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的特点。在游戏时,他们的情绪积极、愉快,如果以游戏的形式把玩和体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且在“乐中学,学中乐”,真正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统一。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该怎么做才能利用游戏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呢?
一、体育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
体育游戏是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体育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游戏教学环节中来。
1.设计趣味情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体育游戏中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体育游戏教学的主体。因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其身心健康。
为了使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很多时候都会重复学习某些动作,次数一多,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再学习下去。但是,若能穿插进行适宜的体育游戏,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结合体育教材来进行游戏练习,使体育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的教学情境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路,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练习50米快跑时,必须要经过多次练习,可是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烦,如果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或者利用体操棒、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50米快跑的速度和步幅。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也多是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重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发展全体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强调体育与保健相结合,发展体育为主,实践为主,注意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体育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改变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从而掌握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激发出锻炼身体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真正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和寓教于乐的效果。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情境
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是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这个教师,才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才会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以一种接受的心态去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好一节课,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和享受。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利用多种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把教材内容讲活、讲透,将动作要领示范清楚,或者把教学内容编成“儿歌”、“顺口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准确讲解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尽快明确游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不能歧视,不能训斥,更不能不加理睬,任其自生自灭,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从而在心底对教师产生仰慕之情,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二、体育游戏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体育游戏的教学,虽然是以娱乐性、趣味性为主,但并不是盲目地、没有目的地玩,教师在游戏教学中也不是没有计划、没有方案的随意的教学行为,教师需要备教材、备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的课堂一般是在操场上,而不是在教室里,因此需要教师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场地要求的教学计划。比如在农村学校,一般操场较小,学生不能进行足球等需要很大场地的活动,所以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计划,设计其他游戏,如丢手绢、追逐跑等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个性、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标准。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心理要求,对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以及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并随时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使每个小学生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体育游戏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还要在趣味性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随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好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在下次游戏中进行改进,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别人的、标新立异的好建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游戏结束后,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小结和评价,表扬优胜者,鼓励较差的学生,让大家都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时心理处于放松的状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形成道德意识,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且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竞争性。这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力争上游的竞争心态。许多游戏本身就具有思想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或者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和倾向给予批评,严格要求学生,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上都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一、体育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
体育游戏是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体育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游戏教学环节中来。
1.设计趣味情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体育游戏中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体育游戏教学的主体。因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其身心健康。
为了使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很多时候都会重复学习某些动作,次数一多,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再学习下去。但是,若能穿插进行适宜的体育游戏,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结合体育教材来进行游戏练习,使体育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的教学情境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路,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练习50米快跑时,必须要经过多次练习,可是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烦,如果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或者利用体操棒、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50米快跑的速度和步幅。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也多是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重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发展全体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强调体育与保健相结合,发展体育为主,实践为主,注意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体育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改变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从而掌握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激发出锻炼身体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真正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和寓教于乐的效果。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情境
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是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这个教师,才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才会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以一种接受的心态去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好一节课,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和享受。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利用多种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把教材内容讲活、讲透,将动作要领示范清楚,或者把教学内容编成“儿歌”、“顺口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准确讲解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尽快明确游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不能歧视,不能训斥,更不能不加理睬,任其自生自灭,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从而在心底对教师产生仰慕之情,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二、体育游戏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体育游戏的教学,虽然是以娱乐性、趣味性为主,但并不是盲目地、没有目的地玩,教师在游戏教学中也不是没有计划、没有方案的随意的教学行为,教师需要备教材、备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的课堂一般是在操场上,而不是在教室里,因此需要教师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场地要求的教学计划。比如在农村学校,一般操场较小,学生不能进行足球等需要很大场地的活动,所以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计划,设计其他游戏,如丢手绢、追逐跑等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个性、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标准。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心理要求,对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以及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并随时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使每个小学生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体育游戏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还要在趣味性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随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好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在下次游戏中进行改进,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别人的、标新立异的好建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游戏结束后,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小结和评价,表扬优胜者,鼓励较差的学生,让大家都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时心理处于放松的状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形成道德意识,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且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竞争性。这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力争上游的竞争心态。许多游戏本身就具有思想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或者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和倾向给予批评,严格要求学生,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上都有一个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