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关键词:阅读创新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孔子强调“ 学而不思则惘”;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 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在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 ”,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出。
1.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教《孔乙己》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学习孔乙己的语言、神态、动作、经历后,我曾提出这么一道问题:孔乙己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认识之深刻出人意外。如有的学生说,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孔乙己的死应是丁举人派人打成重伤而至死的;有的说孔乙己是自己毁了自己:他好喝懒做,总想不劳而获才是他死的真正原因;又有的说,封建科举制度使孔乙己只会读书,没有生存能力,最终使他悲惨死去。经过分析概括,学生最终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导致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
2. 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如在作文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水。但有的学生回答:雪融化了是春天。这个回答就是发散思维的一个很好例证。
3. 从直觉思维的角度去想
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 “ 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 。这直觉和灵感就是直觉思维。 中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
如教完《愚公移山》一课后,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一个学生说:“愚公太笨了!愚公如果听智叟的话搬家,会更容易达到出入方便的目的,如果没有天神的帮助,他将很难达到目标。他还不如早日搬家,用节省出的时间为子孙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中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
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
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启发学生乐于质疑, “ 欲求真智,必先疑之 ”,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其二,“思考即生活 ”,要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其三,要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除了思想以外,我别无财产,但这就是使我满足的巨大财富。”
励志,就是磨励意志。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
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出来。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关键词:阅读创新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孔子强调“ 学而不思则惘”;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 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在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 ”,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出。
1.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教《孔乙己》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学习孔乙己的语言、神态、动作、经历后,我曾提出这么一道问题:孔乙己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认识之深刻出人意外。如有的学生说,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孔乙己的死应是丁举人派人打成重伤而至死的;有的说孔乙己是自己毁了自己:他好喝懒做,总想不劳而获才是他死的真正原因;又有的说,封建科举制度使孔乙己只会读书,没有生存能力,最终使他悲惨死去。经过分析概括,学生最终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导致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
2. 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如在作文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水。但有的学生回答:雪融化了是春天。这个回答就是发散思维的一个很好例证。
3. 从直觉思维的角度去想
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 “ 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 。这直觉和灵感就是直觉思维。 中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
如教完《愚公移山》一课后,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一个学生说:“愚公太笨了!愚公如果听智叟的话搬家,会更容易达到出入方便的目的,如果没有天神的帮助,他将很难达到目标。他还不如早日搬家,用节省出的时间为子孙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中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
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
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启发学生乐于质疑, “ 欲求真智,必先疑之 ”,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其二,“思考即生活 ”,要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其三,要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除了思想以外,我别无财产,但这就是使我满足的巨大财富。”
励志,就是磨励意志。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
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出来。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