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农村教师而言,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自去年参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后,这种愿望愈发强烈。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教育
G444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老师兼班主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现如今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业心理负担过重,抗挫折能力欠佳。由于近几年高中招生人数的控制,对于越来越多想继续读高中,期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适应社会需求的家长和学生来说,考大学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考不上高中就面临着失学,面临着失去大学深造的机会。每次考试,学生心情都比较紧张,总是担心成绩不理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一旦考试真的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初三的学生显得尤为突出。调查中,好多学生表示,父母把希望就寄托在自己身上,每周回家父母都嘘寒问暖,不让自己干任何家务,返校时又给自己很多零花钱,只要自己好好学习成绩好就行。还有的学生说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成绩就是很差,觉得自己很笨,对不起父母和老師。于是,他们的挫折感就会“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父母和同学的言行敏感,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不够协调,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
如今的中学生,就农村孩子而言,家中最多也就三两个孩子,而且以两个孩子居多。尽管如此,他们也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这些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在调查中有同学说:“我不知道怎样与同学、邻居孩子建立好朋友关系”。“同学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欺骗、相互利用。”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看电视”,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分担喜怒哀乐”。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感。
三、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强烈。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脑子笨”,“自己成绩总是不理想,考高中肯定有困难,更别说考大学了。”于是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如今的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再加上外界各类书籍、影视作品的影响,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小狗小猫之恋的问题”,初中阶段这种现象已显萌芽状态,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坦言“总是想看到他”“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想时时刻刻和他在一起”,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部分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在与同伴以及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产生言语上的冲突或肢体上的冲撞等矛盾时,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这些少年往往不计后果,容易冲动,给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以上几点,仅仅是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方面。还有一些因为家庭的变故、环境的影响等造成的心理问题也愈来愈多的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作为学校,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接班人,亟待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上开垦挖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应该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次,作为学校工作中坚力量的班主任应该更多的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特别是咱们农村,要鼓励学生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让学生去经历,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对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盲区的家长进行教育沟通,这一做法对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指导家长学习如何爱孩子: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都有许多“盲点”。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家长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换位思考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而有的过于严厉、粗暴,会对家长存有戒心,有意躲避,有意掩盖真实思想,不讲真话,以假象蒙骗,家长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情况。其次是让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现代的家长似乎都与自己的孩子过意不去,孩子无论怎么好也总是不完美。我们指导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带任何的框框。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值得喜悦欣慰的过程,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任何问题。
当然,从目前师资力量看,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乃至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教育
G444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为老师兼班主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现如今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业心理负担过重,抗挫折能力欠佳。由于近几年高中招生人数的控制,对于越来越多想继续读高中,期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适应社会需求的家长和学生来说,考大学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考不上高中就面临着失学,面临着失去大学深造的机会。每次考试,学生心情都比较紧张,总是担心成绩不理想,怕遭到同学的耻笑、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一旦考试真的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初三的学生显得尤为突出。调查中,好多学生表示,父母把希望就寄托在自己身上,每周回家父母都嘘寒问暖,不让自己干任何家务,返校时又给自己很多零花钱,只要自己好好学习成绩好就行。还有的学生说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成绩就是很差,觉得自己很笨,对不起父母和老師。于是,他们的挫折感就会“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父母和同学的言行敏感,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不够协调,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
如今的中学生,就农村孩子而言,家中最多也就三两个孩子,而且以两个孩子居多。尽管如此,他们也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这些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在调查中有同学说:“我不知道怎样与同学、邻居孩子建立好朋友关系”。“同学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欺骗、相互利用。”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看电视”,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分担喜怒哀乐”。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感。
三、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强烈。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脑子笨”,“自己成绩总是不理想,考高中肯定有困难,更别说考大学了。”于是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如今的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再加上外界各类书籍、影视作品的影响,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小狗小猫之恋的问题”,初中阶段这种现象已显萌芽状态,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坦言“总是想看到他”“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想时时刻刻和他在一起”,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部分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在与同伴以及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产生言语上的冲突或肢体上的冲撞等矛盾时,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这些少年往往不计后果,容易冲动,给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以上几点,仅仅是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方面。还有一些因为家庭的变故、环境的影响等造成的心理问题也愈来愈多的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作为学校,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接班人,亟待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上开垦挖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应该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次,作为学校工作中坚力量的班主任应该更多的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特别是咱们农村,要鼓励学生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让学生去经历,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对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盲区的家长进行教育沟通,这一做法对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指导家长学习如何爱孩子: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都有许多“盲点”。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家长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换位思考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而有的过于严厉、粗暴,会对家长存有戒心,有意躲避,有意掩盖真实思想,不讲真话,以假象蒙骗,家长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情况。其次是让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现代的家长似乎都与自己的孩子过意不去,孩子无论怎么好也总是不完美。我们指导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带任何的框框。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值得喜悦欣慰的过程,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任何问题。
当然,从目前师资力量看,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乃至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