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式班会课作为新型的班会课,优势是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以活动为主,注重学生的体验;植根生活,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尊重学生个性,注重认知的升华。
关键词:体验式班会以生为本 活动为主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德育课程,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班会课较多地以“会”的形式开展,班主任作为“开会者”,常在台上或滔滔不绝,或引经据典,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作为“参会者”在台下或安静听讲或置之度外或一脸木然。一节班会课上完,教师筋疲力尽,声嘶力竭;学生走出教室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近年来,体验式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班会课模式,在各学校蓬勃开展。“体验式”班会课,即将体验德育的思想融入班会课活动中,通过巧设各种体验情境,搭建育人平台,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道德成长。[1]
一、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特点和优势
(1)以生为本,注重参与。体验式班会课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出发点和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还包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现了道德“内化”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班会课的主人。
案例:在《寻找自己的舞台》主题班会课中,班主任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认识自我的体验式活动。老师先让学生在白纸上自由涂鸦,再让学生评论自己的画。有学生说:“我觉得自己画得很难看”;有学生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针对学生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再仔细看自己的画,从中找到有意义的信息并用彩笔把它勾勒出来,最后鼓励学生大胆介绍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2)活动为主,注重体验。活动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参与形式,是学校德育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为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机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活动育人”是德育实施的六大途径之一,并提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2]
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因为“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3] “体验在道德教育过程各环节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道德认知的催化剂、主体情感的生长剂、道德信念的稳定剂。”[4]
案例:在《关爱他人》主题班会课中,为了引导学生关爱、理解和同情生活中的弱势人群,班主任设计了一个“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学生蒙上眼睛,从体育馆的起点走到终点,中间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物。因为学生只能凭借双手摸索前进,所以充分体会到了盲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艰辛,从而发自内心地同情、关爱他们。
案例:在《拥抱亲情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父母为孩子的付出,班主任请家长亲临现场,向自己的孩子念出《给孩子的一封信》,道出了父母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孩子听完信后深深地震撼了,原来父母是这样不图回报,无私地关爱和照顾我们。有孩子甚至泪流满面,哭着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这节朴素、真实的班会课感动了在场听课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比任何华丽的设计更有感染力。
(4)尊重个性,注重升华。学生因其认知水平、性格特征、道德品质等不一样,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体验式班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平等的环境,学生能畅所欲言,并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班主任时刻关注这一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感悟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了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和团队教育的作用。
“体验式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平台,实现了在体验中的自觉成长。” [6] 体验式班会课作为班会课的新模式,在促进学校德育落细、落小、落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实践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娄红玉,覃燕娜.体验式班会课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8(08):59-60.
[2]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基〔2017〕8号 360A06-05-2017-0017-12017-08-22
[3]邵廣侠.体验: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1):70-71.
[4]陈怡.论知性—体验式德育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2 P61
[5]孙水英,姜健.1,2,3,4——自觉成长起步走[J].中国德育,2016(16):64-66.
关键词:体验式班会以生为本 活动为主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德育课程,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班会课较多地以“会”的形式开展,班主任作为“开会者”,常在台上或滔滔不绝,或引经据典,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作为“参会者”在台下或安静听讲或置之度外或一脸木然。一节班会课上完,教师筋疲力尽,声嘶力竭;学生走出教室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近年来,体验式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班会课模式,在各学校蓬勃开展。“体验式”班会课,即将体验德育的思想融入班会课活动中,通过巧设各种体验情境,搭建育人平台,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道德成长。[1]
一、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特点和优势
(1)以生为本,注重参与。体验式班会课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出发点和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还包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现了道德“内化”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班会课的主人。
案例:在《寻找自己的舞台》主题班会课中,班主任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认识自我的体验式活动。老师先让学生在白纸上自由涂鸦,再让学生评论自己的画。有学生说:“我觉得自己画得很难看”;有学生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针对学生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再仔细看自己的画,从中找到有意义的信息并用彩笔把它勾勒出来,最后鼓励学生大胆介绍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2)活动为主,注重体验。活动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参与形式,是学校德育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为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机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活动育人”是德育实施的六大途径之一,并提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2]
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因为“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3] “体验在道德教育过程各环节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道德认知的催化剂、主体情感的生长剂、道德信念的稳定剂。”[4]
案例:在《关爱他人》主题班会课中,为了引导学生关爱、理解和同情生活中的弱势人群,班主任设计了一个“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学生蒙上眼睛,从体育馆的起点走到终点,中间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物。因为学生只能凭借双手摸索前进,所以充分体会到了盲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艰辛,从而发自内心地同情、关爱他们。
- 植根生活,注重真实。“道德教育的内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5]体验式班会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只有来自学生身边的事例,才能触动学生内在的心灵。
案例:在《拥抱亲情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父母为孩子的付出,班主任请家长亲临现场,向自己的孩子念出《给孩子的一封信》,道出了父母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孩子听完信后深深地震撼了,原来父母是这样不图回报,无私地关爱和照顾我们。有孩子甚至泪流满面,哭着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这节朴素、真实的班会课感动了在场听课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比任何华丽的设计更有感染力。
(4)尊重个性,注重升华。学生因其认知水平、性格特征、道德品质等不一样,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体验式班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平等的环境,学生能畅所欲言,并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班主任时刻关注这一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感悟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了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和团队教育的作用。
“体验式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平台,实现了在体验中的自觉成长。” [6] 体验式班会课作为班会课的新模式,在促进学校德育落细、落小、落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实践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娄红玉,覃燕娜.体验式班会课实施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8(08):59-60.
[2]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基〔2017〕8号 360A06-05-2017-0017-12017-08-22
[3]邵廣侠.体验: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1):70-71.
[4]陈怡.论知性—体验式德育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2 P61
[5]孙水英,姜健.1,2,3,4——自觉成长起步走[J].中国德育,2016(1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