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学习技能,归根到底就是从学习到模仿到原创的过程。
很多同学想偷工减料跳过“学习”这一步直接进入“原创”,固然也无不可,但这意味着你要走很多弯路,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甚至还学不到故事最精髓的部分……看看迪士尼,几乎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动画工厂,每部电影都有几千万人掏钱购票观赏,即使是这样牛掰的人物,照样要恭恭敬敬地学习过去顶级的作品——莎士比亚的经典。为什么?因为他是几乎所有戏剧结构的集大成者。戏剧结构不是你想发明就能发明出来的,这是千百万年来,所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人流传、演变、淘汰、浓缩留下来的精华。就连莎士比亚也不是它们的发明者,不过是把它们用最美妙最精炼最动人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这类戏剧结构的宝库还有:神话、民间故事、传说……近一点的话,可以找找千万级畅销的作品来研究,比如金庸、琼瑶。研究什么?研究它里面的人物是怎么设计的,矛盾冲突点在哪里?人物的关系是怎么通过矛盾冲突发展的?最后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主角碰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选择的?这种选择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
这些疑问不可能凭空想出来,它需要我们沉潜下来去学习。如今怀揣编剧理想的年轻人有若过江之鲫,于是市面上的编剧教程也便多如牛毛,鱼龙混珠。小编精选了一些既经典又实用的编剧教科书,它们有些重原理,有些重技巧;有些适合菜鸟,有些适合从业者;有些教你写之前应该如何做功课,有些教你写完之后如何卖剧本……不管你是那一款,总有一本适合你。
《故事》
作者: 罗伯特·麦基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原作名: Story
译者: 周铁东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每一位即将从事或已经从事编剧的人来阅读。它是编剧艺术的鼻祖,是经典中的经典。
作为好莱坞编剧的圣经,《故事》当之无愧是编剧们的枕边第一书。它的经典无须赘言,在领域内近20年来无人出其右;其次是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令人折服;而最重要的是,今时今日,“故事”已经超越语言、种族、宗教、文化和国别界限,成为一种必需品,渗透至每个人的生活。
你是否如我,忙碌奔波一整天,最盼望的是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追剧的那一小时?又是否,你曾经把故事当作敲门石,寻求友情的归属和爱情的碰撞?故事在我们消沉时给予欢愉,在我们疲惫时给予安慰,在我们沮丧时给予力量。因此,我们离不开故事,对它的需求空前旺盛,如膨胀的黑洞。正如作者麦基所说:“故事的艺术已经成为人类灵感的首要来源,因为它不断寻求整治人生混乱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谛。我们对故事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捕捉生活模式的深层需求,这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实践,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情感化的体验。”
《故事》是以“故事的原理”为核心展开叙述,结合大量生动的电影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危机、人物”等要素和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满足、并且超越观众的期待的故事。而麦基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写下的精彩见地,如电闪如醍醐。比如他说:“讲故事是人类交流中最自然的一种形式。理解和创造故事的能力对在这个纷杂的世界成功地生存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这点对职场同样有效。他还说:“你创造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向观众说:我相信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每一个 瞬间都必须充盈着你富于激情的信念,不然我们就能嗅出其中的虚假。”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编剧和作家,罗伯特·麦基不仅实操指导,还热烈鼓励:“扔掉你的恐惧,因为在想象和技巧之外,世界要求于你的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敢于冒着被拒绝、被嘲讽和经历失败风险的勇气,审慎思考、大胆下笔……你的舞蹈会让全世界目眩神迷。”这一点,难道不也是人生的基本原理吗?
《编剧点金术》
作者: 琳达·西格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剧本写作与修改指南
原作名: Making a Good Script Great,3e
译者: 曹怡平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视听训练和剧作教程的门外汉阅读,是编剧的启蒙书。
这本看似专业性极强的著作因其逻辑清晰简明,语言自然生动,举例也常常都是普通人耳熟能详的佳片——简言之,通俗易懂——其实是存在着多重的可读性。从整合创意到设置视点、创造场景、撰写对白、制造冲突,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读者产生亲历编剧课堂之感。同时,作者特别细心地点出新人编剧易犯的错误所在,并给出创作思路方面的建议。
其实,越是写给菜鸟的书,作者越是需要深入浅出。本书的作者琳达·西格是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从作者的工作经历不难看出,她是奋战在编剧行业的前线工作者,接触过大量剧本,有丰富实践经验,而同时担任教学工作的她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好了,我们知道,当熟知理论的人同时勤于实践,那么毋庸置疑,她的专业素养水平不说登峰造极,至少出凡入胜。而本书正是作者多年工作教学的成果结晶,自1987年初版以来便广获好评,书籍也是不断再版。而为了与时俱进,作者也是不厌其烦地对书进行修改润色,此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三版。人们对它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神探阿蒙》的编剧费尔·菲尔德说:“对于初学者而言, 琳达·西格修订过的《编剧点金术》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对资深专业人士也是必备手册。我准备随时带它出门。” 《证人》编剧威廉姆·凯利说:“琳达·西格所著的编剧教程是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最有帮助的。”书籍的优秀,从这些赞美词中可见一斑。 全书最后更附有好莱坞著名编剧保罗·哈吉斯的个人创作谈,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撞车》、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为例,与书中提到的创作理念形成了有效互动。书中还具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一批经典剧本,如《阳光小美女》的人物出场方式、《回到未来》的伏笔、《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时钟装置”等,帮助读者最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剧作技巧。而每章末尾精心设计的课后思考题,则便于读者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与自测。
《剧本》
作者: 理查德·沃尔特
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
副标题: 影视写作的艺术、技巧和商业运作
译者: 杨劲桦
丛书: 电影馆丛书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极容易被忽略的好书,是混饭编剧升华到金牌编剧的必读书目。
作者理查德·沃尔特教授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写作专业主席。本书是沃尔特30年教学经验和编剧实践的系统总结,涵盖了一名初学者到成为好莱坞职业编剧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众多奥斯卡获奖编剧遵循着书中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书通俗易懂,文字幽默犀利,还介绍了好莱坞的行业规则和编剧生存技巧,不仅适合初学者和电影爱好者,对于专业人士,亦会带来很大帮助。
庇荫于《故事》的光辉之下,《剧本》显得曲高和寡。事实上,沃尔特不逊色于任何故事大师。他的《剧本》区别于麦基和悉德·菲尔德对剧本的阐述角度,比如强调故事的完整性,场景的细节逻辑,分辨电影的“合理性”、“真实性”意义等。 不过艺术本无规则,不管是麦基还是沃尔特都是在试图阐释故事的原理而非规定。
2008年,沃尔特曾被吴天明导演邀请到西安讲课。可惜辐射甚少,绝大多数人不能参与,但现在有这本书可以弥补这一遗憾。在《剧本》中,沃尔特为影视写作提供了许多堪称圭臬的忠告。他的第一条基本准则是这样的:所有的作家都憎恶写作。这道出了很多写作者的真实想法:写作有时候让人感到厌恶、恶心、无聊甚至是绝望。当然这是以写作为生的作家的感觉。但是沃尔特先生的第二条准则则让人充满优越感:写作是扮演上帝。这一点是每个作家都会体会到的。不管作家如何声称自己使用的不是上帝视角去写作而是用第一人称写作,其实到最后,作家所扮演的都是全能全知的上帝。离题不远,沃尔特先生也声称“为电影写作从头到尾就是一种奇妙而愚蠢的行为”。这样充满悖论式的定性,让你一定会喜欢读下去。
除了忠告 ,该书还有许多值得贴在书房时刻醒脑的金句:电影只能是听觉和视觉的,心理描写需极力避免;只描述必要的信息,不要折磨观众;精炼的写作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空间;避免过于直线化的叙事;使用暗示而不是明示的手法;剧本一般最多100分钟左右;剧本的对白应该是值得听的,可以是光彩夺目、火花四溅,让我们笑,让我们哭,把我们吓得半死甚至使我们反感和憎恶,但是,绝对不应该使我们厌烦。
除了技巧之外,我认为他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说到写作技巧,其实天下文章只有一个技巧:一直一直写,并且形成习惯。你的想法再多,不写下来也仅仅是一个想法。而如果遇到写作障碍,那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写作状态。如果你幻想能有个清幽的环境写作,其实没有打扰的写作环境是职业作家的噩梦。”
《编剧心理学》
作者: 威廉·尹迪克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在剧本中建构冲突
原作名: Psychology for Screenwriters : Building Conflict in Your Script
译者: 井迎兆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适合职业编剧阅读的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你如何塑造人物。
它和其他编剧书不同,不再拘泥于人物塑造、故事解构等方面,而是从心理学入手,去深入剖析笔下的人物。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功能冲突原理构建剧情,强化人物深度。以荣格原型理论塑造电影角色,满足观众潜意识需求。完整呈现“英雄旅程”结构模式,创作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书中以六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及各自代表的心理学理论入手——从已经享誉百年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到理论无数次应用于故事创作实践的约瑟夫·坎贝尔——作者凭借自己对心理学的丰富知识,对心理学在故事创作中的应用法则展开深入剖析。恋母情结怎样牵引着一个少年陷入《哈洛与慕德》中奇妙的忘年之恋;面对着认同危机,《星球大战》中的卢克如何在亲情与正义之间做出抉择;身为《角斗士》的马克西姆斯怎样沿着英雄的命运走向注定的归途。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是一门以小见大、返璞归真的概括型学科。经典心理学导论都以这样一句话描述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心理学以描述、解释、预测及控制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目标。《编剧心理学》将银幕剧作法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把心理学作为切入点,描述、解释、预测及控制剧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借以提高编剧建构情节内冲突的能力。这种由作者构建得由内而外的剧作法对陷入外部结构泥淖的编剧正可谓是急人之困。
本书的作者威廉·尹迪克先生是一位成功从心理学跨界到电影艺术的作家。他的这本《编剧心理学》既是对自己心理学研究生涯的一份总结,又是将心理学分析系统引入银幕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之前我们所看到的书中,大多是利用心理学对电影本体进行分析与阐释,而这本书却是从创作的源头着手,将心理学分析带入了剧作的过程中。切入点非常独特,分析得也比较实用,职业编剧读来一定受益匪浅。
《编剧的艺术》
作者: 拉约什·埃格里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霸王别姬》《活着》编剧芦苇强烈推荐、用可信有力的人物,整合剧本中的戏剧因素
原作名: 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译者: 高远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那些喜欢剧本攻略和剧作实用技巧的职业编剧来读。
“我非科班出身,亦未拜过师门,自认埃格里先生这本《编剧的艺术》门下弟子。1987年,此书在国内初版,读之如若灯塔指明,醍醐灌顶,开卷有益,掩书解惑,是我书桌案头上必备的武功宝典。”这是编剧芦苇为此书写下的推荐语。
《编剧的艺术》有着非常清晰而完整的解构,按照戏剧的基本要素,分为“前提”、“人物”、“冲突”与“总论”四大章节。在前三章中,作者详细揭示了构建戏剧的必经步骤:先确定前提主题,再依据前提设定主使人物和对立人物,接下来设置一系列冲突,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剧作。
拉约什·埃格里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逐步塑造丰满的性格以及扣人心弦的冲突,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
“一个人物,就是他生理特征和环境施加于他的影响总和。恰像花朵在生长,在朝阳、夕阳或是正午的骄阳之下,结果大为不同一样。”
“一个薄弱的人物无法承担延伸剧中冲突的重担。如果他不足以支撑整部戏剧,我们便被迫放弃让他成为主人公。没有竞争便没有比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没有对位便没有和声。”
“无论你的前提是什么,也无论你的人物天性如何,戏里的第一句话就得开启冲突,开启通向对前提的证明的必然旅程。”
区别于前面提到的三本书,《编剧的艺术》所选剧本多为经典名作,如《玩偶之家》《伪君子》《推销员之死》等。不同于课本上动辄上纲上线的“专业”解读,作者从创作的角度,巨细无遗地分析了这些作品构思上的精深巧妙、深思熟虑之处,不仅适于有志创作的读者模仿,其他读者也可获得一个崭新的欣赏角度。倘若在拥有一些模糊的构思之后再学习本书中介绍的技巧,定有助于剧本成形。读了这本书不仅对戏剧家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也能了解成为戏剧家之艰辛。正如埃格里说:“剧作家应当学习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我们时常吃惊于人们总是很想当然地决定成为作家或者编剧。要当一名鞋匠,至少要做三年学徒,木匠和其他手艺也是一样。那么凭什么剧作家——世上最困难的职业就可以不经认真研习,一夜之间就学成呢?”掌握编剧这门以浅显蕴含艰深的手艺绝非一日之功,需经多年锤炼方有可能铸就,埃格里为有志的年轻写手点亮了一盏明灯。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作者: (美)悉德·菲尔德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悉德·菲尔德经典剧作教程1
原作名: Screenplay: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译者: 钟大丰 / 鲍玉珩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那些初学者阅读——尤其是当你在创作时遇到问题或思路受阻,可以停下笔来,读读悉德·菲尔德。
本书是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电影编剧著作家悉德·菲尔德同名原著的中文翻译版本。本书适合那些以前从没有过写作实践的人,也同样适合那些在自己的写作方面没有获得过多少成功而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基本写作方法的人阅读。小说家、剧作家、杂志编辑、家庭主妇、生意人、医生、演员、电影剪辑师、广告片导演、秘书、广告商和大学教授等等,全都能从中获益。本书的目的是使读者坐下来,并从有选择、有信心、有把握的地位出发来编写一个电影剧本。他可以完全有把握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写作中最难的事就是要知道写些什么。当你读完本书时,你将确切知道写一个电影剧本要做些什么。至于你是否要写,那是你自己的事。写作是件个人的事——你或者写,或者不写。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自1982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16种语言,在世界250多所大学用作教材。该书的实用性很强,直击剧本写作关键,比如怎样搭建结构,塑造具有说服力的人物。拆解经典剧本段落,以《唐人街》《教父》《侏罗纪公园》等名作为例,精细分析情节点的设置,介绍如何铺设有张力的故事线。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甚至不怕落入窠臼,比如关于对解构的理解,悉德·菲尔德认为剧本的一般结构为——开端:p1~30 建置,其中p25~27出现情节点1;中端:p30~90 对抗,在p85~90出现情节点2;p91~120为大结局。“其中,建置的开端,也就是剧本的前10页十分重要,需要交待清楚主人公、戏剧性前提和戏剧性情境,很多时候别人只会读你剧本的前10页就决定喜欢不喜欢。”
曾写作《蜘蛛侠》《侏罗纪公园》的奥斯卡获奖编剧大卫·凯普曾经说过,“对编剧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好的建议。我总是告诉年轻编剧立刻去读这本书,无论你拥抱它还是反对它,都肯定能帮助你把思路调整到正确的道路上。”
《作家之旅》
作者: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
原作名: 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3rd Edition
译者: 王翀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喜爱动画片并立志从事动画编剧的人来阅读。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在国内的名气并不大,但他却是国际上备受尊重的编剧和写作技巧大师,常年担任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编剧顾问,《狮子王》《搏击俱乐部》和《细细的红线》等著名影片的故事创作均受其影响。沃格勒独创的“英雄之旅”故事模型曾对世界编剧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受到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作家之旅》这本书名字挺大,但它主要探讨的是英雄主义电影是如何创作的。比如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工作经验为例,讲述了《狮子王》的诞生始末。
“他们撷取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灵感,写成一个关于父子亲情的故事。卡森伯格希望加入其他故事元素,强化电影的故事结构,如此一来,《奥德赛》或《顽童历险记》的表现手法,就和《一夜风流》及《四十八小时》的主题和结构合二为一。”
确定方向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哈姆雷特》,并挑出可以利用在剧本里的元素。我以英雄旅程分析《哈姆雷特》,说明它的转折点和进展,接着列出《哈姆雷特》中几段令人难忘的经典台词。编剧利用这些文句,便能鲜活地唤起大家对莎士比亚故事的回忆。”
相对于《剧本》这种探讨故事原理的书,《作家之旅》讲述了许多实用性的写作小窍门。“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文中某个角色太弱了,没有存在感,没有达到你设计他时想达到的目的,那么就请你考虑一下,你一开始设计他时,有没有想到什么类似的经典角色?比如作者从拉飞奇想到梅林,有了具体的原型,你就可以通过对比来发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梅林的经历和拉飞奇一对比,就马上能发现,拉飞奇在保护王子、训练王子、帮助王子夺回王位这些戏份上严重缺失。如果你有意将拉飞奇塑造得更出众,显然就能朝这些方向努力,给这些情节加戏,从而加强拉飞奇的角色分量。至于这些经典的原型从哪里找?只要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人气人物,你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参考。”
《编剧的策略》
作者: 亚历克斯·爱泼斯坦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如何打动好莱坞
原作名: Crafty screenwriting
译者: 贾志杰 / 季英凡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所有从业者阅读,它是“从如何卖剧本”的角度去倒推你“如何写出一个受欢迎的好剧本”。
腰封上的推荐语概括得很准确:这是一本“狡猾”而“诚实”的剧本写作攻略和行业指南。因此,这是一本关于剧本入门方法和写作攻略的工具书,它很实用,不但为你理清了好莱坞电影行业的玩法,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剧本写作办法。这本书是如此的务实,以至于当他谈到版权问题,他会给你版权查询的网站和电话号码。当他谈论到了解导演或者制片人,他会拉出一个书单……
作者亚历克斯不只是务实,他也关注一个编剧的心理建设。他会为你加油打气,帮你树立一个ok的心态,起码不会鼓励你在发现自己确实没有天赋之后,仍然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的狗屁。亚历克斯本人就是一位编剧,坐而论的人,和起而行的人,思考的方式总是不一样的。比方亚历克斯在本书中谈论编剧,就如实地告诉你剧本只是电影产业的一个部分而已,只有进入了产业并最终被拍出来的,才具备被评价是不是个好剧本的资格。因而他开篇谈论的不是剧本是什么,如何写剧本,而是把一个剧本放在产业中,让它走上一遍给你看。
在亚历克斯看来,剧本的第一要点是钩子,一个简略但能让人感兴趣的故事钩子。因为你要打动审读员、剧本编辑、开发主管、制作主管、导演、明星等等人。这些行业中的人,每一个都可以因为无关紧要的原因干掉你的剧本,让它躺在自己的书架上蒙灰。 什么意思?亚历克斯并不试图跟你谈谈热血创作这回事,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如何让你的剧本进入产业,最终成为一部电影。这种务实的态度贯穿全书,在剧本创作的方方面面,亚历克斯都在敲打你,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剧本为电影服务,而不是让你自得其乐。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是一本“如何打动好莱坞”的书,作为中国读者,作为编剧工具书的意义要大打折扣。我们只能得到一些如何创作剧本的理念,具体到实操的意义,则更多的是去了解一个正常的行业如何运转。根据本书务实的理念,一位好莱坞编剧在中国,八成是要饿死的。假如亚历克斯要为中国电影青年量身定制,以他的看重实操,此书的体量怕要扩充两倍,并且花去4/5的篇幅教你如何通过审查吧。
很多同学想偷工减料跳过“学习”这一步直接进入“原创”,固然也无不可,但这意味着你要走很多弯路,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甚至还学不到故事最精髓的部分……看看迪士尼,几乎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动画工厂,每部电影都有几千万人掏钱购票观赏,即使是这样牛掰的人物,照样要恭恭敬敬地学习过去顶级的作品——莎士比亚的经典。为什么?因为他是几乎所有戏剧结构的集大成者。戏剧结构不是你想发明就能发明出来的,这是千百万年来,所有讲故事听故事的人流传、演变、淘汰、浓缩留下来的精华。就连莎士比亚也不是它们的发明者,不过是把它们用最美妙最精炼最动人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这类戏剧结构的宝库还有:神话、民间故事、传说……近一点的话,可以找找千万级畅销的作品来研究,比如金庸、琼瑶。研究什么?研究它里面的人物是怎么设计的,矛盾冲突点在哪里?人物的关系是怎么通过矛盾冲突发展的?最后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主角碰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选择的?这种选择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
这些疑问不可能凭空想出来,它需要我们沉潜下来去学习。如今怀揣编剧理想的年轻人有若过江之鲫,于是市面上的编剧教程也便多如牛毛,鱼龙混珠。小编精选了一些既经典又实用的编剧教科书,它们有些重原理,有些重技巧;有些适合菜鸟,有些适合从业者;有些教你写之前应该如何做功课,有些教你写完之后如何卖剧本……不管你是那一款,总有一本适合你。
《故事》
作者: 罗伯特·麦基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原作名: Story
译者: 周铁东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每一位即将从事或已经从事编剧的人来阅读。它是编剧艺术的鼻祖,是经典中的经典。
作为好莱坞编剧的圣经,《故事》当之无愧是编剧们的枕边第一书。它的经典无须赘言,在领域内近20年来无人出其右;其次是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令人折服;而最重要的是,今时今日,“故事”已经超越语言、种族、宗教、文化和国别界限,成为一种必需品,渗透至每个人的生活。
你是否如我,忙碌奔波一整天,最盼望的是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追剧的那一小时?又是否,你曾经把故事当作敲门石,寻求友情的归属和爱情的碰撞?故事在我们消沉时给予欢愉,在我们疲惫时给予安慰,在我们沮丧时给予力量。因此,我们离不开故事,对它的需求空前旺盛,如膨胀的黑洞。正如作者麦基所说:“故事的艺术已经成为人类灵感的首要来源,因为它不断寻求整治人生混乱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谛。我们对故事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捕捉生活模式的深层需求,这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实践,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情感化的体验。”
《故事》是以“故事的原理”为核心展开叙述,结合大量生动的电影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危机、人物”等要素和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满足、并且超越观众的期待的故事。而麦基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写下的精彩见地,如电闪如醍醐。比如他说:“讲故事是人类交流中最自然的一种形式。理解和创造故事的能力对在这个纷杂的世界成功地生存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这点对职场同样有效。他还说:“你创造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向观众说:我相信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每一个 瞬间都必须充盈着你富于激情的信念,不然我们就能嗅出其中的虚假。”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编剧和作家,罗伯特·麦基不仅实操指导,还热烈鼓励:“扔掉你的恐惧,因为在想象和技巧之外,世界要求于你的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敢于冒着被拒绝、被嘲讽和经历失败风险的勇气,审慎思考、大胆下笔……你的舞蹈会让全世界目眩神迷。”这一点,难道不也是人生的基本原理吗?
《编剧点金术》
作者: 琳达·西格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剧本写作与修改指南
原作名: Making a Good Script Great,3e
译者: 曹怡平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视听训练和剧作教程的门外汉阅读,是编剧的启蒙书。
这本看似专业性极强的著作因其逻辑清晰简明,语言自然生动,举例也常常都是普通人耳熟能详的佳片——简言之,通俗易懂——其实是存在着多重的可读性。从整合创意到设置视点、创造场景、撰写对白、制造冲突,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读者产生亲历编剧课堂之感。同时,作者特别细心地点出新人编剧易犯的错误所在,并给出创作思路方面的建议。
其实,越是写给菜鸟的书,作者越是需要深入浅出。本书的作者琳达·西格是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从作者的工作经历不难看出,她是奋战在编剧行业的前线工作者,接触过大量剧本,有丰富实践经验,而同时担任教学工作的她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好了,我们知道,当熟知理论的人同时勤于实践,那么毋庸置疑,她的专业素养水平不说登峰造极,至少出凡入胜。而本书正是作者多年工作教学的成果结晶,自1987年初版以来便广获好评,书籍也是不断再版。而为了与时俱进,作者也是不厌其烦地对书进行修改润色,此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三版。人们对它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神探阿蒙》的编剧费尔·菲尔德说:“对于初学者而言, 琳达·西格修订过的《编剧点金术》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对资深专业人士也是必备手册。我准备随时带它出门。” 《证人》编剧威廉姆·凯利说:“琳达·西格所著的编剧教程是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最有帮助的。”书籍的优秀,从这些赞美词中可见一斑。 全书最后更附有好莱坞著名编剧保罗·哈吉斯的个人创作谈,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撞车》、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为例,与书中提到的创作理念形成了有效互动。书中还具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一批经典剧本,如《阳光小美女》的人物出场方式、《回到未来》的伏笔、《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时钟装置”等,帮助读者最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剧作技巧。而每章末尾精心设计的课后思考题,则便于读者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与自测。
《剧本》
作者: 理查德·沃尔特
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
副标题: 影视写作的艺术、技巧和商业运作
译者: 杨劲桦
丛书: 电影馆丛书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极容易被忽略的好书,是混饭编剧升华到金牌编剧的必读书目。
作者理查德·沃尔特教授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写作专业主席。本书是沃尔特30年教学经验和编剧实践的系统总结,涵盖了一名初学者到成为好莱坞职业编剧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众多奥斯卡获奖编剧遵循着书中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书通俗易懂,文字幽默犀利,还介绍了好莱坞的行业规则和编剧生存技巧,不仅适合初学者和电影爱好者,对于专业人士,亦会带来很大帮助。
庇荫于《故事》的光辉之下,《剧本》显得曲高和寡。事实上,沃尔特不逊色于任何故事大师。他的《剧本》区别于麦基和悉德·菲尔德对剧本的阐述角度,比如强调故事的完整性,场景的细节逻辑,分辨电影的“合理性”、“真实性”意义等。 不过艺术本无规则,不管是麦基还是沃尔特都是在试图阐释故事的原理而非规定。
2008年,沃尔特曾被吴天明导演邀请到西安讲课。可惜辐射甚少,绝大多数人不能参与,但现在有这本书可以弥补这一遗憾。在《剧本》中,沃尔特为影视写作提供了许多堪称圭臬的忠告。他的第一条基本准则是这样的:所有的作家都憎恶写作。这道出了很多写作者的真实想法:写作有时候让人感到厌恶、恶心、无聊甚至是绝望。当然这是以写作为生的作家的感觉。但是沃尔特先生的第二条准则则让人充满优越感:写作是扮演上帝。这一点是每个作家都会体会到的。不管作家如何声称自己使用的不是上帝视角去写作而是用第一人称写作,其实到最后,作家所扮演的都是全能全知的上帝。离题不远,沃尔特先生也声称“为电影写作从头到尾就是一种奇妙而愚蠢的行为”。这样充满悖论式的定性,让你一定会喜欢读下去。
除了忠告 ,该书还有许多值得贴在书房时刻醒脑的金句:电影只能是听觉和视觉的,心理描写需极力避免;只描述必要的信息,不要折磨观众;精炼的写作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空间;避免过于直线化的叙事;使用暗示而不是明示的手法;剧本一般最多100分钟左右;剧本的对白应该是值得听的,可以是光彩夺目、火花四溅,让我们笑,让我们哭,把我们吓得半死甚至使我们反感和憎恶,但是,绝对不应该使我们厌烦。
除了技巧之外,我认为他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说到写作技巧,其实天下文章只有一个技巧:一直一直写,并且形成习惯。你的想法再多,不写下来也仅仅是一个想法。而如果遇到写作障碍,那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写作状态。如果你幻想能有个清幽的环境写作,其实没有打扰的写作环境是职业作家的噩梦。”
《编剧心理学》
作者: 威廉·尹迪克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在剧本中建构冲突
原作名: Psychology for Screenwriters : Building Conflict in Your Script
译者: 井迎兆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适合职业编剧阅读的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你如何塑造人物。
它和其他编剧书不同,不再拘泥于人物塑造、故事解构等方面,而是从心理学入手,去深入剖析笔下的人物。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功能冲突原理构建剧情,强化人物深度。以荣格原型理论塑造电影角色,满足观众潜意识需求。完整呈现“英雄旅程”结构模式,创作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书中以六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及各自代表的心理学理论入手——从已经享誉百年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到理论无数次应用于故事创作实践的约瑟夫·坎贝尔——作者凭借自己对心理学的丰富知识,对心理学在故事创作中的应用法则展开深入剖析。恋母情结怎样牵引着一个少年陷入《哈洛与慕德》中奇妙的忘年之恋;面对着认同危机,《星球大战》中的卢克如何在亲情与正义之间做出抉择;身为《角斗士》的马克西姆斯怎样沿着英雄的命运走向注定的归途。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是一门以小见大、返璞归真的概括型学科。经典心理学导论都以这样一句话描述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心理学以描述、解释、预测及控制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目标。《编剧心理学》将银幕剧作法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把心理学作为切入点,描述、解释、预测及控制剧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借以提高编剧建构情节内冲突的能力。这种由作者构建得由内而外的剧作法对陷入外部结构泥淖的编剧正可谓是急人之困。
本书的作者威廉·尹迪克先生是一位成功从心理学跨界到电影艺术的作家。他的这本《编剧心理学》既是对自己心理学研究生涯的一份总结,又是将心理学分析系统引入银幕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之前我们所看到的书中,大多是利用心理学对电影本体进行分析与阐释,而这本书却是从创作的源头着手,将心理学分析带入了剧作的过程中。切入点非常独特,分析得也比较实用,职业编剧读来一定受益匪浅。
《编剧的艺术》
作者: 拉约什·埃格里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霸王别姬》《活着》编剧芦苇强烈推荐、用可信有力的人物,整合剧本中的戏剧因素
原作名: 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译者: 高远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那些喜欢剧本攻略和剧作实用技巧的职业编剧来读。
“我非科班出身,亦未拜过师门,自认埃格里先生这本《编剧的艺术》门下弟子。1987年,此书在国内初版,读之如若灯塔指明,醍醐灌顶,开卷有益,掩书解惑,是我书桌案头上必备的武功宝典。”这是编剧芦苇为此书写下的推荐语。
《编剧的艺术》有着非常清晰而完整的解构,按照戏剧的基本要素,分为“前提”、“人物”、“冲突”与“总论”四大章节。在前三章中,作者详细揭示了构建戏剧的必经步骤:先确定前提主题,再依据前提设定主使人物和对立人物,接下来设置一系列冲突,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剧作。
拉约什·埃格里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逐步塑造丰满的性格以及扣人心弦的冲突,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
“一个人物,就是他生理特征和环境施加于他的影响总和。恰像花朵在生长,在朝阳、夕阳或是正午的骄阳之下,结果大为不同一样。”
“一个薄弱的人物无法承担延伸剧中冲突的重担。如果他不足以支撑整部戏剧,我们便被迫放弃让他成为主人公。没有竞争便没有比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没有对位便没有和声。”
“无论你的前提是什么,也无论你的人物天性如何,戏里的第一句话就得开启冲突,开启通向对前提的证明的必然旅程。”
区别于前面提到的三本书,《编剧的艺术》所选剧本多为经典名作,如《玩偶之家》《伪君子》《推销员之死》等。不同于课本上动辄上纲上线的“专业”解读,作者从创作的角度,巨细无遗地分析了这些作品构思上的精深巧妙、深思熟虑之处,不仅适于有志创作的读者模仿,其他读者也可获得一个崭新的欣赏角度。倘若在拥有一些模糊的构思之后再学习本书中介绍的技巧,定有助于剧本成形。读了这本书不仅对戏剧家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也能了解成为戏剧家之艰辛。正如埃格里说:“剧作家应当学习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我们时常吃惊于人们总是很想当然地决定成为作家或者编剧。要当一名鞋匠,至少要做三年学徒,木匠和其他手艺也是一样。那么凭什么剧作家——世上最困难的职业就可以不经认真研习,一夜之间就学成呢?”掌握编剧这门以浅显蕴含艰深的手艺绝非一日之功,需经多年锤炼方有可能铸就,埃格里为有志的年轻写手点亮了一盏明灯。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作者: (美)悉德·菲尔德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悉德·菲尔德经典剧作教程1
原作名: Screenplay: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译者: 钟大丰 / 鲍玉珩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那些初学者阅读——尤其是当你在创作时遇到问题或思路受阻,可以停下笔来,读读悉德·菲尔德。
本书是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电影编剧著作家悉德·菲尔德同名原著的中文翻译版本。本书适合那些以前从没有过写作实践的人,也同样适合那些在自己的写作方面没有获得过多少成功而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基本写作方法的人阅读。小说家、剧作家、杂志编辑、家庭主妇、生意人、医生、演员、电影剪辑师、广告片导演、秘书、广告商和大学教授等等,全都能从中获益。本书的目的是使读者坐下来,并从有选择、有信心、有把握的地位出发来编写一个电影剧本。他可以完全有把握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写作中最难的事就是要知道写些什么。当你读完本书时,你将确切知道写一个电影剧本要做些什么。至于你是否要写,那是你自己的事。写作是件个人的事——你或者写,或者不写。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自1982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16种语言,在世界250多所大学用作教材。该书的实用性很强,直击剧本写作关键,比如怎样搭建结构,塑造具有说服力的人物。拆解经典剧本段落,以《唐人街》《教父》《侏罗纪公园》等名作为例,精细分析情节点的设置,介绍如何铺设有张力的故事线。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甚至不怕落入窠臼,比如关于对解构的理解,悉德·菲尔德认为剧本的一般结构为——开端:p1~30 建置,其中p25~27出现情节点1;中端:p30~90 对抗,在p85~90出现情节点2;p91~120为大结局。“其中,建置的开端,也就是剧本的前10页十分重要,需要交待清楚主人公、戏剧性前提和戏剧性情境,很多时候别人只会读你剧本的前10页就决定喜欢不喜欢。”
曾写作《蜘蛛侠》《侏罗纪公园》的奥斯卡获奖编剧大卫·凯普曾经说过,“对编剧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好的建议。我总是告诉年轻编剧立刻去读这本书,无论你拥抱它还是反对它,都肯定能帮助你把思路调整到正确的道路上。”
《作家之旅》
作者: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
原作名: 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3rd Edition
译者: 王翀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喜爱动画片并立志从事动画编剧的人来阅读。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在国内的名气并不大,但他却是国际上备受尊重的编剧和写作技巧大师,常年担任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编剧顾问,《狮子王》《搏击俱乐部》和《细细的红线》等著名影片的故事创作均受其影响。沃格勒独创的“英雄之旅”故事模型曾对世界编剧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受到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作家之旅》这本书名字挺大,但它主要探讨的是英雄主义电影是如何创作的。比如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工作经验为例,讲述了《狮子王》的诞生始末。
“他们撷取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灵感,写成一个关于父子亲情的故事。卡森伯格希望加入其他故事元素,强化电影的故事结构,如此一来,《奥德赛》或《顽童历险记》的表现手法,就和《一夜风流》及《四十八小时》的主题和结构合二为一。”
确定方向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哈姆雷特》,并挑出可以利用在剧本里的元素。我以英雄旅程分析《哈姆雷特》,说明它的转折点和进展,接着列出《哈姆雷特》中几段令人难忘的经典台词。编剧利用这些文句,便能鲜活地唤起大家对莎士比亚故事的回忆。”
相对于《剧本》这种探讨故事原理的书,《作家之旅》讲述了许多实用性的写作小窍门。“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文中某个角色太弱了,没有存在感,没有达到你设计他时想达到的目的,那么就请你考虑一下,你一开始设计他时,有没有想到什么类似的经典角色?比如作者从拉飞奇想到梅林,有了具体的原型,你就可以通过对比来发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梅林的经历和拉飞奇一对比,就马上能发现,拉飞奇在保护王子、训练王子、帮助王子夺回王位这些戏份上严重缺失。如果你有意将拉飞奇塑造得更出众,显然就能朝这些方向努力,给这些情节加戏,从而加强拉飞奇的角色分量。至于这些经典的原型从哪里找?只要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人气人物,你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参考。”
《编剧的策略》
作者: 亚历克斯·爱泼斯坦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如何打动好莱坞
原作名: Crafty screenwriting
译者: 贾志杰 / 季英凡
经典指数:
实用指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本书适合所有从业者阅读,它是“从如何卖剧本”的角度去倒推你“如何写出一个受欢迎的好剧本”。
腰封上的推荐语概括得很准确:这是一本“狡猾”而“诚实”的剧本写作攻略和行业指南。因此,这是一本关于剧本入门方法和写作攻略的工具书,它很实用,不但为你理清了好莱坞电影行业的玩法,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剧本写作办法。这本书是如此的务实,以至于当他谈到版权问题,他会给你版权查询的网站和电话号码。当他谈论到了解导演或者制片人,他会拉出一个书单……
作者亚历克斯不只是务实,他也关注一个编剧的心理建设。他会为你加油打气,帮你树立一个ok的心态,起码不会鼓励你在发现自己确实没有天赋之后,仍然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的狗屁。亚历克斯本人就是一位编剧,坐而论的人,和起而行的人,思考的方式总是不一样的。比方亚历克斯在本书中谈论编剧,就如实地告诉你剧本只是电影产业的一个部分而已,只有进入了产业并最终被拍出来的,才具备被评价是不是个好剧本的资格。因而他开篇谈论的不是剧本是什么,如何写剧本,而是把一个剧本放在产业中,让它走上一遍给你看。
在亚历克斯看来,剧本的第一要点是钩子,一个简略但能让人感兴趣的故事钩子。因为你要打动审读员、剧本编辑、开发主管、制作主管、导演、明星等等人。这些行业中的人,每一个都可以因为无关紧要的原因干掉你的剧本,让它躺在自己的书架上蒙灰。 什么意思?亚历克斯并不试图跟你谈谈热血创作这回事,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如何让你的剧本进入产业,最终成为一部电影。这种务实的态度贯穿全书,在剧本创作的方方面面,亚历克斯都在敲打你,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剧本为电影服务,而不是让你自得其乐。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是一本“如何打动好莱坞”的书,作为中国读者,作为编剧工具书的意义要大打折扣。我们只能得到一些如何创作剧本的理念,具体到实操的意义,则更多的是去了解一个正常的行业如何运转。根据本书务实的理念,一位好莱坞编剧在中国,八成是要饿死的。假如亚历克斯要为中国电影青年量身定制,以他的看重实操,此书的体量怕要扩充两倍,并且花去4/5的篇幅教你如何通过审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