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诗性与唐幽州饮食文化的错位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幽州作为华北平原北方的门户,是游牧部族入侵所首先要占领的地方.实际上正是汉族与游牧部族之间的矛盾,在东北边防急剧紧张的形势下,幽州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特性才显示出来.边塞的战事环境铸就了当地人豪迈、无畏的族群性格,饮食文化则不得不远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审美境界,而以野性、粗放的面目呈现出来.相反,在战争的硝烟中弥漫着慷慨激昂的诗情,民族情结超越了对食欲的满足,而升华为一种精神力量,于是,边塞诗在幽州得以盛行.战争直接导致诗性与饮食的错位,这是唐幽州独特的文化现象.
其他文献
视觉人类学在国际学界正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影视人类学到视觉人类学的嬗变.视觉人类学的视野更加广阔,它以探索和阐释人类视觉文化和视觉认知记录为己任,将数万年人类文明从史前到后现代的人类视觉材料皆纳入了自己的研究疆域.视觉人类学以研究上古先民原始契刻及洞穴画、岩壁画等视觉资料起始,探索视觉符号从具象到抽象至最终发展成人类书写系统的过程.正如人类语言和文字有字词句章、语法结构和系统,人类原始的视觉文本暨"视觉语言"也有其语法.研究视觉语法是阐释史前文明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
古典诗歌艺术创作鉴赏到底以什么为主,这是历代诗论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根本诗学理论问题。叶燮作为中国诗学史后期出现的最杰出的诗学理论家,提出了他的诗歌“贵识论”思想。“贵识论”的归指就是“诗以识为主”,这其实是一个自宋代就出现了的观念,直到清代叶燮那里达到了理论上的臻至。叶燮对他的“贵识论”做出了很多出色的论述,过往研究已经多有涉及,如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对诗歌艺术反映世界能力的空前拓展、对审美鉴赏之独立判断力的强调、诗歌内容之“变新”的重视、以及打破了诗歌时代崇拜的桎梏。然而叶燮的"贵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汉学家、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成为海外中医研究的主力军,他们翻译的中医典籍对中医海外形象的构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医史学家文树德的《难经》英译本和医学人类学家许小丽的"诊籍"英译本的描述性文本分析,探究西方学者翻译作品构建出的中医形象及其成因,发现译文通过深度描写,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医本来面目,重现了中医自我形象;同时译文又从人类学和语言训诂、历史考证的角度重塑出中医他者形象,两者重合为中医在西方社会的"他我"形象.这一形象的产生与译者的
德昂族信仰南传佛教,"舍功德"深刻影响到村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关联起村寨的公共文化建设.但是,随着外出务工的兴起,大量青年人口外流,严重影响到村寨的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与实践.在此背景下,村寨开始推行民间小组制度,"出义务"成为替代性村寨公共文化建设路径.从"舍功德"向"出义务"的观念转型过程,实际上折射出背后德昂族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过程,南传佛教逐渐走向世俗化,影响力日益减弱,现代的市场经济观念开始对村寨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日益形塑了村寨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实践.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德昂族村寨内部的
中国早期莲花可划分为侧立莲花、仰莲、莲花座、满瓶莲花、盛莲、莲花苞、多瓣莲花、胡人持莲、池塘莲荷、莲花苞和莲蓬组合吊饰等十一个类型,分为秦、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三期.这些莲花图像既有传入中国的印度莲花,又有流传有序的本土莲花,还有本土莲花与印度佛像、本土神像与印度莲花的组合.后两组组合表现了中印文化交流与契合的特点,其核心内涵是与神像结合的莲花具有神异性,这反映了中土民众视佛为神的心态.那种认为汉晋莲花完全源于本土、印度,或者模糊二者关联的观点,都忽视了中国早期莲花图像呈现出的复杂文化面貌.
(无可)尊应属西周康王时器而非成王.铭文中的“中国”存在武王所表达的与康王、(无可)所理解的二种语境,而后者才是(无可)尊“中国”的核心概念.此“中国”是指王的居邑“王
民谣因其特殊的声音和文化属性而在表征乡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民谣对城市乡愁的书写也与20世纪百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人们的情感结构变迁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民谣中的"城市乡愁"是记录和理解中国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情感民族志",其对于小型空间、小型城市、过去城市的诗意美化和乡愁情结,可以看作人们情感和想象中的"空间修复",其用意在于对现实层面"空间修复"的记录、抵制与精神补偿.对这一现象的历史轨迹、表征方式以及文化功能的分析阐释,为我们理解"乡愁美学"的城市路径以及民谣的听觉审美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
邱世友词学声律论注重对文与道关系的论析.在词学声学原理方面,他以声音之道源于自然之道为立论依据,以唇、舌、牙、齿、喉这五个发音部位所发出声音与乐音及字声所构成对应关系加以验证,论述词学声律的表情作用,以呈现天地人心与物事规律;在词学声学创造方面,他据声学原理推导出词学声律论的三个构成要素:矛盾对立统一,促成声音的和谐之美;"和"与"韵"的规范促成词体律化,增进声律的表情作用;声调见义及字音的互释互训,呈示词学声学探研的入门途径.这不仅从声学角度体察词的内在特质与艺术特征,使词学声学神理的创造问题越辩越明,
在"主体性"视角下,认同的生成是主体交往的产物.在近代时空场域中,畲民通过与周边族群成员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多层次交往互动,不断打破族群壁垒、形塑身份认同、促进族群交融,使畲族由"初级统一体"逐渐成长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一员.透过这一历史进程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是由国家内部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创造和建设的,需要在民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加以把握与认识.
“后现代艺术界”是由西方人类学家提出的,其含义:它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旅游业的发展,世界艺术贸易的日益增长而出现的一个现象.所谓的“后艺术界”不仅是一个包罗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