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創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創造力的竞争。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創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創设創新环境,优化教师队伍等基本途径,加强大学阶段的創新教育,培养“創新型”高级人才。
高等学校創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与基本价值取向的,是以培养創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中仍然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教学上主要以“满堂灌”、“填鸭式”单向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双向交流互动、启发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利于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而教学管理在这一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管理核心的教学管理仍然把管理重点仅仅放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而忽视了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的創新能力培养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情况,培养創新型实用人才,就必须推进以培养大学生創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管理体制,为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管理机制,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創新人才。
“挑战杯”是一项科技創新活动,以創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挑战杯”竞赛将其开展的过程与創新人才培养内容紧密衔接。如果能把教學管理改革和“挑战杯”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二者有效的结合其来,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就将引起二者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进而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指导“挑战杯”竞赛的经验,浅谈“挑战杯”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需求。
1 将大学生創新能力的培养统一于教学管理之中,是促进大学生創新能力发展的根本途经
深圳大学每年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挑战杯”,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并将其纳入到教学管理的正常管理范畴,校一级由校团委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落实资助经费渠道,组织审定学生申请的科研项目。院系作为二级管理部门征集学生的提案和研究意向,并在院内进行初评、筛选,以资助有发展可能的项目,并提供指导教师和实验场所。最后由团委组织专家评审,选择优秀成果并推举为省级参赛项目,同时,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用于奖励为指导学生参赛作品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通过这一管理流程,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目的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转变了教学观念,由过去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向創新能力的培养。
2 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大学生創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高校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同样需要接受系统的創新思维训练和創新意识的提升。如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开设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研讨课,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的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科研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高年级学生的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专心致志从事研究,理论课程授课比低年级少很多,开展“挑战杯”等以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主,让新生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围绕主题查阅相关的富有见识的文献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调查表明,在各级各类創新活动中有所成绩的学生,无一例外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而这种素质只能从多次的科研实践中产生,在学校“挑战杯”获奖的同学中,大部分从本科三年级起就参与到了导师的科研课题组,他们表示,不断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了創新意识和敏感的創造力,是获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的主要基础。根据这种情况,教学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形式,以适应各阶段大学生創新能力发展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人群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使他们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3 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学院里大部分任课老师均为导师组成员。学生入学后,每4~5个学生就分配给一名导师,导师负责介绍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科研情况,培养学员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低年纪同学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牢扎实的基本功,为大学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高年纪本科生参加一定的科学研究,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导师制后,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 团结互助的精神
科研創新过程需要众多人员的团结互助,携手前进,共同进步。一个人单干不是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的风格。科研創新过程中困难在所难免,一个人应付不来时,团队成员可以协商,可以共同解决。所以,良好的科研协作精神与较强协调能力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团队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在学生科研創新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因此。“挑战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以研究小组进行申报。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更应具有創新精神,更应具有創新的思维与嗅觉。此外,大学生科技創新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更需要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和积极的配合。积极推动大学生科技創新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創新人才的前提。应当修订教学计划,整个管理机制,把学生科技創新活动纳入創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大系统之内。創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基本部分,不再依靠课外竞赛活动的牵引,而成为一项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长效机制,并在不断的修正与发展中逐步完善。“挑战杯”实践证明,将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管理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創新能力的管理方式。
高等学校創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与基本价值取向的,是以培养創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中仍然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教学上主要以“满堂灌”、“填鸭式”单向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双向交流互动、启发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利于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而教学管理在这一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管理核心的教学管理仍然把管理重点仅仅放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而忽视了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的創新能力培养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情况,培养創新型实用人才,就必须推进以培养大学生創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管理体制,为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管理机制,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創新人才。
“挑战杯”是一项科技創新活动,以創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挑战杯”竞赛将其开展的过程与創新人才培养内容紧密衔接。如果能把教學管理改革和“挑战杯”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二者有效的结合其来,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就将引起二者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进而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指导“挑战杯”竞赛的经验,浅谈“挑战杯”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需求。
1 将大学生創新能力的培养统一于教学管理之中,是促进大学生創新能力发展的根本途经
深圳大学每年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挑战杯”,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并将其纳入到教学管理的正常管理范畴,校一级由校团委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落实资助经费渠道,组织审定学生申请的科研项目。院系作为二级管理部门征集学生的提案和研究意向,并在院内进行初评、筛选,以资助有发展可能的项目,并提供指导教师和实验场所。最后由团委组织专家评审,选择优秀成果并推举为省级参赛项目,同时,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用于奖励为指导学生参赛作品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通过这一管理流程,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目的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转变了教学观念,由过去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向創新能力的培养。
2 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大学生創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高校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同样需要接受系统的創新思维训练和創新意识的提升。如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开设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研讨课,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的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科研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高年级学生的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专心致志从事研究,理论课程授课比低年级少很多,开展“挑战杯”等以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主,让新生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围绕主题查阅相关的富有见识的文献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调查表明,在各级各类創新活动中有所成绩的学生,无一例外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而这种素质只能从多次的科研实践中产生,在学校“挑战杯”获奖的同学中,大部分从本科三年级起就参与到了导师的科研课题组,他们表示,不断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了創新意识和敏感的創造力,是获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的主要基础。根据这种情况,教学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形式,以适应各阶段大学生創新能力发展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人群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使他们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3 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学院里大部分任课老师均为导师组成员。学生入学后,每4~5个学生就分配给一名导师,导师负责介绍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科研情况,培养学员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低年纪同学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牢扎实的基本功,为大学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高年纪本科生参加一定的科学研究,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导师制后,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 团结互助的精神
科研創新过程需要众多人员的团结互助,携手前进,共同进步。一个人单干不是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的风格。科研創新过程中困难在所难免,一个人应付不来时,团队成员可以协商,可以共同解决。所以,良好的科研协作精神与较强协调能力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团队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在学生科研創新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因此。“挑战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以研究小组进行申报。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更应具有創新精神,更应具有創新的思维与嗅觉。此外,大学生科技創新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更需要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和积极的配合。积极推动大学生科技創新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創新人才的前提。应当修订教学计划,整个管理机制,把学生科技創新活动纳入創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大系统之内。創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基本部分,不再依靠课外竞赛活动的牵引,而成为一项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长效机制,并在不断的修正与发展中逐步完善。“挑战杯”实践证明,将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管理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創新能力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