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妻子,女性向我们展现了她们温润、柔情的一面。同样,作为母亲,她们更加让人肃然起敬,特别是母亲对其子女所饱含的那份浓浓爱意,常常成为被讴歌与颂扬的永恒题旨,横亘在世代人们的心头,作为最为动情的一幕深润在历史的记忆与时间的长廊中。母爱看上去很平凡,它播撒于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但它又是如此的伟大,它常常能催人泪下,孕育出不平凡的力量。当然,母爱有时也是自私的,甚至有些极端与近乎“残酷”,但它依旧是一种爱的彰显,一种极致情感的换位表达,它同样值得我们无比的珍视与深省,恰如09年美国影片《格蕾丝》所传达给我们的那样。那是一种发挥到极致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的偏执的爱,也许,仅仅在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这种“爱”才会真实地如期而至地发生。
《格蕾丝》上映之初的宣传海报上是这样显示的:一只透明的奶瓶子,里面装的是鲜红的血液。初看起来有些血腥压抑,按照以往的观影经验竟不自觉将其定格在魔婴怪胎之类的影片之中,也许恐怖与惊悚会是它的全部要义。而真正看过影片之后,准确地说,是在观看过程当中,就早已被酣畅淋漓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更为片中充当母亲角色的女主人公玛德琳的命运遭际倍感心痛,显然,这是一部颇具深度阐释意义的伦理纪实片,也是难得一见的探寻人类情感极致的审视灵魂的扛鼎之作。它本身包蕴了太多的隐喻与心理暗示,又包裹在恐惧与惊悸的外衣之下,甚至有了些神秘、恐怖与残忍的情感氛围,会让人一时难于接受甚至偶有作呕的感觉。但那种心痛的感觉实在无以为继,它会时刻涤荡着我们的灵魂深处,叩问我们的生命良知,这是其悲天悯人的魅力所在。而更为主要的,是它更加清晰而明辨地见证着女性作为母亲这一崇高称谓其爱的平凡与伟大,这显然也是我观影过后最大的心理体验。
它其实仅仅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母亲从怀胎、分娩到哺育孩子的艰辛过程,仅此而已,而并不需要负载太多的意义强加到影片的理解当中,这样就歪曲了影片的核心要义。这显然是一部关于伟大母爱的情感史诗,恐怖的氛围、幽暗的格调、急促的音乐、冗繁的节奏,让母爱的书写以一种相悖逆的更加极端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和盘托出。这是一种奇异的表达方式,我钦佩于编剧的精妙构思,更仰慕于导演意境营造的巧夺天工,整部片子一气呵成,线索分明,讲述顺畅自然,情节曲折动人,真情毕露,而恐怖与惊悚的特效似乎更加让影片天衣无缝,这并不是指影片如何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让观众看后“惧不勘言”,而是其客观上加剧了影片的节奏与表达的深度,将母爱的情感意蕴宣扬到了一种近似极致的高度,这是其它相关讴歌母爱题材作品所难于具备的,影片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创作奇迹,这似乎更像是一个神话,毋庸置疑,它将很难再被超越。
虽然影片名为《格蕾丝》,但她实则只是一个不具备话语权的婴儿而已,严格来说,她的意义仅在于烘衬母亲玛德琳那撕心裂肺的爱与给予,历尽艰辛、不惜生命代价抚育格蕾丝成长的母亲玛德琳才是片中当之无愧的真正主角。其实,细究起来,影片的线索是十分分明的,不幸的玛德琳饱尝怀胎之苦,但两次怀胎都未保住,她从此不再相信所谓的妇产科医生,而倾向于私人诊所的助产士帕蒂,最后一次怀胎的她却再次遭遇不幸,一次不期而至的车祸夺走丈夫的生命,同时自己的孩子也胎死腹中,而遭受强烈情感刺激的玛德琳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准确地说,是她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已悄然死去,坚决不允许为死去的孩子实施引产,而坚持要实现自然分娩,可怕的浑身青黑的婴儿尸体让人倍感心痛,然而情感的力量、人心的暖意、母性的呼唤让最为不可思议的事情随即发生,在玛德琳的一句句“求求你,留下来”的心灵感召之下,婴儿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吃起玛德琳的奶水,从此,她给她起名“格蕾丝”,而从此,对于母亲而言,真正的“悲剧”也正在此刻悄然而至。
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才刚刚发生,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是一个怪胎,怪的有些让人心惊胆寒,因为她需要的并不是母亲的奶水,而是鲜红鲜红的血液,她看起来是那么恐怖、那么变态、那么畸形,无疑不折不扣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吸血鬼”。面对这样的吸血婴儿,独立承担赡养义务的母亲玛德琳并未有丝毫的畏惧与犹疑,她仅仅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心肝,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别的都可以全然不顾。这就是母亲,伟大的母亲的平凡的感动之所在。影片中无数的细节都无一不烘托着恐怖而渗人的阴暗氛围:格蕾丝的周身散发着无比的腥臭,无论如何洗刷都难以祛除,招惹无数的苍蝇囤积到她的蚊帐四周,场面有些惨不忍睹;格蕾丝无论如何都食不果腹,不间断地哭喊打闹,每次喂奶玛德琳被她咬得血流不止也在所不惜,这是一个只对鲜血感兴趣的异常可怕的怪胎;当母亲玛德琳尝试用牛血喂养女儿时,发现她根本不屑一顾,她感兴趣的只有人血。母亲由此承担起了另一种神圣的职责,以自己的肉体与鲜血为代价,为挽救自己濒于罹难的女儿而奋不顾身,就这样最为恐怖的画面接踵而至,日复一日坚持用鲜血喂养孩子的玛德琳,一天一天地走向了衰弱与苍白,看似最为普通的母性的喂奶行为在此却转化成为一种慢性自杀的极端方式,此时的玛德琳已经游走在死亡与崩溃的边缘,她苍白得近似于恐怖的脸庞,写满着痛苦与沧桑之感,浑身颤抖而不停地哆嗦,但她依然心甘情愿,执著而坚韧,为了她的孩子,这些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扪心自问,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所谓的“吸血婴儿”吗?我们的一生都在奢侈地毫无理由地享受着父母的给予与关怀,没有真正的回报,没有真正的感恩,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挥霍”与“浪费”,父母的钱财、精力、心血、汗水、情感都无一例外毫无保留奉献给子女,可我们呢,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格蕾丝所给予我们的确是一种超于极致的变向思考,发人深省,我们这些总是想当然地为所欲为的“格蕾丝们”,正在渴求着情感的超脱与灵魂的救赎,《格蕾丝》给予我们这种反思践行的可能,我们由此开始痛定思痛地思考起母爱的力量,那是一种深深的带有自审性质的灵魂的叩问与追究。
是呀,母爱的力量究竟能够有多么强大,她能感动人心到何种程度,如今答案已经不言自明,而告知我们这一切的恰是影片《格蕾丝》所给予我们的精神悸动。即使被吸干最后一滴血,我想她也不会丝毫地退缩,也许这种情感的力量只有在母亲与孩子之间才会真实地发生,这是其它任何力量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它超过了世间的一切,她把爱与奉献的精神诠释到了一种极致,这就是影片的高度与深度。我愿为这部影片深深地鞠上一躬,更为普天之下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献上最为真挚的谢意,我们需要爱,所以我们需要《格蕾丝》,需要这样的影片去感动我们的心灵,这样我们更加的温暖而惬意。
可以明确地说,一部《格蕾丝》真的包孕了太多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题旨与要义,而其出发点又大多是针对女性而发的。影片中三个主要角色都是由女性来充当的,抛开女婴格蕾丝与母亲玛德琳不谈,还有两个相对重要的角色值得探讨,演婆婆的老妈子以及助产士,她们也都暗含了各自的寓意与反映的重心,前者是对畸形性变态的描摹,六七十岁的婆婆依然有奶水,还要亲自给孙子喂奶,还变态般的让老公吸自己的奶水,并在外面勾引老年医生等勾画得很是深刻;而助产士显然是个同性恋者,她和女主人公母亲玛德琳有着很深的情感隐喻,但同时她的助手又极端地喜欢她,而嫉妒并迁怒于玛德琳。这些都是影片所重点渲染与刻画的情节,有讨巧观众与增加流行砝码之嫌,但这并不是影片的重心,更不是本文所探讨的焦点,当然,这些情节的合理穿插与不失时机地突然出现,都十分有效地串联到主要情节的自然讲述之中,相得益彰,逐渐彰显影片导演的功力,并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遐想空间。
一部《格蕾丝》,见证了女性爱的平凡与伟大,这是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其实一部好的影片,是不需要什么刻意的评价与判断的,那只会是一种冗余。也许,只有在观影过后,才会体会到自己所能理解的人性的真谛与爱的境界,情感的共鸣也会在这一刻油然而生:作为母亲,我们为她们而自豪,更向她们表达我们内心最为深切而诚挚的谢意。
(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片名:格蕾丝 Grace
导演: Paul Solet
编剧: Paul Solet
主演: 乔丹·莱德 / Stephen Park / Gabrielle Rose
类型: 剧情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9-01-16
片长: USA: 85 分钟
【责编/九月】
《格蕾丝》上映之初的宣传海报上是这样显示的:一只透明的奶瓶子,里面装的是鲜红的血液。初看起来有些血腥压抑,按照以往的观影经验竟不自觉将其定格在魔婴怪胎之类的影片之中,也许恐怖与惊悚会是它的全部要义。而真正看过影片之后,准确地说,是在观看过程当中,就早已被酣畅淋漓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更为片中充当母亲角色的女主人公玛德琳的命运遭际倍感心痛,显然,这是一部颇具深度阐释意义的伦理纪实片,也是难得一见的探寻人类情感极致的审视灵魂的扛鼎之作。它本身包蕴了太多的隐喻与心理暗示,又包裹在恐惧与惊悸的外衣之下,甚至有了些神秘、恐怖与残忍的情感氛围,会让人一时难于接受甚至偶有作呕的感觉。但那种心痛的感觉实在无以为继,它会时刻涤荡着我们的灵魂深处,叩问我们的生命良知,这是其悲天悯人的魅力所在。而更为主要的,是它更加清晰而明辨地见证着女性作为母亲这一崇高称谓其爱的平凡与伟大,这显然也是我观影过后最大的心理体验。
它其实仅仅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母亲从怀胎、分娩到哺育孩子的艰辛过程,仅此而已,而并不需要负载太多的意义强加到影片的理解当中,这样就歪曲了影片的核心要义。这显然是一部关于伟大母爱的情感史诗,恐怖的氛围、幽暗的格调、急促的音乐、冗繁的节奏,让母爱的书写以一种相悖逆的更加极端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和盘托出。这是一种奇异的表达方式,我钦佩于编剧的精妙构思,更仰慕于导演意境营造的巧夺天工,整部片子一气呵成,线索分明,讲述顺畅自然,情节曲折动人,真情毕露,而恐怖与惊悚的特效似乎更加让影片天衣无缝,这并不是指影片如何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让观众看后“惧不勘言”,而是其客观上加剧了影片的节奏与表达的深度,将母爱的情感意蕴宣扬到了一种近似极致的高度,这是其它相关讴歌母爱题材作品所难于具备的,影片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创作奇迹,这似乎更像是一个神话,毋庸置疑,它将很难再被超越。
虽然影片名为《格蕾丝》,但她实则只是一个不具备话语权的婴儿而已,严格来说,她的意义仅在于烘衬母亲玛德琳那撕心裂肺的爱与给予,历尽艰辛、不惜生命代价抚育格蕾丝成长的母亲玛德琳才是片中当之无愧的真正主角。其实,细究起来,影片的线索是十分分明的,不幸的玛德琳饱尝怀胎之苦,但两次怀胎都未保住,她从此不再相信所谓的妇产科医生,而倾向于私人诊所的助产士帕蒂,最后一次怀胎的她却再次遭遇不幸,一次不期而至的车祸夺走丈夫的生命,同时自己的孩子也胎死腹中,而遭受强烈情感刺激的玛德琳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准确地说,是她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已悄然死去,坚决不允许为死去的孩子实施引产,而坚持要实现自然分娩,可怕的浑身青黑的婴儿尸体让人倍感心痛,然而情感的力量、人心的暖意、母性的呼唤让最为不可思议的事情随即发生,在玛德琳的一句句“求求你,留下来”的心灵感召之下,婴儿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吃起玛德琳的奶水,从此,她给她起名“格蕾丝”,而从此,对于母亲而言,真正的“悲剧”也正在此刻悄然而至。
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才刚刚发生,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是一个怪胎,怪的有些让人心惊胆寒,因为她需要的并不是母亲的奶水,而是鲜红鲜红的血液,她看起来是那么恐怖、那么变态、那么畸形,无疑不折不扣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吸血鬼”。面对这样的吸血婴儿,独立承担赡养义务的母亲玛德琳并未有丝毫的畏惧与犹疑,她仅仅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心肝,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别的都可以全然不顾。这就是母亲,伟大的母亲的平凡的感动之所在。影片中无数的细节都无一不烘托着恐怖而渗人的阴暗氛围:格蕾丝的周身散发着无比的腥臭,无论如何洗刷都难以祛除,招惹无数的苍蝇囤积到她的蚊帐四周,场面有些惨不忍睹;格蕾丝无论如何都食不果腹,不间断地哭喊打闹,每次喂奶玛德琳被她咬得血流不止也在所不惜,这是一个只对鲜血感兴趣的异常可怕的怪胎;当母亲玛德琳尝试用牛血喂养女儿时,发现她根本不屑一顾,她感兴趣的只有人血。母亲由此承担起了另一种神圣的职责,以自己的肉体与鲜血为代价,为挽救自己濒于罹难的女儿而奋不顾身,就这样最为恐怖的画面接踵而至,日复一日坚持用鲜血喂养孩子的玛德琳,一天一天地走向了衰弱与苍白,看似最为普通的母性的喂奶行为在此却转化成为一种慢性自杀的极端方式,此时的玛德琳已经游走在死亡与崩溃的边缘,她苍白得近似于恐怖的脸庞,写满着痛苦与沧桑之感,浑身颤抖而不停地哆嗦,但她依然心甘情愿,执著而坚韧,为了她的孩子,这些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扪心自问,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所谓的“吸血婴儿”吗?我们的一生都在奢侈地毫无理由地享受着父母的给予与关怀,没有真正的回报,没有真正的感恩,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挥霍”与“浪费”,父母的钱财、精力、心血、汗水、情感都无一例外毫无保留奉献给子女,可我们呢,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格蕾丝所给予我们的确是一种超于极致的变向思考,发人深省,我们这些总是想当然地为所欲为的“格蕾丝们”,正在渴求着情感的超脱与灵魂的救赎,《格蕾丝》给予我们这种反思践行的可能,我们由此开始痛定思痛地思考起母爱的力量,那是一种深深的带有自审性质的灵魂的叩问与追究。
是呀,母爱的力量究竟能够有多么强大,她能感动人心到何种程度,如今答案已经不言自明,而告知我们这一切的恰是影片《格蕾丝》所给予我们的精神悸动。即使被吸干最后一滴血,我想她也不会丝毫地退缩,也许这种情感的力量只有在母亲与孩子之间才会真实地发生,这是其它任何力量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它超过了世间的一切,她把爱与奉献的精神诠释到了一种极致,这就是影片的高度与深度。我愿为这部影片深深地鞠上一躬,更为普天之下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献上最为真挚的谢意,我们需要爱,所以我们需要《格蕾丝》,需要这样的影片去感动我们的心灵,这样我们更加的温暖而惬意。
可以明确地说,一部《格蕾丝》真的包孕了太多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题旨与要义,而其出发点又大多是针对女性而发的。影片中三个主要角色都是由女性来充当的,抛开女婴格蕾丝与母亲玛德琳不谈,还有两个相对重要的角色值得探讨,演婆婆的老妈子以及助产士,她们也都暗含了各自的寓意与反映的重心,前者是对畸形性变态的描摹,六七十岁的婆婆依然有奶水,还要亲自给孙子喂奶,还变态般的让老公吸自己的奶水,并在外面勾引老年医生等勾画得很是深刻;而助产士显然是个同性恋者,她和女主人公母亲玛德琳有着很深的情感隐喻,但同时她的助手又极端地喜欢她,而嫉妒并迁怒于玛德琳。这些都是影片所重点渲染与刻画的情节,有讨巧观众与增加流行砝码之嫌,但这并不是影片的重心,更不是本文所探讨的焦点,当然,这些情节的合理穿插与不失时机地突然出现,都十分有效地串联到主要情节的自然讲述之中,相得益彰,逐渐彰显影片导演的功力,并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遐想空间。
一部《格蕾丝》,见证了女性爱的平凡与伟大,这是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其实一部好的影片,是不需要什么刻意的评价与判断的,那只会是一种冗余。也许,只有在观影过后,才会体会到自己所能理解的人性的真谛与爱的境界,情感的共鸣也会在这一刻油然而生:作为母亲,我们为她们而自豪,更向她们表达我们内心最为深切而诚挚的谢意。
(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片名:格蕾丝 Grace
导演: Paul Solet
编剧: Paul Solet
主演: 乔丹·莱德 / Stephen Park / Gabrielle Rose
类型: 剧情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9-01-16
片长: USA: 85 分钟
【责编/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