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李克丽老师的童谣教学为例,提出践行语文课标精神、以课内引领课外阅读、拓展课外阅读的教学建议,从而为课外阅读的引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童谣 课外阅读 课例 评析 《童年童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46-03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与使用,引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已逐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童谣以儿童的视角描述事物,富有童真童趣,加之形式短小,语言生动活泼、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为低年段学生所喜闻乐道。近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李克丽老师在以童谣引领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作为选派对象,代表崇左市参加了广西“名师面对面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评比”活动。笔者聆听了李克丽老师执教的低学段课外阅读引领课《童年童谣》之后,一方面,被她极富学识的魅力课堂所吸引与陶醉;另一方面,由她的“小童谣”课例,感悟到她语文教学的“大境界”:践行语文课标精神,把课外阅读当作语文教学分内事;用心探索课内引领课外阅读的方法;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经验。
一、践行语文课标精神
从李克丽老师的课堂表现来看,她不仅具有丰富的童谣知识底蕴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即“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分内事”。
(一)依课标精神,把低学段课外阅读引向童谣
语文课程标准,不管在“学段目标”,还是在“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都把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到了重要的日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中有具体量化指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李克丽老师教学的《童年童谣》是对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所做的有益尝试。她不仅从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入手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独辟蹊径走“童谣”路线——瞄准了传唱于儿童之口的,音节和谐、简短凝练、通俗易懂的童谣,集唱、吟、玩、演为一体,在寓教于乐中,不仅让学生过了一把“童谣”瘾(一堂课精读童谣16首,略读浏览童谣22首,共读童谣童谣38首),而且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最爱中华童谣》《百岁童谣》,和大人一起阅读《读给孩子的民间故事》中。
(二)依据部编教材导向,课外阅读从小学低学段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孩子的阅读对其精神的成长尤为重要。传统教材的编排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课内阅读,忽略了课外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引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片面定位在“课本”上,导致课外阅读一直被排斥在主流学习之外。
2016年开始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三类课型(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之中,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侧重点是“教”,细致入微地传授阅读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读课侧重学生的“读”,鼓励学生独立(或半独立)运用阅读课文的方法,巩固、运用、迁移教读课中的方法和策略。开设教读课和自读课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进行课外阅读,以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低学段的教材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栏目,目的就是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李克丽老师在教学《童年童谣》时,建构了属于孩子们的“快乐读书吧”。她与孩子们如痴如醉地诵读童谣,共创师生同读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大胆尝试。
二、以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讲究目标、方法和过程。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目标的达成需借助教学过程推进和有效的方法实施。李克丽老师对课内引领课外阅读进行用心探索,首先体现在童谣目标的定位上,其次是过程设计与方法的使用上。
(一)童谣教学目标定位:教育和审美价值兼具
童谣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李克丽老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等方式,激励学生走进童谣,借童谣认识社会生活,开阔学生眼界。(教育价值)
2.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感受童谣语言通俗易懂、节奏韵律美等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喜爱童谣,在课外能主动阅读更多的童谣,乃至优秀的民间文学。(审美价值)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创”“演”等形式表现童谣。(学以致用)
(二)童谣教学过程设计:助推达标,方法得当
1.忆童谣、说童谣:认识童谣的情感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引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李克丽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让学生“忆童谣”:“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谣吗?会读童谣吗?你从几岁开始就会读童谣?是谁教会你读童谣的?是啊,孩子们,几乎每一个人从生下来之后,都会在温馨的童谣陪伴中快乐地成长。可以说,童谣是我们一生中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一段视频一起回味记忆中的童谣。”
在“说童谣”环节,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接二连三说出不少童谣,李克丽老师随着学生说的不同内容,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童谣的类别: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等,让学生明白童谣的创作源自生活,以及童谣蕴含的情感。在学生说得兴趣盎然、欲罢不能时,李克丽老师把握住“火候”,归纳总结道:“是的,孩子们,小小的童谣里头蕴藏的可是大大的学问呢!它虽短小,却是我们来到人世间获得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从诵读童谣中认识了花、草、树木、天地万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也是童谣之所以广为传唱的原因。” 在忆童谣和说童谣的活动中,李克丽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了童谣的内容情感和学习的意义,拉近了与童谣的距离,为下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读童谣、唱童谣:感受童谣言语形式美
童谣形式短小、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低年级不是教给学生童谣语言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反复、不断地诵读,感受童谣言语形式的美。在吟唱、诵读中,在读出节奏、唱出韵味、诵出情感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爱上童谣。
在“读”“唱”引导上,李克丽老师的做法挺有特色。看看她教《拍手歌》:
师:下面老师向大家推介一首童谣: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1)该怎么读才能读好?(相机引出读童谣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该怎么读更有趣?(拍手读,动作读。相机引出:每首童谣说明一个道理)
(3)还可以读出美感。(节拍器读,相机引出读童谣的特点:短小、押韵)
李克丽老师还有很好的演唱能力,她带领学生唱童谣《数鸭子》《小星星》《找朋友》《丢手绢》。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童谣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优美。
3.创童谣、演童谣: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李克丽老师通过“创童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童谣的领悟,另一方面加强对童谣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通过“演童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情动中辞发,不仅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熏陶了情感。
(1)出示童谣,探寻规律
童谣1:《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嘎嘎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朱晋杰(问答歌)
童谣2:睡吧,布娃娃;睡吧,小宝贝;你会看见花园里,有朵红玫瑰,有朵红玫瑰。(摇篮曲)
学生创童谣的难点在句型句式的使用上,为了突破难点,李克丽老师先出示范例,引导学生在诵读唱读中寻找言语组合的规律,找到回环咏唱的章法,即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童谣1是“什么好”的复沓;童谣2是“睡吧”的复沓。
(2)提供句型句式,创编童谣
让学生按照童谣1《什么好》什么好?某某好,好在哪的句式,小组合作,创编一小节童谣;按照童谣2《摇篮曲》睡吧,某某;睡吧,某某;你看到哪儿,有什么,有什么创编一小节童谣。由于前面有了童谣句型句式,以及童谣复沓形式等特点的学习铺垫,学生创编童谣的难点得以攻破,创编童谣能够顺利推进。
对于童谣教学,李克丽老师不管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还是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选择上,似乎都在诠释阅读的意义,“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低年级课内阅读上,李克丽老师大胆探索、尝试多种感官并用的“三动”学习方式,即“动脑思考”(忆童谣、创童谣),“动口说唱”(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动手创演”(创童谣、演童谣),因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产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这些对低年级课外阅读有引导和学习借鉴意义。
三、拓展课外阅读
(一)在课外阅读中发展语言,滋养情感
1.智识教育:开阔知识视域,发展语言能力
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童谣的内容,又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现象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童谣学习丰富了儿童词汇积累,为儿童言语表达奠定基础。童谣中的词句,通常是通俗易懂且简练生动的。通俗易懂,儿童容易理解、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简练生动,儿童容易学到优美的句子。词句有积累、有吸收,就会逐步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言语。
2.情感教育:陶冶性情,滋养情怀
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不仅蕴含着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亲情友情等内容,而且集情感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童谣,儿童在哼唱诵读中,容易陶冶性情,涵养个性气质,丰富精神生活。童谣与音乐、舞蹈等学科的联动教学,会达到别开生面的教学效果。儿童在半游艺、半学习的状态中,更容易深入地领悟童谣的内容情感和言语形式美,从而受到更深的震撼和熏陶。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容易掌握,在传唱童谣中,既可以得到快乐、学到知识,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它还对儿重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低阶与高阶思维并用,学用合一
李克丽老师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的理念。就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核心知识、核心品质、核心能力的综合体,包括知识理解、知识创新和知识迁移三个层面。李克丽老师的课堂努力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模式的变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认知能力构成——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是由低到高层次组成的:“记忆”“领会”属于低阶思维训练,“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属于高阶思维训练。
1.低阶思维: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
在“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教学中,李克丽老师相机引导,让学生认识童谣的类别(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等),童谣创作源泉(源自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童谣特点和童谣的意义。一方面,学生达到对童谣的浅层认知,即“记忆”童谣,“领会”童谣;另一方面,学生在“忆”“说”“读”中,感受到童谣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生动、韵律优美,自觉不自觉当中既培养了语感,积累词汇句式,又得到审美熏陶。在低阶思维活动中,学生获取了对“童谣知识”的认识,这个知识既有题材类别、学习意义等内容方面,又有语言、结构、韵律等形式方面。 2.高阶思维: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
在教学中,李克丽老师把“童谣知识”(记忆、理解)学习,提升到“童谣知识创新”与“童谣知识迁移”(运用、分析、综合)上,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在“唱童谣”“演童谣”中,李克丽老师采取寓教于乐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加强对童谣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在“创童谣”中,引导学生分析童谣的段式(复沓形式)、句型句式,培养分析能力。然后,让学生按教师给定的段式、句型句式进行“创童谣”,培养了综合运用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发展了语言能力,而且熏陶了情感,激发了创造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并用,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就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强化课外阅读引领
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兴趣很重要。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学习的内驱力。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李克丽老师在开讲和收讲中均注重兴趣的激发。如在开讲环节,一是让孩子们诵读课前自己收集的童谣;二是通过动画视频展示《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白又白》《比尾巴》,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在收讲环节,一是创编童谣,强化对童谣技巧形式的认识;二是激趣提供课外阅读书单:“希望孩子们有时间阅读童谣,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同学中,也会出现童谣大师哦!”接着,推荐国内几本有名的童谣书籍《最愛中华童谣》《百岁童谣》,以及国外的《七只小乌鸦》和《名苑猎凶》童谣;三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推荐的童谣,仅仅是民间文学花园里的小小部分,只要你去博览民间文学群书,一定可以采撷到更美更多的童谣之花。老师推荐你们和大人一起阅读《读给孩子的民间故事》,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民间文学这个奇异世界。”至此,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得以完美收官。
纵观这堂课外阅读引领课,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面广、情感体验深刻、思维积极活跃,在不同层次的“忆”“说”“唱”“演”“创”童谣中,形成了对童谣思想内容的理解、对童谣艺术形式的领悟。童谣的魅力得到十足的彰显,学生热爱童谣的情感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师则趁热打铁,相机引领学生进行童谣课外阅读。这样的课堂引领是有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最好的见证。由此可见,教师只要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就能把学生引向充满魅力的课外阅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田奇林.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学习模式的变革——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深度学习的研究[J].求学,2017(28)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立项课题“崇左市小学语文教学名师课例研究”(课题编号:msyjjzx2019A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三。
作者简介:许惠萍(1976— ),女,广西大新人,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学科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童谣 课外阅读 课例 评析 《童年童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46-03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与使用,引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已逐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童谣以儿童的视角描述事物,富有童真童趣,加之形式短小,语言生动活泼、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为低年段学生所喜闻乐道。近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李克丽老师在以童谣引领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作为选派对象,代表崇左市参加了广西“名师面对面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评比”活动。笔者聆听了李克丽老师执教的低学段课外阅读引领课《童年童谣》之后,一方面,被她极富学识的魅力课堂所吸引与陶醉;另一方面,由她的“小童谣”课例,感悟到她语文教学的“大境界”:践行语文课标精神,把课外阅读当作语文教学分内事;用心探索课内引领课外阅读的方法;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经验。
一、践行语文课标精神
从李克丽老师的课堂表现来看,她不仅具有丰富的童谣知识底蕴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即“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分内事”。
(一)依课标精神,把低学段课外阅读引向童谣
语文课程标准,不管在“学段目标”,还是在“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都把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到了重要的日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中有具体量化指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李克丽老师教学的《童年童谣》是对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所做的有益尝试。她不仅从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入手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独辟蹊径走“童谣”路线——瞄准了传唱于儿童之口的,音节和谐、简短凝练、通俗易懂的童谣,集唱、吟、玩、演为一体,在寓教于乐中,不仅让学生过了一把“童谣”瘾(一堂课精读童谣16首,略读浏览童谣22首,共读童谣童谣38首),而且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最爱中华童谣》《百岁童谣》,和大人一起阅读《读给孩子的民间故事》中。
(二)依据部编教材导向,课外阅读从小学低学段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孩子的阅读对其精神的成长尤为重要。传统教材的编排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课内阅读,忽略了课外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引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片面定位在“课本”上,导致课外阅读一直被排斥在主流学习之外。
2016年开始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三类课型(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之中,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侧重点是“教”,细致入微地传授阅读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读课侧重学生的“读”,鼓励学生独立(或半独立)运用阅读课文的方法,巩固、运用、迁移教读课中的方法和策略。开设教读课和自读课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进行课外阅读,以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低学段的教材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栏目,目的就是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李克丽老师在教学《童年童谣》时,建构了属于孩子们的“快乐读书吧”。她与孩子们如痴如醉地诵读童谣,共创师生同读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大胆尝试。
二、以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讲究目标、方法和过程。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目标的达成需借助教学过程推进和有效的方法实施。李克丽老师对课内引领课外阅读进行用心探索,首先体现在童谣目标的定位上,其次是过程设计与方法的使用上。
(一)童谣教学目标定位:教育和审美价值兼具
童谣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李克丽老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等方式,激励学生走进童谣,借童谣认识社会生活,开阔学生眼界。(教育价值)
2.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感受童谣语言通俗易懂、节奏韵律美等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喜爱童谣,在课外能主动阅读更多的童谣,乃至优秀的民间文学。(审美价值)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创”“演”等形式表现童谣。(学以致用)
(二)童谣教学过程设计:助推达标,方法得当
1.忆童谣、说童谣:认识童谣的情感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引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李克丽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让学生“忆童谣”:“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谣吗?会读童谣吗?你从几岁开始就会读童谣?是谁教会你读童谣的?是啊,孩子们,几乎每一个人从生下来之后,都会在温馨的童谣陪伴中快乐地成长。可以说,童谣是我们一生中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一段视频一起回味记忆中的童谣。”
在“说童谣”环节,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接二连三说出不少童谣,李克丽老师随着学生说的不同内容,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童谣的类别: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等,让学生明白童谣的创作源自生活,以及童谣蕴含的情感。在学生说得兴趣盎然、欲罢不能时,李克丽老师把握住“火候”,归纳总结道:“是的,孩子们,小小的童谣里头蕴藏的可是大大的学问呢!它虽短小,却是我们来到人世间获得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从诵读童谣中认识了花、草、树木、天地万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也是童谣之所以广为传唱的原因。” 在忆童谣和说童谣的活动中,李克丽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了童谣的内容情感和学习的意义,拉近了与童谣的距离,为下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读童谣、唱童谣:感受童谣言语形式美
童谣形式短小、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低年级不是教给学生童谣语言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反复、不断地诵读,感受童谣言语形式的美。在吟唱、诵读中,在读出节奏、唱出韵味、诵出情感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爱上童谣。
在“读”“唱”引导上,李克丽老师的做法挺有特色。看看她教《拍手歌》:
师:下面老师向大家推介一首童谣: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1)该怎么读才能读好?(相机引出读童谣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该怎么读更有趣?(拍手读,动作读。相机引出:每首童谣说明一个道理)
(3)还可以读出美感。(节拍器读,相机引出读童谣的特点:短小、押韵)
李克丽老师还有很好的演唱能力,她带领学生唱童谣《数鸭子》《小星星》《找朋友》《丢手绢》。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童谣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优美。
3.创童谣、演童谣: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李克丽老师通过“创童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童谣的领悟,另一方面加强对童谣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通过“演童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情动中辞发,不仅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熏陶了情感。
(1)出示童谣,探寻规律
童谣1:《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嘎嘎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朱晋杰(问答歌)
童谣2:睡吧,布娃娃;睡吧,小宝贝;你会看见花园里,有朵红玫瑰,有朵红玫瑰。(摇篮曲)
学生创童谣的难点在句型句式的使用上,为了突破难点,李克丽老师先出示范例,引导学生在诵读唱读中寻找言语组合的规律,找到回环咏唱的章法,即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童谣1是“什么好”的复沓;童谣2是“睡吧”的复沓。
(2)提供句型句式,创编童谣
让学生按照童谣1《什么好》什么好?某某好,好在哪的句式,小组合作,创编一小节童谣;按照童谣2《摇篮曲》睡吧,某某;睡吧,某某;你看到哪儿,有什么,有什么创编一小节童谣。由于前面有了童谣句型句式,以及童谣复沓形式等特点的学习铺垫,学生创编童谣的难点得以攻破,创编童谣能够顺利推进。
对于童谣教学,李克丽老师不管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还是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选择上,似乎都在诠释阅读的意义,“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低年级课内阅读上,李克丽老师大胆探索、尝试多种感官并用的“三动”学习方式,即“动脑思考”(忆童谣、创童谣),“动口说唱”(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动手创演”(创童谣、演童谣),因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产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这些对低年级课外阅读有引导和学习借鉴意义。
三、拓展课外阅读
(一)在课外阅读中发展语言,滋养情感
1.智识教育:开阔知识视域,发展语言能力
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童谣的内容,又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现象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童谣学习丰富了儿童词汇积累,为儿童言语表达奠定基础。童谣中的词句,通常是通俗易懂且简练生动的。通俗易懂,儿童容易理解、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简练生动,儿童容易学到优美的句子。词句有积累、有吸收,就会逐步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言语。
2.情感教育:陶冶性情,滋养情怀
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好的童谣,不仅蕴含着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亲情友情等内容,而且集情感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童谣,儿童在哼唱诵读中,容易陶冶性情,涵养个性气质,丰富精神生活。童谣与音乐、舞蹈等学科的联动教学,会达到别开生面的教学效果。儿童在半游艺、半学习的状态中,更容易深入地领悟童谣的内容情感和言语形式美,从而受到更深的震撼和熏陶。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容易掌握,在传唱童谣中,既可以得到快乐、学到知识,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它还对儿重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低阶与高阶思维并用,学用合一
李克丽老师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的理念。就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核心知识、核心品质、核心能力的综合体,包括知识理解、知识创新和知识迁移三个层面。李克丽老师的课堂努力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模式的变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认知能力构成——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是由低到高层次组成的:“记忆”“领会”属于低阶思维训练,“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属于高阶思维训练。
1.低阶思维: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
在“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教学中,李克丽老师相机引导,让学生认识童谣的类别(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等),童谣创作源泉(源自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童谣特点和童谣的意义。一方面,学生达到对童谣的浅层认知,即“记忆”童谣,“领会”童谣;另一方面,学生在“忆”“说”“读”中,感受到童谣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生动、韵律优美,自觉不自觉当中既培养了语感,积累词汇句式,又得到审美熏陶。在低阶思维活动中,学生获取了对“童谣知识”的认识,这个知识既有题材类别、学习意义等内容方面,又有语言、结构、韵律等形式方面。 2.高阶思维: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
在教学中,李克丽老师把“童谣知识”(记忆、理解)学习,提升到“童谣知识创新”与“童谣知识迁移”(运用、分析、综合)上,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在“唱童谣”“演童谣”中,李克丽老师采取寓教于乐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加强对童谣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在“创童谣”中,引导学生分析童谣的段式(复沓形式)、句型句式,培养分析能力。然后,让学生按教师给定的段式、句型句式进行“创童谣”,培养了综合运用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发展了语言能力,而且熏陶了情感,激发了创造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并用,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就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强化课外阅读引领
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兴趣很重要。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学习的内驱力。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李克丽老师在开讲和收讲中均注重兴趣的激发。如在开讲环节,一是让孩子们诵读课前自己收集的童谣;二是通过动画视频展示《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白又白》《比尾巴》,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在收讲环节,一是创编童谣,强化对童谣技巧形式的认识;二是激趣提供课外阅读书单:“希望孩子们有时间阅读童谣,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同学中,也会出现童谣大师哦!”接着,推荐国内几本有名的童谣书籍《最愛中华童谣》《百岁童谣》,以及国外的《七只小乌鸦》和《名苑猎凶》童谣;三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推荐的童谣,仅仅是民间文学花园里的小小部分,只要你去博览民间文学群书,一定可以采撷到更美更多的童谣之花。老师推荐你们和大人一起阅读《读给孩子的民间故事》,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民间文学这个奇异世界。”至此,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得以完美收官。
纵观这堂课外阅读引领课,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面广、情感体验深刻、思维积极活跃,在不同层次的“忆”“说”“唱”“演”“创”童谣中,形成了对童谣思想内容的理解、对童谣艺术形式的领悟。童谣的魅力得到十足的彰显,学生热爱童谣的情感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师则趁热打铁,相机引领学生进行童谣课外阅读。这样的课堂引领是有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最好的见证。由此可见,教师只要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就能把学生引向充满魅力的课外阅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田奇林.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学习模式的变革——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深度学习的研究[J].求学,2017(28)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立项课题“崇左市小学语文教学名师课例研究”(课题编号:msyjjzx2019A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三。
作者简介:许惠萍(1976— ),女,广西大新人,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学科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