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不到浮生的一半,“到哪里去采花,去寻日光”,依然是困扰诗人的问题。像本期吴乙一、伊路和雷平阳的诗,有穿越命运的黑洞,有皈依纸上的修行,倾诉、告慰和自我阅读,是诗人们寻找“花和日光”殊途同归的方法。
吴乙一的《10月25日,父亲淋巴瘤手术周年》,有劫后余生的恍惚。父亲大病新愈,长期又密集的焦躁、绝望和恐惧在儿子始终无法松弛的神经里,终于演变成一场负重后的慌乱。那充满不确定性的一连串“是否”——“我们是否”、“你是否”、“我是否”……,像在怀疑,又像在感喟,那样的闪电与巨浪是否真的已经过去,如今平静的水面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再次从旧伤口里长出怪兽?然而,这必然是子一代要独自吞下的秘密。在缺少对象的倾诉里,“你是否忘记”与“我是否记得”就像两个各自独立的半圆,中国式的情感表达并不会被一颗肿瘤改写,对话的尝试终将退为喃喃独语。当然,爱是真切的,这也是诗中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唯一的确定性。
《运货车》是一首泥里长出的镜像之诗。比臧克家“醉成一朵泥块”的黯然还要低几分,因为梦境里不再铺满“黑花”,或类似“突然的勇敢”。“运货车”们是天生的宿命论者,看到“灵巧的小汽车们拐别的路走了”,“笨重的卡车”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有这样的选择”,于是,“它们的神态饱含隐忍的耐心”,接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这多像人生,在拦杆落下的路口,决定方向的,是浮生的轻逸或沉重。是的,我们一直在负重行走,在“老旧的铁路边/等待通过的卡车已排成了队伍/也都垒着高高的货物,和火车一样/疲倦,灰尘满面”。岁月累加在我们身上的重量,随着时间的长度和生命的宽度越积越厚。“逆来顺受”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主观能有的选择,我们中的大多数,早已被迫丢失了“开满黑花”的梦,别无选择地沉入生活的深渊,随宿命的轮盘越滚越远。“卡车等着火车开过/如同劳累的给更劳累的让路/如同苦难看着苦难,没有尽头”,如果硬要说有温暖,那也只是轮回宿命里热量极低的理解,或相逢路上三分钟的陪伴。
和真正的拳脚功夫相比,雷平阳的《在少林寺》是纸上的修行。文字里的江湖,有比圆月弯刀更加锋利的刃。也因此,那么多失传已久的奇门绝学才会在语辞文章里重新练成神功,“铁布衫”、“禁声咒”、“蹿纵术”、“木人功”……影响的焦虑,使“子弹一样/带毒的字词,总是催生出神来的异禀”。古往今来,这几乎成了文字江湖里心照不宣的秘密。因为说到底,人生何处没有一场修行?在江湖、在山谷、在瓦肆、或在庙堂,只要心存敬畏,自律就像架在脖子上的一柄快刀。当然,对写字的人来说,情况要更复杂些,会有“走火入魔/被困在险峰或被关在炼丹炉,甚至/被套上头罩,押赴梦中的断头台”的危险,历史、政治、人事、经验和句法学问,哪一个不是前来纠缠诗人的噩梦?鞭策也是徒刑。好在诗人内心有所皈依,只问清修,不求闻达,“随遇而安,把每一个地方/都视为终点”。只是这皈依偶尔诡异,无龙时代里,苦练屠龙术,也许生了些灰心,“刺血写经,为天地立心/都是夸大了个体的神功而又/百无一用”。但内心总归还是有希望,因为不必呼朋引伴,自有寻香而来的同道中人,我练我的狮子吼,你打你的梅花桩,心有灵犀,不点通。
吴乙一的《10月25日,父亲淋巴瘤手术周年》,有劫后余生的恍惚。父亲大病新愈,长期又密集的焦躁、绝望和恐惧在儿子始终无法松弛的神经里,终于演变成一场负重后的慌乱。那充满不确定性的一连串“是否”——“我们是否”、“你是否”、“我是否”……,像在怀疑,又像在感喟,那样的闪电与巨浪是否真的已经过去,如今平静的水面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再次从旧伤口里长出怪兽?然而,这必然是子一代要独自吞下的秘密。在缺少对象的倾诉里,“你是否忘记”与“我是否记得”就像两个各自独立的半圆,中国式的情感表达并不会被一颗肿瘤改写,对话的尝试终将退为喃喃独语。当然,爱是真切的,这也是诗中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唯一的确定性。
《运货车》是一首泥里长出的镜像之诗。比臧克家“醉成一朵泥块”的黯然还要低几分,因为梦境里不再铺满“黑花”,或类似“突然的勇敢”。“运货车”们是天生的宿命论者,看到“灵巧的小汽车们拐别的路走了”,“笨重的卡车”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有这样的选择”,于是,“它们的神态饱含隐忍的耐心”,接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这多像人生,在拦杆落下的路口,决定方向的,是浮生的轻逸或沉重。是的,我们一直在负重行走,在“老旧的铁路边/等待通过的卡车已排成了队伍/也都垒着高高的货物,和火车一样/疲倦,灰尘满面”。岁月累加在我们身上的重量,随着时间的长度和生命的宽度越积越厚。“逆来顺受”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主观能有的选择,我们中的大多数,早已被迫丢失了“开满黑花”的梦,别无选择地沉入生活的深渊,随宿命的轮盘越滚越远。“卡车等着火车开过/如同劳累的给更劳累的让路/如同苦难看着苦难,没有尽头”,如果硬要说有温暖,那也只是轮回宿命里热量极低的理解,或相逢路上三分钟的陪伴。
和真正的拳脚功夫相比,雷平阳的《在少林寺》是纸上的修行。文字里的江湖,有比圆月弯刀更加锋利的刃。也因此,那么多失传已久的奇门绝学才会在语辞文章里重新练成神功,“铁布衫”、“禁声咒”、“蹿纵术”、“木人功”……影响的焦虑,使“子弹一样/带毒的字词,总是催生出神来的异禀”。古往今来,这几乎成了文字江湖里心照不宣的秘密。因为说到底,人生何处没有一场修行?在江湖、在山谷、在瓦肆、或在庙堂,只要心存敬畏,自律就像架在脖子上的一柄快刀。当然,对写字的人来说,情况要更复杂些,会有“走火入魔/被困在险峰或被关在炼丹炉,甚至/被套上头罩,押赴梦中的断头台”的危险,历史、政治、人事、经验和句法学问,哪一个不是前来纠缠诗人的噩梦?鞭策也是徒刑。好在诗人内心有所皈依,只问清修,不求闻达,“随遇而安,把每一个地方/都视为终点”。只是这皈依偶尔诡异,无龙时代里,苦练屠龙术,也许生了些灰心,“刺血写经,为天地立心/都是夸大了个体的神功而又/百无一用”。但内心总归还是有希望,因为不必呼朋引伴,自有寻香而来的同道中人,我练我的狮子吼,你打你的梅花桩,心有灵犀,不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