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很多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教师都拥有强大的气场。他们很善于利用个人的魅力,营造强大的磁场氛围,使学生完全沉浸其中,获得神奇的情感体验。一节课上完了,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样的课即使多上几分钟,学生也不会抱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善于营造“课堂气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之一。所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气场”势在必行。
一、教师要精心准备穿着打扮,提升个人魅力
不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教师的穿着打扮也能影响到每一个学生。教师一走进课堂,其整齐干净的外表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穿衣既不能太过花哨、时髦,也不能随随便便、邋里邋遢。太新潮的衣服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心学习;太随意的衣服容易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穿着打扮应遵循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的原则。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穿着打扮上花点心思,相信课堂上气色红润、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你,不仅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成为大家积极拥护的对象,而且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增强课堂吸引力
导语设计是否精彩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成败。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导语设计上下足了工夫,能在课堂刚开始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山东沂南第一中学的袁春老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毛泽东是一位奇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一个绰号叫“毛奇”。毛奇是普鲁士国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青年毛泽东曾说“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于是同学们就叫他“毛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于青年时代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奇伟之处。这段导语设计新颖,连用几个“奇”字,不仅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且很好地利用了中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把学生很快带入《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当中。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牢牢抓住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问题设计要简而精,可以围绕课文先设计一个主问题,然后再带出其他问题。这样的设计很巧妙,很吸引人。曾文彦老师的《紫藤萝瀑布》的设计就如同一首精美的诗。她巧妙地用“花语”串起了整个课堂,让学生看花语,读花语,悟花语,通过对花语的读悟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和心灵,写下内心深处对花语的感悟。
杨巍老师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围绕“奇”字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赏奇景,抒奇情”——“感奇问,叹奇志”——“忆奇事,感奇气”——“记奇举,答奇问”。最后引导学生要有“奇志”,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整堂课紧紧围绕“奇”字展开,思路清晰,学生很容易接受。
四、教师上课要富有激情,适时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感情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要满怀激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教师一定要用心来教。面对一篇篇用生命写成的文章,很难想象一个表情麻木、声调单一、毫无激情的教师会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还要善于变换自己讲话的语气、语调,该重时重,该轻时轻,该高亢时高亢,该低沉时低沉,要有抑扬顿挫之感,切不可自始至终用一种声调。教师满怀激情,声调富于变化,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课堂上能保证每分钟都不“神游”的学生少之又少,而教师声调的变化能很好地把思想涣散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来。
五、 教师要适当补充课外有趣的内容,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跟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小笑话或是生活小插曲等,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学生对故事、笑话特别感兴趣,课上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补充的内容要与主题有关,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同时还要做到将话题扯远之后能把它收回来,做到收放自如。
六、教师可示范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给学生朗读课文,带着感情用心去读,就会赢得学生的喝彩。记得四川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给词谱上了曲,还当众唱了起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这位教师的大胆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唱会跳的,但是配点音乐,示范朗读课文,语文教师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比任何朗诵磁带都来得真切得多,感人得多。
总之,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提升自己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课堂气场”,使每个学生能从心里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认认真真地学好语文。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教师要精心准备穿着打扮,提升个人魅力
不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教师的穿着打扮也能影响到每一个学生。教师一走进课堂,其整齐干净的外表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穿衣既不能太过花哨、时髦,也不能随随便便、邋里邋遢。太新潮的衣服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心学习;太随意的衣服容易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穿着打扮应遵循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的原则。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穿着打扮上花点心思,相信课堂上气色红润、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你,不仅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成为大家积极拥护的对象,而且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增强课堂吸引力
导语设计是否精彩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成败。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导语设计上下足了工夫,能在课堂刚开始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山东沂南第一中学的袁春老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毛泽东是一位奇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一个绰号叫“毛奇”。毛奇是普鲁士国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青年毛泽东曾说“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于是同学们就叫他“毛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于青年时代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奇伟之处。这段导语设计新颖,连用几个“奇”字,不仅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且很好地利用了中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把学生很快带入《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当中。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牢牢抓住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问题设计要简而精,可以围绕课文先设计一个主问题,然后再带出其他问题。这样的设计很巧妙,很吸引人。曾文彦老师的《紫藤萝瀑布》的设计就如同一首精美的诗。她巧妙地用“花语”串起了整个课堂,让学生看花语,读花语,悟花语,通过对花语的读悟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和心灵,写下内心深处对花语的感悟。
杨巍老师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围绕“奇”字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赏奇景,抒奇情”——“感奇问,叹奇志”——“忆奇事,感奇气”——“记奇举,答奇问”。最后引导学生要有“奇志”,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整堂课紧紧围绕“奇”字展开,思路清晰,学生很容易接受。
四、教师上课要富有激情,适时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感情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要满怀激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教师一定要用心来教。面对一篇篇用生命写成的文章,很难想象一个表情麻木、声调单一、毫无激情的教师会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还要善于变换自己讲话的语气、语调,该重时重,该轻时轻,该高亢时高亢,该低沉时低沉,要有抑扬顿挫之感,切不可自始至终用一种声调。教师满怀激情,声调富于变化,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课堂上能保证每分钟都不“神游”的学生少之又少,而教师声调的变化能很好地把思想涣散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来。
五、 教师要适当补充课外有趣的内容,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跟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小笑话或是生活小插曲等,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学生对故事、笑话特别感兴趣,课上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补充的内容要与主题有关,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同时还要做到将话题扯远之后能把它收回来,做到收放自如。
六、教师可示范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给学生朗读课文,带着感情用心去读,就会赢得学生的喝彩。记得四川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给词谱上了曲,还当众唱了起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这位教师的大胆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唱会跳的,但是配点音乐,示范朗读课文,语文教师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比任何朗诵磁带都来得真切得多,感人得多。
总之,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提升自己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课堂气场”,使每个学生能从心里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认认真真地学好语文。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