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幅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w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声激激,芦苇瞑瞑,一叶小舟划开水面,苍穹在脚下浮涌,一切跃然于纸上。
  烈日当头,大地像是被榨干了水分,窗外蝉声鸣鸣,热浪朝我袭来,我的心情也如这天气般焦躁。望着笔下毫无生气的线条,想着作品还有三天就要上交,我垂下了头,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吗?是我还不够勤奋吗?失望与自责涌上心头。我停下手中忙碌的彩笔,在纸页上勾勒出村落、古树、人家……
  临近交作业的第六天,我仔细比较了先前绘出的几幅作品,水纹没有张力,芦苇没有随风而动的灵动之感,老翁刻画不出沧桑。我拿出纸笔,平展于桌面。这是最后一幅了,这就是我的最终作品。我一定要把它画好。
  铅笔轻柔而又细小的笔触在粗糙的纸张上画出了一幅渔歌唱晚图,远山沧桑,薄雾在天地间舒展,水面寂静,只听得猿猴鸣叫,水鸟啼鸣……
  我调制出水面的青蓝色、芦苇的焦黄色、远山的青黛色、落日的朱红色,各色相融,仿佛如实景一般,画笔与纸张融合,我仿佛沉没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意境中,于“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听到了老翁悠扬的笛声,在“已过万重山”的轻舟上,在远山含黛的意境中,绘完了最后一笔。但觉此际喜上眉梢,心中雀跃。放下手中沉重的画笔,我长舒一口气,心中所想,则笔下所画。捧着这张珍贵的画作,忽然间明白,只有带着这是最后一幅的心态才能画好。成事,需要有决心。
  渔舟唱晚的悠扬之声在耳边响起,鱼儿跃出水面,像是跳动的音符,我坐在老翁的渔舟上,望着幽深的青天。“因为你想着这是最后一次,所以这会是最好的一次。”老翁对我说道。我会心一笑。
  [作者系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学生]
  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作者在文中用自己作画的经历,讲述了有时我们做得不够好时,静下心來,审视自我,是不是缺少了一份“这就是最终作品”的心态。文章开篇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诗意的画面,结尾水到渠成,亦梦亦幻,自己置身画中,给人以“庄周梦蝶”的玄幻感觉。作者文字优美,描写、渲染功力不凡,为一篇佳作。
  (指导老师:孙忠帝)
其他文献
一千只手掌托起的莲台被凝望的目光点亮。  大地静寂,众花收拢,市井的喧嚷在木鱼声里停息。  温暖,安详,柔软,淡泊。  有慈祥,正穿过一切,浸透一切,在每一根骨头上留下抚摸的痕迹。  这是一朵花带给我的最初印象,而莲台上的心形苞片,打开是平放的手掌,聚拢是合十的手掌。  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的执着,只能说是我过多地把自己的心思融入其中,而忽略了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原则开放!  毕竟,我们都是凡人
期刊
平江路是一条历史老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蕴藏着老苏州最绵长久远的记忆。来苏州,从干将路一路向前,不经意间闯进平江路,便倏地从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一下穿越到800年前古朴秀美的老城。  正值中午,阳光毫不吝啬地洒着,绿意扶疏,花意盎然,呼吸到的一口空气,也充满了粉墨江南的温情软意。  在老苏州人的眼里,是先有平江路才有苏州城的。确实,苏州古称为平江府。据《吴门表隐》记载:“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
期刊
一叶红船  在南湖的烟波浩渺中  承载最美丽的初心  承载着一个民族苦难中的梦想  历经峥嵘岁月  穿越惊涛骇浪     你是信念之舟  不论是黑暗笼罩的漫漫长夜  还是血光黯日的惨烈白昼  你始终坚守着最初的执着  用生死考验摇摆与坚定  只有用血水洗涤过的灵魂  才配得上你的纯洁  不论是渺无人烟的草地  还是飞鸟罕见的雪山  前行的路上不断有人倒下  而后继者的脚步更加坚定  只有经历极限的
期刊
活在世上,就有很多的责任。这话听起来一点也不陌生。懂事时,父母说过,读书时老师说过,到了单位,成了一名护士后,时时听护士长说。  我是护士,对病人负责,便是自己的责任。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他人负责。上班第一天,护士长话不多,她的眼神、她的工作态度,都是最好的榜样。  护士长是一位工作极认真的人,一个心里满是阳光的人。和她在一起工作,我特别害怕
期刊
我眼里浮现的一条河  是一场雪和如今的雨  如同它现在的缺失  和勇气有关、和遥远有关  和三十四岁的离开有关  我失去你好像没什么意义  只是难过  比如今年的七月  漫无边际的热  嗨,像是对着谁诉说  也怕是一个误会  惊扰了谁的心  轻轻摇摆  如果我想你该想你什么  青春,美好、没有兑现的承诺  那仿佛都是我的遗憾,你不曾知道  善于伪装的人会盼望一场雪  可以回到过去  伪装一切  偽
期刊
《 离骚》有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经写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先秦文学,汉赋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說,那些留在岁月深处的声音,是我们的祖祖辈辈走了无数年的路。  我曾见过几岁的稚子在读唐诗,也曾见过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在读论语,我曾徜徉于宋词的精致中,也曾迷惘在汉赋的拗口里。我畏惧过古典文学的晦涩难懂,但是最后沉溺于诗词歌赋的精炼巧妙中。  不似如今宽敞的柏油马路,诗词是一
期刊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任何时候都有人伴随着你、陪伴着你,在这“时间”的列车上,总会有人选择下车,这时,你还会像之前一样做吗?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房内,照到了我的身上,我感到好兴奋、好激动。  “自己一个人在家,要好好写作业,不准偷懒。”妈妈一边穿着鞋,一边说道。“我走了。”爸爸也留下了稳重又简洁的叮嘱。我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由得松了口气。我快速地打开了电脑,熟练地
期刊
曾闻言: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恰如其所述,在这物欲横流、暗潮汹涌的社会中,做到不为世界所改变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反观当下,多少人如饥似渴地追寻着那虚无飘渺的名与利,而忽视了身边可贵的人与情;多少人被世俗的灯红酒绿所蛊惑,改變了最初的信仰与忠贞;多少人被风霜雨雪磨平了棱角,失去了生命的热血与追求……不要妄图以“改变世界”与“因时而易”作为被世界改变自己的借口,当你不再是你,那么,你便已经输给了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