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末,我在北京郊区一间活动板房里见到了湍流史学者。他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穿着最好的袜子,一副无动于衷但略微紧张的神色,富有童话意味的眼睛在破碎的眼镜下闪耀着困意的光。
他最早的作品是一篇关于流域治理的科普短文,发表在1989年8月的《济南日报》,当时二十出头的他开始对水文抱有很大兴趣。九十年代的头三年里,在一些朋友的鼓励下,他以笔名 “修渠者”,创作了不下百篇水文故事,从西门豹治邺写到三峡工程的筹划,每一篇都有起死的小人物在河岸不安分地游走,表达他们与宏大工程不合时宜的决心。可想而知,故事没有得到认可。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心思愁苦,精神恍惚,似乎才华和激情都离开了。他把自己放逐到西北一个偏僻而小有富饶的地区,试图从高强度的工作中找回些什么,却从未成功。直到1998年,南方洪水的泛滥让他在几天里全然清醒,辞掉了工作,从此像语言学家一样研究水文。直面冲荡席卷的语法,他自诩此举为另种意义上的抗洪。
千禧年他来到北京,在看不到日光的房子里日日辨析,被越来越多的材料包围,差点死去,最终完成了《湍流史》第一部。没有沉寂太久,一些人就被他的才识,更多是被他的毅力和苦行的形貌吸引,追捧他,为他的言行作注,使他成为先知般的人物。他对痛苦的感受更深了,在研究上更加沉潜,开始频繁涉足国学培训班,诗会,高校的史学研讨会,活动家的密谈。2008年,他的名声达到顶峰,《三联生活周刊》对他进行长篇采访,他的研究进入大众的视野。
他没有获得幸福,幻想越来越频繁地分散他的精力,不过也减少了曾经尤为剧烈的痛苦。他感到有人监视自己,惹了不少笑话,最后彻底耐烦了。《湍流史》第二部难产了,不过是半部粗糙的涂鸦集;他的门生们评论,如果它更疯狂,或更严谨,都有可能成为一部佳作。他不多的财产因为错误的投资散尽,到了需要依赖他人的善意才能生存下去的地步。但雄心再次生起,他鉆破脑袋,在一些全新的人群中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写作《湍流能告诉你什么》。即将到来的所有衰败和折磨他全部了然,但不为所动,他为自己脸上受难的色泽而光荣。
学者絮絮叨叨地向我讲述他生平的战斗,他的头脑早已被水文的语法改变。混乱,苦涩,难懂的抨击,充满潮湿、滞重和不堪一击的形而上感受。我们的谈话持续了一天一夜,自述越疲惫,他的身形越不卑小,以至完全笼罩住我。读者或许难以想象我费了多大的劲儿才摆脱这场十足的煎熬。我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在恶心中完成了《湍流》的写作。
他最早的作品是一篇关于流域治理的科普短文,发表在1989年8月的《济南日报》,当时二十出头的他开始对水文抱有很大兴趣。九十年代的头三年里,在一些朋友的鼓励下,他以笔名 “修渠者”,创作了不下百篇水文故事,从西门豹治邺写到三峡工程的筹划,每一篇都有起死的小人物在河岸不安分地游走,表达他们与宏大工程不合时宜的决心。可想而知,故事没有得到认可。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心思愁苦,精神恍惚,似乎才华和激情都离开了。他把自己放逐到西北一个偏僻而小有富饶的地区,试图从高强度的工作中找回些什么,却从未成功。直到1998年,南方洪水的泛滥让他在几天里全然清醒,辞掉了工作,从此像语言学家一样研究水文。直面冲荡席卷的语法,他自诩此举为另种意义上的抗洪。
千禧年他来到北京,在看不到日光的房子里日日辨析,被越来越多的材料包围,差点死去,最终完成了《湍流史》第一部。没有沉寂太久,一些人就被他的才识,更多是被他的毅力和苦行的形貌吸引,追捧他,为他的言行作注,使他成为先知般的人物。他对痛苦的感受更深了,在研究上更加沉潜,开始频繁涉足国学培训班,诗会,高校的史学研讨会,活动家的密谈。2008年,他的名声达到顶峰,《三联生活周刊》对他进行长篇采访,他的研究进入大众的视野。
他没有获得幸福,幻想越来越频繁地分散他的精力,不过也减少了曾经尤为剧烈的痛苦。他感到有人监视自己,惹了不少笑话,最后彻底耐烦了。《湍流史》第二部难产了,不过是半部粗糙的涂鸦集;他的门生们评论,如果它更疯狂,或更严谨,都有可能成为一部佳作。他不多的财产因为错误的投资散尽,到了需要依赖他人的善意才能生存下去的地步。但雄心再次生起,他鉆破脑袋,在一些全新的人群中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写作《湍流能告诉你什么》。即将到来的所有衰败和折磨他全部了然,但不为所动,他为自己脸上受难的色泽而光荣。
学者絮絮叨叨地向我讲述他生平的战斗,他的头脑早已被水文的语法改变。混乱,苦涩,难懂的抨击,充满潮湿、滞重和不堪一击的形而上感受。我们的谈话持续了一天一夜,自述越疲惫,他的身形越不卑小,以至完全笼罩住我。读者或许难以想象我费了多大的劲儿才摆脱这场十足的煎熬。我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在恶心中完成了《湍流》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