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家长认为 :“现在孩子小,等他长大了自己会劳动”这一错误的观点,使孩子难以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其实,孩子进幼儿园后,老师就要引导孩子慢慢懂得怎样讲卫生、爱清洁、怎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样帮助小朋友和从事一些扫扫地、擦桌椅等公益劳动等等。这些自小养成的劳动习惯,对孩子来说,是会受用终身的。
[关键词]培养幼儿;养成;劳动习惯
从事幼儿教育以来,我非常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国外一些有识之士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双皮鞋五分钱等等,使孩子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是不无好处的。于是我常常和家长联系,讨论如何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的问题。
在多次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自身往往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孩子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通过亲自劳动,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勤劳肯干的品质。
一、引导孩子真确认识劳动的重要
1、要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2、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果实。要让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辈们劳动的结果,因而要珍惜。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吃饭不掉饭菜;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图书;对家里的各种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袜等要爱惜。要让孩子懂得这些用品、物件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制得的,不能随意浪费。
3、要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二、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劳动内容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老师或者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2.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超市去买调料、洗涤用品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
三、老师家长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人的一生部处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呢。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四、让孩子感到劳动是一种责任
一个家庭,应该确立良好的家规,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
五、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调查表明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六、老师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老师、家长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一次,我发现李小萌刚来到幼儿园就知道捡拾地上的垃圾,我赶快抱起她“你正是个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是身边的许多小培养也跟着做起来,我就及时的表扬了他们。你说这个效果多好,表扬一个,鼓励引导了一群小朋友。再如:李芳看孩子笑笑自己洗了碗,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干净。”孩子听了,觉得十分的高兴。
总之,老师、家长要齐心协力,多沟通、多观察、多引导、多鼓励,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培养幼儿;养成;劳动习惯
从事幼儿教育以来,我非常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国外一些有识之士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双皮鞋五分钱等等,使孩子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是不无好处的。于是我常常和家长联系,讨论如何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的问题。
在多次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自身往往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孩子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通过亲自劳动,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勤劳肯干的品质。
一、引导孩子真确认识劳动的重要
1、要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2、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果实。要让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辈们劳动的结果,因而要珍惜。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吃饭不掉饭菜;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图书;对家里的各种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袜等要爱惜。要让孩子懂得这些用品、物件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制得的,不能随意浪费。
3、要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二、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劳动内容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老师或者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2.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超市去买调料、洗涤用品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
三、老师家长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人的一生部处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呢。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四、让孩子感到劳动是一种责任
一个家庭,应该确立良好的家规,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
五、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调查表明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六、老师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老师、家长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一次,我发现李小萌刚来到幼儿园就知道捡拾地上的垃圾,我赶快抱起她“你正是个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是身边的许多小培养也跟着做起来,我就及时的表扬了他们。你说这个效果多好,表扬一个,鼓励引导了一群小朋友。再如:李芳看孩子笑笑自己洗了碗,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干净。”孩子听了,觉得十分的高兴。
总之,老师、家长要齐心协力,多沟通、多观察、多引导、多鼓励,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会使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