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都开始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则正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集互动探究、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是发挥出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教师]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目标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新目标与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凭借着其在学习氛围、趣味性等方面的优势,则恰恰能够帮助初中语文教学来实现这些目标。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合作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实际上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国外的昆西教学法、宋代儒学家朱熹所提出的“教者不劳、学者有益”等等,都是合作学习理念的充分体现,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则是合作学习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从概念上来看,现代教育理念所指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互动协调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形式。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在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中,其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将学生简单的分为几个小组,而是要让小组内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因此,对小组的合理划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小组的人数虽然并不固定,但一般来说都会限制在2~6人左右,最好4人一组,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具体人数需要根据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而定,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对学生语文成绩、个性特征、能力特点乃至性别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保证各小组的整体能力水平、知识基础不出现过大差异,同时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也要尽量达到能力互补的效果。例如组内既要拥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安排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成为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小老师,帮助他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合作、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保证小组内成员关系的和谐。
(二)注意把握切入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很大帮助,但却并未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形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需要以常规教学模式作为引导,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切入时间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多样化,能够对学生产生于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初中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讲授式的教学形式有比较枯燥,因而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会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而这时则正是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学习《我爱着土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点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诵比赛,这样既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围绕朗诵技巧、课文内容展开交流,从而对这首诗产生更深的理解。
(三)重视合作技巧指导
现代社会很多青少年由于长期受父母溺爱,常常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间很容易因观点不统一等各种情况而产生争执,这不能会破坏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上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教学效率。对此,教师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强调各种合作技巧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合作技巧产生认同感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不再以学生为基本单位,而是围绕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来展开教学,这也就意味着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发生了改变,而对于教学评价机制也就需要随之进行更新。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而不可单独对小组内的某个学生展开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避免学生内心产生不平衡感。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以评比的形式展开教学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期能够产生集体荣誉感。
(五)强调课堂纪律规范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而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小组成员间大声喧哗、随意打闹、讨论与课程内容无关话题等各种情况,从而使小组合作教学出现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情况。对此,教师需要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对课堂纪律进行强调,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密切关注,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够出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必须要从课堂纪律、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巧、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并采取合适的应用策略,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坤.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29):201.
[2]邝小丽.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好家长,2018(71):167.
[3]林慧红.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07):146.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教师]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目标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新目标与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凭借着其在学习氛围、趣味性等方面的优势,则恰恰能够帮助初中语文教学来实现这些目标。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合作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实际上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国外的昆西教学法、宋代儒学家朱熹所提出的“教者不劳、学者有益”等等,都是合作学习理念的充分体现,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则是合作学习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从概念上来看,现代教育理念所指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互动协调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形式。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在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中,其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将学生简单的分为几个小组,而是要让小组内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因此,对小组的合理划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小组的人数虽然并不固定,但一般来说都会限制在2~6人左右,最好4人一组,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具体人数需要根据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而定,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对学生语文成绩、个性特征、能力特点乃至性别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保证各小组的整体能力水平、知识基础不出现过大差异,同时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也要尽量达到能力互补的效果。例如组内既要拥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安排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成为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小老师,帮助他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合作、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保证小组内成员关系的和谐。
(二)注意把握切入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很大帮助,但却并未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形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需要以常规教学模式作为引导,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切入时间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多样化,能够对学生产生于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初中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讲授式的教学形式有比较枯燥,因而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会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而这时则正是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学习《我爱着土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点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诵比赛,这样既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围绕朗诵技巧、课文内容展开交流,从而对这首诗产生更深的理解。
(三)重视合作技巧指导
现代社会很多青少年由于长期受父母溺爱,常常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间很容易因观点不统一等各种情况而产生争执,这不能会破坏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上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教学效率。对此,教师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强调各种合作技巧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合作技巧产生认同感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不再以学生为基本单位,而是围绕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来展开教学,这也就意味着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发生了改变,而对于教学评价机制也就需要随之进行更新。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而不可单独对小组内的某个学生展开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避免学生内心产生不平衡感。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以评比的形式展开教学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期能够产生集体荣誉感。
(五)强调课堂纪律规范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而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小组成员间大声喧哗、随意打闹、讨论与课程内容无关话题等各种情况,从而使小组合作教学出现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情况。对此,教师需要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对课堂纪律进行强调,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密切关注,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够出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必须要从课堂纪律、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巧、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并采取合适的应用策略,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坤.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29):201.
[2]邝小丽.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好家长,2018(71):167.
[3]林慧红.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