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顺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阳高小学校是平顺县的一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不仅如此,许多农村家庭为了让子女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从农村向县、市、省城涌动。为了不让学生继续流失,不让学生家庭因学致贫致困,更为了办一所高质量的学校,五年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实现了生源从外向内回流,而且得到了家长的满意和社会的好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硬件设施。我校乘着“校安”工程实施、“改薄”和“薄改”项目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大政策的东风,先后购置了大量图书、实验器材和音体美器材,完成了多功能教室、运动场地和辅助用房的建设,整个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办学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处于大体均衡的状态,为学校的优质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其次是文化引领。我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实现我的梦为总体导向,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主要做法是筛选出我校所在乡镇的成功人士,每学期邀请两位到校给孩子们“现身说法”,为孩子们营造真实的情境,让他们有学习的榜样和学习的动力。二是利用学校的实际,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我校分为生活区、教学区、艺术区,每个区域都有成功人士的激励话语,使全体师生能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三是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校位于浊漳河畔,学校周边散布着原起寺、淳化寺、龙门寺以及夏禹神祠等寺庙,从五代十国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数不胜数;学校周边有月亮山、红石坪、榔梯、岳家寨等旅游胜地;闻名全国的大红袍花椒主产地,也为我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产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师队伍的团结奋进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阳高小学校推出了多项举措,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相关制度。制定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教师晋升职称方案、评优评模方案、考勤制度等,经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以后,将所有制度公平、公正、公开予以落实,并且严格执行,让全体教师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工作有方向、有目的、有奔头。
建设教师队伍。为了实现教师的长远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教师的交流与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沿着“生手型—熟练型—专家型”的模式发展和成长,通过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使教师获得专業成长,能够胜任今后的课堂革命,更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心教师生活。学校离县城有50公里,在校教师的业余生活非常枯燥,这甚至成为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我校开展了花样踢毽、打网球、打乒乓球、跳广场舞等活动,并在教师节、元旦等节日进行文体展示。这样不仅使得教师们的生活变得精彩,还增强了教师体质,更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友情,学校也建设起一支团结进取、积极活泼、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接受爱心捐助。五年来,小到师生校服、床上用品、学习用品,大到办公用品、外出考察学习以及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经费,我校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共计70余万元。这些爱心单位和人士的善举,让全体师生、贫困学生和家长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热情,更激励了全体学生以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人才后反馈社会,将爱心人士的大爱传承下去的信心。
近些年来,我校采取多项措施,与家长建立沟通与联系,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感到满意,能够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
采取家校共建。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目的和办学任务,同时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极大地消除了家校矛盾,形成了家校合力,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养成教育。我校有140余名寄宿生,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感恩师长、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团结同学等方面倾注极大的精力,让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能够放心、安心。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追求的目的,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所以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质量提高,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家长和社会才能满意。近三年来,我校在全县15个学校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名列前茅。教学质量好了,家长满意了,学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遏制,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学上、有好学上,且能上好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山区的教育发展殚精竭虑,这是我的教育梦,也是我前行的动力。为了实现我的教育梦,今后工作中,我将会进一步加大教研的力度,加强教师的培训,规范学校的管理,加大特色学校建设的力度,脚踏实地办教育,扎扎实实谋发展,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平顺县阳高乡中心校)
一、让学校充实起来
首先是硬件设施。我校乘着“校安”工程实施、“改薄”和“薄改”项目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大政策的东风,先后购置了大量图书、实验器材和音体美器材,完成了多功能教室、运动场地和辅助用房的建设,整个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办学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处于大体均衡的状态,为学校的优质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其次是文化引领。我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实现我的梦为总体导向,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主要做法是筛选出我校所在乡镇的成功人士,每学期邀请两位到校给孩子们“现身说法”,为孩子们营造真实的情境,让他们有学习的榜样和学习的动力。二是利用学校的实际,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我校分为生活区、教学区、艺术区,每个区域都有成功人士的激励话语,使全体师生能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三是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校位于浊漳河畔,学校周边散布着原起寺、淳化寺、龙门寺以及夏禹神祠等寺庙,从五代十国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数不胜数;学校周边有月亮山、红石坪、榔梯、岳家寨等旅游胜地;闻名全国的大红袍花椒主产地,也为我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产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让教师幸福起来
教师队伍的团结奋进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阳高小学校推出了多项举措,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相关制度。制定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教师晋升职称方案、评优评模方案、考勤制度等,经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以后,将所有制度公平、公正、公开予以落实,并且严格执行,让全体教师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工作有方向、有目的、有奔头。
建设教师队伍。为了实现教师的长远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教师的交流与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沿着“生手型—熟练型—专家型”的模式发展和成长,通过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使教师获得专業成长,能够胜任今后的课堂革命,更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心教师生活。学校离县城有50公里,在校教师的业余生活非常枯燥,这甚至成为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我校开展了花样踢毽、打网球、打乒乓球、跳广场舞等活动,并在教师节、元旦等节日进行文体展示。这样不仅使得教师们的生活变得精彩,还增强了教师体质,更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友情,学校也建设起一支团结进取、积极活泼、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接受爱心捐助。五年来,小到师生校服、床上用品、学习用品,大到办公用品、外出考察学习以及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经费,我校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共计70余万元。这些爱心单位和人士的善举,让全体师生、贫困学生和家长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热情,更激励了全体学生以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人才后反馈社会,将爱心人士的大爱传承下去的信心。
三、让家长满意起来
近些年来,我校采取多项措施,与家长建立沟通与联系,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感到满意,能够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
采取家校共建。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目的和办学任务,同时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极大地消除了家校矛盾,形成了家校合力,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养成教育。我校有140余名寄宿生,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感恩师长、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团结同学等方面倾注极大的精力,让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能够放心、安心。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追求的目的,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所以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质量提高,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家长和社会才能满意。近三年来,我校在全县15个学校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名列前茅。教学质量好了,家长满意了,学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遏制,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学上、有好学上,且能上好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山区的教育发展殚精竭虑,这是我的教育梦,也是我前行的动力。为了实现我的教育梦,今后工作中,我将会进一步加大教研的力度,加强教师的培训,规范学校的管理,加大特色学校建设的力度,脚踏实地办教育,扎扎实实谋发展,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平顺县阳高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