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鼓足一茆帆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un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雨微湿柳叶绿,我们来到花木扶疏的龙华寺塔影园,一径走进华林书画院。海上书画家茆帆先生正在他的工作室内伏案挥毫,我在一旁静观片刻,只见一株红梅从他的笔端老枝横逸,花苞艳丽,透露出画家内心的欣喜。茆帆告诉我,这是用清乾隆年间留下来的老胭脂画的,故而没有烟火气,色泽格外典雅。
  在海上艺苑中,茆帆无疑是一位散淡而洒脱的书画家兼篆刻家,有人说他骨子里是一个老派的“没落文人”,从行为方式看则是一个行走于旧上海的老克勒。说他传统,也许是他擅长书、画、印,还能做得一手旧体诗,长啸短吟,乐此不疲。说他老克勒,是因为他处人为人相当海派,敢于千金散尽,敢于举杯痛饮,敢于挑战陈规陋习,敢于在艺术上不拘一格,创新求变。
  数年前的夏天,茆帆的个人书画展借座新天地一号会所举办。早早地,他就给我寄来请柬,我自然很为他高兴,开幕后就前去观瞻了一番。在场内还看到不少书画界朋友也来了,既是捧场,想必也是在掂量他的斤两。
  我与茆帆兄交情也有二十多年了,平时开会、旅游与他在一起聊得很放松,话题也杂,正儿八经地谈艺术倒不多。他爱古陶瓷,藏有十八件明代瓷器,遂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八小明轩”(另一斋名为“抱木居”,因院子里栽有百年古藤一株)。他爱喝酒,酒量差强人意,酒席上也爱哼几句皮黄,但要是耀洲兄在场,他多半有点怵。耀洲兄学富五车,博闻强记,他的苛求一般人是消受不了的。当然,我最喜欢旁观他们抬杠,唇枪舌剑可是嚼劲十足的佐酒佳肴。有好几次,我还目睹茆帆兄写字作画,挥毫泼墨连带着拉长四六调吟诵一番,都是我一大享受。
  我知道,茆帆在童年时就浸淫于古典文学与书画艺术之中,12岁就临池研墨了,还要背唐诗宋词,学做格律诗,稍大,读四书五经。他父亲是搞实业的,虽然不是书法家,但酷爱中国传统艺术,眼界也很高,陆续收藏了一些字画,其中有董其昌、恽南田、何绍基的作品,他就照着家藏家翁方纲的手卷临池习字。
  从翁方纲入手后,少年茆帆又临了几年欧阳询、王羲之等大家的字,上溯龙门二十品,再下涉赵孟頫,真草篆隶都写,真可谓“上蹿下跳,大小由之”。
  这种转益多师、上追下通的临摹对茆帆兄开拓眼界是很有好处的。现在他真草篆隶拿起来就写,得心应手,就是得益于早年练就的童子功。


  中学毕业后,茆帆到江西插队,种过田,烧过窑(他曾详细告诉我抽水马桶如何做法),编过报,当过戏曲编剧。最后到南昌工艺美术厂画过蛋壳,也画过立轴,为外贸出口创汇做贡献。后来又到艺术瓷厂做过设计,对陶瓷生产的一套工艺非常熟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回城,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经常刊载于解放日报等媒体,篆刻也是在这个时候学的。茆帆是直追汉印一路的,路子很正。所以当“文革”后上海第一次举办书法作品展时,茆帆的篆刻作品就被评委一眼选上。
  茆帆为黄佐临、杜宣、乔榛等艺术家刻过印章,为朋友刻的就更多了,当时风气,写字、画画包括刻印都是不收钱的,为此他有时还要倒贴印材钱。一些外地读者在报上看到他的印花后,径直写信来索印,他也刻了寄过去。
  茆帆在农村插队时就学画了,但系统地学画应该在回上海以后,他从王蒙、倪云林、石涛、傅抱石等大家的作品中吸收技法,追求雄浑大气的风格。在茆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元明山水画的印象,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呈现一种磅礴的气势。当然,由于家学深厚及刻苦学习的缘故,茆帆的旧体诗也写得相当到位,耐人寻味。
  这样一来,茆帆就成了海上不多见的诗书画印俱佳的艺术家。早在1988年,上海著名书法家苏局仙老先生就对他的书画艺术多有赞誉,还写过一首诗相赠:“不独广文三绝艺,还多琢石汉家风,高才既是得天厚,功力自为并世雄。”文史馆诗人朱蕴辉也有诗相赠:“法书挥洒墨香薰,腹有诗书笔有神,展览欣瞻豪迈作,兼工六法盛年人。”此外,谢稚柳、杨仁恺等大家也多有褒奖。
  但是茆帆不怎么看重同行的赞许,他对自己还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曾对我说:中国传统书画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能再孤芳自赏了——特别是自我陶醉,而应该走向世界,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他还说,现在外国人到中国来,也会学书法学学水墨画,但这多半是旅游项目,属于农家乐性质,老外靠这种游戏不能真正进入中国文化内核。
  我问茆帆先生:“每天从早到晚,你又是写字,又是刻印,还要画画,写诗也那么出色,信手拈来,妙境无限,你忙得过来吗?书、画、印、诗之间如何融会贯通?”
  茆帆呵呵一笑说:“我的体会是,书、画、印、诗,或者再加上其他门类的传统艺术,其实都是相通的,我主张老实为主。吴让之说过一句话很受用:‘老实为主,让头舒足为多事。’什么意思呢,就是搞艺术,老实是很重要的,直抒胸臆,平铺直叙,不要多过多地玩弄花里胡哨的雕虫小技。做人也是这个道理,直来直去,真诚待人,不要玩虚的。学书法、绘画、刻印以及作诗,对处世为人都是很有帮助的。潘天寿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太对了,他对他的学生说过:不必称‘三绝’,但须得‘四全’。也就是说,一个画家一定要懂得作诗。方能达到‘四全’的境界。作诗对提高书画家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道,而不是术,是内心的体验,而不是临摹自然景物。所以我只要有空,就喜欢作诗,抒发内心的体验。再说,艺术创作是非常个性化的心灵诉求,需要静下心来研究和实践,特别是中国书画艺术,尤其需要一个与世无争的安静环境和文化氛围,我每天到这个超凡脱俗的美妙环境里,不止画画写字,更多的时候还要读书,听耳边晨钟暮鼓响,看窗外云卷云舒,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这种感觉,我想应该在近阶段的书画作品有所体现。”
  茶过三巡,聊得也相当尽兴,茆帆起身来到桌前,提笔录了一首新诗送给我:笔耕半世始知艰,退颖如山曷相关,无似贯通游戏意,诗书画印互增删。
其他文献
全新座椅,最惬意的空中睡眠  让我们先领略一下全新的头等舱:宽达35英寸的座椅,换算成公制大约90厘米,堪称空中最宽绰的座椅之一,能够轻松转换成一张空中大床,搭配松软的丝绒枕头和床垫,体验者尽可享受最惬意的空中睡眠——这是前阵子在北京时尚地标三里屯太古里由享有“航空界创新服务领导者”美誉的新加坡航空举办的新一代客舱产品展示活动中的最新产品。  同样不能错过的,还有他们展示的航空界最宽敞的平躺式商务
期刊
今年9月至11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的展览,展品包括近400件博伊斯的手稿、照片、明信片、签名胶印唱片、报纸等,以及关于博伊斯的影像和装置作品。大多数展品来自德国人马歇尔·博格的收藏,展览之后,这些作品将被民营的“昊美术馆”收藏,永久留在中国。  中国与博伊斯的约会  关于博伊斯与中国的这次“约会”,许多人寄予厚望。展览之前,有人预言:这次展览将会在中国掀起博伊斯的热
期刊
国人投资新趋势 海外地产显蓬勃  笔者身边的一个朋友最近开始向我打听起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她已经准备卖掉北京五环的一居室,与澳籍丈夫在墨尔本购置房产当作投资。这已经不是我身边第三个对海外地产动心的人了,自从笔者入了这一行,类似的咨询已经越来越多。  笔者所见,折射出的其实是整个中国的境况——由房地产引发的资产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民间资本进一步累积,人们在刚需完成后,将资产增值作为进一步的需
期刊
叶永青是个文人气浓郁的画家。他的画诗意,散淡,远离喧嚣和浮躁。即便如此,他和他的画常常也与时髦千丝万连,尽管有的联系让人忍俊不禁。  我曾经无意中听到餐厅邻桌的男女对话:  男:叶永青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他的鸟非常非常非常平常。  女:哈,你羡慕嫉妒恨吧。我就喜欢他的鸟。他很敢,有内涵有技巧……  大概是2010年底,有关叶永青的“鸟”甚嚣尘上,种种调侃、揶揄乃至挖苦充满了微博和饭桌。有意思的是,
期刊
@批评家高岭:艺术作品非物质化,其本意在于抵制其作为商品而被展示、收藏和流通。但是,难道非物质化就能完全杜绝商品化和资本化吗?事实上,在当代世界,任何人类的行为都摆脱不了商品化,只是更加间接和隐蔽罢了。什么叫“幽灵”?艺术的背后永远有人们追逐但其自身又游荡难驭的幽灵!  求新求变求超越  @程美信: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陷入自我风格的创造状态,其艺术不光是成熟的问题,而是死亡的问题。因此,我们不难
期刊
今年3月13日至4月21日,香港高古轩画廊欣然呈献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完整版画系列《无尽的巴黎》,并同时展出同一时期的重要雕塑、油画、素描、照片及档案记录,以全新的角度揭示20世纪著名艺术家作品集的诞生过程。  由1930年代至其于1966年离世,贾科梅蒂都在不断探索准确重现眼前景物的方法。《无尽的巴黎》展览展出贾科梅蒂创作的150幅平版印刷作品及文本,颂扬他最爱的城市和人物。这批作品亦于1959
期刊
波尔多需要博物馆  就在半年前,波尔多葡萄酒文化城(Cité des Civilisations du Vin)砌下了首块基石来庆祝其项目的启动,并种上了第一批葡萄树苗。启动仪式上,波尔多市长阿兰·朱佩(Alain Juppe)感谢了所有促成葡萄酒文化城项目的贡献者。包括机构代表、赞助人、合伙人、建筑师和施工员等建设项目的主要相关人员,都兴奋地聚集在工地现场,庆祝这个大项目的开工。  据统计,每年
期刊
3月30日,为庆贺著名陶瓷鉴定家张浦生先生八十大寿,他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聚集上海,借座巨鹿路681号海上艺术馆,举办了《片瓷山房师生收藏陶瓷展》,展览以张浦生数十年来收藏的100块瓷片为主体,加上一批精美的明清瓷器,真实展现元代青花瓷以来中国陶瓷发展及与西方交流的历史面貌,《张浦生文集》也同时首发。你是张浦生先生的学生,也是这个展览的发起人和策划者之一,请你谈谈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好吗?  钱伟鹏:
期刊
很早就听说过陆云华,他是中国较早一批从写实转作抽象的艺术家,虽没经历过任何正统的学院派美术教育,却以浓郁的东方气质、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为圈内人所熟知。亲眼目睹到他较为完整的系列创作,却是最近才有的机会。  今年2月底,上海翎艺馆为陆云华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了他新近创作的三十多幅绘画作品和十几件瓷器,涵盖《后园》《粉色》《色域》三个系列。  这个外表如北方汉子般粗犷的男人,在作品里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期刊
关于创作与解脱  《财富堂》:我记得以前采访您,您提到过一个素华的概念,而我看到这个展览上的一些作品,一下子色彩变得非常丰富,这个创作的转变是怎么完成的?  叶永青:其实我一直是同时做两组风格。我们在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时,经常会过多地强调人为的部分,比如这个艺术家他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画什么怎么画,怎么来和这个社会互动,但其实创作是有一个背景或者场所的,所有的精神都产生在特定的场所里,场所消失了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