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驿站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antiff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睡着了,液体哒哒下落,七楼阳光斜着打在滴管溅起的微波里,漾不起一丝涟漪,就寒光透着得滴。老奶奶卖力走来,呼吸平稳下来,凸起的嘴巴携着深纹起伏,眼皮耷拉着,皱着眉头,腿前的拐杖上双手微颤。约过了十分钟,她抬起一只手,弯着臂掏了掏上衣口袋,费力地,一颗小橘子透出了脑袋。她撅出来放在柜子上,向后稳了一下试图站起来,我迎上去扶起了她,她推了我一下,要一个人走,空空眼神凝着前方。一个弯弯背影,穿着褐色对襟棉袄,整齐的短发,小脚跺步摇晃着消失在门口,末了还在听出她长长的叹气声。我看着那颗黄得透亮的砂糖橘子,竟是病房一颗小太阳了,闪闪地耀着母亲的脸,她睡得安详定是沉在了甜蜜的梦里。
  和母亲同住在一起的,是年老且病重的人。
  我初见他们时,他们聚点似地涌进母亲病房,喧闹着议论,围来观看新入群里最年轻的一个。
  “咦,你妈多少了?看起来小了么?”老爷爷有八十岁了吧,脸上垮下来肉皮坠着眼窝都向下沉,拄着拐棍的手青筋暴突,散发悲悯的眼神手电光一般铺散到母亲脸上。
  医生在做常规检查,掖好被子,嘱咐我有问题随时按呼叫器。白大褂出去后,旁边的爷爷奶奶们推搡着过来,询问我们从哪来,说热水在哪接,饭会几点送进来。刺目的白灯光打下来,我这会儿有时间回头看看他们,弯腰、驼背、疏牙、秃发,一切看起来稀稀落落。
  “又来一个吗?”等了几秒,话语的发声者才蹒跚走过来,腰驼得很深,头快要垂到膝盖了,两手攀着一根和她一样歪扭着的拐杖,一杵一杵着进来,白透了的发整齐落在而后,两个黑夹子清晰映在上面,她转动着嘴巴,不吃东西时也在微微画圈着转,抖着抖着颤出几个字:“我看看。”
  我站在静止的时间里,旁边矗立着如时间一般老的爷爷奶奶,竟然没有移动,也没凑上前去扶着她,就用眼睛等待她那双小脚跺一步,拐棍跺一步,慢慢走到母亲头前。
  “你哪难受了,来这不要怕,先输液治。”
  母亲发黄的脸上掀起一丝笑容,“哦,好。”
  她定了一会,转身,确立拐棍的方向,转个90度,嘴角突然咝咝抽动,呼哧了几声,“唉,小了么,正是活人的时候,我能替死就好了。”她声音极小,是说给自己听的,我心里一摊干裂的震动波及上来,眼里涩得疼。她看我一眼,眼神空空地落在我心上,她沉沉地走出了病房,随后那些老者也接二连三在叹气里走出病房。
  他们中间的一个就在那夜不在了。我顺着门上小窗看到护士们跑来跑去,穿着制服的门卫拉门,救护车120里狭长的那个床驮着死者被迅速地抬走了。我的心跳得极快,听步履声拐进隔壁电梯里了,忙活了半个小时的杂乱声响瞬间停下来,心一下缩起来。母亲睁着眼睛,静静听着,什么也没问,我说你喝水吗,她摇摇头。
  第二天一早,当我迈出楼道,他们坐在狭长的走道两旁,这让我记起小时候家属院下的墙角跟,也有一排老者倚墙晒太阳,一人坐着一个板凳,闭着眼睛打瞌睡。我们挎着书包从他们身边经过,太阳正好照出一个个黑色剪影,土墙上站着的卧着的,好像起伏的琴键,我们就悄悄羡慕着,我们要是不上学能一直睡就好了,而后奔走,回头看,土墙就只有矮键了。如今,他们也是这样歪着头睡觉,整个身子锲在轮椅里,头埋在胸口了,连同耷拉的脸皮,时而挂下来几缕口水。一个精干的老奶奶和护工说着年轻时的事儿,她穿着自己缝的暖鞋,艳红色的,她说老来俏就是要穿红袄蹬红鞋。我仔细辨别昨晚进来的与现在看到面庞的人差,总在想少了谁,耳后就听护士议论了。我插话:“老人家走后你们是第一通知家属吗?”“他们进来都留寿衣了,我们就边通知,边就给穿好了,等来了有时人都僵了不好穿衣了。”说话是两个小姑娘,看起来二十五六岁,我很吃惊,“是你们给穿吗?”“对呀,这每年送走二三十个,都是我俩给弄。”随后,她们说要怎么清洗,包括要清理耳孔鼻孔,是对逝者的尊敬。养医护人员很和善,最后一程,总是这些不搭干的人送的,也是他们陪了这些间或失能、失智的人最后一段时光。死,对于这两个小姑娘已经稀松平常了,这一秒能拉话话的人,下一秒就推走了。
  那一雙空空的眼睛又在注视着我,她回头看我一眼,拐进去母亲的病房,我跟了进去,这次我扶着她干瘦的胳臂,她顺着床边一个椅子坐下,噗噗粗喘着气,于是母亲落在她温柔的目光里了。
  母亲已安了重型呼吸机,粗管子对着肺吹。我当时在西安找不到可以接收在普通病房用能呼吸机的医院,打问到老家榆林有医养加老年护理院一体的临终托管的病区,便联系到这看护。我知道这里的人随时就会被死亡带走,我对他们充满不舍。我给母亲叫外卖餐时,看到地图里自己就定位在一个小黑点里,世界那么大,而我们这个黑点区域里,就有两个楼层的老人,远离家人,如在隔离生者区的黑域独自等待着自己的死亡。我可怜母亲的病,如同可怜他们一样,甚至在每个深长的夜里,我一个人去楼道叫护工姚叔,就看到死神大概就在黑黢黢道的尽旁,随时点着花名册。我起先害怕极了,哧溜一下窜过对门唤起姚叔,再飞速移回母亲病房,心惊肉跳。可我在这楼道一两周后,慢慢不害怕了,我同情的对象对来接他们的死亡丝毫不怕,竟说起像聊一个老朋友,或成了即将要去的一个温暖的家,那个家暖暖的,也许现在的一群人,还能都在那里团聚。而我和母亲,现在就在这团聚里。爷爷奶奶们一在楼道里看到我,就问我母亲的病,那个笨家伙是不是戴上特别疼,日以继日吹会不会很难受。我也会给他们说说药上的英语字是什么意思,帮他们拨通电话,和孙子拉拉话。
  家乡的冬天总是很晴,尽管楼道进来阳光很少,但大家都敞开门,谁也不回避,阳光跟着从房里出来的人也播撒漫在地上了,晶亮亮的。我有时离开一会儿回来,看见床头多出一颗枣,两颗花生,或者一枚水果糖。我逗母亲,看,今儿又有礼物啦,你每天都能收到礼物呢,住这多幸福啊,她隔着呼吸面罩说有老奶奶或者爷爷来过。我视这些生命的礼物为珍宝,总会喂了母亲吃下,病房的酒精味一下就充满了甜腻与温馨,也知道这些小小的食物都是他们节省下来舍不得自己吃的。我听母亲讲,刚出生的小孩子要让老者摸过头就会长命百岁,古来能活过70就是福星了,我喜着说,那你总能吃到他们的食物,沾了足够多的福气了,病都会好!
  可一日,呆笨的呼吸机指标不对,喷出的气忽冷忽热,医院的人调试不了,主治医师都急得哭喊,“那是北京的工程师给说的方法,我们也不会啊,这个机子一年都没用过了。”我悬起了心,说让他们快速找北京的仪器师啊。那夜,我在病危告知书上签下了名字,而后在楼道拐角跪着请求上天保佑妈妈。楼道医生跑来跑去,惊得邻居们也睡不成,那个驼背的老奶奶拄着拐杖就站在我身后,“娃,今晚没事。”医生核对指标,一直在对着手机和北京的人视频,精心调试,慢慢地母亲状况缓过来些了,凌晨,大夫说解除危险了。我瘫坐在地上,身后的老奶奶才转身回了自己病床,我泪水托着的眼寰里,她的背影包裹着红金色暖晕,弋带神性光芒。
  多么灰黑的夜,第二天也会沸腾起来,一顿饺子,一碗羊肉,护理院伙食一好,所有人都会出来吃饭,就是过节的开心,话说得底气十足,豁牙里慢吞吞嚼着食物。可喧闹完,某个夜晚一场关于个人的抢救,人们都又灰塌塌了。死神总在夜里来,我深怕这突如其来的静。弯腰的奶奶总安静在母亲旁,看着才六十刚过的母亲,说出“我要能替就好了”,慢慢起身走,她的背影永久储藏在我记忆里。
  母亲终究没躲过夜里的闹与静,我带她离开,长久地回看了一下黑黢黢的长廊,那夜,奶奶爷爷们都在睡。一年来,我总在街上、菜市场、巷子、医院里看到如他们面孔一般的老者,一个人,孤苦地守着最后的时间。他们有的被儿女嫌恶、有的亲友散尽、有的老无所依,有的贫困交加看不起病,有的失智失能瘫痪在床,但他们都善良地、完全地守住了一个人的样子,足以被尊重被疼爱。总说老是无用的,可他们活了一辈子,什么都看得开,什么都舍得托举和奉献,什么都撂得下,总还想把自己仅存的生命额度分给更年轻的一辈,如同延伸在土地下的粗重的根须,把养分和担当都默默承载下来,树叶枝茂婆娑,花儿鲜艳绽放时,总无人看到下面的它们,永远无言在输送生命的全部能量。
  耳边又响起——“我要能替就好了”,如果可以,我也愿意替那位老奶奶,以我年轻的生命带她重活一次,就那么美丽地重新走过一遍生命的时光,看阳光就洒在身上,看自己变成一片叶落,看自己渐行渐远……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废墟》一文里曾经说过: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砖块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残断的木柱在夕阳下默立,历史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辉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遮羞的阴影。  记得我第一次跟一位画家朋友去郊外写生时,那个村庄的人虽已搬迁,可有许多土屋还默立在老榆树下。我穿
期刊
光线透光窗上的钢筋防护栏,一条条静穆地落在软绵绵花被子上,我仰脖子看,自己真成一只拥成几节懒洋洋的虫子,大概“懒虫”叫法里都有些宠溺的味道吧。阴面厨房窗棂上还有未消融的冰,远处的榆树叉子在蓝空下画上几撇线条,对面的围墙上突然露出个脑袋,黑黝黝干涩的脸,皱纹不留余地刻在上面,他平行移动着,慢慢高过围墙,一点一点拔起来。是做工的人嘞,两三个趴成一小撮,揽水泥,放砖,抹腻子,平行程序般配合着一堵墙的形成
期刊
记得画室的窗户上蒙着厚厚的窗幔,纷乱的尘世和喧嚣被阻隔在外,显得十分遥远。室内黯淡宁静,有一束柔柔的灯光投射在锃亮的深褐色陶瓶或明暗对比鲜明的石膏头像上,还有一束灯光投射在我画板洁白的素描纸上。我被静物的优雅和宁静所感染,内心弥漫起一种莫名的愉悦和激动。我举起铅笔,嚓嚓嚓地打着轮廓。我被自己画出的线条感动着。于是,我常常忘记了自己身处白天还是黑夜,忘记了自己吃饭和睡觉的时间……  我画的线条越来越
期刊
高山草原,澄澈朗晴,草质柔软,长势一致,空气清新。放眼远望,绿茵如毯,一碧连天,青草丛中还点缀着各种不知道名字白的紫的黄的小花朵。人们忘了年龄和身份,竟就地打起滚来。  去过几个草原,唯爱康乐草原。  康乐草原因其境内的“康隆寺”而得名,是一个禁牧的高山草原,在祁连山雪峰下,海拔3000多米,草原总面积268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是少数民族裕固民族的生息地,也是甘肃省张掖市有名的旅游胜地。  
期刊
想在月光下赏荷。却因为去得早,便漫步到了洗马湖边。  单是蓝天白云下葱翠的山峦、清亮的湖水、和煦的微风,以及从洗马湖衍生出来的几个荷塘里妍美的荷花;湿地里的芦苇、菖蒲、狗尾草等上百个多样性的植物;和在湖里、芦苇丛中、沟渠边栖息着的鹭鸶、野鸭等水鸟,就足够让你心生宁静,让灵魂恬适。  走着走着,眼前一片紅。一抬起头,普洱的一大景观,即天空中和湖里交织缠绵在一起的火烧云,便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  当夕
期刊
纤细的水流声里,红脊梁、白脊梁的鱼儿,将那桃花瓣,一片片都付了东流。糖纸将自己叠成小船,看流水落花春去也,在薄影静淡的水藻里,在谭底清辉的映照下,款款地留下了来过的踪迹,后来,溪声凄紧的一瞬,便是思念的心迹。糖纸溜走了,岁月也一起溜走,而唯独能留下黄卷里侥幸的一两张,发现后雀跃欢跳胜过中了彩票大奖。  如此,眼前一团清浅,思绪游走,记忆中的白泛起,干净、寂寥……  入梦,儿时在胖手丫里放的宝贝,掀
期刊
三十年后,当我重新从暮色苍茫的村落里捡拾起一个女人吆喝的声音时,这个在暮昏驱赶羊群、驱赶日子的女人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生活、对生命的重大吆喝——在漫漫长夜,她偎依于男人的怀抱中,完成了对甜蜜爱情的幸福沉吟;在孕育与分娩之路上,完成了撕心裂肺的痛苦挣扎与求助;在母亲和妻子之路,完成了对劳作于田间地头的丈夫的叮嘱,完成了对玩耍于村落孩子们的亲切呼唤;在漫长岁月里,完成了对喜悦之事的欢笑和对苦难现实的抗争与
期刊
二十年的村道,铸就了我终生不变的处世姿态,从此无法更改。我也不可能抛弃村道,另外选择一条人生道路,将自己重新铸造成另外一个我,一个像皮特或杰克逊式的现代时尚人物。  ——题记  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村道静静地卧着,晨霭弥漫着整个村庄。偶尔有几声鸡鸣狗吠打破沉寂,村庄渐渐从沉睡中被唤醒。  太阳缓缓升起时,不再黯淡沉寂的村道上挨挨挤挤地走过一群羊。由于村道太狭窄,有几只羊被挤下路道,溜着田埂往前走
期刊
人们喜欢把走过的日子叫岁月。可岁月是什么呢?  岁月如风。风虽无形,可人们却能看到它走过时,树枝的摇摆,小草恭敬地弯腰迎候。人们常说,岁月无情。它会让一个人、一头牛很快老去,会让一把锨变得锈迹斑斑,让一棵树枯去。岁月是有生命的,它像一位长者常常躲在冥冥之中指挥着万事万物却不露头面,它掌管着一个村庄的生杀大权却隐身无形,它发号施令让一个季节转换成另一个季节却不露声色,当它让一头牛、一棵树老去时,谁来
期刊
午饭时间,照例去学校旁的餐厅吃饭。因学校毗邻景区又加用餐高峰期,自然拼桌会多一些。掀起帘子进去,倒是有空桌,心想着迅速吃碗面,就离开。刚落座,就看到服务员远远领着两个人过来,安排在我对面坐下。拼桌总是有些尴尬的,低头不语,摆盘混放,隔阂生隙,毕竟饭菜总是和熟络的人吃着才香,里面能吃出人情的暖味。  不过,换温蔼的脸庞,也就不觉变扭了。她是女儿,四十多岁,细细薄薄的单眼皮,圆阔脸;她是妈妈,七十多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