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种自我表达是童心抒真情,是内心的表白和生命的呐喊,是用文字来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这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作文重新回归展示心灵自由的本身。
关键词:习作;学生生活;自我表达
Make Composition Be a Part of Student’s Life
Wang Wanqing
Bilingual School in Zhuozhou, Hebei
Abstract:Writing in essence is a self expression and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needs. This kind of self expression is a planned express genuine feeling, is the heart and life of the cries of the expression in words to express yourself is spirit, to express heart experience behavior, this is the soul of composition in composition, which reflects the return of display soul free itself.
Key Words: Comosition; Student’s Life; Self Expression
纵观当前小学生作文,突出问题是“少年老成”现象严重,从作文中难以看到孩子的童真童趣和真实自我。其重要原因是作文指导偏向,教师引着学生跑,牵着学生走,束缚了他们的思维空间,限制了他们的言论自由,要说的不让说,让说的不愿说,结果只能用自己的笔说老师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规定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使作文显示自己的个性。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真切感受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首先是教师倾心倾情唤醒童趣、童心。而唤醒童趣、童心的目的就是守住习作教学的底线。习作教学的底线是使每个孩子不畏惧动笔,不讨厌习作,自说自话,张扬个性的说话。为此教师需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给予活动自由,让他们在时空的自由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心灵的自由中表达真实的感受,以使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得到语言的发展、个性的张扬。
习作本该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儿童的一种生活需要,他并不神圣,也不玄乎。感受是习作的原动力。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学生的习作就会遮蔽童心,失去童言,远离童真,习作教学就是要不露痕迹的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而这一切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细心的体会,这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作文,从真感受开始。”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并用自己的真情去拥抱、去感受、去体验。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的内容原来是这样的丰富多彩,用之不竭,而写作的技巧又是何等的简单,就是把自己的真切的所见所闻、真挚的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写下来,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而然。
对话不只是阅读教学的专利,作文教学也是对话,是学生、教师、生活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教师对习作目标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对话。这种对话是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几个富有张力的、能够拓展思维的、直抵学生心灵的话题展开的。教学中,通过话题的展开,启情导趣,导开言路,唤醒学生的语言积累,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有效指导,促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上学路上见路边倒着一棵树,就可以想一想,这棵树怎么倒了呢?这些想法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又如教学中随时遇到的好的写作契机,比如教《鸟的天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画眉鸟兴奋地唱着歌。”唱歌就得有歌词呀,试着替画眉鸟写写歌词等训练。
新课标就是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近孩子。老师们能看到,由于不懂作文的本质,许多孩子作文中充斥着“假大空”,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东西和似曾相识的语言。农村小学生很少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遥远的城市生活。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
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的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读书是学习作文的法宝,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快乐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快乐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心引我口、我口說我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语文实践。
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他们的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诗外”的学习――生活的体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德,才能真正把握“诗内”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人文的和谐统一。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也就是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是作文之本。”
解决了写什么,再说怎么写。这就涉及习作指导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作文法、开头技巧、人物描写法…….琳琅满目,可是光有方法没有内容无异于舍本逐末。人们对外部事物的独特感知,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是其形成个性语言作品的重要前提。要使作文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让他们在运用语言文字描写事物、叙述事情、抒发情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事情的独特表述。开明、开放,去掉束缚和限制让学生真心的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情感。
因此我认为习作指导要简约。首先目标要简洁。沧海横流,只取一瓢。我们都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不到鱼,因为他目标太多,蝴蝶要扑,蜻蜓要逮,青蛙也要抓,哪来那么多手脚?作文指导也一样,如果目标太多,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什么都要顾,就会像小猫一样空手而归。
作文指导简约还意味着“非指导性”。承认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起码带来了平时课内外积累的一切,“非指导性”当然不排斥写作过程中技能技巧的相机传授,但是他更多的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此时此刻的情境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成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与催化剂,而不是单向的凭借一种理性的方式力图重新组织情感。“非指导性”还意味着巧引慧导。一根蚕丝怎样才能穿过千回百转的细长迷路,仅需一只蚂蚁就可以了。倘若把“迷路”视为学生作文的困境,把蚕丝看做需要解决的问题,臃肿的作文指导就像一头庞大的骆驼难以带着蚕丝穿过困扰学生习作的迷路,而简约的作文指导不正是一只巧引慧导最终使难题迎刃而解的小蚂蚁吗?“非指导性”更意味着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对于尚未成人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其实,儿童的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写成了习作之后,他们满心欢喜,最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教师就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采用多种方式,小组交流、推荐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行进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点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寥寥数语,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十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种自我表达是童心抒真情,是内心的表白和生命的呐喊,是用文字来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这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作文重新回归展示心灵自由的本身。作文又是实用交际的需要,正如叶圣陶所言:“能写文章算不了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习作;学生生活;自我表达
Make Composition Be a Part of Student’s Life
Wang Wanqing
Bilingual School in Zhuozhou, Hebei
Abstract:Writing in essence is a self expression and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needs. This kind of self expression is a planned express genuine feeling, is the heart and life of the cries of the expression in words to express yourself is spirit, to express heart experience behavior, this is the soul of composition in composition, which reflects the return of display soul free itself.
Key Words: Comosition; Student’s Life; Self Expression
纵观当前小学生作文,突出问题是“少年老成”现象严重,从作文中难以看到孩子的童真童趣和真实自我。其重要原因是作文指导偏向,教师引着学生跑,牵着学生走,束缚了他们的思维空间,限制了他们的言论自由,要说的不让说,让说的不愿说,结果只能用自己的笔说老师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规定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使作文显示自己的个性。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真切感受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首先是教师倾心倾情唤醒童趣、童心。而唤醒童趣、童心的目的就是守住习作教学的底线。习作教学的底线是使每个孩子不畏惧动笔,不讨厌习作,自说自话,张扬个性的说话。为此教师需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给予活动自由,让他们在时空的自由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心灵的自由中表达真实的感受,以使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得到语言的发展、个性的张扬。
习作本该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儿童的一种生活需要,他并不神圣,也不玄乎。感受是习作的原动力。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学生的习作就会遮蔽童心,失去童言,远离童真,习作教学就是要不露痕迹的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而这一切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细心的体会,这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作文,从真感受开始。”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并用自己的真情去拥抱、去感受、去体验。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的内容原来是这样的丰富多彩,用之不竭,而写作的技巧又是何等的简单,就是把自己的真切的所见所闻、真挚的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写下来,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而然。
对话不只是阅读教学的专利,作文教学也是对话,是学生、教师、生活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教师对习作目标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对话。这种对话是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几个富有张力的、能够拓展思维的、直抵学生心灵的话题展开的。教学中,通过话题的展开,启情导趣,导开言路,唤醒学生的语言积累,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有效指导,促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上学路上见路边倒着一棵树,就可以想一想,这棵树怎么倒了呢?这些想法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又如教学中随时遇到的好的写作契机,比如教《鸟的天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画眉鸟兴奋地唱着歌。”唱歌就得有歌词呀,试着替画眉鸟写写歌词等训练。
新课标就是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近孩子。老师们能看到,由于不懂作文的本质,许多孩子作文中充斥着“假大空”,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东西和似曾相识的语言。农村小学生很少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遥远的城市生活。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
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的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读书是学习作文的法宝,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快乐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快乐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心引我口、我口說我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语文实践。
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他们的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诗外”的学习――生活的体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德,才能真正把握“诗内”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人文的和谐统一。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也就是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是作文之本。”
解决了写什么,再说怎么写。这就涉及习作指导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作文法、开头技巧、人物描写法…….琳琅满目,可是光有方法没有内容无异于舍本逐末。人们对外部事物的独特感知,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是其形成个性语言作品的重要前提。要使作文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让他们在运用语言文字描写事物、叙述事情、抒发情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事情的独特表述。开明、开放,去掉束缚和限制让学生真心的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情感。
因此我认为习作指导要简约。首先目标要简洁。沧海横流,只取一瓢。我们都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不到鱼,因为他目标太多,蝴蝶要扑,蜻蜓要逮,青蛙也要抓,哪来那么多手脚?作文指导也一样,如果目标太多,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什么都要顾,就会像小猫一样空手而归。
作文指导简约还意味着“非指导性”。承认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起码带来了平时课内外积累的一切,“非指导性”当然不排斥写作过程中技能技巧的相机传授,但是他更多的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此时此刻的情境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成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与催化剂,而不是单向的凭借一种理性的方式力图重新组织情感。“非指导性”还意味着巧引慧导。一根蚕丝怎样才能穿过千回百转的细长迷路,仅需一只蚂蚁就可以了。倘若把“迷路”视为学生作文的困境,把蚕丝看做需要解决的问题,臃肿的作文指导就像一头庞大的骆驼难以带着蚕丝穿过困扰学生习作的迷路,而简约的作文指导不正是一只巧引慧导最终使难题迎刃而解的小蚂蚁吗?“非指导性”更意味着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对于尚未成人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其实,儿童的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写成了习作之后,他们满心欢喜,最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教师就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采用多种方式,小组交流、推荐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行进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点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寥寥数语,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十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种自我表达是童心抒真情,是内心的表白和生命的呐喊,是用文字来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这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作文重新回归展示心灵自由的本身。作文又是实用交际的需要,正如叶圣陶所言:“能写文章算不了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