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环节。可以说,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织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在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更是需要教师善导、会问,用一个个精当的提问来进行有效教学。新版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诗歌欣赏、品味能力的培养,几乎每册课本都选编了很多优秀的古代诗歌和新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喜欢诗歌,领悟不到诗歌的魅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论是唐宋诗词,还是五四新诗,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有着丰厚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欣赏理论。这些无不证明着中国诗歌的兴盛。而这些也仿佛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面厚厚的屏障,学生在诗歌面前始终显得不自信、没兴趣、无方法。
基于此,我在诗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设问来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要设计得易切入,体现目标性
提问要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做到有的放矢,且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授《再别康桥》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过几遍全诗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你更喜欢哪个诗节,说说你的感受。”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没有太大的限制,全诗7个诗节,每一个都是一幅相对独立的画面,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一个诗节来分析。而且,这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诗节来分析,都是全诗赏析的一个有效组织部分,最后,我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将作者的思路加以理顺。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堂诗歌赏析课就顺利地结束了。这个核心问题的设计既体现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也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人人都会有话说,人人都是课堂赏析活动的主体。
注重课堂提问的互动性,实现同伴互助,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教师向学生发问,其实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向教师及全班同学发问。这也是提高诗歌教学效率不容忽略的一种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体验互不相同,自然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也有差距,所以学生在阅读诗歌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会快速抓住诗歌主旨,而还有一些学生会存有疑虑。而学生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
我在教授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刚刚进入到高中学习生活中来,每个人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也不同。兴趣浓的、成绩高的学生自然希望通过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展示一下自己的语文风采,而一些语文成绩不太高、很希望在高中阶段有些突破的学生也想在第一篇课文的学习中给自己增强点信心。所以,在教学环节上,我用简洁的语言将第一诗句解读、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下面的诗句。每人一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先提问那些主动举手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作个榜样,慢慢地,随着课堂环节的深入再提问那些不太敢举手、但想参与进来的学生,让他们模仿着说,活跃起课堂气氛,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不解的、感兴趣的问题随意发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教师也能通过这些问题摸清每个学生的“底数”,便于今后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绝大多数情况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课堂提问依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更是需要教师善导、会问,用一个个精当的提问来进行有效教学。新版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诗歌欣赏、品味能力的培养,几乎每册课本都选编了很多优秀的古代诗歌和新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喜欢诗歌,领悟不到诗歌的魅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论是唐宋诗词,还是五四新诗,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有着丰厚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欣赏理论。这些无不证明着中国诗歌的兴盛。而这些也仿佛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面厚厚的屏障,学生在诗歌面前始终显得不自信、没兴趣、无方法。
基于此,我在诗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设问来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要设计得易切入,体现目标性
提问要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做到有的放矢,且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授《再别康桥》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过几遍全诗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你更喜欢哪个诗节,说说你的感受。”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没有太大的限制,全诗7个诗节,每一个都是一幅相对独立的画面,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一个诗节来分析。而且,这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诗节来分析,都是全诗赏析的一个有效组织部分,最后,我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将作者的思路加以理顺。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堂诗歌赏析课就顺利地结束了。这个核心问题的设计既体现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也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人人都会有话说,人人都是课堂赏析活动的主体。
注重课堂提问的互动性,实现同伴互助,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教师向学生发问,其实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向教师及全班同学发问。这也是提高诗歌教学效率不容忽略的一种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体验互不相同,自然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也有差距,所以学生在阅读诗歌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会快速抓住诗歌主旨,而还有一些学生会存有疑虑。而学生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
我在教授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刚刚进入到高中学习生活中来,每个人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也不同。兴趣浓的、成绩高的学生自然希望通过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展示一下自己的语文风采,而一些语文成绩不太高、很希望在高中阶段有些突破的学生也想在第一篇课文的学习中给自己增强点信心。所以,在教学环节上,我用简洁的语言将第一诗句解读、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下面的诗句。每人一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先提问那些主动举手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作个榜样,慢慢地,随着课堂环节的深入再提问那些不太敢举手、但想参与进来的学生,让他们模仿着说,活跃起课堂气氛,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不解的、感兴趣的问题随意发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教师也能通过这些问题摸清每个学生的“底数”,便于今后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绝大多数情况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课堂提问依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