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由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安广院)申报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教研项目。此项目的研究开发,它将对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起到借鉴、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前堂,即课堂。指课堂理论课教学。
后台,即课堂理论课之外的其他教学成份。分为校内台、校外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三部分。校内台,指学院的实验电视台、广播实验电台、各专业实验室和网站、院报、演播厅等实验实训场所。校外台,指全国各省、市、县电视台(站)、广播电台(站)、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社会实践平台,指各报社、通讯社、网站等传媒机构、动漫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影视拍摄基地,电影制片厂以及其它实习实训场所。
“前堂后台”,就是以广播影视传媒行业的雄厚资源为平台,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密切结合为原则,以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的交叉互换为手段,以产学研结合为教学最高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其中“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研究是“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专业越来越贴近市场需要和个体需求,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市场需求、高校扩招和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较晚,专业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高职开放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特色。如专业建设忽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忽视人性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乏力,而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部分专业的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市场需求面狭窄;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构建内容的滞后和实践后台支撑的不足等问题的客观存在,造成专业建设的特色不鲜明。
三、“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的“五结合”
1.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专业建设以产业或行业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性质,对高职专业进行专业整合与分流,对专业构建的课程内容进行切块、组合和打包。
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专业大类、专业类与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主线相对稳定,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具有相对灵活性;专业的课程群建立基本模块和活模块。在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专业和课程的管理需要保证既灵活又规范,实现“动静结合”。
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提倡有不同的侧重与特点,多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如在应用英语专业建设上安广院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侧重增加英语主持的课程板块,显示出一定的特色。
4.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专业设置实行“宽窄并存”,宽窄适度。安广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设置宽泛,专业培养线兼顾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两条主线,课程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表达能力、文化底蕴、艺术表演、魅力展示等。
5.前堂与后台相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上适时考虑前堂和后台的衔接、教学设施资源的匹配、“双师素质”教师结构或教师互助制的选配。课程的双纲、双堂教学。教学验收做到双证或多證。如安广院影视灯光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做到前堂与后台教学的一体化。
四、“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探索
1.安广院的专业设置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需求因素;二是由教育市场决定的供给因素;三是由学院办学条件决定的教育资源因素。为做好专业建设,安广院成立了校企(电台、电视台、信息网络公司、制作公司等)结合的专业设置委员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专业论证会和联谊会等活动保证这一联合专家组织形式的稳定性。
2.安广院专业设置的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核心、以专业交叉与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
所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鉴于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安广院在原有影视传媒类主专业群的前提下,相继设置了软件技术、广告与会展、空中乘务、动漫设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
所谓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根据合肥市和周边地区的动漫市场的需求,安广院重点建设影视动画专业,开设了动漫产品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和动画特技三个专业方向。
所谓以技术含量为核心,就是有些专业的设置不完全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而是根据技术领域(包括管理技术)设置的,如电子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音像技术专业等。
以专业交叉与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安广院在近几年设置的专业中,采用的具体方法有三种:(1)将不同的专业复合起来,如电子商务、广告与会展等;(2)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如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3)“先合后分”,即把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成若干专业。
3.注重特色优势专业建设
特色优势专业是指专业改革成果和建设水平在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特色优势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支柱和窗口,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的稳定性并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看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是否有特色和优势,主要看它是否具备了三个要素:(1)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前景广阔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的长线专业;(2)在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训练方面明显具有优势,其实训设备及教师的技术是代表现代生产的前沿;(3)要有独特的超前的专业建设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产学研结合上重视学生获得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安广院在“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注重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了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动画、摄影与摄像技术、节目制作和广播电视技术等一批专业。其中主持与播音专业是学院特色优势专业的品牌,它具有“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计划,前堂后台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专兼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四实”(实练、实训、实习、实岗)的实践教学体系、永不枯竭的生源和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
实践表明,学院通过上述“五结合”、专业设置思路和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形成的专业群体初步显示出了以下特色:一是专业口径宽窄并举;二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热点的转换;三是重点突出,特色较为明显,能够较好地适应行业或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由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安广院)申报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教研项目。此项目的研究开发,它将对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起到借鉴、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前堂,即课堂。指课堂理论课教学。
后台,即课堂理论课之外的其他教学成份。分为校内台、校外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三部分。校内台,指学院的实验电视台、广播实验电台、各专业实验室和网站、院报、演播厅等实验实训场所。校外台,指全国各省、市、县电视台(站)、广播电台(站)、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社会实践平台,指各报社、通讯社、网站等传媒机构、动漫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影视拍摄基地,电影制片厂以及其它实习实训场所。
“前堂后台”,就是以广播影视传媒行业的雄厚资源为平台,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密切结合为原则,以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的交叉互换为手段,以产学研结合为教学最高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其中“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研究是“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专业越来越贴近市场需要和个体需求,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市场需求、高校扩招和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较晚,专业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高职开放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特色。如专业建设忽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忽视人性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调控乏力,而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部分专业的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市场需求面狭窄;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构建内容的滞后和实践后台支撑的不足等问题的客观存在,造成专业建设的特色不鲜明。
三、“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的“五结合”
1.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专业建设以产业或行业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性质,对高职专业进行专业整合与分流,对专业构建的课程内容进行切块、组合和打包。
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专业大类、专业类与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主线相对稳定,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具有相对灵活性;专业的课程群建立基本模块和活模块。在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专业和课程的管理需要保证既灵活又规范,实现“动静结合”。
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提倡有不同的侧重与特点,多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如在应用英语专业建设上安广院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侧重增加英语主持的课程板块,显示出一定的特色。
4.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专业设置实行“宽窄并存”,宽窄适度。安广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设置宽泛,专业培养线兼顾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两条主线,课程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表达能力、文化底蕴、艺术表演、魅力展示等。
5.前堂与后台相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上适时考虑前堂和后台的衔接、教学设施资源的匹配、“双师素质”教师结构或教师互助制的选配。课程的双纲、双堂教学。教学验收做到双证或多證。如安广院影视灯光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做到前堂与后台教学的一体化。
四、“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探索
1.安广院的专业设置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需求因素;二是由教育市场决定的供给因素;三是由学院办学条件决定的教育资源因素。为做好专业建设,安广院成立了校企(电台、电视台、信息网络公司、制作公司等)结合的专业设置委员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专业论证会和联谊会等活动保证这一联合专家组织形式的稳定性。
2.安广院专业设置的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核心、以专业交叉与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
所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鉴于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安广院在原有影视传媒类主专业群的前提下,相继设置了软件技术、广告与会展、空中乘务、动漫设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
所谓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根据合肥市和周边地区的动漫市场的需求,安广院重点建设影视动画专业,开设了动漫产品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和动画特技三个专业方向。
所谓以技术含量为核心,就是有些专业的设置不完全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而是根据技术领域(包括管理技术)设置的,如电子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音像技术专业等。
以专业交叉与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安广院在近几年设置的专业中,采用的具体方法有三种:(1)将不同的专业复合起来,如电子商务、广告与会展等;(2)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如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3)“先合后分”,即把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成若干专业。
3.注重特色优势专业建设
特色优势专业是指专业改革成果和建设水平在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特色优势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支柱和窗口,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的稳定性并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看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是否有特色和优势,主要看它是否具备了三个要素:(1)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前景广阔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的长线专业;(2)在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训练方面明显具有优势,其实训设备及教师的技术是代表现代生产的前沿;(3)要有独特的超前的专业建设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产学研结合上重视学生获得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安广院在“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注重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了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动画、摄影与摄像技术、节目制作和广播电视技术等一批专业。其中主持与播音专业是学院特色优势专业的品牌,它具有“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计划,前堂后台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专兼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四实”(实练、实训、实习、实岗)的实践教学体系、永不枯竭的生源和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
实践表明,学院通过上述“五结合”、专业设置思路和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形成的专业群体初步显示出了以下特色:一是专业口径宽窄并举;二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热点的转换;三是重点突出,特色较为明显,能够较好地适应行业或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