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其实现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承德是河北省内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但长期以来受地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滞后,高校数量少,缺乏影响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承德高校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东风,实现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强及拓展高校服务地方的社会服务功能,融入京津冀战略发展大局,面向河北,更好地与承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对接,使承德高校人才培养与承德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相契合。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承德;转型;路径
一、承德产业发展定位
多年来,承德产业发展在结合国家、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及要求的基础上,在审视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谋划与逐步推进。《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承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等一系列省、市政策文件的出台,使承德产业发展的思路逐步清晰,形成了建设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产业、清洁能源产业、钒钛新材料产业、大数据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天然山泉水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十大“绿色转型产业”,坚持“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提出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承德发展短板为重点,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试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借京津之力、乘协同之势,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设山清水秀的承德、绿色发展的承德、全面小康的承德、美丽幸福的承德。
二、承德高校人才培养概况
截至2015年,在河北省118所普通高校中,承德只有5所普通高校,分别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医学院、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其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地方民族本科院校,承德医学院为医科本科院校,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为高职高专。这5所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各具特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具有百余年建校历史的地方民族本科院校,是国家民委与河北省共建高校,河北省十大转型发展示范校之一,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高校之一。其人才培养在原有师范特色基础上,形成了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积极发展适应承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应用化工、计算机技术、语言类、艺术类等应用型专业体系。
承德医学院作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承德地区医疗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其办学形成了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并举的办学格局。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石油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外语与旅游管理为专业布局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承德乃至河北地区培养优秀技工人才的摇篮。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旅游命名,以培养旅游类、现代农业、现代管理和信息机电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其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是其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是培养高级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的专科院校,其办学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上,保留了中等医学教育,成为护理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
三、承德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路径抉择
1.在服务地方中凸显特色,在抓准定位中彰显优势。我们在分析过程中不难总结,5所高校各具特色,专业设置亦各自有所侧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凸显各自学校的特色优势。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着眼于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优秀师资及其应用型本科人才;承德医学院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在医科相关专业上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具有承德地域发展特色的区域性医科强校;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以凸显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专业优势为特色。承德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应构建错位发展的理念,凸显各自优势与特色,积极为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相对接的专业人才。产业布局的发展规划与市场经济的调节具有內生关联作用,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与所处区域的产业布局相对接,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发展性、适用性及可持续性,并从承德市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凸显高校各自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找寻现有专业、产业与人才需求的契合点,在强基固本下寻找新的增长点。高校间避免同类专业的恶性竞争,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以校际之间协同发展为理念,站在全市产业布局下统筹各个院校的学科及专业人才培养,惟此才能使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
3.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东风”,主动对接京津冀优质产业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承德发展带来新契机,承德产业布局的思路也日益呈现清晰化、合理化,产业布局的设计更加符合承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要求。承德地区高校综合竞争力差,既缺乏学术型重点大学和一本院校,又缺乏具有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现有高校格局基础上,找寻错位发展点,发挥各高校的相对优势,以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在服务地方中凸显特色,在抓准定位中实现内涵发展。借京津冀产业转移之“东风”,主动对接,寻求京津优质的产业资源开展战略合作,在内涵发展基础上谋求实现转型发展与层次提升。
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其与承德市双滦区人民政府、平泉县人民政府、承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德市体育局、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校政合作;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承德市双滦区产业园、河北畅达集团、诚德城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校校合作。这使学校人才培养紧密对接承德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办学能力及社会声誉,使学校跻身于河北省及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学校的行列;承德市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为承德市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承德市政府的签约将极大地推进我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助力承德实现“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试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蓝图。
四、结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视域下,承德地区产业布局日益清晰、合理。承德地区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应与产业布局相契合,在服务地方中凸显各自特色与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同发展,彰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优势与特色,这是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路径。
基金项目:论文为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地方民族高校彰显地方服务特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康丽滢(1980—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院校发展战略研究等。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承德;转型;路径
一、承德产业发展定位
多年来,承德产业发展在结合国家、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及要求的基础上,在审视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谋划与逐步推进。《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承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等一系列省、市政策文件的出台,使承德产业发展的思路逐步清晰,形成了建设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产业、清洁能源产业、钒钛新材料产业、大数据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天然山泉水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十大“绿色转型产业”,坚持“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提出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承德发展短板为重点,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试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借京津之力、乘协同之势,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设山清水秀的承德、绿色发展的承德、全面小康的承德、美丽幸福的承德。
二、承德高校人才培养概况
截至2015年,在河北省118所普通高校中,承德只有5所普通高校,分别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医学院、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其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地方民族本科院校,承德医学院为医科本科院校,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为高职高专。这5所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各具特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具有百余年建校历史的地方民族本科院校,是国家民委与河北省共建高校,河北省十大转型发展示范校之一,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高校之一。其人才培养在原有师范特色基础上,形成了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积极发展适应承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应用化工、计算机技术、语言类、艺术类等应用型专业体系。
承德医学院作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承德地区医疗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其办学形成了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并举的办学格局。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石油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外语与旅游管理为专业布局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承德乃至河北地区培养优秀技工人才的摇篮。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旅游命名,以培养旅游类、现代农业、现代管理和信息机电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其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是其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是培养高级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的专科院校,其办学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上,保留了中等医学教育,成为护理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
三、承德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路径抉择
1.在服务地方中凸显特色,在抓准定位中彰显优势。我们在分析过程中不难总结,5所高校各具特色,专业设置亦各自有所侧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凸显各自学校的特色优势。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着眼于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优秀师资及其应用型本科人才;承德医学院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在医科相关专业上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具有承德地域发展特色的区域性医科强校;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以凸显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专业优势为特色。承德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应构建错位发展的理念,凸显各自优势与特色,积极为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相对接的专业人才。产业布局的发展规划与市场经济的调节具有內生关联作用,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与所处区域的产业布局相对接,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发展性、适用性及可持续性,并从承德市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凸显高校各自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找寻现有专业、产业与人才需求的契合点,在强基固本下寻找新的增长点。高校间避免同类专业的恶性竞争,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以校际之间协同发展为理念,站在全市产业布局下统筹各个院校的学科及专业人才培养,惟此才能使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
3.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东风”,主动对接京津冀优质产业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承德发展带来新契机,承德产业布局的思路也日益呈现清晰化、合理化,产业布局的设计更加符合承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要求。承德地区高校综合竞争力差,既缺乏学术型重点大学和一本院校,又缺乏具有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现有高校格局基础上,找寻错位发展点,发挥各高校的相对优势,以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在服务地方中凸显特色,在抓准定位中实现内涵发展。借京津冀产业转移之“东风”,主动对接,寻求京津优质的产业资源开展战略合作,在内涵发展基础上谋求实现转型发展与层次提升。
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其与承德市双滦区人民政府、平泉县人民政府、承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德市体育局、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校政合作;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承德市双滦区产业园、河北畅达集团、诚德城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校校合作。这使学校人才培养紧密对接承德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办学能力及社会声誉,使学校跻身于河北省及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学校的行列;承德市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为承德市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承德市政府的签约将极大地推进我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助力承德实现“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试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蓝图。
四、结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视域下,承德地区产业布局日益清晰、合理。承德地区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应与产业布局相契合,在服务地方中凸显各自特色与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同发展,彰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优势与特色,这是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路径。
基金项目:论文为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地方民族高校彰显地方服务特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康丽滢(1980—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院校发展战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