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长治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体教结合、改革创新、全面普及、增强体质”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祖国栋梁,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发展”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了足球课程,76所学校获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小学43所、初中25所、高中8所。
校园足球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国足球梦的助推器。长治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完善保障,率先打出打造校园足球城市的“组合拳”。
一是制度保障。长治市教育局联合发改、财政、文化、体育、团委六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形成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并将校园足球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健全校园足球管理体制,引导各学校制定校园足球阶段性改革发展目标、措施及每年具体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发展。
二是经费保障。2018年,市政府财政资金投入1.13亿元,体育彩票资金投入20万元,社会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投入0.4萬元,保证了生均体育经费不低于10%,主要用于设施设备采购、赛事筹备、各类培训。
三是安全保障。建立和完善足球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长治市中小学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每年为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校队学生购买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生运动安全得到保障。
坚持学校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因地制宜加强场地和设施建设,确保发挥组织活动场所效能。
一是加快特色学校足球场标准化建设。足球场地标准化建设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长治市政府将“实施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改建工程”列入政府实事,2018年,新增足球场地小学26块、初中31块、高中4块,其中人造场地36块,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太行中学、襄垣县第一小学、屯留县树人小学等1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二是加强农村学校足球操场建设。长治市在推动“全面改薄”过程中,同步加快农村学校操场建设,村级小学操场全部硬化,部分新建小学操场塑胶化,建设了一批简易足球场,有平整的场地和标准的足球框,补充了教学和训练用的相关器材,改善了农村学校足球训练条件,为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场地资源。长治市教育局协同市体育局、市足球协会等相关部门,健全完善足球场馆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驻市高校和市体育中心、淮海体育馆、屯留县嶷山国际体育园等社会场地资源,为青少年参与足球活动提供基础保障,提高足球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
校园足球走“体教结合”发展之路,确立了“两手抓、两提高”的思路,即一手抓师资、一手抓课程,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
一是实施“引才工程”补充师资力量。2018年,市教育局择优引进专职足球教师小学23名、初中31名、高中19名,外聘足球教师小学5名、初中6名、高中3名,为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师资质量。2018年,分期分批组织足球教师、教练员、校长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培训,分别选送18名校长、18名教师、7名教练员参加国培,11名校长、11名教师、6名教练员参加省培。外聘国家级足球教练员对本地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让参培教师担当市级足球联赛裁判,通过参与比赛、裁判工作来提高足球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是创建“足球人才储备”发展特色学校。充分利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推动其它学校在教育教学、竞赛训练、师资提升、联赛开展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发挥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如足球特色学校每日一节足球公开课,倡导所有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队,及时发现、选拔和重点培养具备足球运动潜质的学生,储备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四是实施“规划课程”普及校园足球。市教育局联合体育局对中小学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鼓励和指导学校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做到足球活动进计划、进课堂、进活动,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一小时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发足球校本课程,编写足球校本教材,发展足球社团,实现“校校有球场、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课”的“全民足球”覆盖。
坚持育人为本,注重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健全培养和竞赛机制,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打通人才持续成长的通道,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
一是建立校园足球“基训、集训”结合的训练体系。市教育局协调体育局、足协选派优秀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进校指导训练,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日常、课余训练,遴选有足球运动兴趣的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课余训练,逐步形成“以体育课为先导、以兴趣小组为拓展、以足球赛事为提升”的校园足球基训体系。2018年暑期,长治市9名学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最佳阵容”,到内蒙古包头国家足球训练基地集训,通过国家级的集训平台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选手。
二是建立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等多种竞赛体系。建立校园足球基本技能比赛和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系,通过市级联赛的开展促进校级联赛的开展。2018年,全市组织校园足球赛事校内146场、校际176场、县区级244场、市级398场,参与学校731所、学生6826名,有效激发了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同年10月,长治市组队参加山西省校园足球赛,整体提升了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以校园足球联赛为重点,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冲出联赛”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格局,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延伸发展中职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系列联赛。
通过以上四个举措,长治市校园足球工作得以整体推进。
(作者单位:长治市教育局)
一“、规划+引导”,完善保障体系
校园足球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国足球梦的助推器。长治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完善保障,率先打出打造校园足球城市的“组合拳”。
一是制度保障。长治市教育局联合发改、财政、文化、体育、团委六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形成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并将校园足球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健全校园足球管理体制,引导各学校制定校园足球阶段性改革发展目标、措施及每年具体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发展。
二是经费保障。2018年,市政府财政资金投入1.13亿元,体育彩票资金投入20万元,社会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投入0.4萬元,保证了生均体育经费不低于10%,主要用于设施设备采购、赛事筹备、各类培训。
三是安全保障。建立和完善足球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长治市中小学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每年为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校队学生购买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生运动安全得到保障。
二“、修建+整合”,加强场地建设
坚持学校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因地制宜加强场地和设施建设,确保发挥组织活动场所效能。
一是加快特色学校足球场标准化建设。足球场地标准化建设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长治市政府将“实施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改建工程”列入政府实事,2018年,新增足球场地小学26块、初中31块、高中4块,其中人造场地36块,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太行中学、襄垣县第一小学、屯留县树人小学等1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二是加强农村学校足球操场建设。长治市在推动“全面改薄”过程中,同步加快农村学校操场建设,村级小学操场全部硬化,部分新建小学操场塑胶化,建设了一批简易足球场,有平整的场地和标准的足球框,补充了教学和训练用的相关器材,改善了农村学校足球训练条件,为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场地资源。长治市教育局协同市体育局、市足球协会等相关部门,健全完善足球场馆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驻市高校和市体育中心、淮海体育馆、屯留县嶷山国际体育园等社会场地资源,为青少年参与足球活动提供基础保障,提高足球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
三“、普及+提高”,促进体教结合
校园足球走“体教结合”发展之路,确立了“两手抓、两提高”的思路,即一手抓师资、一手抓课程,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
一是实施“引才工程”补充师资力量。2018年,市教育局择优引进专职足球教师小学23名、初中31名、高中19名,外聘足球教师小学5名、初中6名、高中3名,为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师资质量。2018年,分期分批组织足球教师、教练员、校长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培训,分别选送18名校长、18名教师、7名教练员参加国培,11名校长、11名教师、6名教练员参加省培。外聘国家级足球教练员对本地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让参培教师担当市级足球联赛裁判,通过参与比赛、裁判工作来提高足球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是创建“足球人才储备”发展特色学校。充分利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推动其它学校在教育教学、竞赛训练、师资提升、联赛开展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发挥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如足球特色学校每日一节足球公开课,倡导所有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队,及时发现、选拔和重点培养具备足球运动潜质的学生,储备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四是实施“规划课程”普及校园足球。市教育局联合体育局对中小学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鼓励和指导学校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做到足球活动进计划、进课堂、进活动,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一小时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发足球校本课程,编写足球校本教材,发展足球社团,实现“校校有球场、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课”的“全民足球”覆盖。
四“、训练+联赛”,提升技战术水平
坚持育人为本,注重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健全培养和竞赛机制,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打通人才持续成长的通道,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
一是建立校园足球“基训、集训”结合的训练体系。市教育局协调体育局、足协选派优秀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进校指导训练,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日常、课余训练,遴选有足球运动兴趣的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课余训练,逐步形成“以体育课为先导、以兴趣小组为拓展、以足球赛事为提升”的校园足球基训体系。2018年暑期,长治市9名学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最佳阵容”,到内蒙古包头国家足球训练基地集训,通过国家级的集训平台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选手。
二是建立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等多种竞赛体系。建立校园足球基本技能比赛和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系,通过市级联赛的开展促进校级联赛的开展。2018年,全市组织校园足球赛事校内146场、校际176场、县区级244场、市级398场,参与学校731所、学生6826名,有效激发了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同年10月,长治市组队参加山西省校园足球赛,整体提升了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以校园足球联赛为重点,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冲出联赛”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格局,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延伸发展中职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系列联赛。
通过以上四个举措,长治市校园足球工作得以整体推进。
(作者单位:长治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