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五所本科师范院校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文章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师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张科(1975- ),男,四川资阳人,乐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佘万斌(1975- ),男,四川阆中人,乐山师范学院党办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彭巧胤(1980-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169-03
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高师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是高师生的一般价值观在教育单位选择上的体现,它既决定高师生职业行为的选择倾向,也影响其对已从事职业的满意度。了解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对于加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高师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过程
1.问卷的选取及信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于海波等人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乐山师范学院600名在校学生施测,用于检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5790.499,显著性水平为0.000,KMO系数为0.931,巴特利检验的P<0.001。采用正交旋转法,获得六个因素的问卷结构,其命名分别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了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和问卷的分半信度都较好。
2.被试。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五所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7份,回收率为87.85%。
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第一,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的结构特点。由170页表1可见,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数关系为: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说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和物质生活在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家族和威望相对较弱,从被试来看,家族和威望的变异程度比其他四个因素大。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学校、专业、年级、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成主效应,而类别即教育层次(专、本科)对其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的影响。

第二,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由表2可见,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而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基本没有影响。
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三个维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后可以看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高师生在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三个维度上处于所有收入水平中的最高位,而且相对其他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2000元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性的差异,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偏低,对于其他收入水平而言没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不同类型(性别、专业、年级)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对不同专业(文科、理科、艺体)、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不同维度上影响的显著性以及相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专业和性别相互作用一起对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和家族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专业和年级相互作用一起对人际关系和贡献有极显著的影响,而对自我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对其他维度无影响;年级和性别相互作用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贡献维度上,除了专业和性别、年级和性别之间相互作用无显著影响之外,其余因素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

对贡献维度作进一步分析,不同专业的贡献均值为:艺体﹥文科﹥理科,即艺体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贡献,而理科专业的学生不太注重贡献。不同年级的贡献均值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即对于贡献的关注程度是大一高,大二、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回升趋于稳定。男女生贡献的均值为:女生﹥男生。
经过专业和年级在贡献维度上的多重比较,在贡献维度上专业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明显,即有显著性差异。就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来看,艺体专业大一学生在贡献维度上与大三、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一学生的贡献均值最高;理科专业大一与大四、大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最高;文科专业大三和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要高于大二。
2.不同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由表4可见,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这四个维度的差异极其显著,家族维度表现显著,即这五所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家族维度存在差异。(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纬度的平均值除了威望略低于西华师范大学外,其余各项值都位于最高位,特别在贡献方面与其他学校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其余学校之间在贡献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职业价值除威望略高于绵阳师范学院外,其余各维度都明显低于其他学校,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其他学校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差异。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无明显差异。西华师范大学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除物质生活和威望方面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均无明显差异。
三、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成因
总的来说,四川省5所院校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积极向上、关注个人的特点,其具体特点如下:
1.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结果显示,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三个因素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条件好(家庭月收入人均2000元以上)的高师生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上表现相当突出,其原因是他们希望工作能有好的物质回报,体面的、受人尊敬的职业能够对家庭有帮助。家庭条件较差(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学生,由于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导致他们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而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秉承着“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形成了只讲贡献、不求回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进行分类引导,对于不同家境的高师生显得尤为重要。
2.不同类别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艺体专业比文科、理科专业的学生更看重贡献,说明艺体专业的学生更富有激情,能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所做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社会化进程转变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艺体专业的高师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被用人单位接纳。
不同年级的高师生对贡献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大一高,大二、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高师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踌躇满志,渴望成功,加上自我的认可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对贡献表现出了强大的兴趣和信心。随着象牙塔的神秘面纱慢慢褪去,更多的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专业的不对口,就业难等系列问题摆在大二、大三学生的面前,因而他们在适应过程中开始怀疑自己,同时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因而不愿意也无暇对贡献思考太多。随着自身心智的成熟,学识和能力的提高,加上实习、见习等专业体验越来越丰富以及学校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专业思想的进一步巩固,所以对贡献的关注程度又得到了回升,并且日趋理性。
在男女生贡献维度比较来看,女生要大于男生,主要是由于女生感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抱负,而大多数男生更理性,更加关注现实。
3.不同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不同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这与学校的层次、发展现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家族除外)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威望除外)明显低于其他学校;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处于中间位置。总体来看,内江师范学院处于四川中部城市内江市,与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相比,其所处城市的经济水平略低于后两者,与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两所老牌本科师范院校相比,其综合办学实力要稍逊一筹。综合各类因素可以看出,越是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办学实力一般的师范院校的学生表现出的职业价值观越是明显,其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理性,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来考虑和选择,此类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学生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分析,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老牌师范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表现一般,这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学校教学质量好等因素有关,这类院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感性,缺少对自己的理性分析,或者因为其就业时有多家用人单位来校选择学生,让学生来不及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就能就业,导致其职业价值观的钝化。
四、加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1.引入全程化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大二是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破立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其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最佳时期。目前,大多数高校把职业教育放在大一和大四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看,大一偏重于专业思想和适应性教育,大四偏重于就业技能技巧教育,但其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未能准确把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确立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把握好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期。我们认为,对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一入校就开始,分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教育,其中尤其要把大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突出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
2.关注重点群体教育,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上学,但对这些学生的帮扶重经济轻精神、重物质轻心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自信心不足、性格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了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因此,加强对高师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体现分类指导、分层教育。如对于家庭经济不太好的高师生,可以在大二时着重对他们进行物质生活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树立起符合教育工作和社会现实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家庭经济较好的高师生,应当在大二时对其进行自我发展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
3.针对不同类型学校,有效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总的来说,办学时间不长的、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务实、理性;而办学时间长、地处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学校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较为感性。所以,办学历史不长的、一般的师范院校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紧紧围绕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加强就业能力和技巧的教育,提高人职匹配性;办学历史较长的、老牌的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锻炼其吃苦耐劳等品质。
[参考文献]
[1]辛志勇,金盛华.大学生的价值观概念与价值观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3]于海波,张大均,张进辅.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初步构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4]唐昆雄,杨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贵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关键词]高师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张科(1975- ),男,四川资阳人,乐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佘万斌(1975- ),男,四川阆中人,乐山师范学院党办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彭巧胤(1980-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169-03
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高师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是高师生的一般价值观在教育单位选择上的体现,它既决定高师生职业行为的选择倾向,也影响其对已从事职业的满意度。了解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对于加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高师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过程
1.问卷的选取及信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于海波等人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乐山师范学院600名在校学生施测,用于检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5790.499,显著性水平为0.000,KMO系数为0.931,巴特利检验的P<0.001。采用正交旋转法,获得六个因素的问卷结构,其命名分别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了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和问卷的分半信度都较好。
2.被试。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五所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7份,回收率为87.85%。
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第一,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的结构特点。由170页表1可见,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数关系为: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说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和物质生活在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家族和威望相对较弱,从被试来看,家族和威望的变异程度比其他四个因素大。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学校、专业、年级、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成主效应,而类别即教育层次(专、本科)对其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的影响。

第二,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由表2可见,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而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基本没有影响。
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三个维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后可以看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高师生在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三个维度上处于所有收入水平中的最高位,而且相对其他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2000元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性的差异,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偏低,对于其他收入水平而言没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不同类型(性别、专业、年级)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对不同专业(文科、理科、艺体)、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不同维度上影响的显著性以及相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专业和性别相互作用一起对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和家族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专业和年级相互作用一起对人际关系和贡献有极显著的影响,而对自我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对其他维度无影响;年级和性别相互作用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贡献维度上,除了专业和性别、年级和性别之间相互作用无显著影响之外,其余因素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

对贡献维度作进一步分析,不同专业的贡献均值为:艺体﹥文科﹥理科,即艺体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贡献,而理科专业的学生不太注重贡献。不同年级的贡献均值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即对于贡献的关注程度是大一高,大二、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回升趋于稳定。男女生贡献的均值为:女生﹥男生。
经过专业和年级在贡献维度上的多重比较,在贡献维度上专业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明显,即有显著性差异。就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来看,艺体专业大一学生在贡献维度上与大三、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一学生的贡献均值最高;理科专业大一与大四、大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最高;文科专业大三和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要高于大二。
2.不同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由表4可见,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这四个维度的差异极其显著,家族维度表现显著,即这五所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家族维度存在差异。(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纬度的平均值除了威望略低于西华师范大学外,其余各项值都位于最高位,特别在贡献方面与其他学校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其余学校之间在贡献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职业价值除威望略高于绵阳师范学院外,其余各维度都明显低于其他学校,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其他学校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差异。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无明显差异。西华师范大学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除物质生活和威望方面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均无明显差异。
三、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成因
总的来说,四川省5所院校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积极向上、关注个人的特点,其具体特点如下:
1.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结果显示,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三个因素对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条件好(家庭月收入人均2000元以上)的高师生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上表现相当突出,其原因是他们希望工作能有好的物质回报,体面的、受人尊敬的职业能够对家庭有帮助。家庭条件较差(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学生,由于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导致他们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而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秉承着“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形成了只讲贡献、不求回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进行分类引导,对于不同家境的高师生显得尤为重要。
2.不同类别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艺体专业比文科、理科专业的学生更看重贡献,说明艺体专业的学生更富有激情,能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所做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社会化进程转变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艺体专业的高师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被用人单位接纳。
不同年级的高师生对贡献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大一高,大二、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高师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踌躇满志,渴望成功,加上自我的认可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对贡献表现出了强大的兴趣和信心。随着象牙塔的神秘面纱慢慢褪去,更多的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专业的不对口,就业难等系列问题摆在大二、大三学生的面前,因而他们在适应过程中开始怀疑自己,同时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因而不愿意也无暇对贡献思考太多。随着自身心智的成熟,学识和能力的提高,加上实习、见习等专业体验越来越丰富以及学校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专业思想的进一步巩固,所以对贡献的关注程度又得到了回升,并且日趋理性。
在男女生贡献维度比较来看,女生要大于男生,主要是由于女生感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抱负,而大多数男生更理性,更加关注现实。
3.不同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不同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这与学校的层次、发展现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家族除外)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威望除外)明显低于其他学校;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处于中间位置。总体来看,内江师范学院处于四川中部城市内江市,与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相比,其所处城市的经济水平略低于后两者,与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两所老牌本科师范院校相比,其综合办学实力要稍逊一筹。综合各类因素可以看出,越是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办学实力一般的师范院校的学生表现出的职业价值观越是明显,其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理性,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来考虑和选择,此类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学生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分析,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老牌师范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表现一般,这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学校教学质量好等因素有关,这类院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感性,缺少对自己的理性分析,或者因为其就业时有多家用人单位来校选择学生,让学生来不及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就能就业,导致其职业价值观的钝化。
四、加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1.引入全程化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大二是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破立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其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最佳时期。目前,大多数高校把职业教育放在大一和大四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看,大一偏重于专业思想和适应性教育,大四偏重于就业技能技巧教育,但其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未能准确把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确立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把握好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期。我们认为,对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一入校就开始,分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教育,其中尤其要把大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突出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
2.关注重点群体教育,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上学,但对这些学生的帮扶重经济轻精神、重物质轻心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自信心不足、性格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了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因此,加强对高师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体现分类指导、分层教育。如对于家庭经济不太好的高师生,可以在大二时着重对他们进行物质生活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树立起符合教育工作和社会现实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家庭经济较好的高师生,应当在大二时对其进行自我发展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
3.针对不同类型学校,有效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总的来说,办学时间不长的、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务实、理性;而办学时间长、地处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学校的学生,其职业价值观较为感性。所以,办学历史不长的、一般的师范院校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紧紧围绕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加强就业能力和技巧的教育,提高人职匹配性;办学历史较长的、老牌的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锻炼其吃苦耐劳等品质。
[参考文献]
[1]辛志勇,金盛华.大学生的价值观概念与价值观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3]于海波,张大均,张进辅.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初步构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4]唐昆雄,杨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贵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