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验探究题归类分析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实验探究是近几年中考比较热点的探究试题。试题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综合考查同学们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
  一、数字化实验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数字化实验通常由“传感器+数字采集器+计算机配套的系统支持软件”三部分构成,通过传感器对压强、浓度、pH、温度、电导率等物理量进行识别,再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及软件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并以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同学们可以非常直观地对图形进行观察,然后做出判断或预测,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化学规律和原理。
  二、数字化实验探究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解数字化实验探究题时要从图表、曲线中获取相关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转化为与探究方法相关的实验结论。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基于“曲线—宏观—微观—符号”四重表征思想分析曲线,运用证据推理分析化学变化本质与规律。解题基本思路如下:
  (1)曲线分析:直接读出曲线坐标中的两个变量(横、纵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关注起点、终点以及变化的趋势;
  (2)宏观辨识:分析纵坐标中相关物理量(如压强、浓度、pH等)变化的原因;
  (3)微观探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形成对变化规律的认识;
  (4)符号表征:用相关的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等)进行表征。
  三、数字化实验探究题的常考题型归纳
  1. 气体压强传感器
  例1(2019·北京)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
  解析:(1)AB段压强先减小,是因为CO2与先推入的NaOH溶液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少;(2)BC段压强基本不变,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反应停止。(3)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新生成的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装置内气体增加。
  答案:NaOH溶液 NaOH溶液与CO2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Na2CO3 + 2HCl [                ] 2NaCl + H2O + CO2↑
  [小结][以气体压强传感器为情境的数字化实验题解题四部曲:
  首先,分析“压强-时间”曲线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本题中,AB段压强减少——BC段压强不变——CD段压强变大。
  其次,分析压强变化的原因。如本题中,气体体积变化引起压强变化,气体体积的变化过程为:减少——不变——变大。
  再次,分析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如本题中,反应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NaOH与CO2反应——NaOH与CO2反应停止——Na2CO3与稀盐酸反应。
  最后,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表征。如本题中,相关反应如下:2NaOH +CO2 [                ] Na2CO3 + H2O,Na2CO3 + 2HCl [                ] 2NaCl + H2O + CO2↑。]
  2.气体体积分数传感器
  例2(2019·福建节选)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3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4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解析:由圖5和图6可知实验1和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断减少,最终实验1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实验2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接近0。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应尽可能将氧气消耗完,因此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答案:实验2 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小结][以气体体积分数传感器为情境的数字化实验题解题四部曲:
  首先,分析“体积分数-时间”曲线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本题中,氧气的浓度(体积分数)不断减少。
  其次,分析浓度变化的原因。如本题中,氧气的不断消耗引起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断减少。
  再次,分析气体变化的原因。如本题中,红磷燃烧、铁锈蚀均不断消耗氧气。
  最后,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表征。如本题中,相关反应为:4P + 5O2  [      点燃      ] 2P2O5等。]
  3. 溶液pH传感器
  例3(2019·咸宁改编)某同学对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所得溶液感兴趣。他取适量反应后过滤的滤液,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如图7曲线图。(已知:CaCl2溶液显中性,Na2CO3溶液显碱性)
  (1)图7中AB段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图7中BC段pH不变的原因是______。
  (3)图7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解析:(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过滤的滤液溶质为CaCl2,且可能含有HCl。滴入Na2CO3溶液时,Na2CO3先与HCl反应(即AB段),因此pH先变大。(2)当Na2CO3与HCl完全反应后,后续滴入的Na2CO3继续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即BC段)。由于CaCl2溶液显中性,生成NaCl溶液也显中性,故pH不变。(3)当滴入的Na2CO3与CaCl2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入过量Na2CO3溶液(即CD段),由于Na2CO3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即pH变大。
  答案:(1)2HCl + Na2CO3 [                ] 2NaCl + H2O + CO2↑ (2)BC段是C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的过程,而CaCl2溶液和NaCl溶液均显中性,所以pH不变 (3)滴入过量碱性的Na2CO3溶液,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pH变大
  小结
  以pH传感器为情境的数字化实验题解题四部曲:
  首先,分析“pH-时间”曲线中,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本题中,pH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变大(AB)——不变(BC)——变大(CD)——不变(DE);
  其次,分析pH变化的原因。如本题中,pH变化的原因是H+(或OH-)变化引起的;
  再次,分析H+(或OH-)的原因。如本题中,反应经历的四个阶段: Na2CO3与滤液中的HCl反应消耗H+——Na2CO3与滤液中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溶液显中性——继续加Na2CO3,溶液的碱性增强——最后溶液的pH趋近于Na2CO3溶液的pH,基本不变。
  最后,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表征。如本题中,相关反应如下:2HCl + Na2CO3 [                ] 2NaCl +H2O + CO2↑,CaCl2 + Na2CO3 [                ]  CaCO3↓+ 2NaCl。
其他文献
I. 單项选择。  1. It’s a serious problem. We can’t decide Mr Harries comes back.  A. while B. since C. until D. so  2.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learn a lesson in life we’ve actually had that lesso
期刊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共21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 下面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 m B.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是37 ℃  C. 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1.1 m/s D. 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3 × 103 k
期刊
机械效率是中考物理的重点之一,许多同学由于对概念理解不透彻,解题时往往陷入误区而出错。下面为同学们盘点有关机械效率的五大误区。  一、误认为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例1 同一滑轮用如图1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 N,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则 ( )。  A.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 手的拉力:F甲η乙。  答案:C
期刊
“走马灯”是中国民间彩灯的一种,常见于元宵节、中秋节。其原理是,灯内点上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热量造成空气流动,进而带动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由于灯的各个面上一般绘制有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转动起来好像画中人物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一、实验要点  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纸杯、铁丝、铁夹、铅笔、按扣、刻刀。  3. 实验过程:如
期刊
动态电路是指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或开关的通断引起相应电学物理量发生变化的多状态电路。动态电路问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是中考的热点和高频考点。下面结合中考真题,分类剖析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型动态电路  1. 首先用“去表法”简化电路,明确电路连接方式并画出直观等效电路图;2. 再明确各电表测量对象并在直观电路图上添加电表;3. 然后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否
期刊
中考浮力题灵活多变,综合性强,同学们往往在这类题型上失分较多。下面通过剖析近年来中考典型错例,帮助大家走出浮力题的误区。  误区一:混淆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  例1(2019·辽宁·鞍山)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在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丙、丁两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 甲、乙、丙三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D.
期刊
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进行判断;二是根据物体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除重力或弹性绳、弹簧等的弹力外,有无其他力做功(即有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相互转化)作出判断。  一 根据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作出判断  先根据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动能、势能的大小是否变、如何变(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
期刊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写起来,效果往往不一样。我们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有些作者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独到的見解,其文字充满思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缺乏思想的文字,往往难以博得读者的眼球。  有位作家说得好,文章最终要靠深刻独到的见解。文章是表达人们思想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思想,文章的价值会大打折扣。要想做到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立意很重要。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立意深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期刊
高尔基说:“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善”字的定义是抽象的,但当人们怀揣一颗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他们的行动则会让“善”变得具体而丰富,带给人们温暖和感动。  素材快递  热心助人的何文胜  浙江衢州正在休假的民警何文胜发现一位老人站在路口眼神迷茫,忙上前问老人家在哪里,是否需要帮忙。老人说不清楚自己的家住哪里。何文胜将老人的照片传至工作群,发动大家的力量,最终联系上了老人的家属。了解到老
期刊
【真题回放】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五月,你接到了復学通知,重返校园。  请以“重返校园以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眼看自己一天天
期刊