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是有效利用建筑空间的主要途径。因而本文首先对建筑平面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从空间平面、内部空间两个方面,就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小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空间平面;内部空间;组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的研究,有助于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因而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应将各建筑空间有机的组合起来,并必须加强平面功能的分析,注重空间平面、内部空间两个方面的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实现建筑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1.对建筑平面功能分析方法的概述
建筑设计不仅要研究每一个空间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研究各每一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其复杂的关系中找出空间组合规律,更好地利用建筑的空间。分析建筑平面功能旨在了解建筑空间中人的活动规律,从而为房间布置提供良好的根据。就建筑平面功能分析方法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
1.1以单元为载体的分析方法
单元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单位,通常建筑物由多个单元构成,且有些单元之间在功能方面无任何关联。例如居民宅、幼儿园儿童生活区域等。针对此类建筑物,应以单元为载体,对其空间功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1.2以流线为载体的分析方法
在建筑平面功能分析中,以流线为载体对空间功能进行分析的对象较为特殊,如对人流流线需求较大的展览建筑物和交通建筑物、生产流线需求较大的生产线建筑物等均为此分析法的分析对象。利用此方法对其空间功能进行分析,能确保其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预防人、车、货等流线的交叉,最终达到短捷而又通畅的目的。例如在设计火车站时,应将旅客、行李等流线分开设计,确保火车运输的快速和便捷。
1.3大空间分析法
所谓大空间分析法,就是以大空间为载体,对建筑空间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此分析法建筑的主要部位及明显的使用空间,例如常见的博物馆、电影院等。因而对于此类建筑的功能分析主要在其重点部位和明显使用空间。
1.4以组或类为载体的分析方法
应用此分析方法,主要是将建筑的使用空间以组或类进行明显的划分。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医院建筑,其主要是由诸多功能联系紧密的使用空间构成,且组或类间存在某些功能关系。对于此类建筑,在应用这一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2.研究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式方法,一般从建筑空间平面、内部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组合设计,就能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2]。
2.1建筑空间平面的组合设计方法研究
当明确建筑各使用空间的相关使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功能关联的基础上,方能考虑空间平面的组合方式方法,并以建筑使用空间的功能分析结构为指导,有机结合建筑各部分,建筑整体雏形就基本形成。常见的建筑空间平面的组合设计方式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走道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方法研究
为确保建筑使用房间之间互不干扰和安静,通常采用走道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其优势如下:该组合方式以走道为载体,将每个房间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地分开各空间,如建筑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若建筑使用空间数量大,且具有房间具有较高的相似率,那么该组合方式则为最优选择。例如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均能采用这一组合方式。此外若按照使用功能或气候条件来分,走道式的建筑还能分成外廊式和内廊式的建筑。
2.1.2单元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方法研究
单元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在空间组合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如下:该组合方式将楼梯作为载体,用于使用房间之间的连接,组成各基本单元,再将这些单元组成建筑整体,且各单元间的关系可联系亦可隔离,具有空间集中、互不干扰、保持安靜的有点,因而在居民住宅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1.3广厅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方法研究
广厅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就是以广厅空间为载体,将各使用房间联系起来的组合方式。其优势如下:由于广厅作为人流集散中心,以其为载体既能将人流分散,也能将人流汇集在一起,从而成为建筑主要交通联系枢纽,因而在火车站、航空站、汽运站等人流量集散大的公共性建筑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2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设计方法研究
2.2.1建筑内部空间与空间的位置关系分析
在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中,各使用空间与空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邻接式、过渡连接式、穿插式关系。
从邻接式的位置关系来分看,主要是以一个分隔面分割两个独立的使用空间,且分隔面允许各使用空间根据象征意图或各自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清晰的划定。在分隔空间的同时又要将空间面连接起来,相邻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和空间连续的程度。从过渡连接式的位置关系来看,主要就是两个使用空间由第三个空间进行过度连接,这一空间关系中的过度具有决定的作用。一般过度空间尺度必须小于连接空间。从穿插式的位置关系来看,主要两个使用空间组成,并会产生一定范围的重叠,成为公共空间地带,且体积重叠归属的情况决定着两个使用空间能否保持各自空间的界限和完整度[3]。
2.2.2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设计方法分析
一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对比和变化组合设计方法。建筑内部空间的对主要有大小高低、开敞封闭的对比。从大小高低对比的组合设计方法来看,主要是利用大小强烈对比,将小中见大的效果体现出来,例如古典园林建筑中“欲扬先抑”的设计方法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在很多建筑类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往往利用空间大小作用将主体空间凸显出来。其实也就是,首先有意识的设计一个极小的空间,而人在通往主体的大空间前部时,视野就会被极度压缩,而人走进高大主体空间时,就会开阔人的事业,这就使得人的心里情绪直接突变,或振奋或激动。从开敞和封闭对比来看,空间界面虚实关系即开敞和封闭的关系。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的界面分别以虚和实为主,前者的空间主要是大面积玻璃围合而成,由于其余外界紧密联系,空间较为明朗,后者的空间开小窗甚至不开窗,与外界几乎隔绝,所以空间室内的光线暗淡。当人从一种空间进入另一种空间时,就能产生强烈的对比。
二是空间的重复与再现。在建筑的有机统一整体中,通过对比可以打破单调以求得变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重复与再现可借协调而求得统一。尽管错误的、不适当的重复可能给人产生单调感,但适当的,合理的重复不一定会产生单调。举例来说,在音乐中,会通过让某个旋律的重复,进而形成一定的主题,这样的旋律不是单调,而是整个乐曲的统一和谐。建筑空间组合也是如此,合理的运用对比与重复这两种手法,可以产生相辅相成的综合效果。其实,在建筑的对称的布局形式中,所有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方面的因素。在古代建筑师那里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所谓偶,指的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这样,从全局来看既有对比和变化,又有重复和再现,从而把两种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在一个整体之内。
3.结语
总之,对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极大的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建筑空间结构和平面设计和功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平面组合设计方法,以达到建筑空间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关凯玲.探讨住宅楼的空间组合[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7):23-24.[2]钱鹏.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J].住宅科技.2006,(11):31-33.[3]彭栋.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探讨[J].科技资讯.2008,(20):62.
【关键词】空间平面;内部空间;组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的研究,有助于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因而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应将各建筑空间有机的组合起来,并必须加强平面功能的分析,注重空间平面、内部空间两个方面的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实现建筑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1.对建筑平面功能分析方法的概述
建筑设计不仅要研究每一个空间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研究各每一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其复杂的关系中找出空间组合规律,更好地利用建筑的空间。分析建筑平面功能旨在了解建筑空间中人的活动规律,从而为房间布置提供良好的根据。就建筑平面功能分析方法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
1.1以单元为载体的分析方法
单元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单位,通常建筑物由多个单元构成,且有些单元之间在功能方面无任何关联。例如居民宅、幼儿园儿童生活区域等。针对此类建筑物,应以单元为载体,对其空间功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1.2以流线为载体的分析方法
在建筑平面功能分析中,以流线为载体对空间功能进行分析的对象较为特殊,如对人流流线需求较大的展览建筑物和交通建筑物、生产流线需求较大的生产线建筑物等均为此分析法的分析对象。利用此方法对其空间功能进行分析,能确保其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预防人、车、货等流线的交叉,最终达到短捷而又通畅的目的。例如在设计火车站时,应将旅客、行李等流线分开设计,确保火车运输的快速和便捷。
1.3大空间分析法
所谓大空间分析法,就是以大空间为载体,对建筑空间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此分析法建筑的主要部位及明显的使用空间,例如常见的博物馆、电影院等。因而对于此类建筑的功能分析主要在其重点部位和明显使用空间。
1.4以组或类为载体的分析方法
应用此分析方法,主要是将建筑的使用空间以组或类进行明显的划分。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医院建筑,其主要是由诸多功能联系紧密的使用空间构成,且组或类间存在某些功能关系。对于此类建筑,在应用这一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2.研究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式方法,一般从建筑空间平面、内部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组合设计,就能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2]。
2.1建筑空间平面的组合设计方法研究
当明确建筑各使用空间的相关使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功能关联的基础上,方能考虑空间平面的组合方式方法,并以建筑使用空间的功能分析结构为指导,有机结合建筑各部分,建筑整体雏形就基本形成。常见的建筑空间平面的组合设计方式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走道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方法研究
为确保建筑使用房间之间互不干扰和安静,通常采用走道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其优势如下:该组合方式以走道为载体,将每个房间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地分开各空间,如建筑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若建筑使用空间数量大,且具有房间具有较高的相似率,那么该组合方式则为最优选择。例如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均能采用这一组合方式。此外若按照使用功能或气候条件来分,走道式的建筑还能分成外廊式和内廊式的建筑。
2.1.2单元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方法研究
单元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在空间组合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如下:该组合方式将楼梯作为载体,用于使用房间之间的连接,组成各基本单元,再将这些单元组成建筑整体,且各单元间的关系可联系亦可隔离,具有空间集中、互不干扰、保持安靜的有点,因而在居民住宅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1.3广厅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方法研究
广厅式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就是以广厅空间为载体,将各使用房间联系起来的组合方式。其优势如下:由于广厅作为人流集散中心,以其为载体既能将人流分散,也能将人流汇集在一起,从而成为建筑主要交通联系枢纽,因而在火车站、航空站、汽运站等人流量集散大的公共性建筑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2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设计方法研究
2.2.1建筑内部空间与空间的位置关系分析
在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中,各使用空间与空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邻接式、过渡连接式、穿插式关系。
从邻接式的位置关系来分看,主要是以一个分隔面分割两个独立的使用空间,且分隔面允许各使用空间根据象征意图或各自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清晰的划定。在分隔空间的同时又要将空间面连接起来,相邻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和空间连续的程度。从过渡连接式的位置关系来看,主要就是两个使用空间由第三个空间进行过度连接,这一空间关系中的过度具有决定的作用。一般过度空间尺度必须小于连接空间。从穿插式的位置关系来看,主要两个使用空间组成,并会产生一定范围的重叠,成为公共空间地带,且体积重叠归属的情况决定着两个使用空间能否保持各自空间的界限和完整度[3]。
2.2.2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设计方法分析
一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对比和变化组合设计方法。建筑内部空间的对主要有大小高低、开敞封闭的对比。从大小高低对比的组合设计方法来看,主要是利用大小强烈对比,将小中见大的效果体现出来,例如古典园林建筑中“欲扬先抑”的设计方法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在很多建筑类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往往利用空间大小作用将主体空间凸显出来。其实也就是,首先有意识的设计一个极小的空间,而人在通往主体的大空间前部时,视野就会被极度压缩,而人走进高大主体空间时,就会开阔人的事业,这就使得人的心里情绪直接突变,或振奋或激动。从开敞和封闭对比来看,空间界面虚实关系即开敞和封闭的关系。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的界面分别以虚和实为主,前者的空间主要是大面积玻璃围合而成,由于其余外界紧密联系,空间较为明朗,后者的空间开小窗甚至不开窗,与外界几乎隔绝,所以空间室内的光线暗淡。当人从一种空间进入另一种空间时,就能产生强烈的对比。
二是空间的重复与再现。在建筑的有机统一整体中,通过对比可以打破单调以求得变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重复与再现可借协调而求得统一。尽管错误的、不适当的重复可能给人产生单调感,但适当的,合理的重复不一定会产生单调。举例来说,在音乐中,会通过让某个旋律的重复,进而形成一定的主题,这样的旋律不是单调,而是整个乐曲的统一和谐。建筑空间组合也是如此,合理的运用对比与重复这两种手法,可以产生相辅相成的综合效果。其实,在建筑的对称的布局形式中,所有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方面的因素。在古代建筑师那里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所谓偶,指的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这样,从全局来看既有对比和变化,又有重复和再现,从而把两种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在一个整体之内。
3.结语
总之,对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极大的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建筑空间结构和平面设计和功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平面组合设计方法,以达到建筑空间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关凯玲.探讨住宅楼的空间组合[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7):23-24.[2]钱鹏.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J].住宅科技.2006,(11):31-33.[3]彭栋.住宅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探讨[J].科技资讯.2008,(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