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速生植物编织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we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分析速生植物编织材料的应用价值来确定设计方向,然后从形制、生产工艺等方面分析其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最终完成设计实践。笔者以柳编为例,根据当代民生对家具的需求以及柳编的工艺特点,探究二者的融合方式,最终通过设计案例验证理论。
  关键词:速生植物编织 传统工艺 家具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1-0131-03
  引言
  在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速生植物编织相关工艺的生存发展受到大工业批量化生产和机器智能化趋势的威胁,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受到大量外来文化侵扰,导致青年一代对我国本土文化了解甚少,这些大环境十分不利于这些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充分了解当代民生需求,巧妙利用现代工业科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为民众所用,为社会所需,充分改善传统文化的发展环境才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让这些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变成主流文化传播发扬下去。
  一、速生植物编织材料与传统速生植物编织工艺
  速生植物编织材料指的是那些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植物所加工出的一类线性材料,如竹、草、藤、棕、麻、柳等。这些材料由于生长周期短、材料易获得、韧性强、较易加工且制作成本较低,以柳条为例,收割下来的柳条按照一定程序蒸煮,蒸到柳条外皮由原来的浅红色变成深红色,再将蒸煮之后的柳条去皮,得到的“白条”柳条便为编织所用的原材料[1]。因此这些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很早便被民间手工艺者应用到家居日用品上,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最终形成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速生植物编织工艺传统速生植物编织工艺即以天然速生植物——竹、草、藤、棕、麻、柳等进行编织的工艺[2],速生植物多为坚固耐用、韧性高的线性植物材料,适合编织,由于植物的产地和材性不同、历史发展及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久而久之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流派的传统植物编织工艺:传统竹编多产于浙江东阳、嵊州,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传统草编工艺具有代表性的河北、河南、山东的麦草编,上海、广东的黄草编,浙江的金丝草编和湖南的龙须草遍等;传统藤编工艺以广东藤编和云南腾冲藤编最为闻名,其中腾冲素有“藤编之乡”之称;传统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棕榈树叶为原材料的棕编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其中四川新繁棕编最负胜名;传统麻编工艺分布甚广,从长江流域到黑龙江省,其中较为出名的是宁波麻编草帽和浙江萧山的麻编鞋;传统柳编工艺主要分布在汉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湖北、山东和安徽是全国三大柳编生产基地。以上以竹、草、藤、棕、麻、柳等为主的速生植物材料,在家居產品应用中不同于松木、杨木、榉木、蜡木等这些加工较为复杂、成型较难的自然材料,多以编织形式出现,因此灵活多变,应用更加广泛,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些融入材料所在地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地区文化与生活需求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千百年来逐渐形成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植物编织体系。
  (二)速生植物材料的社会价值
  速生植物材料种类繁多,顾名思义,“速生”作为其最大的特性决定了其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材料的地位,在木材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是可应用在家居设计中较为理想的自然材料之一,发展前景广阔,将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广泛应用到家居设计中去不仅可以解决资源匮乏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同时又促进了速生植物编织传统相关工艺及文化内涵的传承发展,可谓是一石二鸟。
  二、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一)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存在形式
  速生植物编织材料不同于传统木材在家具设计中的存在形式:从材料本身特质角度来看,虽然高弹性、高韧度的线材可以灵活地根据结构需要进行编织,但材料的特性导致其远不止木材坚固耐用,因此大部分速生植物材料很难独立构成家具,需要大量的支撑材料进行加固;从工艺角度来看,由于材料在结构实现上不占优势,导致工艺成本很高,阻碍了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广度,但如果能有效巧妙利用植物线材优势,比如通过特有的不同编织手法凸显其背后文化内涵并加强装饰美感,为家具设计注入中国元素与文化内涵,同时规避材料自身条件引起的缺陷,如利用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低成本模块化材料来弥补结构上的不足,不仅可以降低手工艺家具的制作成本,而且消除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在家具设计应用中的多重阻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速生植物编织材料同传统木材都是自然材料,可以满足民众对自然材料家具需求。
  传统的速生植物编织材料不是主流的家具制作材料,而且由于材料质感不如传统木材细腻,加工方式不如传统木材那样精巧,因此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多出现在市井文化中,其存在形式为沙发、茶几、椅子、柜子等,如图1。为节约开发及生产成本,传统的植物编织家具造型与风格单一,受模具限制非常大,通常每种家具一个模具便可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多年来形制与造型几乎没有改变,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家具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近些年来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国内外许多知名设计师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因此,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中经常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的身影。例如在2017年米兰国际设计周展出了一系列很抢眼的植物编织家具“Tatami Tables”,如图2,它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榻榻米,设计师Nada Debs结合了传统草编与镶嵌工艺,用鲜活亮丽渐变色处理编织表面,使得传统的家居风格变得现代化,有着浓浓的时尚气息,艺术感十足。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只要我们善于解构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抓住这些文化的核心灵魂,并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有效重组,便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生与发展。   (二)速生植物编织材料相关手工技艺与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结合
  传统植物编织手工艺较比大工业批量化生产最大的劣势在于其耗时之久、成本之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不能将成本控制在大部分民众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其工艺文化内涵的发展定会受到极大的阻碍。笔者认为,如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与其与之对抗,不如将这一发展趋势利用起来,将传统与科技结合,开辟出一条新的传统手工艺发展道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利用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和谐发展。这样传统手工艺在家具设计领域实现的现代化创新,不仅仅是形制上的创新,也是生产技术上的创新。
  (三)速生植物材料在家具设计中意义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速生植物材料作为一种绿色自然材料,在发展应用中有着积极意义。许多家具设计师为了减少木材的需求而倡导将工业材料运用到家具设计制造中去,然而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与自然的疏离导致潜意识中对自然的渴求愈加强烈,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的活动是要基于从自然中获得的材料才得以进行的,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发展和使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速生植物材料并将其应用在家具设计中势在必行。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每种速生植物编织材料背后都承载着浓厚的传统工艺文化,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与之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如草编、竹编、柳编等。近年来我国大力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文化,以传统柳编为例,中国柳编作为一个从民间发展起来的传统工艺,如今甚至已经走向国际舞台,国内外各大展览随处可见柳编的身影,此外柳编甚至进军时尚界,在服装配饰上均有应用,理论上说可以算是发展较好的传统工艺了,然而在民众生活中,那些曾经主打实惠耐用高性价比的柳编产品却越来越少,柳编的发展渐渐与民众生活脱节,那些古老又传统的柳编制品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那些光鲜亮丽的现代柳编制品高高在上令众人望而却步。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文化的发展其实是被民众接受、所应用的过程,将速生植物编织材料相关的工艺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最理想的、最持久途径之一,因此充分了解当代民生需求,将传统速生植物编织广泛地应用到现代家具的形制中去,在保留传统工艺精神内涵的同时挣脱老旧审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束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这一夙愿。
  三、设计案例——A-I-O模块化家具
  在众多传统速生植物编织材料中,笔者选取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柳编工艺作为速生植物编织的代表,分析研究将其与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柳编在家具设计中的存在形式
  从工艺上看,柳编工艺的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不同编法之间的交替结合不仅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质感花纹,而且可以实现不同的造型功能需求。柳编产品的种类丰富,主要分为盛物器皿、家具和农具三大部分,从民间发展而来的柳编,其产品造型、编织技法花纹风格多以质朴实用为主。
  传统柳编在日常生活中多见作为体量较小的储物工具,如筐、簸箕、柳条箱、花篮等,较少应用于家具,笔者总结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千百年来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传统木材的使用一直主导着家具市场的发展,而柳编家具传播范围较小,发展年头也较短,在社会上认可度较低;二是纯编织的传统柳编家具体量较大,耗时耗力,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三是原料耐久度较差,柳编家具使用寿命较低。如今全球木材资源匮乏,然而人们对自然材料的需求却只增不减,这样严峻的环境背景下,像柳条这样的速生植物编织材料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虽说如此,以上三个问题也亟需解决,不过幸运的是,现代技术与大工业化生产方式恰好可以弥补这些劣势,可以帮助柳编家具在家具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笔者设计的A-I-O(All in One)模块化家具(图3)就将所有的承重结构和框架用可批量化生产钢材来实现完成,柳编负责其余的装饰和实用功能,这样的半机械化手工制品在削减了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柳编家具的性价比与实用性,使柳编在现代家具气质中最大限度体现其传统工艺美感。
  (二)柳编与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结合
  要将传统柳编家具与工业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也并非易事,如果工业化比重过大,那么传统柳编工艺的精神便被弱化了,如果柳编工艺占比过多,那么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失去了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规避劣势,各司其责,各取所需,才能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大融合。
  柳编复杂多变的编织技法决定了其在装饰上的优势性,A-I-O模块化家具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将柳编大量应用在家具的装饰表面而非实际结构上去,这样一来,在不失美感与传统工艺内涵的同时增加了柳编家具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大大减轻了柳编家具的编织工作量与工艺难度,最重要的一点是抛去了柳编家具被模具束缚的现状,使柳编在家具中的存在形式更加多元自由、灵活多变。
  (三)A-I-O(All in One)模塊化家具的设计意义
  我国作为人口密集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楼房越来越高,人均面积越来越小,留给家具的空间也越来越受限,研究显示:我国大多数住宅都在使用功能单一的传统家具,由于户型呈减小趋势,家具的数量和体量因此受到限制。许多家具往往被“一物多用”,但是很多家具在被当作另一种家具使用时,并不满足其人体工程学要求,而且有时候也存在不稳定性和危险性,长期下来,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5],因此节约生活空间并且极具实用性的多功能模块化家具的使用逐渐成为家具设计中很热门的趋势。模块化家具多为组合家具,组合家具即因组合而构成的家具,具体的说是由若干个标准零件或家具单元组合而成的组合体[6]。笔者设计的A-I-O模块化家具便是将多功能模块化家具和传统柳编工艺结合起来的产物,将自然材料与工业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手工生产和机器制造相融合,在缺乏自然温度的工业化家具中注入生命的气息,不仅使现代家具更温暖更有人情味,而且也让传统手工艺文化在现代社会得以重获新生。   模块化家具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不同的组合方式会衍生出新的功能,甚至可以在使用时随时进行功能的变换,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此外,模块化家具还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个性爱好与生活方式进行风格和审美趣味进行改变,使设计更加人性化,组合形式、功能、造型和材料的多元化使得模块化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A-I-O模块化家具便是如此,将衣架、柜子、桌子和凳子几个基本生活家具穿插组合起来,实现多功能的使用形式,例如椅子部分除了本身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作日式矮桌,平时不用也可收纳起来,椅面的柳编纹理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如图4。
  A-I-O家具造型的设计理念主打通过线与面的交互作用来减轻视觉上的重量,规整简约、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组合形式灵活通透,即便在较小的生活空间使用也不会让人感到沉闷。钢材与柳条在冷暖、轻重、刚柔这些对比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冲淡彼此个性的冲突,使之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结语
  速生植物编织是一系列从民间发展而来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然而在多元文化并行的当今社会却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发展问题。速生植物编织材料的应用除了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之外,其所用材料皆属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材料,因此在资源匮乏的今天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传统速生植物编织技法应用于现代化家具中,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从社会的角度上看,都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从文化传承角度上看,与速生植物编织相关的工艺多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应用的新途径对发扬传统文化十分有利;从社会意义角度上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决定了速生植物编织材料是对环境友好的自然材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有效替代传统木材家具,满足社会对自然材料家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燕燕.山东地区传统柳编工艺产品的研究[D].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沈邱晨,吴桐,李京予.天然速生植物编织在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柳编工艺为例[J].设计,2015(07):96-9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4]习近平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J].中国法治文化,2017(01):8-12.
  [5]晏安然,庞瑶,刘毅,郭洪武.基于模塊化理念的LOFT住宅家具设计研究[J].设计论坛,2017,03:26-28.
  [6]于伸.家具造型与结构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
  [7]石洁,张绿乔.当手工艺遇上新主义——基于柳编材料的组合家具设计探究[J].设计,2014(12):125-127.
  [8]范新苗,石洁.柳编材料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8(23):42-43.
其他文献
2020年伊始,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间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全国各地打响。勤洗手、戴口罩已深入人心,成为普遍的共识。  有调查显示,手机作为与我们寸步不离的工具,每平方厘米驻扎细菌数为1 2万個,整部手机则有数以百万的细菌。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为此我将无线充电和紫外线消毒技术二者结合,做出了这个为战“疫”而生的设计。  将手
期刊
摘要: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次结合设计案例说明水族服饰生态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表现。得出将服饰文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纳入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关照,是把生态美学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
期刊
引言  互动投影是一种投影画面显示技术,应用现代遥感科学和多媒体处理应用技术。互动投影的目的是通过触摸互动墙的不同位置,投影仪在互动墙上显示不同的动画场景,是一种新的体验,也是人机交互的一种线下娱乐形式,在科普装置中互动投影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能够提高科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徐戈提到艺术发展是与科学技术创新共同前进的,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
期刊
蚊蟲警告无人机是一种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公众警告装置,使人们远离疾病,主要用于在中东和中非等特殊地区进行蚊患警告及蚊虫的消灭清洁。该产品通过模拟蜻蜓的特点,将飞行装置与灭蚊装置结合,自主诱导,物理灭蚊,实时监测一定区域内蚊虫的数量及状况,并将数据可视化反馈至终端。对于蚊患严重的地区,政府根据反馈的信息也可采取有效措施协助灭蚊清洁,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期刊
引言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促使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国家更为迅速,未来老龄社会所衍生的医疗、福利等问题也将逐渐浮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相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从设计的观点探讨有关老龄化设计的问题,提供老年人适用的产品、住所、景观等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因此,探讨老年人的相关需求,提出面向老年人的虚拟现实景观设计要点,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并为发展老龄化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参靠将是本文的目的。
期刊
河水中容易存在一些垃圾漂浮物,造成水污染的同时,也对城市的整体形象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河道垃圾容易滋生病菌,不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但目前河道垃圾清理都需要工人乘船进行,这对清洁人员来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且清洁船无法到达的区域容易形成卫生死角。  这款河道清洁器的清洁原理类似于鲸鱼捕食,张开大口将水和鱼一起吞入,而后将水单独排出。它同时兼具垃圾回收的功能,装满垃圾后可以自动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龙泉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振兴龙泉乡村。文章提出用设计驱动非遗传承发展,借用设计,从制作方法、时代性、地域特征入手。得出了一套设计流程作为参考。该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中,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龙泉青瓷 工业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状况下,社区等公共区域的消毒成了一大问题。目前的消毒方式多为人工消毒,但這使交叉感染的几率大大升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设计出喷洒式消毒无人机产品,无论是学校区域、工作区域、走廊通道或是社区公共区域,都能使用该产品来进行全方位消毒,无死角喷洒。该产品身形为椭球型,使无人机更加一体化。U-Wing喷洒式消毒无人机配备有无线充电底座,且有两扇机翼,当U-Wing在充电时,机翼闭合
期刊
本消毒机可安装在公共场所,解决了类似在超市购物后的手部消毒等公共场所的手部消毒问题。机器上方为可拆卸的酒精盒,~键解锁,方便更换,容量不足时会自动提示保洁人员添加或更换,也可直接接入酒精(或消毒液)供应管道,进行统一容量管理;四面喷雾孔设计,确保使用者手部全方位的消毒;环形灯带简洁优雅,藍色为待使用状态,绿色为手部已消毒完毕,红色则为不可使用;机器带有红外线感应,手部放入后,无需触摸任何按键,自动
期刊
摘要:探究俄罗斯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其混合型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参考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俄罗斯设计发展历程分为俄国时期生产艺术阶段,苏联时期的构成主义阶段,以及苏联后期至今设计发展的挫折与探索这三个阶段。以圣彼得堡城市住宅楼和莫斯科城市地铁站为具体实例,分析俄罗斯文化中混合性对其设计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中俄两国的设计发展特点。得到俄罗斯文化对其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以及之间的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