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拟就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技巧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再现生活以创设教学情景
生活是语文之源,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就是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景沟通起来,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创设的教学情景走向历史,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品味词语,了解诗歌描述的意境,辨析其表达方式、鉴赏其写作技巧,把握主旨。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二、借助图画以创设教学情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讲授古典诗歌时,借助图画可以再现教学情景,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的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在讲授《涉江》之前,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悠远的战国时代,与作者一起经受战火的洗礼。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英雄形象映照日月,爱国精神千古流芳。在“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濯淖污泥之中,皎然泥而不滓,抱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用不朽的力作《涉江》谱写了一曲“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的理想之歌,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爱国信念。在同学们怀着钦佩的心情,眼睛中流露出热切的目光,急于想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交谈的契机中,用幻灯推出屈原的巨幅画像。学生们惊喜的“哇!”声一片。这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示大家看画像左上角的对联“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思考这幅对联对揭示屈原伟大人格的作用,以唤起同学们对诗人的崇敬之情。接着又推出屈原仗剑在江边抑郁地踱步的画像,提名学生回答:从屈原的画像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继而争先恐后地回答:从微蹙的眉宇间看到了诗人的忧思与刚毅;从炯炯的目光中,看到了诗人的睿智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整幅图画显示了屈原忧国忧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气质,塑造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齐寿的不朽形象。同学们在饶有兴趣的欣赏中忘记了疲劳,准确地理解了这段课文。
三、播放音乐以渲染教学氛围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
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讲授《琵琶行》之前,先播放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用多媒体推出蓝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风萧瑟、枫叶凋落的画面。哀伤的音乐,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而凄冷抑的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令人拍案叫绝,可推为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之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诗句描写的音乐中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表演技法,播放了古典琵琶曲《高山流水》中的一段。悠扬柔美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脸上流溢着欢快,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四、讲述故事以创设教学情景
讲授《孔雀东南飞》时,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四大民间传说。请学生讲讲《天仙配》的故事梗概,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远古的爱情悲剧中。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一段黄梅戏表演。学生精神振作,兴趣盎然,欢快的音乐,充满鸟语花香的电视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接着播放七仙女被天兵天将劫持走的结局,善良的董永泪流满面,呼天抢地,在他“娘子!娘子!”的呼喊声中结束播放。欢乐幸福与无情摧残形成强烈的反差,同学们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董永凄厉的呼喊声久久回响在教室,撞击着大家的心扉,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然后我又启发同学们思考:这两个民间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认为都是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及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压制与摧残。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总结道:当时的社会,要求青年男女在个人的婚姻大事上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选择的权利与个性的自由。这也就是造成梁祝悲剧的社会根源。接着让同学们利用10分钟的时间,根据预习整理思路,讲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并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推举代表发言。大家充满了热情,思维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接着又让同学们思考,联系我们的社会现实,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悲剧。有同学说在报纸上看到过,大都发生在贫困愚昧的山区,为了给哥哥或弟弟成家,强行把女儿嫁给不喜欢的人。借此机会教育学生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充分享受优越的社会制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并立志用丰富的知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以上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
一、再现生活以创设教学情景
生活是语文之源,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就是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景沟通起来,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创设的教学情景走向历史,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品味词语,了解诗歌描述的意境,辨析其表达方式、鉴赏其写作技巧,把握主旨。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二、借助图画以创设教学情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讲授古典诗歌时,借助图画可以再现教学情景,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的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在讲授《涉江》之前,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悠远的战国时代,与作者一起经受战火的洗礼。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英雄形象映照日月,爱国精神千古流芳。在“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濯淖污泥之中,皎然泥而不滓,抱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用不朽的力作《涉江》谱写了一曲“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的理想之歌,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爱国信念。在同学们怀着钦佩的心情,眼睛中流露出热切的目光,急于想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交谈的契机中,用幻灯推出屈原的巨幅画像。学生们惊喜的“哇!”声一片。这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示大家看画像左上角的对联“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思考这幅对联对揭示屈原伟大人格的作用,以唤起同学们对诗人的崇敬之情。接着又推出屈原仗剑在江边抑郁地踱步的画像,提名学生回答:从屈原的画像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继而争先恐后地回答:从微蹙的眉宇间看到了诗人的忧思与刚毅;从炯炯的目光中,看到了诗人的睿智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整幅图画显示了屈原忧国忧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气质,塑造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齐寿的不朽形象。同学们在饶有兴趣的欣赏中忘记了疲劳,准确地理解了这段课文。
三、播放音乐以渲染教学氛围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
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讲授《琵琶行》之前,先播放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用多媒体推出蓝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风萧瑟、枫叶凋落的画面。哀伤的音乐,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而凄冷抑的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令人拍案叫绝,可推为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之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诗句描写的音乐中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表演技法,播放了古典琵琶曲《高山流水》中的一段。悠扬柔美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脸上流溢着欢快,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四、讲述故事以创设教学情景
讲授《孔雀东南飞》时,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四大民间传说。请学生讲讲《天仙配》的故事梗概,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远古的爱情悲剧中。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一段黄梅戏表演。学生精神振作,兴趣盎然,欢快的音乐,充满鸟语花香的电视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接着播放七仙女被天兵天将劫持走的结局,善良的董永泪流满面,呼天抢地,在他“娘子!娘子!”的呼喊声中结束播放。欢乐幸福与无情摧残形成强烈的反差,同学们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董永凄厉的呼喊声久久回响在教室,撞击着大家的心扉,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然后我又启发同学们思考:这两个民间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认为都是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及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压制与摧残。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总结道:当时的社会,要求青年男女在个人的婚姻大事上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选择的权利与个性的自由。这也就是造成梁祝悲剧的社会根源。接着让同学们利用10分钟的时间,根据预习整理思路,讲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并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推举代表发言。大家充满了热情,思维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接着又让同学们思考,联系我们的社会现实,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悲剧。有同学说在报纸上看到过,大都发生在贫困愚昧的山区,为了给哥哥或弟弟成家,强行把女儿嫁给不喜欢的人。借此机会教育学生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充分享受优越的社会制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并立志用丰富的知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以上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