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心理教育

来源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儿童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标准,对幼儿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使他们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儿童成长的必要,也是21世纪人才不可或缺的。据此,仅以本文对相关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有效的思路,希望日后能积极提倡基于学前教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模式探索,以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质量为目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教育研究
  一、绪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日益增强。而由于学前教育事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导致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其重要性和如何防止儿童心理问题的内容与处理措施。研究发现,在关注孩子的身体、智力发展的同时而轻视儿童心理品质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成人后显示不寻常的或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但是当他们发现不寻常的举动时再去进行研究就已经为时过晚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表明,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是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的,幼时的不良举动与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健康教育对于如何培养处在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正常的生理发育,培养儿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已成为幼师工作者的共识。
  二、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的原则
  (1)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缺一不可,要相互渗透、互相结合。
  (2)严格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因人施教”的教育,注重幼儿的个体发育。
  (3)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三种教育进行良性结合,积极调动不同方面的有效资源,力求全方位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4)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注重提高他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
  (5)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力求充分发挥教育原有的功能。
  三、目前儿童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心理教育起步晚
  我国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起步较晚,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还不具备充分的认识,没有正式的划分到幼儿教师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对具体的心理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虽然主观上十分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但是客观上只部分实现了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状况和身体健康的需要。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心理健康教育与非现实教育结合不顺,教育部门和基层教师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孩子的家长对心理教育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并缺乏实施心理教育的思想。
  (二)儿童心理教师素养不够
  目前,學前心理健康教师整体水平处于相对较低位置。由于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的严重缺乏,所以教师面对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对儿童的心理特征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缺乏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修正的能力。此外,想要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进行评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能有效地干预一些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学前儿童的心理教育缺乏的情况需要积极解决,需要有效的方式来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不合理的发展情况,如果教师不能良好的认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儿童的心理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就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四、可能引起学前儿童心理不健康因素的相关分析
  (一)先天的心理障碍
  由于遗传缺陷造成的智力障碍、先天畸形、生理缺陷以及肥胖等情况都可能是诱发幼儿心理不健康的因素,还有各种人体的内分沁腺活动对整个人体都起着重要的调理作用,如果这部分的活动缺失就很可能致使这一部分幼儿先天就患有自闭症、多动症及一些神经性的病症。
  (二)儿童的自我意识
  学前儿童的各个发展领域都有与之对应的心理发展期。幼儿是在2-7岁之间,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偶尔会有反抗的行为出现。这一阶段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个性和特征都逐步形成,各种社会性需要及行为迅速发展。幼儿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三)家庭与幼儿机构的影响
  儿童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地方。这是进行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的教育观念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对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孩子们在家依靠父母,在幼儿园依靠老师。因此,如果儿童处于不和谐的生活环境,这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长期发展。
  通常来说,父母应承担儿童日常心理健康的主要教育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充分的感受到母爱和父爱。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和他们的孩子进行交流,很少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考虑问题,这就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了幼儿出现攻击反抗等行为。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就由此出现。父母要帮助他们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孩子减轻心理负担达到平衡的心态,在心理或生理发展中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很容易被儿童进行模仿。教师教育儿童的言语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能会觉得斥责孩子是无意的、发自善心的,但有时候就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一种自卑、孤立的心理。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策划是否是儿童成长的需要也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的人格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教师情绪不稳定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也会致使很多学生产生人格障碍。
  五、做好儿童心理教育的建议
  (一)制定优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人也是园内课程实施的协调者。领导园内幼师的过程是行使自身权利和义务以及内在素质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园长对于幼儿课程的制定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成败,因此园长需要组织和考虑到各个方面以促进课程的顺利实施。   首先,园长要转变课程观念。就心理健康课程来说,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因此,实施的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还是持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特别是某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特别强调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因而忽视了孩子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对此,园长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迎合家长,而放弃应有的坚持。而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增进家长以及社會上其它人员对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在幼儿园中园长还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课程资源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大前提,缺乏课程资源的课程实施无异于是“纸上谈兵”;其次,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为基础,园长应该为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游戏设施、教学材料和活动设备等资源。而对于目前系统尚且不完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材问题,身为一园之长可以有意识的把教参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有意识的根据一定的原理或手段进行独自系统化。此外,园长还需要对幼儿园的课程计划进行妥善合理的安排,让幼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准备。
  最后,园长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指导再进行课程制定,这样才能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目前,几乎所有的幼师都认为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会产生有效的帮助,因此园长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以加强这方面的经验。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我国现行的幼师培养课程存在着内容陈旧、学用不一等许多问题,致使培养出来的幼师人才还无法达到新《纲要》中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幼师课程加以调整。访谈中,有园长和幼师谈到对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及教学方法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它好像渗透在所有活动和环境中,所以无需专门有此一课。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心理健康课程的独立性,要拓宽并加强相关基础理论课,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能反映幼儿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的见习和实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经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幼师对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知识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经常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具体问题。幼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准确把握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具体状况,分析幼师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关心程度,了解幼师在具体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确定真正的课程实施水平,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幼师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具体的措施除了幼儿园通常用的本校、本教区幼师间的交流讨论以外,还可以通过增进课程编制者与幼师之间的交流、组织课程专家到幼儿园与幼师沟通等等方式给幼儿园幼师们以实质性的帮助。
  (三)营造良好的园内环境
  良好的幼儿园生活教学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外在条件。它分为物质环境的创办和心理环境的建设。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环境对儿童的心理既有明显的影响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1.创造一个安全、丰富、科学的物质环境
  比如在园内进行草坪和鲜花的种植活动,开辟种植园地、修建沙地等活动可以创办自然的生活环境;建立适合教育目标的游戏环境,如美工业区和娃娃屋;挂地图、国旗国徽、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等,使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良好的教育环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如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信念,为教师的各种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幼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驾驭课程的能力,构建良好的园本教研文化,营造和谐的人文精神氛围、建立公正民主的管理制度,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师团体。
  (四)加强家园共育措施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中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成长起来的。在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辨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生活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家园犹如一个整体,只有往同一个方向行进,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否保持一致。幼儿园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以取得家园一致性教育。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对于某些内向的幼儿来说,也许会有一些问题不愿意与幼师和家长进行沟通。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个案法,给予内向儿童特别关注,及时矫正不良的心理行为。幼师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看情况实施个别教育。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通过幼师和家长可以与幼儿进行适当的沟通。幼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家长应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幼师,也应常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加强家园共育。幼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的。只有在学校与家长的双方共同努力的条件下开展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多倾听幼儿的心声。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专注的倾听儿童诉说的态度、方式及内容,是儿童对辅导者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因素。当儿童与幼师诉说一个他所遇到的问题时,幼师必须积极倾听,并不时给予反馈,让儿童知道你在专心倾听,以促进良好的沟通。幼师需要做到细心和耐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引导,才能引导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学前教育是对于幼儿的一种启蒙性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幼儿身上表现出的问题,往往源自家庭教育。应该使双方达到统一的认识高度,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进一步加强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双方的主动和创造,使教育一致性原则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蒋武英.浅谈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新课程:小学版,2013(3).
  [2]王辉.浅谈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求知导刊,2016(13):54-54.
  [3]王丽丽.浅谈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1).
  [4]孟辉.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读书文摘,2014(10):190-190.
  [5]刘婧.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浅析心理健康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2(9S):115-115.
  [6]张劲松.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BZ)[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7]刘菲.浅谈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78-78.
  [8]王淼.探讨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J].教育,2017(2):00016-00016.
  [9]刘云艳.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9(6):10-15.
  [10]王思佳.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6(30):149-149.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为国家培养出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到家校协同育人、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培养家长的教育自觉、增强家校的教育合力。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通过开展家长成长系列工作坊,促进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提升,改变了 “旁观式家长”、“被动型家长”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科学地参与学生成长的过程,实现了家校通力合
期刊
摘 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幼儿园、家长、小学和幼儿自身都应该做好准备,才能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问题 对策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但是幼小衔接存在着许多问题,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到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接受的教育,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使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步调统一、相互促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
期刊
摘 要: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只有家校携起手来,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更加优秀。实现家校共育需要立足现实,构建“平等、开放、共荣”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多措并举,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服务中来;着眼未来,推动“家校共育”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服务家长,担当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家校 共育 家委会 家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不可缺,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先决条件。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概念,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在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和概念的应用上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数形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公民素质培养的基础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里,定义、法则、公式等知识的建立是以数学概念的
期刊
摘 要:青春期逆反心理,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此时,如果家长不能够理性地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选择和孩子“对抗到底”,就会直接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造成人格上的缺失。本文通过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针对当前家长的教育误区,提出了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青春期 逆反心
期刊
摘 要:如今,孩子们的教育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变化比之前更大,但是由于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策略掌握还不够。  关键词:农村 幼儿 家庭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孩子的教育问题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变化比之前更大。孩子只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长就会积极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年
期刊
摘 要:教育乃治国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基。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教育作用。为此,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家长指导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 涵义 现状 新趋势  自古以来,我国就高度注重教育的作用。早在西周时期,家庭教育就已经出现,该时期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首先要经过家庭教育继而才能进行学校教育。由此可见,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是每个孩子走出家庭后接触和融入的第一个集体环境,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能够持续一生,对他们教育观的塑造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问题。家园共育是目前幼儿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教育影响深刻。想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积极参与进来。本文从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概念、家园共育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对于孩子学前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建立公平有质量、让家长满意的学前教育势在必得。本文根据有关数据深入分析了家长在幼儿园师资水平、办园水平、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卫生保健与家园共育四方面的需求,据此,我们需要完善办园体系、优化教师数量与结构、提高保教质量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家长 学前教育 需求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部等四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