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学生的监督与学习,甚至还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爱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下面是我在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几点感悟:
在日常师生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德育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注意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培养和满足他们,使这些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
理解需要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需要。在教学中,互相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师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对对方的形象产生评价,第一印象的评价往往会成为以后交往时的依据,但是在以后的交往中,这是可以改变的。这是由于通过相互理解,使彼此的认识更为透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时常会遇见违纪的学生,但是在处理学生违纪的行为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本人的意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应怀着一颗爱心,仔细分析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以便作出正确的处理。此外,对于体育课上不好动的学生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具体内心想法和情感波动。当学生体会到教师能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并经常关心自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与教师同甘共苦,配合默契。
尊重需要在教学中的情感运用。一个人的姓名在其自我意识的最初发展中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它又不断加深与自我的联系。对一个人尊重或鄙视,亲近或疏远,往往都会在他的态度中体现出来,因而,学生对教师如何称呼自己这一细节,是十分敏感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时常会犯错误,比如在一次篮球教学中,一个同学的上篮动作不是很标准,老师就会用亲切的口吻说:“某某同学啊,你其它的动作都很好,就是上篮动作还做的不太好,仔细看我做一遍动作,记住动作的节奏与要点。”然后,老师纠正了他的错误,并让他在同学们面前示范了运球上篮的动作。这种教学方法使这位同学产生某种程度的兴奋,并且使他从中得到了尊重,从而对老师产生亲切感。相反如果教师很少喊到某些同学,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情绪低落,毫无积极性,大脑活动能力下降,随意重复练习,错误动作增多,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甚至伤害事故还会时常发生。
情感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其表现为需要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抚。在体育教学中,各小组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小,相互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彼此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团队意识越来越浓。由于团队影响力,可促使每个学生以教师或团队中的某个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与实践,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眼神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用眼神注视学生的练习,或提醒学生,或警告个别学生,或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肯定,鼓励,赞赏等暗示,或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练习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言语,优美的示范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好奇感,使之始终渴望学习而不松懈。在各小组中,进行频繁的情感交流,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融入集体,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例如,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投篮、运球、比赛等相互配合影响的活动,同学们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与配合,并且得到鼓励与帮助,最终使情感需要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满足,得到升华。
德育需要在教学中的情感运用。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自己有以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信任学生,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鼓励和信任。如果以粗暴的态度进行指责和纠正,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们不仅厌恶体育课,甚至还使他们讨厌体育老师。有的学生还会因教师的这些举动,将对教师的逆反思想转化为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再次,对学生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教新动作,还是在记分、评判、考察、处理学生间的一些矛盾冲突时,教师都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正确处理,以求博得每位同学的信赖,最终让每位同学都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让学生自觉的“动”起来,由育“体”向育“人”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们所有体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在日常师生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德育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注意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培养和满足他们,使这些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
理解需要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需要。在教学中,互相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师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对对方的形象产生评价,第一印象的评价往往会成为以后交往时的依据,但是在以后的交往中,这是可以改变的。这是由于通过相互理解,使彼此的认识更为透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时常会遇见违纪的学生,但是在处理学生违纪的行为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本人的意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应怀着一颗爱心,仔细分析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以便作出正确的处理。此外,对于体育课上不好动的学生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具体内心想法和情感波动。当学生体会到教师能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并经常关心自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与教师同甘共苦,配合默契。
尊重需要在教学中的情感运用。一个人的姓名在其自我意识的最初发展中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它又不断加深与自我的联系。对一个人尊重或鄙视,亲近或疏远,往往都会在他的态度中体现出来,因而,学生对教师如何称呼自己这一细节,是十分敏感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时常会犯错误,比如在一次篮球教学中,一个同学的上篮动作不是很标准,老师就会用亲切的口吻说:“某某同学啊,你其它的动作都很好,就是上篮动作还做的不太好,仔细看我做一遍动作,记住动作的节奏与要点。”然后,老师纠正了他的错误,并让他在同学们面前示范了运球上篮的动作。这种教学方法使这位同学产生某种程度的兴奋,并且使他从中得到了尊重,从而对老师产生亲切感。相反如果教师很少喊到某些同学,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情绪低落,毫无积极性,大脑活动能力下降,随意重复练习,错误动作增多,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甚至伤害事故还会时常发生。
情感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其表现为需要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抚。在体育教学中,各小组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小,相互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彼此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团队意识越来越浓。由于团队影响力,可促使每个学生以教师或团队中的某个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与实践,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眼神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用眼神注视学生的练习,或提醒学生,或警告个别学生,或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肯定,鼓励,赞赏等暗示,或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练习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言语,优美的示范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好奇感,使之始终渴望学习而不松懈。在各小组中,进行频繁的情感交流,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把自己融入集体,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例如,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投篮、运球、比赛等相互配合影响的活动,同学们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与配合,并且得到鼓励与帮助,最终使情感需要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满足,得到升华。
德育需要在教学中的情感运用。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自己有以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信任学生,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鼓励和信任。如果以粗暴的态度进行指责和纠正,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们不仅厌恶体育课,甚至还使他们讨厌体育老师。有的学生还会因教师的这些举动,将对教师的逆反思想转化为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再次,对学生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教新动作,还是在记分、评判、考察、处理学生间的一些矛盾冲突时,教师都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正确处理,以求博得每位同学的信赖,最终让每位同学都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让学生自觉的“动”起来,由育“体”向育“人”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们所有体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