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理论课。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各级领导、教师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成效不明显。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必须依据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与手段进行改革。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的制约因素
  
  教育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旧有观念的制约。改变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教学的现状,其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支持系统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等将要有很大的变革,它会对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构成重大冲突。这会使一些人短时期里难以接受,无意识甚至有意识地夸大难度和制约因素,因此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
  教育教学实施者素养的制约。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应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以有效的方式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帮助他们在现实和理论之间架起桥梁,这对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的要求。
  教育教学中大班上课的制约。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教学中的大班上课,使实现教育教学变革的操作难度加大。高校扩招,师资成为制约许多学校发展的瓶颈。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各专业所有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师资更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对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和组织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就更加困难。
  教育教学资金投入的制约。高校资金短缺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可能性降低。无论是缩小上课合班的规模,还是配套虚拟教学情境所必需的计算机软件和必要的师资培训费用,都需要相对宽裕的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支撑。因此,一些经费较为宽裕的高校,可以率先进行变革,为其他高校未来的变革积累经验。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始终坚持“传授”与“领悟”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教学的目的:一是升华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确立正确的政治观、思想观、道德观、法纪观和心理观;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导出更加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要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传授”与“领悟”科学地结合起来。
  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大多是“传授”式的。它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塑造成了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种标准答案或权威解释,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并没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深层智慧,激发他们思维的创造力,使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目的。
  当前,许多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提出并实施的“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都融会贯通了这一教学理念。此外,还要结合现实探讨该理论观点的不同表现,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展开教与学双方平等的对话。这样,学生在积极的对话过程中,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克服了思维的僵化与保守性,使自身始终保持有鲜明的主体意识、自觉的反思态度及积极的创新精神。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现在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时基本上分为两大块,2/3为课堂学时,1/3为实践学时,以此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然而从目前各高校的实施情况看,这种教学模式因种种原因常常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笔者认为“体验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实效性。它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抽象、严谨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置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理论知识观点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情感,引导和创造出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理论教育氛围,使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模拟出可感的实践氛围。目前,比较可行的技术手段是运用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开发一种理论教育情境直链式网络系统的教育软件。它能够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身临其境”地“处于”种种模拟现实社会的虚拟的、典型的社会各种情境中,结合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并积极实践,促成学生形成和树立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和方法论。同时,高等院校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具有随机部署、成本低等优点,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实现定位与追踪是当前探索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高精度和快速定位是无
本文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煤矿安全监测方案,基于CAN总线与无线射频技
一、听力理解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人的语言行为起自听,并贯穿于语言机制发展的全过程。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其中听力为首,听力理解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界对英语学习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英语教学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即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英语教学应听说领先,重视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再辅之以读写教学,即新兴的交
欠驱动系统是指系统独立的控制输入维度少于系统自由度维度的一类系统,也是在控制研究领域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系统。按照系统的输入可否直接影响系统状态可将系统分成直接受控子系统和间接受控子系统,其中直接受控子系统受控制输入的直接影响达到控制目标,而间接受控制子系统是通过系统状态之间的耦合关系来达到控制目标。在进行欠驱动系统跟踪控制时,由于间接受控子系统的没有直接受控,因此可以考虑将其对参照值的要求通过系统内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后PC时代的到来,使得嵌入式系统广泛渗透到控制领域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通信逐渐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嵌入式设备作为控制领域的智能终端
一、“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途径    “两课”是指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两类课程。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目前高校的“两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儿童文学是指主要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它具有十分明确的读者指向,它的读者对象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者是同一人群。所以从接受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儿童文学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要承担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面对着教育对象——儿童,面对着教学内容——儿童文学,能否顺利地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
流量工程技术的提出是基于电信和计算机界要求网络不但要适应一般的数据传输,更要能适应于实时数据流的传输,尤其是音频和视频数据流的传输,通过流量工程技术的应用,达到智能化应
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是文人雅士吟风弄月的风雅之物,甚至经常有意地疏远大众,脱离大众的品位,追求一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境界。与此相应,诗歌的语言则是一种截然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乃至不同于其他文学文本语言的经典的丽词雅语。虽然其间也不断有亲近大众的诗人努力拉近诗歌语言同生活语言的距离,不断有各种风格的民歌将更为生活化和通俗化的语言带入诗歌领域,尤其是20世纪初的现代白话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