要表兄妹拿的压岁钱比她多,她就会无休止地哭闹,直至拿到更多的
镜头一:   周六,晓晓家来了一个小妹妹,比晓晓小1岁。妈妈刚把晓晓的洋娃娃拿出来给小妹妹玩,晓晓就一把抢过去,说:“这是我的娃娃!”妈妈愣住了,一脸的尴尬……  镜头二:  慧慧从外婆家回来后,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表哥教我折青蛙,我给你折一个吧!”接着马上找来白纸开始折。可是,在折叠过程中,她忘了其中的一个步骤,怎么也折不出青蛙来。于是,慧慧把手中的纸撕得满地都是,继而放声大哭。   
我正在厨房忙碌,儿子沛沛来来回回地在我身后晃悠,像根小尾巴似的。我太了解他了,小家伙没准又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果然,他告诉我,班里编排了一个音乐情景剧,准备参加幼儿园的比赛。儿子演怯弱的小白兔,可他并不喜欢这个角色。  我一边做饭一边问:“那你喜欢演什么呀?”  “小山羊,勇敢的小山羊!”儿子一下来了劲,胖乎乎的小手在脑袋上支起两个羊角。  儿子打开话闸,聊起了剧情——森林里的狮子大王每天都要吃掉
游戏1:毛巾摇篮(0~6个月)  ●文/杨朵朵     爸爸妈妈们小时候都睡过摇篮吧?当宝宝哭闹时,摇篮一摇,常常能让他停下来。现在的小宝宝大多不睡摇篮了,但是,当爸爸妈妈都有空的时候,不妨和宝宝一起重温一下睡摇篮的时光吧。  把宝宝放在一张平铺在大床上的长条行毛巾上,爸爸妈妈分别抓住毛巾的四角,将宝宝抬起来,轻轻摇晃,一边念儿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向外婆问声好,外婆夸我好宝宝”。  这个游
经常有朋友与我探讨孩子顶撞父母的问题,我发现大部分问题出在:家长对孩子口不择言,口气生硬。每次当我耐心倾听完朋友的描述,常常问他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对不对?通常朋友们都会答:“对。”到底对不对呢?这要看站在谁的角度去衡量。  我们常常听到许多朋友在与孩子交流中经常使用逆耳的“忠言”。比如:“小讨厌鬼,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讨饭去啊!”“你要是再不听话就给我滚!”  (孩子
  
“最棒”的洋洋    病症:  幼儿园里的老师夸洋洋画的大公鸡真棒,洋洋把高兴一览无余地写在脸上;接着,老师又表扬恬恬画的大公鸡,洋洋立刻表示了不服气:“老师,我画的公鸡神态更好,是最棒的!”在家里,洋洋最愿意和妈妈比赛,谁先上楼梯。穿衣服等等。但妈妈必须要落后于她,如果先她一步,洋洋就生气地大嚷大叫,甚至脸憋得通红,眼泪哗哗直往下淌……妈妈心疼女儿,不得不和洋洋重来一次。    诊脉:  洋洋在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暑假到
案例回放:  辉辉的爸妈工作很忙,平时就由退休在家的奶奶照顾他。辉辉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不仅画画得好,会弹钢琴,还会说汉语和日语。有一天,外面刮着风,他独自站在阳台上,老师说:“外面太冷,当心感冒。”辉辉却说:“我想生病。”“生病了,爸妈和老师就该伤心了。”老师说。辉辉的回答更让人吃惊:“你们伤心我才高兴呢!”老师把辉辉的想法向家长反映,辉辉爸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辉辉的情感变得如此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