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居住区在建成之后,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的角度上都会产生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要求。而“居住区后续规划”的概念就是在它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居住区后续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居住区规划体系,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对城市已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起推动作用。
【关键词】 居住区 后续规划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居住区的概念
居住区是指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的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 居住区的生活包括居住、休息、养育、教育、健身、交往等各种活动,所以需要与生活服务相配套的服务设备作为支持。居住区具有一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了绿地、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各种工程设施,是被自然界或城市街道所包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
居住区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消除居住区现有的不足,如社区感和安全感稀薄,绿地稀少,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很多,作为一个对未来居住需求的规划,在方案制定和实施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问题的解决光靠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城市规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内容的可变性;二是规划工作的连续性。然而居住区的规划却没有上述的特点,尽管居住区在建成后面临着很多发展和完善的需求,但除了调整外,居住区规划很少对此关注,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应动态的、连续发展的居住区规划体系。
二、居住区的后续规划
为完善更新现有的居住区规划体系,新的体系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并持续循环的。一个居住区从规划建设开始,规划工作就要伴随着居住区的发展变化而持续进行下去,这就需要居住区的后续规划。这种规划是一种动态的规划过程:一是规划是一个能分解、组合的系统,也就是说当一个地方出现问题时能进行快速的反馈,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规划目标的多样性,此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居住区的需要。三是规划内容的多变性,规划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做出改变,以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和居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为完善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的后续规划将面对具体化的居民和空间环境,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连续发展的体系,这种更加完善的体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物质性的完善。居住区里的建设和各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老化、陈旧、破损到不堪使用进行更新完善。在保持原有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维修、重建或则是添建的方式完成。在这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新完善物质性老化的产品并不困难。
2、功能性的完善。随着居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的变更,使得居住区原有的设备和功能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需求而需要做出某些更新与完善。如人口的迁移而导致社区网络的重建与恢复。功能性的完善对居住区的结构和社会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它们的稳定。
3、结构性的完善。由于社会结构和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居住区的结构和功能就相对滞后,需要对此进行更新完善,这种完善会对居住区的触动较大,需要从整体上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重组,以此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三种完善类型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使得居住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还要具体分析,规划者要根据不同的居住状况和类型,抓住它更加完善的主要动因,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为方便叙述,可分为居住区生活研究和居住区环境研究。
居住区生活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居民生活方式变化的研究。在居住区后续规划中,规划者可以通过调查交流来了解居民的现状和要求,再通过一些客观上的指标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如居民人口的增減,居民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变化而导致需求的变化,最明显的少儿的减少和老年人的增多对相应的设施提出的新要求。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居住区的设施要求也会改变,如今年来出现的钟点工等家政服务给居民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从事其他活动。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各种设施配备的地点和规模也将会有所变化,总之,在这个工作时间减少和家庭服务社会化的社会,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居住区提供更多的学习、娱乐、健身、交往的场所,提供一个宜人而又内容丰富的社区环境。二是对居住区功能结构的研究。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区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受到城市环境的制约,并服从城市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涉及到社会网络结构和居住区结构功能结构。
居住区环境的研究是居住区后续规划的主要内容,它是在居住区生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住房的充实和改造,如对居住区的现状进行住宅需求分析,住宅环境分析,住宅维修改善和开发的目标和政策等;对社区设施的完善,如公建服务设施、绿化活动场、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建设等;还有就是对景观特色的强化,等等。
三、居住区后续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居住区的后续规划在概念和研究上都还是处于一种前期研究的阶段,对它的可行性、实施方法和实施的组织机构做一些研究,对保证居住区后续规划的实施、完善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1、居住区后续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
市、区规划管理部门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后续规划的委托单位,也是总指挥部,作为具体执行的委托方,可以是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也可以是一些居民团体。随着居住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和社会化,居民的参与意识和途径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团体参与进来。而街道办事处应对各个委托单位采取鼓励、支持、协作的态度。区规划管理部门作为实施单位,负责后续规划的审批、技术指导和实施监督。居住区的后续规划的实施应社会化,充分发挥居民团体、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公司及各社会单位等处的力量。在区规划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街道办事处作为管理单位,负责对居住区的后续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对于一些大型项目,可联合市级规划管理部门共同进行管理。
2、居住区后续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
后续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为支撑,而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虽承担着繁多的日常任务,但行政拨款却是极少,而现有的居民团和物业公司在面对着大量未完善的后续规划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在争取政府资金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扩大居民和街道里的企业单位,使得建设资金社会化,同时也可引进市场机制,使建设行为变得社会化。
3、居住区后续规划的评价
建立一个居住区后续规划评价体系,包含描述、预测、监测和评价四个方面。已有的居住区规划用地和公共设备配置的标准只是一个数量指标,缺乏使用效果的反映,如居民邻里交往情况、绿地使用状况等,这些指标就不够全面和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指标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人的需求,如对道路、停车要求的提高等。后续规划要在调查居民现状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社区全方位的指标体系。
结语
在居住区后续规划中,公众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民众对象要明确化,使得公众参与变得切实可行。由于缺乏资金,经验不足,因此在操作中要依靠街道管理组织机构,针对那种居民感兴趣的,易于操作的任务,在一些特定的规划步骤上进行针对性的参与,逐渐总结经验,最终使得居民成为居住区后续规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参考文献
【1】胡延照、陆炳炎《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薛钟灵,《城市更新与改造》,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郑正,《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集》,1995
随着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居住区在建成之后,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的角度上都会产生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要求。而“居住区后续规划”的概念就是在它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居住区后续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居住区规划体系,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对城市已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起推动作用。
【关键词】 居住区 后续规划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居住区的概念
居住区是指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的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 居住区的生活包括居住、休息、养育、教育、健身、交往等各种活动,所以需要与生活服务相配套的服务设备作为支持。居住区具有一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了绿地、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各种工程设施,是被自然界或城市街道所包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
居住区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消除居住区现有的不足,如社区感和安全感稀薄,绿地稀少,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很多,作为一个对未来居住需求的规划,在方案制定和实施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问题的解决光靠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城市规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内容的可变性;二是规划工作的连续性。然而居住区的规划却没有上述的特点,尽管居住区在建成后面临着很多发展和完善的需求,但除了调整外,居住区规划很少对此关注,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应动态的、连续发展的居住区规划体系。
二、居住区的后续规划
为完善更新现有的居住区规划体系,新的体系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并持续循环的。一个居住区从规划建设开始,规划工作就要伴随着居住区的发展变化而持续进行下去,这就需要居住区的后续规划。这种规划是一种动态的规划过程:一是规划是一个能分解、组合的系统,也就是说当一个地方出现问题时能进行快速的反馈,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规划目标的多样性,此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居住区的需要。三是规划内容的多变性,规划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做出改变,以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和居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为完善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的后续规划将面对具体化的居民和空间环境,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连续发展的体系,这种更加完善的体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物质性的完善。居住区里的建设和各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老化、陈旧、破损到不堪使用进行更新完善。在保持原有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维修、重建或则是添建的方式完成。在这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新完善物质性老化的产品并不困难。
2、功能性的完善。随着居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的变更,使得居住区原有的设备和功能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需求而需要做出某些更新与完善。如人口的迁移而导致社区网络的重建与恢复。功能性的完善对居住区的结构和社会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它们的稳定。
3、结构性的完善。由于社会结构和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居住区的结构和功能就相对滞后,需要对此进行更新完善,这种完善会对居住区的触动较大,需要从整体上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重组,以此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三种完善类型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使得居住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还要具体分析,规划者要根据不同的居住状况和类型,抓住它更加完善的主要动因,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为方便叙述,可分为居住区生活研究和居住区环境研究。
居住区生活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居民生活方式变化的研究。在居住区后续规划中,规划者可以通过调查交流来了解居民的现状和要求,再通过一些客观上的指标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如居民人口的增減,居民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变化而导致需求的变化,最明显的少儿的减少和老年人的增多对相应的设施提出的新要求。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居住区的设施要求也会改变,如今年来出现的钟点工等家政服务给居民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从事其他活动。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各种设施配备的地点和规模也将会有所变化,总之,在这个工作时间减少和家庭服务社会化的社会,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居住区提供更多的学习、娱乐、健身、交往的场所,提供一个宜人而又内容丰富的社区环境。二是对居住区功能结构的研究。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区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受到城市环境的制约,并服从城市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涉及到社会网络结构和居住区结构功能结构。
居住区环境的研究是居住区后续规划的主要内容,它是在居住区生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住房的充实和改造,如对居住区的现状进行住宅需求分析,住宅环境分析,住宅维修改善和开发的目标和政策等;对社区设施的完善,如公建服务设施、绿化活动场、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建设等;还有就是对景观特色的强化,等等。
三、居住区后续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居住区的后续规划在概念和研究上都还是处于一种前期研究的阶段,对它的可行性、实施方法和实施的组织机构做一些研究,对保证居住区后续规划的实施、完善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1、居住区后续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
市、区规划管理部门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后续规划的委托单位,也是总指挥部,作为具体执行的委托方,可以是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也可以是一些居民团体。随着居住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和社会化,居民的参与意识和途径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团体参与进来。而街道办事处应对各个委托单位采取鼓励、支持、协作的态度。区规划管理部门作为实施单位,负责后续规划的审批、技术指导和实施监督。居住区的后续规划的实施应社会化,充分发挥居民团体、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公司及各社会单位等处的力量。在区规划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街道办事处作为管理单位,负责对居住区的后续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对于一些大型项目,可联合市级规划管理部门共同进行管理。
2、居住区后续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
后续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为支撑,而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虽承担着繁多的日常任务,但行政拨款却是极少,而现有的居民团和物业公司在面对着大量未完善的后续规划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在争取政府资金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扩大居民和街道里的企业单位,使得建设资金社会化,同时也可引进市场机制,使建设行为变得社会化。
3、居住区后续规划的评价
建立一个居住区后续规划评价体系,包含描述、预测、监测和评价四个方面。已有的居住区规划用地和公共设备配置的标准只是一个数量指标,缺乏使用效果的反映,如居民邻里交往情况、绿地使用状况等,这些指标就不够全面和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指标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人的需求,如对道路、停车要求的提高等。后续规划要在调查居民现状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社区全方位的指标体系。
结语
在居住区后续规划中,公众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民众对象要明确化,使得公众参与变得切实可行。由于缺乏资金,经验不足,因此在操作中要依靠街道管理组织机构,针对那种居民感兴趣的,易于操作的任务,在一些特定的规划步骤上进行针对性的参与,逐渐总结经验,最终使得居民成为居住区后续规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参考文献
【1】胡延照、陆炳炎《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薛钟灵,《城市更新与改造》,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郑正,《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集》,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