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吴江市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腹地,面积1176平方公里,辖9个镇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江苏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吴江市科协以“搭建平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为抓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争取和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科普阵地建设,全市科普设施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覆盖面日益扩大。
政府给力,大型科普场馆成为吴江地标
吴江市科协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领导支持,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听取指示,邀请领导参加科普周、科普日、“市长奖”等重大活动。积极争取市人大、政协、专家咨询团等对科协工作进行视察、调研,通过提案议案、建议意见的形式为科普工作建言献策。
吴江市科协大力营造科普氛围,引起吴江市委、市政府对科协、科普工作的高度关注,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 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市级科普专项经费从2006年的人均2元逐步提升,2009年达人均5元,2010年达人均6元,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
在加大科普专项经费的同时,吴江市政府还充分发挥在科普场馆建设上的投入主体作用,建设了一批大型科普场馆。其中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总投资达1.2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有6个科普展区,拥有140余件科技展品(其中85%以上为互动型)以及天文台、球幕影院、4D动感影院等设施,年培训、接待近10万人次,成为吴江市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生的“知识海洋”和“启智殿堂”,成为吴江市的一大地标。
部门协力,社会化大科普氛围日趋浓厚
为了更好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吴江市成立了由33个部门组成的科普协调小组和由24个部门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科协。吴江市科协充分利用这一组织优势,积极发挥联系沟通、组织协调职能,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制订下发工作方案并开展考核评比,充分调动各单位共建积极性,努力营造社会化大科普的良好氛围。
吴江市科协会同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未来工程师工作室”建设。联合下发文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推动,并赴上海联系制作部门,印制建设目录,制订相关的奖励措施。位于中国缝纫机名镇横扇镇的菀坪学校在吴江市科协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建设“机械梦工场”工作室,成为江苏省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资助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环保小卫士”、“机器人天地”等16个不同主题工作室,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吴江市气象局在环境优美的气象公园内开辟500多平方米的青少年气象观测站、二十四节气、气象符号等活动场所,让市民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气象科普知识;吴江市卫生局投资近500万元建设800平方米健康教育园,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千年古镇同里投资近百万元建设国医堂,推广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科协、计生、农委、供销等部门还联合开展了“科普超市”、“便民服务社”的建设,打造提供科普宣传和各类服务的一站式集成化窗口。
民资助力,特色科普阵地群渐成规模
吴江市科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通过“一补二拨三奖励”加大对民营科普设施的引导和扶持。“一补”是对新建设施根据其科普功能效用大小给予一次性数额不等的补助;“二拨”是将各类场馆统一纳入两年一次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评审范围,下拨专门工作经费;“三奖励”是通过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工作对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科普活动的场馆设施给予奖励。吴江市民资投入科普热情高涨,围绕各自产业特点兴建了静思园、淡水鱼科普馆、玫瑰园、丝博园、麻立坊等一大批具有科普功能的场馆设施,形成了围绕产业搞科普、搞好科普促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科学普及双赢的态势。
江苏众诚鸭业有限公司在不断完善自身种鸭培育、鸭苗孵化和销售、饲料生产、肉鸭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基础上,在吴江市科协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经纪人+农户”等产业化经营道路,辐射带动本地区以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多万户农户养殖致富,成为吴江市首家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表彰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在吴江市科协建议下,公司以“服务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宗旨,按照中国科协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具体要求,在900亩综合示范核心养殖区旁建设占地240平米的科普惠农服务站,集成科普培训活动室、科普咨询服务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科普远程教育室、新产品新技术展示室、科普宣传栏和企业科协办公室并实行敞开式服务,成为周边地区广大农民和合作社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收致富的一站式窗口,被评为江苏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点。
措施得力,“十分钟科普圈”初步成型
吴江市科协从“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角度出发科学谋划全市科普阵地的建设与集成,创立以政府投入场馆为骨干,以单位部门场馆为支撑,以其他场馆为补充,不同场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有机整合的网格化发展模式,重点针对原有常规性阵地建设中的空白和薄弱点安排科普经费投入,分期分批开展建设,努力提高阵地密度、降低区间距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普阵地网络。
在社区中开展“社区科学工作室”建设,探索出镇(区)出场地、科协出展品、社区出管理的三级联建模式,配套制订“社区科学工作室”由“基本型”到“标准型”再到“提高型”的提档升级体系,2010年全市10个镇区全部建立起基本型“社区科学工作室”,2~3年后覆盖到全市所有街道。
在农村中开展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依托各类农技协和农业基地,按照有组织有专人、有场所有设施、有计划有目标、有项目有成果的“八有”标准加以推进,2010年全市建成13家,2011年计划每个镇再新建1~2家,不断增加服务站数量,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科技致富。
在企业中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发挥企业科协组织职能,辟出专门供科技人员活动的场地,配备图书、杂志、电脑、投影等设备,提供培训、学习、休闲、交流等服务。2010年全市已建成7家,成为企业科技人员的温馨家园。
此外,吴江市科协还通过每年开展的科普画廊建设评比活动,以奖代补推进科普画廊在全市城乡的普及,并将已建成画廊全部纳入科普资料定期免费供应体系;通过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对全市科普资源进行挖掘,首批确立具有代表性、覆盖各镇区、涵盖综合、青少年、农村、社区、企业等5大类科普的阵地33个,进一步充实科普资源。
经过几年的积累,目前,吴江城乡各类科普阵地星罗棋布,市民从其居住、工作或者学习的场所出发,十分钟行程范围内就能享受到由公共财政投入、引导或者扶持的,具有较高质量的科普服务,富有吴江特色的“十分钟科普圈”初步成型。(编辑:罗亚军)
(江苏省科协)
政府给力,大型科普场馆成为吴江地标
吴江市科协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领导支持,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听取指示,邀请领导参加科普周、科普日、“市长奖”等重大活动。积极争取市人大、政协、专家咨询团等对科协工作进行视察、调研,通过提案议案、建议意见的形式为科普工作建言献策。
吴江市科协大力营造科普氛围,引起吴江市委、市政府对科协、科普工作的高度关注,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 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市级科普专项经费从2006年的人均2元逐步提升,2009年达人均5元,2010年达人均6元,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
在加大科普专项经费的同时,吴江市政府还充分发挥在科普场馆建设上的投入主体作用,建设了一批大型科普场馆。其中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总投资达1.2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有6个科普展区,拥有140余件科技展品(其中85%以上为互动型)以及天文台、球幕影院、4D动感影院等设施,年培训、接待近10万人次,成为吴江市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生的“知识海洋”和“启智殿堂”,成为吴江市的一大地标。
部门协力,社会化大科普氛围日趋浓厚
为了更好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吴江市成立了由33个部门组成的科普协调小组和由24个部门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科协。吴江市科协充分利用这一组织优势,积极发挥联系沟通、组织协调职能,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制订下发工作方案并开展考核评比,充分调动各单位共建积极性,努力营造社会化大科普的良好氛围。
吴江市科协会同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未来工程师工作室”建设。联合下发文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推动,并赴上海联系制作部门,印制建设目录,制订相关的奖励措施。位于中国缝纫机名镇横扇镇的菀坪学校在吴江市科协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建设“机械梦工场”工作室,成为江苏省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资助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环保小卫士”、“机器人天地”等16个不同主题工作室,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吴江市气象局在环境优美的气象公园内开辟500多平方米的青少年气象观测站、二十四节气、气象符号等活动场所,让市民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气象科普知识;吴江市卫生局投资近500万元建设800平方米健康教育园,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千年古镇同里投资近百万元建设国医堂,推广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科协、计生、农委、供销等部门还联合开展了“科普超市”、“便民服务社”的建设,打造提供科普宣传和各类服务的一站式集成化窗口。
民资助力,特色科普阵地群渐成规模
吴江市科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通过“一补二拨三奖励”加大对民营科普设施的引导和扶持。“一补”是对新建设施根据其科普功能效用大小给予一次性数额不等的补助;“二拨”是将各类场馆统一纳入两年一次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评审范围,下拨专门工作经费;“三奖励”是通过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工作对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科普活动的场馆设施给予奖励。吴江市民资投入科普热情高涨,围绕各自产业特点兴建了静思园、淡水鱼科普馆、玫瑰园、丝博园、麻立坊等一大批具有科普功能的场馆设施,形成了围绕产业搞科普、搞好科普促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科学普及双赢的态势。
江苏众诚鸭业有限公司在不断完善自身种鸭培育、鸭苗孵化和销售、饲料生产、肉鸭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基础上,在吴江市科协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经纪人+农户”等产业化经营道路,辐射带动本地区以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多万户农户养殖致富,成为吴江市首家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表彰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在吴江市科协建议下,公司以“服务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宗旨,按照中国科协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具体要求,在900亩综合示范核心养殖区旁建设占地240平米的科普惠农服务站,集成科普培训活动室、科普咨询服务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科普远程教育室、新产品新技术展示室、科普宣传栏和企业科协办公室并实行敞开式服务,成为周边地区广大农民和合作社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收致富的一站式窗口,被评为江苏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点。
措施得力,“十分钟科普圈”初步成型
吴江市科协从“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角度出发科学谋划全市科普阵地的建设与集成,创立以政府投入场馆为骨干,以单位部门场馆为支撑,以其他场馆为补充,不同场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有机整合的网格化发展模式,重点针对原有常规性阵地建设中的空白和薄弱点安排科普经费投入,分期分批开展建设,努力提高阵地密度、降低区间距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普阵地网络。
在社区中开展“社区科学工作室”建设,探索出镇(区)出场地、科协出展品、社区出管理的三级联建模式,配套制订“社区科学工作室”由“基本型”到“标准型”再到“提高型”的提档升级体系,2010年全市10个镇区全部建立起基本型“社区科学工作室”,2~3年后覆盖到全市所有街道。
在农村中开展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依托各类农技协和农业基地,按照有组织有专人、有场所有设施、有计划有目标、有项目有成果的“八有”标准加以推进,2010年全市建成13家,2011年计划每个镇再新建1~2家,不断增加服务站数量,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科技致富。
在企业中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发挥企业科协组织职能,辟出专门供科技人员活动的场地,配备图书、杂志、电脑、投影等设备,提供培训、学习、休闲、交流等服务。2010年全市已建成7家,成为企业科技人员的温馨家园。
此外,吴江市科协还通过每年开展的科普画廊建设评比活动,以奖代补推进科普画廊在全市城乡的普及,并将已建成画廊全部纳入科普资料定期免费供应体系;通过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对全市科普资源进行挖掘,首批确立具有代表性、覆盖各镇区、涵盖综合、青少年、农村、社区、企业等5大类科普的阵地33个,进一步充实科普资源。
经过几年的积累,目前,吴江城乡各类科普阵地星罗棋布,市民从其居住、工作或者学习的场所出发,十分钟行程范围内就能享受到由公共财政投入、引导或者扶持的,具有较高质量的科普服务,富有吴江特色的“十分钟科普圈”初步成型。(编辑:罗亚军)
(江苏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