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成才离不开科学的教育,人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的成长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家庭教育起着启蒙奠基的重要作用。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中写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也难成材”,这说明早期教育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愈发重视,但由于每个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出现的问题也不计其数,通过排查总结,以期望指出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策略,实现家庭梦想和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有抚养孩子的责任,还有教育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形成。父母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会给孩子未来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影响
1.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民主型家庭教育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能力、有创造力、自信、独立性强等诸多优点的孩子。
(2)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
2.冢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前儿童正处于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儿童习惯的培养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观念。儿童学习习惯的好坏也与其父母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知识越丰富,他们就越重视儿童的教育,反之,父母的教育水平越低,对孩子的关注就越少。
(2)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的家庭背景、职业差异和素质等因素使家庭教育的状况大不相同,孩子的表现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异;要培养儿童礼貌待人的习惯,父母要在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良好举止方面起模范作用。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父母综合素质较低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一项调查问卷中关于“父母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15-20%的父母读过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方面的书。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育儿科学性不高。
2.父母教育思想存在谖区
父母对学前儿童教育“重智育、轻德育”,虽然现实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但父母应顺虚时代的发展,在加大智力投入的同时,要“德”字为先、注重儿童的“德育”,以身作则。
3.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也有一些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期望太高,要求太严。还有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变得脆弱、缺乏抗压能力。
4.学前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持“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家庭母亲独自承担孩子的家庭教育,20%的家庭教育由祖辈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足20%。
5.学前儿童教育中父母“三观”不正
作为父母,所谓“三观”不正有两种,一种是教唆或默许孩子做坏事;另一种“三观”不正则隐蔽得多,是父母在无意识中常犯的错误,比如他们告诉孩子,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三观”正的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构建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有利的。
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策略
1.父母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父母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认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尽最大努力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带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不同,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年龄阶段,科学地采用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能成功。
2.父母妥端正家庭教育态度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理智施爱;对子女的期望也要从实际出发,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让孩子从小知道:“你有多努力,就有多优秀”。
3.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冢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
无论家庭结构和家庭形式如何,父母都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多关注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获得温暖,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手
对儿童来说,“尊重、信任、耐心、投入、责任感、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六种品质。父母要围绕这六种品质加强培养和锻炼,除外还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做到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使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5.父亲要提高学前儿童教育的参与程度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家庭教育,行为方式互补,孩子才能从双方身上汲取优点,才有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父亲不负责任,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非常不利。
6.父母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个人所做的选择,其实背后都是本人的“三观”在支配,而孩子的“三观”,主要都是受最亲近人的影响,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纸上留下痕迹。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会去模仿大人形成自己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往往也“三观”正,日后行事光明磊落,也更容易成功。
7.父母要多和孩手相处,父母之间多沟通
现代生活节奏快,父母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而忽视对孩子的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加深他们感情的最有效方式,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真实需求,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父母之间要多沟通,沟通孩子的发展状况、沟通教育策略,更好的统一教育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8.鼓励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安排自己的生活、形成自我管理习惯,可以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大有帮助。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人生的基石,也是孩子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将对孩子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肓观念,重视学前儿童教育,针对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身作则,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学前儿童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刘佳瑜)
一、家庭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有抚养孩子的责任,还有教育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形成。父母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会给孩子未来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影响
1.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民主型家庭教育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能力、有创造力、自信、独立性强等诸多优点的孩子。
(2)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
2.冢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前儿童正处于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儿童习惯的培养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观念。儿童学习习惯的好坏也与其父母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知识越丰富,他们就越重视儿童的教育,反之,父母的教育水平越低,对孩子的关注就越少。
(2)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的家庭背景、职业差异和素质等因素使家庭教育的状况大不相同,孩子的表现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异;要培养儿童礼貌待人的习惯,父母要在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良好举止方面起模范作用。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父母综合素质较低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一项调查问卷中关于“父母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15-20%的父母读过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方面的书。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育儿科学性不高。
2.父母教育思想存在谖区
父母对学前儿童教育“重智育、轻德育”,虽然现实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但父母应顺虚时代的发展,在加大智力投入的同时,要“德”字为先、注重儿童的“德育”,以身作则。
3.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也有一些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期望太高,要求太严。还有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变得脆弱、缺乏抗压能力。
4.学前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持“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家庭母亲独自承担孩子的家庭教育,20%的家庭教育由祖辈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足20%。
5.学前儿童教育中父母“三观”不正
作为父母,所谓“三观”不正有两种,一种是教唆或默许孩子做坏事;另一种“三观”不正则隐蔽得多,是父母在无意识中常犯的错误,比如他们告诉孩子,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三观”正的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构建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有利的。
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策略
1.父母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父母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认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尽最大努力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带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不同,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年龄阶段,科学地采用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能成功。
2.父母妥端正家庭教育态度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理智施爱;对子女的期望也要从实际出发,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让孩子从小知道:“你有多努力,就有多优秀”。
3.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冢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
无论家庭结构和家庭形式如何,父母都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多关注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获得温暖,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手
对儿童来说,“尊重、信任、耐心、投入、责任感、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六种品质。父母要围绕这六种品质加强培养和锻炼,除外还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做到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使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5.父亲要提高学前儿童教育的参与程度
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家庭教育,行为方式互补,孩子才能从双方身上汲取优点,才有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父亲不负责任,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非常不利。
6.父母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个人所做的选择,其实背后都是本人的“三观”在支配,而孩子的“三观”,主要都是受最亲近人的影响,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纸上留下痕迹。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会去模仿大人形成自己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往往也“三观”正,日后行事光明磊落,也更容易成功。
7.父母要多和孩手相处,父母之间多沟通
现代生活节奏快,父母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而忽视对孩子的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加深他们感情的最有效方式,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真实需求,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父母之间要多沟通,沟通孩子的发展状况、沟通教育策略,更好的统一教育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8.鼓励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安排自己的生活、形成自我管理习惯,可以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大有帮助。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人生的基石,也是孩子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将对孩子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肓观念,重视学前儿童教育,针对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身作则,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学前儿童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刘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