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河海看“社会”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桨声灯影秦淮畔,虎踞龙盘金陵城。在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六朝古都南京,一所因水利而熠熠生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河海大学高耸在清凉山麓。她秉“上善若水”之意,引华夏水利之先,为中国水利以及世界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因为得益于学校的水利和工科背景,河海大学的社会学发展体系也独具特色,各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相关的移民问题,这正促进了河海大学移民社会学的发展。也正是因为移民特色,河海大学获得了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众所周知,移民是世界性的难题,大型工程项目涉及的移民问题常常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河海大学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移民社会学研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非自愿移民的研究机构,在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环境移民、灾害移民等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河海大学一向重视实证研究,因此田野调查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灵魂和独特的学术传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之一,可谓社会学学者的“成年礼”。正是因为社会学这一独特的特点,我在河海大学读书期间得到了多次外出调研的机会,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10月份的三峡之行,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为了更深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效果,我们移民研究中心20名调研员一起到重庆市云阳县和奉节县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三峡工程社会影响、利益相关群体、脆弱人群、少数民族群体等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一个月来,我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与移民面对面进行交谈,聆听他们的心声和夙愿,真正了解了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在这里,我们与移民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江水利委员会一位领导作诗来描述这次调研活动:“走村入户不畏艰,只为移民生活安。后靠安置近十载,缘何至今存五难?人多地少靠天佑,过河耕种需渡船。赶集办事绕路走,就医上学转大圈。人人争着诉苦楚,纷纷盼着能外迁。基层组织知其苦,只惜财政没有钱。库区安定事关天,加大投入不容缓。搬出稳住能致富,祈愿移民尽欢颜。”
  社会是一个学习的大舞台,踏入社会后可谓“俯仰皆学问”。河海大学的同学重视社会实践,善于合作,重视团队,善于探索,能吃苦耐劳。一件件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一次次从未想象过的挑战,这一切的辛苦劳累,却都在收到实践成果时,在队员团结努力下,在厚厚的调研报告前,在看到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大加肯定时,烟消云散。三峡百万大移民空前绝后,能参与到这项移民调研,自有一种难得的亲身体验和人生感悟,即使不是诗人,也会有久久不能忘怀的沉重记忆。
  在提到移民社会学时,我不得不提起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施国庆教授,他可谓工程移民研究第一人,正是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河海大学移民社会学研究形成了多个团队,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也得以不断成熟和完善。
  江山代有才人出,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怀着崇高的大学精神,河海大学不拘一格,海纳百川。我们徜徉其中,经受着灵魂的震撼与洗礼,理想情操的熏陶与润泽。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严格遵守着“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已成为这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不可不夸口的王牌文科专业。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唐晓敏,男,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该院跨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起)。主要从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及语文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五四时期,胡适积极倡导通过阅读小说来学习语文,他说道:“按良心说,我们的成绩完全是从《三
期刊
作为华中科大人,没有人会忘记2010年6月23日。那天,根叔时长16分钟名为《记忆》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并引发了全场7780名同学的欢呼!  这场语言生动真诚、夹杂着“俯卧撑”“躲猫猫”等流行语的演讲,也令“根叔”之名在中国高校圈引起轰动。  一所大学所深入人心的,不在于有多气派的校门、教学楼,多知名的老师、校友,多高的就业率,而在于它给了你多少优良的品格。  华中科大就是这样一所值得同学们
期刊
第一次灭鼠行动  地点:教室;时间:晚课;人物:我与六十九名学生。  热,敞门上课。没几分钟,一娇小身影从门口大摇大摆地溜进来,且快速从书桌下跑到一墙角。哇噻,是个大老鼠!捉还是不捉?捉,会致学生心神不宁,无心上课;不捉,若这厮做出什么非分之事,那还得了?思量再三,决定暂缓之。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课,老鼠则心安理得地在某个角落里独自偷乐。  鼠辈之耐心是无限的,而我之耐心是有限的。在平共处了三十分钟后
期刊
这回,一家人在香港过中秋,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  三天假期,我们原本只打算在香港游玩一番后,就赶紧回到往年过中秋的常规中:去超市采办给亲人的礼物,带孩子去答应了不下一百遍却最终还是没能去成的动物园,拜访平时想见却没空见的朋友,打扫卫生,给天南海北的同学打电话问个好……没想到的是,就在返程前一个晚上,朋友却盛情邀请我们一家三口留在香港过中秋。这下,所有常规的内容瞬间消失了,孩子开心得不得了,而因为能
期刊
1. almost可与any,no,nobody,never,nothing搭配,但nearly不能;我们也常用hardly any,hardly,anybody来代替almost no,almost nobody;hardly意为“几乎不”。  2. not可放在nearly之前,构成not nearly,意为“一点也不,相差甚远,远非”,但没有not almost这一结构。  3. almos
期刊
插入语是一种独立的句子成分, 大多数时候对句子其余部分并不构成语法影响,它“自以为是”地挡道,有时其实只是一种视觉干扰。在考试中遇到插入语,应当熟视无睹。插入语在考试中出现的意义在于它能干扰你的语法判断,让普通句子稍显繁琐,有些同学因此大呼难题来了,其实不尽然,插入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外强中干,你要做的就是在视觉中将其忽略。  我们来看2012年浙江省的一道高考题:  1. Ellen was a
期刊
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从我记事起,就和他聚少离多,只有等到节日才难得见上一面。尽管如此,我还是爱父亲的,从小到大,事无巨细,我都从未顶撞过他,每年我都会记得在他生日那天送去问候。  考上大学那年,全家搬到广东定居。此后,我每年能跟父亲见面便只有一两次了。当然,每个周末我都会按时给家里打电话。可每次,跟我聊得最多的还是母亲。偶尔,母亲外出办事,手机落在家里,父亲接到我的电话,我们的通话也不过寥寥几句。
期刊
引导名词性从句的  关联词的正确选择  引导名词性从句的关联词有三类,其中,连接代词有who,whose,whom,what,which,连接副词有when,where,why,how,连词有that,whether(if),as if。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都有词义,在从句中担任成分,如主语、表语、宾语、定语或状语等;连词that无词义,在从句中不担任成分,在引导宾语从句时可省略;whether(i
期刊
逻辑用语的常考考点归纳与解析
期刊
老舍说过,一个大学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他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之于一个省份,一所大学的历史也许仅是一瞬;而在一所大学的变迁历程里,这个省份则是它成长的见证者。  省之于校,其立身之所;校之于省,其添彩之笔。高校以省名命名是我国大学发展史中的一大特色,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这些高校也深深打上了该省份的烙印,成为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独特风景线。颇具“北国”风光的黑龙江大学,因为临近俄罗斯,俄语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