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技术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腦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每组各为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疗法,每次治疗40分钟,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做电兴奋方法治疗,运用Bunnstrom、FMA、CNS在三个层面上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unnstrom、FMA、CNS3个层面上评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在Bunnstrom、FMA、CNS3个层面上评估积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的康复技术,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且优于电兴奋方法。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训练脑卒中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81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约有86.5%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而发病后康复技术的选择应用及干预介入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的功能康复。我们对4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规范化导引式教育训练技术早期干预的康复治疗研究,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病人80例,我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1~71岁,平均62岁,病程时间平均11天;对照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60岁,病程时间平均12天。治疗前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方面,异性无显著差(P>0.05)。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已确诊。同时也符合以下标准:①脑卒中发病后2~15天,脑出血发病后7~20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②年龄在40~71岁,有肢体功能障碍;③无严重认知障碍,检查及训练能配合;④BrunnstromⅡ级以上。排除的标准:①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体力衰竭;②有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③有恶性肿瘤及出血倾向;④有传染性疾病。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裹控制血压、颅内压、改善循环、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等。①治疗组: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康复治疗小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功能障碍程度,分阶段设计、制定具体引导教育训练计划,通过边听、边说、边做,使患者获得本体信息,进行主动有意识的活动,体验大脑支配肢体活动的感觉,增强康复信心和乐趣,如肢体的良姿位摆放、Bobath握手、桥式运动、对指训练、抓握训练、坐姿平衡训练、站立行走训练、梳头训练、穿衣训练、入厕训练、用餐训练等。②对照组:采用电兴奋疗法治疗,使用汕头产电兴奋机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直流输出5~15mA感应输出为单向脉冲波,每次治疗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方法采用双极移动法,部位以偏瘫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掌长肌、尺桡侧腕屈肌及前臂肌群,下肢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肌、大收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及小腿部肌群。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和电兴奋治疗的同时,给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使患者消除负性心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以便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评定方法: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进行评定,经2个疗程治疗后,肢体功能由BrunnstromⅡ级达到BrunnstromⅢ级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X ±S表示。
结 果
两种治疗方法结果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Bunnstrom、Fugl-Meyer、 CNS3个层面的比值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见表1、表2及表3。
讨 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介入,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的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作为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3],以往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临床量化研究甚少。脑卒中患者BrunnstromⅡ期以上主要特点是肌肉有随意运动,因此,对于意识清醒,检查能够配合的脑卒中BrunnstromⅡ期以上患者,采用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进行分阶段、有目的、规范化的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信心,同时也刺激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使机体的协调、平衡、控制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康复的速度和质量,为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组资料研究证明,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和电兴奋疗法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BrunnstromⅡ期以上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均有治疗效果,而且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优于电兴奋治疗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于本研究收集的病例较少,其详细作用机理和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周士枋,范振华,等.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226。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急性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12(6):379-380.
3 马诚,成鹏.实用康复治疗技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76.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训练脑卒中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81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约有86.5%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而发病后康复技术的选择应用及干预介入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的功能康复。我们对4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规范化导引式教育训练技术早期干预的康复治疗研究,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病人80例,我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1~71岁,平均62岁,病程时间平均11天;对照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60岁,病程时间平均12天。治疗前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方面,异性无显著差(P>0.05)。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已确诊。同时也符合以下标准:①脑卒中发病后2~15天,脑出血发病后7~20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②年龄在40~71岁,有肢体功能障碍;③无严重认知障碍,检查及训练能配合;④BrunnstromⅡ级以上。排除的标准:①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体力衰竭;②有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③有恶性肿瘤及出血倾向;④有传染性疾病。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裹控制血压、颅内压、改善循环、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等。①治疗组: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康复治疗小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功能障碍程度,分阶段设计、制定具体引导教育训练计划,通过边听、边说、边做,使患者获得本体信息,进行主动有意识的活动,体验大脑支配肢体活动的感觉,增强康复信心和乐趣,如肢体的良姿位摆放、Bobath握手、桥式运动、对指训练、抓握训练、坐姿平衡训练、站立行走训练、梳头训练、穿衣训练、入厕训练、用餐训练等。②对照组:采用电兴奋疗法治疗,使用汕头产电兴奋机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直流输出5~15mA感应输出为单向脉冲波,每次治疗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方法采用双极移动法,部位以偏瘫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掌长肌、尺桡侧腕屈肌及前臂肌群,下肢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肌、大收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及小腿部肌群。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和电兴奋治疗的同时,给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使患者消除负性心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以便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评定方法: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进行评定,经2个疗程治疗后,肢体功能由BrunnstromⅡ级达到BrunnstromⅢ级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X ±S表示。
结 果
两种治疗方法结果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Bunnstrom、Fugl-Meyer、 CNS3个层面的比值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见表1、表2及表3。
讨 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介入,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的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作为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3],以往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临床量化研究甚少。脑卒中患者BrunnstromⅡ期以上主要特点是肌肉有随意运动,因此,对于意识清醒,检查能够配合的脑卒中BrunnstromⅡ期以上患者,采用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进行分阶段、有目的、规范化的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信心,同时也刺激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使机体的协调、平衡、控制能力得到改善,提高康复的速度和质量,为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组资料研究证明,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和电兴奋疗法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BrunnstromⅡ期以上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均有治疗效果,而且规范化引导式教育训练方式优于电兴奋治疗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于本研究收集的病例较少,其详细作用机理和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周士枋,范振华,等.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226。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急性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12(6):379-380.
3 马诚,成鹏.实用康复治疗技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